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以人为本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洪浩
来源:中华武术 作者:洪浩 点击: 发布时间:2007-08-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文化的挤压之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武术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大批有价值的武术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伴随着一些老拳师的相继谢世,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文化遗产不断湮没;许多珍贵的实物和资料也在不断流失。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留住武术文化之根,让武术文化薪火相传,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对武术文化遗产的大规模保护,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此次论争使武术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赢得了体育领域的一席之地。改革开放后的挖掘整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基本摸清了武术的家底,抢救、保护了一批武术文化遗产,对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千年伊始,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浪潮中,少林功夫积极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前,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和邢台梅花拳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一种身体文化。人不仅是武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而且是武术文化的拥有者、享有者。因而,在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武术文化的核心载体——人,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武术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集中表现在“传承危机”,而解决传承危机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武术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拳种的传承人密切相联的。传承人消失,原形态的武术文化遗产便不复存在。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曾对一些老拳师拍摄了录像和照片。目前,又一批的拳种传人年事已高,若不及时将他们掌握的技法与技能及时地用各种方式存留下来,人亡歌息,人去艺绝,将造成武术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是一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但仅抢救录下了6首曲子,他便与世长辞,令人惋惜。对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重演阿炳的悲剧,必须将对拳种传承人的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提上日程。
   
  武术拳种繁多,各呈异彩,仅流传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便达一百多个。面对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全面了解各拳种的传承情况,建立传承人档案,从整体上对传承者进行保护,避免仅对部分或少数优秀的拳种进行“圈护”,而淡漠、忽视其他拳种的现象。武术拳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的产物,面对开放的世界,一些地方性的小拳种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如果以“无
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态来应对武术文化片段的毁灭,那将是对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亵渎,任何的个别圈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为增强传承者的责任意识,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术文化杰出传人”评选活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参选标准,举行颁奖仪式,进行舆论宣传,让社会了解武术文化杰出传人,赋予传承者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
   
  武术文化遗产的无形性,给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时,要运用现代科技,将拳种传承者所传习的技法与技能,口头传授的内容,直观、真实地记录下来,对武术文化遗产实施静态的“物质化”i保护,为传承和研究提供资料。
   
  武术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但“保护”的根本目的是让有价值的武术文化遗产持久地延续下去,保持生命力。保护武术文化遗熊大学体育学院  洪  浩产,不仅在于挖掘和整理,使其通过静态保护得到持久保存;更重要的是对能够持续发展的拳种实施动态保护,使其得以传承。
 
  保护拳种传承者,是传承机制的一个方面;使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即培养“传习者”是传承机制的另一个方面。今天的“传习者”,将成为明天的“传承者”。武术馆校在武术拳种传习人的培养中将大有作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某些拳种作为馆校的发展特色,聘请种传承者传授技艺,积极培养传习者。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承者培养接班人,鼓励青少年立志成为拳种传承人,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譬如在段位考评时,对优秀传习者应制定相应条款,给予重视;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时,对被确定为拳种优秀传习者的考生,在招生政策上,有所倾斜,使传习者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拳种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术文化遗产要得到真正的保护,必须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使其积极参与到武术活动中来。历史上,门派是武术传播的主要方式。当前,继续倡导武术门派,显然不符实际,但要批判地继承门派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以拳种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开展社区武术健身活动,加强武术练习者之问的联系与交流,发挥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育,对武术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造成教育与传承脱节,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使中小学校成为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基地,造成学校武术教学竞技化。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与高难动作抹杀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多年如一、繁杂难学的套路教学内容,使多数体育教师不能胜任正常的武术教学任务;以上诸多问题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境况。在学校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空话。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必须重视对青少年实施传承武术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保护意识。此外,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应联合组织力量,积极推进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使广大学生喜欢武术,积极主动地参与武术锻炼。
   
  武术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研究者的专业指导和科学研究。从对濒危拳种的抢救,到对消亡拳种的搜集整理研究,再到优秀拳种的扶持振兴与开发利用,几乎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研究者的参与和必要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者的参与,仅仅凭借着良好的愿望与高涨的热情,很有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研究者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生活为目标,去从事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以新编长拳为代表的现代竞技武术,在竞赛的主导作用之下,迅猛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武术活动形成强大的冲击。世代承袭的传统武术寻觅不到交流与认同的机会,纷纷抛弃传统,效法竞技。原生态的武术是武术发展的源泉,研究者要认真鉴别,探寻“原真性”的武术,维护武
术传统。为促进武术的交流与传播,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武术进行改造,编排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的套路,适应当代社会人们的健身需求。
   
  武术运动管理者在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中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制定武术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武术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要整合全国的武术研究资源,加强对武术拳种的系统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力度。建设国家武术博物馆,展现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教育。
 
  20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掘、整理,是在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在地方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动员全国8000余名工作者,耗资100多万元,历时3年,开展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靠政府,很难完成保护武术文化遗产这项艰巨的重任。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走政府与社会相结合之路,发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河南省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华武藏》,就是中国武术协会与企业合作,共同保护与开发武术文化遗产的典范。
   
  武术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站在民族传统体育和世界体育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武术传承者、培养武术传习者、发展武术练习者,在武术研究者的指导下,以管理者为主导,发动参与者,吸引投资者,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武术背后的江湖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五轮书(中译)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中华武术》特刊 太极盛世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莱阳螳螂拳
·武术推广少林模式
·嘉州文化孕育了峨眉武术
·武状元温长?
·孙禄堂武学录之拳意述真
·杨式太极拳源流
·揭开古代镖局的神秘面纱
·蔡李佛武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