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
· 臧根林:一个父亲对儿子
·杨式太极传人崔仲三谈武术的
·舶来拳种遍地开花传统武术何
·关振军会长论述吴式太极拳发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
· 太极大师杨澄甫之死(转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武术流派
来源:天下武林网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咏春拳简介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咏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明“咏春拳”,亦有以严氏名咏春,称之为“咏春拳”者。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佛山咏春拳一门是梁赞先生一脉相传,因咏春拳收徒严格,易学难精,能真正入门的弟子不多,由于梁赞先生一生的努力,使咏春拳能在佛山一带得以发展。门下众徒更为师门努力发扬光大,一代武圣李小龙更是一门楷模。 祁式通背源流        汪朝末期,祖居河北冀县后移居固安县的祁信创祁氏通臂拳。北以散手单操为主,连手为组,对手为补。除拳外,还有散手专项练习及十二杆(枪)法、八步十三刀法单操、连手等功法。      祁氏通臂流传至今已有八代传人:      第一代:创始人祁信。   第二代:祁泰昌、陈庆、李忠等人。   第三代:崔敬、李青海、陈振芳、王占春等人。   第四代:刘月亭、张策、刘智、田瑞卿、修剑痴、贺振芳、靳晓轩、刘鹏、许让等人。   第五代:杨桂林、陈信甫、白亚山、刘围、胡月坛、李亚斋、陈天祥、戴星垣、翟树贵、李宝明、王侠林、马熙春、张恩等人。   第六代:钟国麟、程德琨、蔡敏、季玉林、王东存、朱生安、孙志强、贺国栋、陈连军、周振武、魏庆祥、戴振川、刘德海、赵文龙、李军、张国光、祁振山、李增普、王允贵、梁书德等人。 河北形意拳承传发展简况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拳术中诸多内家拳拳种之一,是以锻炼形、意、气、力、神五方面内容为主的拳术,由于形意原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形意一体,通过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外六合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内外兼修,体用一致的功效。      形意拳历史渊源甚久,据记载始于明末,盛于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始祖所创,始曰\"意拳\",后称\"心意六合拳\",先生精大枪术,脱枪为拳,广传天下,得其真传者有马学礼(河南洛阳人)为南派一支。曹公继武(安徽池州人)曹公子康熙年间曾任靖远总后一职,后去职归隐,传艺于河南新安进士王自成、山西祁县戴龙邦(北派一支)。戴艺成归晋后将其技传子戴文英、戴文雄二人及郭维汉,李飞羽等人。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种,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创始人李飞羽先生,河北深县人,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从师戴龙邦先生门下研习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钻研,昼夜练功,十年艺成,为武林当代魁首。      李氏得戴家心意六合拳真传之后,不断对其拳理、拳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认为心与意本同一理,基于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之理,即内与外相合,意与形统一更为贴切,则易心为形,此后,形意拳之名广传于世。      李洛能先生不仅对形意拳的发展与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形意拳的改革创新做出了极大努力,将其拳理发展为三层功夫的练法(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和理论,并将其拳架中弓箭步练法改为将身体重心后移,比例为前三后七的\"三七步\",由此克服了以掌代拳形式,在练习上更加适应了人体松紧转换的机制与舒适自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以心意六合拳为主,又有别于心意六合拳的形意拳术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李洛能先生胸怀坦荡,不计名利,深知学艺之艰,因而广泛授拳,择徒不论职业、地位、家财及文化程度,凡可造之材皆授之,故李氏传人最多,形意门之名师高手多出其门下、较之著名山西车毅斋、宋世荣、河北刘奇兰、郭云深,由于四人拳技风格特点各异,且所传弟子甚多,影响很大,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山西、河北两大脉系流传至今,久盛不衰。      河北形意拳刘奇兰先生的著名弟子有长子刘文华、次子刘锦堂、三子刘荣堂和李存义、耿继善、张占魁、王福元、周明泰、刘凤春、田静杰等人。      李存义先生的主要传人有人尚荣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跃亭(定兴三李)、黄柏年、马玉堂等人。      尚云祥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其女尚芝荣、弟子陈子江、许羽、王凤章、高秀亭、李文彬等人。      郝恩光先生的弟子主要有:李玉琳、郝家骏、骆兴武等人。      李文亭传艺于唐凤亭、唐凤台、李敦素、李春博、李春航等人。      耿继善先生主要传人有其子耿霞光、弟子邓云峰、赵德祥、刘彩臣、董秀升、张秀等人。      耿霞光传世于其子耿德福、弟子陈尚毅。      邓云峰传艺于其子邓文英、邓文顺、弟子吴子珍、李钢、张文源等人。      刘彩臣传艺于其子刘清泉。      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郭云深先生的著名弟子有其子郭深,弟子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王芗斋等人。      李魁元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孙禄堂、田慎泽、李汉章、马礼堂等多人。      孙禄堂先生传世于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弟子齐公博、郑怀贤、李玉林等多人。      河北形意拳代有传人、事迹昭著影响极大,为宏扬中国传统武术,在承传、发展、提高中国传统拳技理论水平,宏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九00年,耿继善先生在北京地安门西火神庙,首创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      一九00年,孙堂先生在河北完县成立了蒲阳泉社,传艺育人,宏扬中国传统拳术。      一九一一年,由国会议员叶云表,马凤图、李存义等人在天津三条石成立中华武士会,后派郝恩光赴日本建立分会,在日本传艺,名扬海外。      一九一二年,由北京市市长袁良与许禹生共同在北京西四北建立北平体育研究社。      一九二八年,李存义先生再传弟子唐凤亭、唐凤台二人在北京崇文区花市火神庙成立北京大兴县第一国术馆,所授弟子众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陈庆友、艾玉山、田永福及再传人唐振荣。      一九四九年,由郝恩光之高足骆兴武先生在宣武区延寿寺100号成立兴武国术研究社,传授形意、八卦诸拳技,所培养的弟子中有其子骆大成、弟子王世祥、刘敬儒、许世田、李克仁等人。         在河北形意拳代代传人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办社传艺,推广发展中国传统拳术,其先辈事迹举不胜举,下面仅就北京四民武术研究社的有关著名代表人物,发展状况汇集成文向读者作一一介绍,(其它各社发展状况,有望门人弟子汇集成文,切不可遗失宝贵的历史资料)。 白猿通背源流        据传白猿通背为战国时期白猿公所传,白猿通背拳的传人均尊白猿公为太始始祖。      白猿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洞灵子。白猿公模拟山中猿猴舒背探肩的生活特点创立拳法,艺成后传于李义、王道、韩成三人。白猿通背拳在随后的年代里几经流传,后由山东黄县人任氏传于北京广安门增寿寺夹道一家皮货商号的帐房先生石鸿胜,石鸿胜得艺苦练,民后开门授徒,门徒众多,其中以刘子贡、项仲山、张文成、韩洞一、马晓合等数人拳艺较高。白猿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以北京牛街回民居住区为盛,该区所习的白猿通背拳融入了回民摔跤技术于其中,打中含摔,摔中有打。   白猿通背拳出招发沉长冷脆之劲,回招用搂抱勒代之法。出手如猿形,沾衣发劲,注重技击实战。 五行通背简介        五行通背是在“祁家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五行通背拳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掌法为基础手法,以老折拳、明堂功、五掌单操为框架。由于通背名家修剑痴及其门人对该拳的创新发展,使五行通背拳趋于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五行通背拳在修剑痴的故乡大连流传较广,目前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流传区域 意拳简介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它任何拳术门派不同,意拳无拳术套路和固定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为王芗斋先生在20年代中期所创。王芗斋在清光绪年间就学于 形意拳名手郭云深,后遍游大江南北诸省,痛感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套路招式,陷入与真正功夫背道而驰的死胡同,决心创新传统武术面貌。经过前后20余年专心研究拳理,遂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立意拳,后经以姚宗勋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意拳武术家的发展完善,意拳已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完整运动科学体系。从意拳诞生的历史时期和其发展线路来看,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五.四”新科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一大成果. 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诱导,以意念统帅肢体,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且使本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分松紧的互相交替,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锻炼,可为意拳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      试力,是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随时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的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可以作为散手的辅助练习,要求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控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 梅花桩简介   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内外兼练,形神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据梅花桩前辈老师讲,过去梅花桩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功夫的不断增长,桩子也慢慢加高。      梅花桩基本套路之中分桩步与行步。桩步的基本姿势有五个,即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合称之为桩步五势,为静止的拳势,是练全身之力和全身之气的主要方法。桩步五势左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双瓣梅花。而行步则以三法为主,即扎法、摆法、撤法、这三法是练习忽进忽退,忽上忽下,行东就西,形左实右,灵活多变,使敌如坠入五里雾中而不能辩其方向的步法,它宛如梅花桩的干枝。行步三法桩步法五所谓巧妙地联系起来,交臂出现,动静相间,故得名干枝五势梅花桩。      由于时代的变迁,栽桩花费太大,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习。但它仍然保持了原有套路的风格和招法,故又有“落地干枝五势梅花桩”之称。原来又由第八代祖师旅从富由梅花大架练法改为梅花小架练法,所以目前民间流传的梅花桩拳中有大架梅花拳和小架梅花拳之分。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一年四季春为首。梅花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真是“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意思是梅花拳种历史悠久,经过了风风雨雨,战严寒傲风雪,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又因梅花有五个梅瓣,梅花拳有五个基本拳势: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故得名五势梅花拳。      梅花桩拳法技击分为上、中下三部份,称之为上、中、下三盘。上盘刁、拿、锁、带、勾、搂、刨、打、崩、挑、劈、砸;中盘沾粘、连、随、吸、卸、柔、化、推、托、领、带、辗、转、扭、蹭、换、膀、挤、靠、偎、身、例、打;下盘踢、点、截、撞、钩、挂、踩、蹁、跌、扑、滚、翻、前后扫镗,左右撑拔等待。此种功夫打的是“一身之法”,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技击中起作用。      梅花桩除有精深莫测、奥妙非常的技击三盘招法外,在与人交手时还特别讲究身法和步法。梅花桩特有的步法叫做“八方步”,又名交手闪路战技巧,俗称导虚之法,有“大八方”、“中八方”和“小八方”三种。“小八方”、脚步动时落三点,“中八方”脚步动时落五点,而“大八方”为乱点,也叫群步。练会“大八方”与人交于搏击之时已无暄形运步,能根据技击时的需要,步随身换,脚随手出,皆随意而用,随势而用,见机而行。      梅花桩的练功基本上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初步练功时称作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练功以抻筋拔骨、踢腿、弯腰为主,以加强初学者的柔韧性;第二个阶段即练习梅花桩拳法的基本套路、基本功法。梅花桩基本套路称为“拉架子”,通过“拉架子”阶段可迅速增长习武者的功力,耐力、灵敏和速度,强健其体魄,增长习武者的协调性,初步达到六合;三个阶段叫“打成”阶段,此时按照师傅规定的动作和编排,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对打练习。如两个对打练习的“成拳对打十大手”、“成拳对打十小手”、“头手五打”、“六种胯打”、“十种连环腿击对练”、“六把总拿套路”……为以后实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个练习阶段从击打对方相互“喂拳”中,体会出发力的时机,用力的顺序,招法使用,身体各部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等待。这个阶段使用各种招法时,进招换势中力求做到正、顺、圆、满、够这五个字。“正”即指姿势正确,位置准确。“顺”即劲力通顺,劲力合一。“圆”讲的是变化灵活,变化不断,一波未平一波起。“满”即精气饱满。“够”是位置尺寸要够。也就是要求习武者、姿势峥嵘,劲力通顺,变化圆活,气势弘浓;第四个阶段梅花桩拳称它为“打赢拳”。打赢拳时交手双方已经抛开了一定的编排,已无一定的规程和拳势,到了随屈就伸,见缝插针,见空按豆,随心所欲的程度。但是它仍然是只限两个人之间的击打格斗;第五个阶段为“功拳阶段”或“宁拳”阶段。这时候技击不仅不限打斗的招法,而且也不限打斗的人数和时间。二人击一人,三人击一人,或是更多的人围在一起呈混战状态,上打下踢,左旋右转,若翻江倒海。相搏中能够取胜者,才能说他真正掌握了梅花桩中的真功夫,师傅才认其学艺上身。      过去梅花拳法是以家传形式在民间流行的,轻易不外露。直到明末清初时才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显露头角。梅花桩是老拳种之一,它的功法是内外兼练的它要求做到外要练形,内要练气,以达到形气合一,风外一体终至浑元一气的程度才算武功养成。练形,梅花桩拳称为练“表”,也就是指人体表皮的、有形的、表面的、形态的修炼。外形正确后继续不间断的演练,练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能气随意发,力随气使,刚柔相济,一气贯串的程度,则可谓“内丹”养成。      梅花桩拳中器械的练法也很多,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斧、钺、钩、钗以外,还有许多人所罕见的器械。如镗耙、燕翅镗、拦马橛、提戟、文棒、五虎神钩、沉香拐、流星拐、九环禅杖方便铲、南阳钗、梅花坤棍、风火轮等等。可谓长短杂陈,奇正并有。梅花桩拳兵器中即有单练,也有对练,对打的套路很多,如空手夺匕、空手夺枪、空手夺刀、双匕首对花枪、单刀拐对花枪、双刀对枪、双拐对枪、镗钗对大刀、五虎神钩对扎、对劈剑、沉香拐对花枪、对劈双拐等待,而且还有许多暗器奇技如“飞蝗石子、神箭、低头弩、飞抓梅花锁、梅花针、梅花镖等。由于时代进化,这方面的技艺已练者稀少了。      梅花桩拳的众多兵器,演练时也多为左右对称,左右活把,朴实大方,动静杨间,招无空去,意无空回,挑刺腾挪,潇洒自如。许多绝妙的器械招法,过去多成为梅花桩拳前辈老师保家卫国,遇敌交手的看家本领。      北京的梅花桩拳是由著名武术家韩其昌老师所传,在北京已繁衍了四代。1984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其后,河南、河北、广东、西安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研究会。 杨式太极拳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这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从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代所流传的一、二路拳套。这两套拳的连动作者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动作的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第一路拳动作较简单,柔多刚省,以捋挤按四正的运用为主,以采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风,在外形上具有缓、柔、稳的特色。初练时,动作力求徐缓,并着重缠丝劲的锻炼。动作起来以身法领导手法,要求达到动分(离合力)、静合(向以力)不断变化的效果。由于动作速度较慢,拳架分高、中、低,运动量可以调节,因此既适于身体较好的人用来增强体质,也适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     第二路(炮捶)动作较复杂,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肘靠为主,以援挤按为辅;动作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劲的锻炼。套路中有“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具有快、刚、跃的特色。从外形来,它的快刚跃虽与其他拳种似元区别,但在本质上仍具特点:它在运动时不旋腰转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串整体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可收到开与放,合与收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统一功用。这路拳由于速度快,爆发力强,比较适合于青壮年或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通过套路的锻炼,可以逐步揣摩太极拳刚柔相济等技法的内容和要领,即所谓知已的功夫。为了运用沾连黏随的方法以求利懂劲,陈氏太极拳还创造了对抗性的推手,就是知披功规。陈式太极拳的推手强调舍已从人,根据对方的外力来发挥自己的技法。对方动急则急就,对方动则随。因面走架子和推手要交替练习,才能掌握懂劲的功夫,达到熟练程度。        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者是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创新的。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学习和研究这派太极拳,对武术的继承和创新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戴家心意六合拳在关外的传承        笔者少年时代客居北京,差不多每天早晨都往各大公园跑,听老练家们经常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我那个时候刚学了点功夫,对形意拳还不太了解,就打听形意拳的出处。老人们说:李老农传下来的。“李老农又是跟谁学的?”“跟山西戴龙邦。”我好寻根:那山西老戴家是正宗了,戴家还有传人吧?回答是:没听说。回到沈阳,我到各个公园寻找练山西形意拳的人,遇到了几个,都不是戴家的传人,直到七十年代未(二十世纪)才听沈阳体委的一位专业人士说:沈阳确实有几位练戴家心意拳的老人,跟现在市面上的心意拳有点不一样,其中功夫最深者姓陈,叫陈明洁,从不在大庭广众面前练拳,不让外人看,在公园很难找到。      一、功深莫测 大隐于市      陈明洁,原名陈云王月(1910-1992年),山西省祁县城南村人(当地人称什南村)。陈先生八岁随戴家心意六合拳第四代传人戴魁习武,一直到十七岁来沈阳谋生,前后共八载有余。虽然如此,陈先生在晚年仍谦虚的说:仅得了戴师的皮毛。据陈先生讲,虽然是跟戴魁学艺,可当年戴魁是无名之辈,名震山西武林的是宋世荣先生及晚一辈的大宋、二宋先生和李常有、布学宽等一代宗师。但这些大家的门坎太高,陈先生没有能力和条件拜师学艺。当年的戴魁早已家道中落,靠教孩子读书习武维持生计;又因已人中年尚无子嗣,所以对小孩比较喜爱。那时候的戴先生还是一文弱的乡间秀才,并不像自称戴魁再传弟子的曹继植所描绘的那个人见人厌的大烟鬼,也没抽过什么“金丹”、“料子”。那个年代的戴魁连吃饭都成问题,到哪儿去弄大烟?顺便提一下,明朝时,戴家确实是富甲山西,有“戴半城”之说,但到了戴龙邦之后,戴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以至于戴文雄也要走镖谋生,哪里来的闲钱去抽大烟呢!更何况戴魁的父亲戴良栋只是戴二闾的远房本家,是族侄并非戴家的嫡传子嗣,其家庭地位和经济实力自然也不能与之相匹。甚至做为族侄的戴良栋得到的戴家拳传授是否比李飞羽和车毅斋得的东西更多、层次更高,都值得研究。戴魁从未跟陈明洁说过自己的传授是至高无上的。相反却跟陈先生说过:车、宋两家有人把功夫练到了能墙上挂画的境界,大宋(宋世荣)得到了一本《内功四经》,独创了一种盘根冲空的练法。 总之,戴魁教导陈先生要多吸取众家之长,各门派都有高人,尤其是那些闯关东的人里头。陈明洁到了沈阳以后,除了练自家功夫外,开始注意寻师访友。沈阳旧称奉天,自古尚武之风甚盛,清末既有李光普、孙禄堂、霸州李随徐世昌在此坐镇,后又有程有功、傅剑秋、宫宝田、骆兴武等来奉传武授徒,而练通臂、八卦、戳脚翻子和摔跤的场子在奉天更比比皆是。从民国时期算起,由山西祁县来沈阳谋生的人里就有不少是练山西心意拳的,像当时志诚银行的财东高凤武,还有王景峰,后来又来了一位侯德荣先生,都是陈先生的至交。在此期间,陈明洁注意吸收山西各家心意拳的精髓和河北形意拳的优点,使师传的戴家心意拳得以发展。据现年九十多岁的沈阳武术界元老安仕发先生回忆说:早在四十年代(二十世纪),陈明洁的心意六合拳功夫已臻上乘,但后来陈先生的内家功夫能够达到炉火纯青,则有赖于另外三位高人的传授和指点。第一位是李光普先生和程有功先生的嫡传弟子英师久先生,英先生在练功时曾一掌打断了小河沿门前的拴马石桩,有其师李光普的“问掌只需三分劲”的功夫。陈明洁先生以半师半友的身份经常向英先生请教,得到了八卦掌的精髓。第二位先生是李亦畲的侄孙李福荫先生的弟子霍梦魁先生,霍先生得武派太极李家的真传,太极内功十分精深,陈明洁与霍先生亦师亦友地相交了十余年,尽得太极窍要。最后一位先生,也是陈明洁第二位执弟子礼的师傅,就是民国时期中国武林中的大师级人物阎志高先生。阎先生自幼习武,洪拳、形意拳、八卦掌在十六岁之前均已通明,在永年中学读书时遇郝为真宗师,得以成为郝先生的早期入室弟子,后又为官人仕,遍访大江南北的各派高手,比武较技未尝一败。1919年,在天津与李存义和杨明漪同在中华武士会演武,其事迹被收录《北方健者录》一书。阎志高是一位传统文化修养和内家功夫修炼均人化境的一代宗师,陈明洁先生受益匪浅。阎先生在沈阳执教十余年,陈先生一直是其最器重的弟子,陈先生的内家功夫能臻大成,阎志高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戴家心意六合拳是陈明洁的童子功,陈先生少年离师,早年在内家拳的理法上不可能完全融汇贯通,三十岁后得遇这三位名师确实是巧合机缘,尤其是能得到阎志高先生的点化。      陈明洁先生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己成名,但陈先生天性谦和,童年又受教于孔孟之道,深谙功成身藏。大隐于市之道,从来都谨言慎行,不浮燥、不张扬,五十岁以后才开门授徒。又由于戴魁先生曾身负人命,还做过国民党的军官,所以除了祁县的老乡高凤武先生和王景峰先生知道陈先生是戴家嫡传外,陈明洁先生从没向外人提起过自己的师门,同时也叮瞩弟子别在外面吹嘘戴魁,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陈先生早年动手较技的对象仅限于朋友和师兄弟,七十年代后期才允许弟子与人动手。据我师傅说,有一年,一位练心意六合拳的外地人想见识一下戴家拳的功夫,在小河沿陈先生的场子里横冲直撞,演练马派心意拳,陈先生却一直不动声色,最后还是肖家平师叔上前一抖手将那人扔出了事。但有几次陈先生还是在无意之中显露过功夫,令人难望项背。      有一天早晨,肖家平师叔练完了太极剑后,请教陈先生太极剑的用法,陈先生让肖师叔找来两根树枝当剑,两人各持一枝,陈先生说: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用任何招式来进攻。肖师叔身形一晃,剑就直接进来了,陈先生的身腰步形一丝没动,手一抬就沾住了肖师叔的树枝,肖师叔刚一动剑的念头,陈先生手一扬,就把肖师叔两脚离地连剑凌空沾了起来,陈先生的这一手法赢得了周围练家的一致赞叹:用剑沾剑已属不易,用树枝沾剑更难,而用树枝沾树枝则闻所未闻,因为一是树枝软,二是有弹性,一点外力都用不上。      陈先生年近八十岁时,有一位在辽宁武术界颇具声望和地位的人物,以某一门派掌门人的身份到家里向陈先生“请教”。这位练了五十年功夫的高手,先以拳法向陈先生”请教”,被陈先生以戴家心意拳中崩拳的压、搓、顶的技法弹出后,来人间:能不能用腿?陈先生知道他练了一辈子腿,就说:两人交手还分拳脚吗?那人抬腿就踢,腿上的功夫确实不浅,眼看已经踢到陈先生的身上了,在这一刹那,只见陈先生的身子微微一颤,那位掌门人就被从屋里弹到了厅堂。站起来后,进屋又问:能不能再来一下?   陈先生说:行!这位掌门人旋风般地发出一记低腿,陈先生神气一振,腰胯一抖,这位高手又凌空飞了出去,幸好在庭堂站着的弟子接住了他。      陈明洁早在1958年“大跃进”的忘我劳动中受过伤,又在文革中因历史问题挨过批斗,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幸好内功深厚,才得以活到八十多岁。晚年生病住院期间,一些武术界的名流由陈先生的弟子们陪同经常去探望。其中有一位王教福先生,是八卦掌名家,太极拳的功夫也根深。王教福探望陈先生后,临别时拿出了五十元钱以示慰问,陈先生坐在床上,坚持不收。王教福也想借此机会试一试陈先生的功夫丢没丢,使用八卦与太极的手法和劲路非要把钱放人陈先生的上衣口袋里,可无论王教福用什么样的招式,他的手一直都没能沾上陈先生的衣服,只得叹服而去。      据陈明洁太极门的师弟康国福和刘常春两位老前辈评价:陈先生虽然早在三十多岁时即在高手云集的老奉天城武术界就极具声望,但却一直外圆内方,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从不挟技自重,以技压人,身怀绝世武功。却甘做凡人、奉信君子德行而大隐于市。      二、继承发展 桃李繁茂      陈明洁先生以戴魁先师的传授为基础,吸收了戴家其他支脉和山西车派及河北派的精华,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功法和拳械套路。三拳三棍是戴家惟一没有外传的拳械,三拳是修炼六合分挣劲最好的功法,也是最简捷有效的用法;三棍既有单式的练法,也有一个短小精练的小套路。丹田内功有蹲毛猴,又称六合混元乾坤桩,陈先生所传与近年来戴魁的再传弟子披露的练法有一定的区别,此桩除了培养混元气、贯通中脉的功能外,也是练习龙身三折劲的三才式,三才式也是习练提顶、抖丹的展身功法:另有涮肩之法供人门初学者练习。      陈先生传下来的拳法除五行拳和十二形之外,另有八个传统套路:五行连环拳、金刚八式、闸势捶、鸡形拳(四把)、鹞形拳、燕形拳、猴形拳,三仙合演(三仙献爪)。还有三个对练套路:五花炮、五行炮、挨身炮。      陈先生传下来的器械以大枪为主,戴魁先师反复叮嘱过陈先生:大枪是心意拳之本,戴先师自己少年练功时“大枪十年不离把”。陈先生传授给儿子陈一鸣(笔者师叔)的大枪有:六合大枪、杨家大枪、五行连环枪、岳武穆心意枪。除大枪之外,还传有心意刀和根据螳螂门刀法改编的六合缠丝刀;另有拐和鞭杆的套路,都很精练实用,可惜目前已很少有人会练了。      陈先生对于戴家心意六合拳根据自己的修炼体验,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科学整理和发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练功方法和练功程序,陈师爷总结出修炼戴家心意拳分三个阶段和三种体验。第一个阶段:整劲。由松人整,在身则是“抻筋拔骨”,将筋练成像弹簧一样伸展自如,将骨节练到能瞬间收缩,惟有这样才能发出六合整劲。第二个阶段:颤劲。在戴家传承的心意六合拳谱的上册里收有曹继武师祖的“十法秘要”,其中谈及此劲:“惟颤劲出没甚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颤劲是在松整劲上身之后,养气培元,贯通大小周天,在身则是“长筋腾膜”,周身形成一触即发的弹簧力,颤劲的修炼是从肢体转人心意的门径,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第三个阶段:灵劲。在戴家历代祖师的拳谱里尚找不到此劲。灵劲是在心意拳的内劲抖决练到极致,修炼者的手、眼、身、法、步均达到了高度的协调统一,内脏的五行与肢体运行过程中的六合合而为一,外形的体现为:出手不见手,只见神气,不辨拳劲;在身的体验为“洗髓伐毛”。目前,在陈明洁师爷的传人里,也只有姜铁森师伯能达到如此境界,因为功夫练到这一层次,对练习者的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姜铁森师伯1940年生人,六十年代初追随陈先生练心意六合拳,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38岁才完婚成家,因童子功而得混元气。练功最初的十年里,身体忽冷忽热,再十年五脏绞疼,骨节胀痛,不得已而每天喝烈酒麻醉自己,经常去浴池最热的水里浸泡;后得灵劲境界,身上的老皮尽褪,疼痛渐消,性情由孤做转为谦和。 在陈师爷的传人里,除他的幼子陈一鸣是自幼随其练心意拳外,其他弟子均是带艺投师,有几位还是其他门派的掌门人。如我的师傅阎祝山即是功力门的传人,姜铁森师伯少年时期曾习翻子拳多年,肖家平师叔投师前已练过少林、八仙、摔跤、太极等拳种十余年,马聪杰更是自幼习练戳脚翻子和拳击,是文趟子戳腿这一拳种的主要传人,而苏善业在拜师前已经习练戳脚翻子和八卦、太极有成了。在陈师爷的几十位弟子里,大多都能继承陈先生的内家绝学,目前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并已经传播到了海外,其中辛志宏传艺于美国,郭晓实传艺于澳洲。      在陈先生所传的戴家心意拳门派中,有三位弟子具有代表性,第一位是肖家平师叔,他学兼内、外两家,极富实战经验,1992年在泰安举办的中国传统武术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形意拳的金牌,1995年为弘扬传统武学而自己投资创办了武校,肖师叔是陈先生的弟子里传人最多的一位明师。第二位是陈一鸣师叔,他7岁随父(陈明洁)练功,全面地继承了陈先生所有的功法、拳械,是陈先生弟子中功架最纯正的传人,陈师叔待人宽厚,有乃父遗凤,毫无保留地将一些濒于失传的拳械套路和功法传授于笔者,为戴家拳法的继承默默地做着奉献。最后一位就是姜铁森师伯,他一生追求心意拳学,身体力行,虽在工商局做公务员,却淡泊名利,不染恶习,只为追求武学的最高境界而不遗余力。陈师爷生前没有自下拳照和录像,但你可以从姜铁森师伯的身上看到陈明洁的影子:灵劲一发。毛发竖抖。什么是身动似山飞,什么是一触即发,在姜铁森师伯的身上均能得到体现。姜师伯是本门心意六合拳功力最深的长辈,他能以明理、明言和明手来指点笔者修炼颤劲和灵劲,使我获益匪浅。      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著名心意拳家孙业民先生在《武魂》1992年第7期上发表的《形意拳源首考阐真》一文中对戴家心意拳延革的考证结果是:“至戴魁后己与外界有技艺接触,观其势已有明显变化和发展,尤其起落二势极富特色;起势多极束,落势多大展,展如斜杆;束如蛋。”孙先生是宋铁麟先生的弟子,在太谷和祁县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且据陈明洁先生言:戴魁与宋老铁的关系友善,对于戴家拳的演变过程。宋铁麟不可能一无所知。戴家拳的这种演变,很有可能是在戴魁5O岁后从军当教官时期产生的,究其原因,一是军队里本就有各派的高手,有技艺交流的环境,军队又能走南闯北,增长见识,这就为戴家拳的演变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是戴魁拳毙“六十二”李龄之后,名震华北,一些习武者纷纷前来拜师学艺,戴魁开始有了挟技自重的想法,不想“贱卖”,于是把传给每个弟子的东西都变一变,使之不一样,把戴家拳弄得扑朔迷离,让人看不清底细。既然是卖武为生,当然是让徒弟跟自己学的时间越长越好,比如闸势捶,早年戴魁传给陈明洁的只有四趟,与孙业民考证的结论:“原非心意之技,初为四趟,势多重复,为中长套路”相符。但近年来据戴魁在祁县和内蒙的再传弟子言:戴家的闸势捶却有十趟。    把套路演化的多一点不一定是坏事,但有些功法的改变则不能肯定是创新,如孙业民先生所言:戴魁改传统的“鸡腿、龙身、鹰捉、熊膀、虎抱头”而为“鸡腿、龙身、熊腰、鹰膀、猴背、虎抱头”,并把含胸拔背的桩功改为“昂首、缩颈、弓背”。孙业民先生所言并无贬低戴魁改拳的意思,我是戴家弟子,更不敢有辱没祖师之意,但戴先师的这些改革确实有违内家拳的原则。      陈明洁师爷是戴魁先师的早期弟子, 17岁来沈阳后又多与心意拳和形意拳各门派的高人有过接触和交流,如车毅斋的徒孙徐成林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来沈阳市交流时就与陈先生师兄弟相称,陈先生与戴大闾的弟子程大先生的传人也有交流,因此才能在保持戴文雄定型的戴家心意拳原有特色的同时,结合八卦和太极二门内家拳的精华,对戴家心意拳进行润色与创新:改戴家拳的一些牮柱身形的定式为尾闾中正、重心前三后七的非丁非八步,除去“缩颈、猴背”,恢复含胸拔背,松肩坠肘,又强调蹴(束身的意思)的同时,以太极拳开合、吞吐的内劲融人束展,将戴家拳原有的三才式与河北派的鹰捉相结合,以修炼抻筋拔骨的束展功夫。      在传授拳技时,陈先生也注重因人而异,如陈一鸣师叔是自幼习练戴家心意功法的,则完全按戴家传统的练功程序:先抖大枪、蹲毛猴,再学三拳三棍。五行拳和其它拳械套路。后来开门授徒,弟子多是有几十年习武资历的中年人,不可能去抖大枪、蹲毛猴了,于是陈先生就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安排练功程序。最后我再谈一下蹲毛猴(六合混元桩)的历史沿革与修炼中易出现的问题。蹲毛猴,是戴龙邦祖师根据李政传授的“蹲猴”桩法,并结合道家内功而创立的一种培元养气的桩功,这种桩法的窍要在于内气形成后通中脉而开顶,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适合于青少年习练。倘若婚后的中年人修炼,极易内气不纯而出偏,轻者脑中风,偏瘫,重者因脑出血而早逝。中脉修炼虽是捷径,但因为有危险,内功根基不厚者切忌尝试。我入门不久,陈一鸣师叔即教我蹲毛猴、练束身桩。我见其他师叔和师伯都不练此桩,便问陈师叔是什么原因。陈师叔只告诉我:这是年轻人练的,岁数大了练这个桩不合适。由此我想到又无论是多么好的功夫,修炼都要因人而异。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八极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      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春秋刀、飘摇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宋氏形意拳简介     日期:2001-6-8 15:42:00     作者:蔡卫东        宋氏形意拳是宋世荣先生所创,后又由其第一代弟子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      宋氏形意拳的练法是以《内功四经》为指导的,它先从内功经入手练习,再次为纳卦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又次为神运经,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      宋氏形意拳发劲(力),要求做到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内外相合,全身整体协调,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浑圆整劲。其劲路讲究通、透、穿、贴、松、悍、合、坚。劲法则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爆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炸力,周身激荡回旋,振荡不已,即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继续\"的连续爆炸力。      宋氏形意拳包括如下内容:      一、三体式桩功:      有阴阳两式,任督二脉,上中下三盘,单双重等多种桩功间架练法,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的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功法。      二、内功盘根:      为宋氏形意拳基本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的秘传功法。为宋世荣先生所独创,又名盘根冲空,是指练至功夫精深时,身体可以腾空。其理本于《内功四经》。锻炼原则为:扑采提按劲不散,软硬相济成刚柔,云抱捧捋缓缓做,中定动静慢慢求。以此疏通十二正经,并且锻炼奇经八脉,以达气贯三才,天人合一。经常练习内功盘根可使周身筋膜腾起,劲入骨髓,尤其是大腿两侧到脚趾的筋膜腾起,此功上身后,与人交手,常常是步到人即翻。内功盘根与三体式桩功相辅相成,古谱称:练桩功以固其本,练盘根能动转自如。      三、五行拳:      有内外五行拳两套练法,还有多种变化法,包括有横、竖、直、斜、螺旋、滚斗的劲路练习。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      四、十二形拳:      有多种练法,并且将十四处打法融入其中,也是宋氏形意拳用以练就冲空功夫的重要功法。      五、大枪抖绝功:      当年形意拳先祖姬龙峰是以枪创拳,所以,大枪抖绝功为宋氏形意拳求取爆炸力的重要基本功,练习宋氏形意拳必练大枪抖绝功夫,以抖大枪之功助拳功之成也。      六:单操散手:为宋氏形意拳打法、劲法、实战法的专练。      七、基本拳法套路则有:进退连环、四把捶、杂式捶、八字功等。      对练套路则有:十六把、五花炮、安身炮等。      器械套路则有:六合大枪、翼德大枪、三才剑、天罡剑、六合刀、六排刀、六合棍、麟角刀等。此后,又由宋虎臣、宋铁麟等第一代弟子根据实践经验创编了十面埋伏、阴阳把、三节推掌、软球势、五方鸳鸯堂、摸身掌、左右五行连环拳、和战斗枪、战斗剑、内功盘根刀(双刀)、乾坤钹等等拳械单对练套路。还有供初学者练习的六合长拳、十二路弹腿。基本功法还有:柔身术、伸筋拨骨功、内劲功、浑圆桩、丹田功、静坐功等基本功法和养生功法。      宋氏形意拳的基本理论有:内功四经、拳术运义、拳道集录,古谱则有拾法摘要、九要论、六合论等。      宋氏形意拳的传人现已遍及全国,且已传至第六代。此外,在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台湾地区均有传人。宋氏形意拳今天仍在不断的民扬光大,正在走向世界。 古传少林行功拳简介     日期:2002-7-12 19:10:00     作者:刘毅        古传少林拳是少林寺的镇寺之拳,古无别名,约在明朝末年传出少林寺,故近代传习较少。因其传承的原因,后人对此拳又贯以“少林看家拳”、“少林镇山拳”、“少林地滚拳”等称呼,其中以北京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林看家拳》一书影响最大,不过其书中所载拳路与本人公开的家传拳艺除个别相似外,其余皆大相径庭。在此为向读者明示,拳种名称则以“少林行功拳”称之。      古传少林拳相传是宋代福居禅师所创,旧《少林拳谱》记载:“夫短打者即长拳,源自福居禅师汇集也。”,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共分十路。      少林拳口诀:      少林一路开山拳;二路迎门万古传;   三路螳螂勾子手;四路三荐诸葛拳;   五路奎星小五掌;六路翻缠名地盘;   七星抱斗梅花手;八卦游身连环拳;   九宫四门巧奔打;十路埋伏仙人传;   习学诸年应有法,祖师流传应有源;   若问此拳何名声,出山少林头一功。      此少林拳是由清末民初,少林正宗二十八代宗师,有“铁掌震东海”之称的杨秀山先生(1869-1947)所传,现仅在鲁南等少数地区流传,全国其它地方练此拳者较少,加之年代久远,后遭天灾人祸,真正以睹其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到如今已濒临失传。本人有幸从幼年随外祖父高灼俊学练此拳,外祖父于民国17年开始,随杨秀山师祖学得此拳,同期的师兄弟于化龙、张如松、杨佩武、吴江辉、吴树美、高策勋等在鲁南等地广传此拳。      据旧《少林拳谱》记载:“夫掌要以太祖长拳起手,韩通之通背为优,郑恩之缠封尤妙,温天之短拳更奇,马藉短打最优,孔恒猴拳且盛,黄祜之靠身难近,锦盛之面掌疾飞,金箱之磕于通拳,刘兴之勾搂探手,谭方之滚雷贯耳,燕青之拿跃步,林冲之鸳鸯脚,孟获之七势连拳,崔连之窝里炮捶,杨滚之捆手掳直入,王郎之螳螂克敌,高怀德之摔掠硬崩。”,这些博采众家的特点在少林拳里体现的非常鲜明,如:“七势连捶”、“挂挞”、“乌龙搅柱”、“鸳鸯腿”等都属于不同拳种里典型用法。整套少林拳法古朴遒劲,技击与气功相辅相乘,融硬击、翻挂、软缠、跌仆、短打和内功修为于一体,如:“大、小离捶”、“靠子捶”、“猛虎下山捶”等都属于技击的练习范畴;再如:“马步撑捶”、“举鼎“、下步展罗汉”等都属于功法练习的范畴,特别是少林拳里面的“贴山靠”和“金钟罩”功夫更是硬气功中的经典。古传少林拳从其结构和动作的组合上来看,不像是单一的外家功夫,其中既有刚爆迅烈之形势,又有沉稳拔桩之印象,更有轻巧绵软之技法,体现的是由“极刚至极柔,刚柔相济”的玄机,有很多合拳特性,这与旧《少林拳谱》记载的“福居禅师集十八家武技于一体”的说法是相辅的。      古传少林拳从结构上看有腾跃、拳击、腿法、地趟,构成了上中下三盘的完美体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拥有了相当的可观性和艺术性;从运动学的度来看,提高了人体的速度、耐力、弹跳、平衡等各项能力,在外观上达到了“精、气、神”的合谐统一;从技击学的角度来看,它拥有了庞大、实用、攻防兼备的内容体系,肘、膝和硬气功的完美结合,更是散手和一些竞技项目的有效补充;从健美的角度来看,达到了健美操的效果,尤其对现代女性,其中的许多功法,可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小的运动量下燃烧掉多余的脂肪,达到瘦身苗条的效果,比吃各种药物要好的多;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有师乘来历的功法总比各种伪造的功法要可靠的多,并且少林拳各代宗师的高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由“少林拳研究开发联盟”挖掘整理的大型拳谱《古传少林行功拳谱》丛书,系统反映了古传少林拳的传承、历史、形式和功用,共分拳术、器械、技击、功法四卷,约60万字,是研究少林拳的理想工具书。古传少林拳能衍传到今天,实属不易,我辈当备加珍惜和继承,使其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传播,为现代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因而拳种流派繁多,异彩纷呈。民间流传较广较多的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内家拳      内家拳产生于明代中期,当时少林拳勇名闻天下,但有些武术家认为,少林拳法“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意思是说,少林拳法主要是进攻别人,但别人也可乘机还击,有不足之处。因而创造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势使力”的拳法。为了和少林拳法相区别,这种新型的拳法称之为“内家拳”。但到了清代末年,有人把形象和某些特点与内家拳近似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统称之为内家拳,并把以沙林拳法为主的拳法,称这为外家拳。   二、长拳类      长拳是查拳、华拳、炮拳、洪拳、花拳,少林拳、戳脚、翻子等拳术的总称。      长拳的特点是姿势舒展、起伏黑心折以及闪展腾挪等动作和技术。其中各个拳种又各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如查拳、华拳舒展大方,飘洒优美;炮拳、翻子拳干净利落,发力充实等。      三、短拳:又称短打拳、绵张短打、绵张拳。短拳套路共有十六趟,会前八趟,后八趟。短拳是一种攻防兼备,以防为主的拳种。讲究上顾面门,下顾腿,中护前胸和软肋。它的主要打法有拳打、掌击、肘打、腿踢、肩靠、胯打、臂顶、膝撞、头碰等。      四、南拳:南拳流派很多,主要有洪家拳、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侠家拳、咏春拳、五祖拳、太祖拳、鹤拳,罗汉拳、蛇拳、狗拳等。      五、象形拳:主要有醉拳、醉拳、鹰爪拳、猴拳、蛇拳、螳螂拳、鸭拳、地趟拳、武松脱铐拳等。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倪方六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薪火相传---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文化的
·专稿:任督二脉再探/白海军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太极拳一代宗师—
·武术专家PK方舟子
·韩起:揭秘李仲轩<逝去的武林>
·杨式太极名家轶事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内功心法》的认识/静磨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天龙神功
·五轮书(中译)
·古传五禽图内功探密
·武当五行重手法
·五轮书(中译)
·体 育 颂
·百年武林系列文章之四――中央国术馆
·与韩起先生商榷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我对现代高校武术教育的看法
·也说中华武术中的“鸦片”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