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进步搬拦捶
搬拦捶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五种拳法之一,在民间流传中有的称“进步”搬拦捶,有的称“上步”搬拦捶。无论“进步”或“上步”,只是提法不同,它们同是连续向前进步、上步的意思。搬拦捶动作目前有两种练习方法。一种是右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扳打。另一种就是本文所叙述的练习方式,是当年杨澄甫宗师在京所传,如北京的崔毅土、武汇川、王旭东,杭州的牛春明等先辈都演练过,70年前澄甫宗师在我家庭院亲自指导我祖父崔毅士拍摄的动作照片就是如此,《牛春明太极拳》一书的动作照片也体现出此动作的风格。本文就是依照我祖父亲传套路进行释解的。
搬拦捶由三种不同的攻防动作组合而成,这种连环手法通常又称为“紧三拳”或“紧三捶”。
其一,分解动作2,右拳由左腹前向前弧形翻打,动作过程既含有防守的意思,又含有以拳背攻击对方胸部的意思。左掌向前的横掌盖压,不仅含有向下的采按意念,同时又具有辅助右拳进攻、以迎面掌进击对方的作用。左掌与右拳之间的距离应是本人一拳的空间。一般来讲,这个距离也是对方的前臂的长度,是控制对方的有利、合理的位置。
其二,分解动作3,左掌立掌微向下、向左横拦,右拳同时收于腰间,右肘向体右后侧45度方向,通过腰髋的转动,使得左掌、右拳分别向前、后两侧平撑。左掌意贯左臂下侧,是立掤劲:右拳意贯肘关节和右臂下侧,含有向下的搠劲、向后的引带劲。但是不能挺胸背肩,要含胸拔背,以肩背的舒展将左掌、右拳有机贯通,使之具有弹性和韧性。这是化解对方进击的有力保证。
其三,分解动作4,通过身体的转动、弓步的形成,右拳以右臂旋转的动作方式向前直拳打出。右臂的旋转,加强了右拳的攻击力度。同时右腿的弓蹬,将脚腿的力量充实到右拳。左掌的微向上、向右的弧形回收,也有拦截的含义。左掌落于右前臂内侧,与右腕的距离也是一拳的空间,这个距离也是控制对方前臂长度的有利、合理的位置。
搬拦捶的动作过程是连贯、有序地进行的,练习时要注意身体、脚的转动方向,要注意身形的正确,尤其是上下动作的协调。“进步搬拦捶”虽然是拳法动作,但演练时也要体会拳谚所云:“不强用力,以心形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自如。”
十二、如封似闭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如封似闭的动作可以看作是“搬拦捶”动作的意识和劲力的延伸。如封似闭动作演练时要在松腰沉髋、沉肩垂肘的意识引导下,身体重心微微下沉,左臂的外旋、左掌的翻转与右拳的前伸,双臂动作同时进行。这也就是太极拳劲法中的“长劲”。所谓“长劲”,就是意识、劲路、意气的再延伸。在动作过程中,尾闾中正是极其重要的。身体重心的微下沉,带动肩背的舒松,催动右拳前伸,力贯拳面。而左臂则以前穿动作协调配合,左掌指不仅具有穿劲,左臂还具有向前的搠劲。含胸拔背的动作要领,使得双臂保持弧形,动作劲力饱满。左掌前穿,双掌前展分开成开式后,再随身体重心后移,髋关节水平移动,带动身体平稳位移。右腿屈膝后坐,右膝关节与右脚的方向一致,确保身体重心稳固。先沉肩、再垂肘,以双手拇指为力点,腕关节向内旋转,带动双掌指立圆弧形向上挑起收于胸前。双腋要虚,不可紧夹身体。双掌心侧相对,双臂呈八字形。此时身形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沉髋,气息要平稳,精神要提起。身体重心前移时,动作外形不可有起伏,身体要保持立身位移,以右腿之力缓慢将身体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同时随身体重心前移,双臂微内旋,向下旋腕,翻转掌心侧向下。双手以人字形向两侧平分,掌心侧相对,松肩、垂肘、虚腋,力贯双掌外侧,以转臂旋腕的动作继续将外力化解。然后,双掌再沿椭圆形路线向前展臂推出,双掌前推时要保持在本人肩宽的范围内,掌指向上与鼻平,掌心侧相对,顺腕舒指,腕部不可向前坐腕用力,手指与肩要保持圆活、自然的状态。同时身体重心随向前展臂前推动作,以“虚领顶劲”之意,用脚生之力将身体重心前移。含胸拔背、坐腰,掌心内含,意念贯注十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拳谚所云:“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
十三、十字手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此式双手交叉的动作外形状如十字,故名十字手。十字手的动作看起来相当简单,但动作过程却包含了劲力的变化、重心的移动、步法的转变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动作的转换都是以腰髋的转动来协调进行的。
身体向右转,由腰髋的转动而带动左脚的扣转,左脚内扣90度,此时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的内扣是以左脚后脚掌为支撑点,前脚学微离地面,做扇面形转动,突出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实腿”而转的动作理念。双掌随腰而动,以“引带劲”向右画弧。身体继续右转时,右脚外展45度,身体重心移于右腿,成右侧弓步。双掌于面前微向上、向两侧平分画弧与髋平时,腰髋松沉,意气下沉,意贯双臂下侧及双掌外缘,用沉劲。身体微向右倾,松肩垂肘,双臂有下坠、松沉之意。沉劲在传统杨式太极拳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往往有许多劲力都是先伴有沉劲,破解对方来势时再随机而变。身体向左转,右脚内扣45度,同样是以右脚后脚掌为支撑点,前脚掌微离地面,做扇面形转动。此时双脚平行,同时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双掌继续向下画弧,双臂内旋于腹前交叉合抱时为下掤劲。重心在左腿,右脚跟先提起,前脚掌微蹬地面,随重心左移顺势回收,前脚掌先踏地,再全脚踏地落实,双脚距离与肩同宽。随身体重心的提起,双腿缓慢直立,双掌合抱上提于面前为上掤劲。无论是上掤还是下掤,劲力意识都要意贯双臂外侧,双臂圆抱,气势饱满。身形要保持立身中正、含胸拔背、垂肩沉肘、松腰沉髋,劲由足下起,由脚而腿、而腰、而臂、而手、而指。要体会拳谚所云:“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十字手”的动作过程要连绵不断,动作之间的衔接要和顺、柔和,劲力要饱满,虚实要分明,一气呵成。此势变化无穷,可掤可按,可捌可捋,可靠可肘,直来横引,斜来身旋。
此式动作目前社会上有两种练习方式。其一,双掌交叉合抱时,双掌心向上,然后再继续做动作。其二,为本文所描述的动作,是澄甫宗师所传、我祖父所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