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高手童旭东谈孙氏太极拳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四两拨千斤]还是[四两拔千斤]
来源:王壮弘 作者:武魂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3-0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编者:本刊2007年第10期刊出王壮弘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本具”涵义》一文,文中认为,现在人们在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时经常说到的“四两拨千斤”的“拔”,实为“拔”字之误。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这个观点,王壮弘先生应邀做详细讲解。本文为王壮弘先生的传人王志祥推荐。推荐者认为,此文是王壮弘先生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核心。根据杆秤的四两秤砣能称起超过它数倍重量的物体的这个原理。用一个“拔”字,阐述太极拳是用重量,不用力量。因重量来源于地心的吸力,所以它是自然之能,不思而得,是无为法。此说解释了太极拳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了太极拳是以“小力胜大力”的观点。推荐者还说:此文曾略有删节后发表于《武林》2003年第1期。现将删节部分恢复,并由王壮弘先生亲自修订。

    (一)

    《太极拳经歌诀》六首(依《太极拳谱》沈寿点校本转录):

    其一: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其二: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其三:拿往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其四: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其五:搠捋挤按四方正,采捌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其六: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以上近定为张三丰传王宗岳《太极拳经歌诀》,亦名《乾隆手抄本太极拳经歌》六首。

    (二)

    第一首歌诀:顺项贯项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据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太极拳谱》沈寿点校本,谱后《注二》日:“束烈”不可解,别本有作“束肋”则可解。“束肋下气”即含有气沉丹田的意思;《注三》日:“胃音”不可解,别本有作“用意”可解。以上“束烈”、“胃音”肯定因辗转传抄而产生的讹错。姜容樵原注目“胃音”、“束烈”等字皆存原文。2001年同样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刘嗣传著《武当三丰太极拳》认为“束肋”应作“束肋”,“胃音”应作“威音”。(五指已改正作五趾)。

    余以为其实“胃音”是“胸背”之误,“束烈”是“束敛”之误。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胸作“匈”,曰:“今‘智’行而‘匈’废也”。故前人“胸”字常写作“宵”。《辞海》“抿”是“胸”的异体字,即同字异写,同一字的两种写法。可能是转抄底本字迹,有些模糊,抄时把“抿”,误作“胃”;“背”字如中间模糊两旁清晰,极容易误作“音”;“敛”字繁体作“敛”,如上半模糊缺损而只见下面四点,也很容易被误认为“烈”(“烈”、“敛”音近):“指”(手指)和“趾”(脚趾)两字不能通用,应作“趾”为是。至于“胃音”作“用意”或“威音”。“束烈”作“束肋”或“束翥肋”,皆于义理不合,尤“威音”乃“威音王佛”古佛的简称。明曾凤仪《楞严经宗通》一书中有云:“若存也渠本非无,至虚也渠本非有,不灭而生,不亡而寿,全超威音之前,独步劫空之后……”此处之“威音”,亦即“威音王佛”也。如“释迦牟尼”简称“释迦”一样,与拳义毫不相涉。现按余意改正,则第一首应作: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敛下气把裆撑。胸背开劲两捶争,五趾抓地上弯弓。

    (三)

    如此,则其意甚明,就是“虚领顶劲,松肩沉肘,气沉丹田。开胯扩膝,涵胸拔背,似松非松,五趾贴地,脚心松空”,与拳意身法悉合。然余以为这些小小的谬误于太极拳实也非关宏旨,问题的关键是在此谱的第四首: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其中的“拨”字。实在是事关重大,不知延误了多少孜孜于太极拳的芸芸众生,故今不揣愚昧,力辨如下:

    此篇歌诀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渊源关系;此处暂且不论。但《太极拳论》在太极拳界的影响,较《歌诀》更大更为深远,而《太极拳论》中“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亦作“拨”,今于此一并论之。余以为“四两拨千斤”之句不通,应是“四两拔千斤”之误。如果按原句作“四两拨千斤,则即不合拳理又不合事理。也不合文理。

    一、不合拳理

    太极拳和其它拳术的主要区别,是一个主张不用力,一个主张用力。不用力就是坚决地不用力,而是用重量和由重量转换成的浮量,及由沉浮间产生的扩散能量。反对用力既是它的原则,故决不会出尔反尔地,又提出“四两拨千斤”所谓以少力胜多力,以力制力方式去破坏自己的原则。因为以少力胜多力是其它拳术普遍常用的手段和目标,把它剽窃到太极拳中来,非但没有为太极拳增光,反而失去太极拳所以和其它拳术不同的特色,而承担垢名。

    太极拳主张用重量不用力量,主张力从人借。以自身的重量引出对方的力量,转换而借用之。这叫做借力打人。借力打人的条件必须自身通泰,没有丝毫僵滞之力,不但自身感觉灵敏,即使一羽、一蝇之轻微,也能借之使其落空,或翻转下坠。而“四两拨千斤”的“拨”字,本身就是力的象征,且“拨”字是手法,属于“有为法”。太极拳至高级阶段是物来顺应,“用之不必费心计”的“无为”法,属“有无界”,故绝不会用“有为法”来标榜自己。

    二、不合事理

    重量与重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只能是哪个比哪个重。决不能是哪个比哪个有力,故只能是“拔”,不能是“拨”,“拔”有提升和猝然拔地而起之义。此外,为什么是“四两”拔千斤,而不是二两、三两、五两呢?因为以前民间菜市场买菜所用的衡器,通常都是一秆秤,一个砣;常用秤具的权(即秤砣)大都是四两,用四两的秤。通过杠杆作用,拔起比四两重多倍的东西,是司空见惯的常理。相反如改为“拨”字,成了“四两拨千斤”,就显得莫明其妙。不合事理了。

    三、不合文理

    四两和千斤都是重量单位,如果没有力的参加,重量怎么可以拨动重量?如果解释成为以“拨动四两重的力量,去巧妙地拨动千斤的重量”,那么就不可以简单地说成“四两拨千斤”,犹如“十公斤拨廿公斤”一样,文义不通。因《王谱》“四两拨千斤”文义不通,故抄录者(或别有用心之人)妄加“之句”二字,把普通义理,变成前人之说:然既加“之句”,则必须在‘观耄耋能御众”之后,加“之形”二字,以期文句对应。实则更显其妄。如云“于戏院观赏《白蛇传》之戏”一样,“之戏”、“之形”同是衍文,岂是王氏文笔。故《王谱》“之句”、“之形”四字也应一并抹除为是。则“察四两拔千斤,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快何能为?”文顺意明。

    (四)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现在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整篇拳论闸述了“体、用、理”三个内容,“体”就是“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支撑八面”;“用”就是“用之不必费心计”的“偏沉则随”:“理”就是达致懂劲的“阴阳相济”。而重点是在“用”,全篇都是围绕这个“用”为中心而展开论述。

    《太极拳论》之“体、用、理”分析如下‘: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以上等句讲的是太极拳之“体”。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以上等句讲的是太极拳之“用”。

    “察‘四两拨(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以上讲的是太极拳之“理”。

    然“体”中含“用”,“用”中含“理”,离了“体”则无“理”可说。“体、用、理”三者也是不能截然分割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主要重点在“偏沉则随”,这是全篇中关键的关键。沉有顺随之义,这边偏沉,那边就浮起,这是由点及线。偏有侧之义,左侧偏沉右侧偏浮,上下左右浮浮沉沉,由线及面,由面及体;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动态圆体,“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等意也都包含在其中了。而其第一点的能量(动能之源)是由自重量(即地心吸力)开始的。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中间是不能有丝毫力的参加。只是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顺着对方的来力用意向一侧偏沉,这是太极拳所以用意不用力的根据,而偏沉却又是“四两拔千斤”之“理”的形象化体现。

    (五)

    除了此篇赫赫有名的拳谱外,我还要提醒和推荐给大家一篇较少为人注重,与“四两拔千斤”有关的好拳谱——《八法秘诀》,1981年香港出版的《吴家太极拳》列此篇为诸拳谱之首。《八法秘诀》全文如下:

    ?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搌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挡,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

    捌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八法秘诀》估计所作年代不会太晚,而且文浅意明,实用性强,对初学更有莫大的帮助。而其中“采劲”之诀,正是太极拳“四两拔千斤”的最好佐证。它形象而具体地讲说以权引衡,产生一沉一浮的采拔之劲的道理,虽然没有明说是四两“拨”千斤还是“拔”千斤,但是“拔”不是“拨”,是用重量而不是不用力量之义,是再也明显不过了。

    自武禹襄发现及公开王宗岳《太极拳论》以来,拳界奉为圭臬。由于“四两拨千斤”传抄之误长期没有得到改正,致使学太极拳者对“无力打有力”与“少力胜多力”无所适从。有的甚至把“四两拨千斤”当作座右铭,造成太极拳理论混乱不纯的局面,以致太极拳最高理论著述。其论述范围也并不全面,仅仅局限在推手方面。对于太极拳“有无界”的理论,及十三势的“体”(包括《十三势行工心解》),皆语焉不详,没有具体地讲清楚。对太极拳散手更是只字不提(可能是另有论述而遗失不存,至为可惜),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我们生活在有界,凡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太极拳的境界是“见相非相”的“有无界”,不是“没有”和“有”那么简单,而是“没有的有”及“有的没有”,如不知两者之间的不同是很难掌握太极拳的。说太极拳属于“有无界”,是因为太极拳以超越“有界”的思维作指导。我们所熟知的物质世界是“有界”,而“有无界”的思辨方式与“有界”大不相同。太极拳的“根”是“无根之根”。其“方向”是“无向之向”,“中”是“不中之中”。所利用的“能量”是“不用力的能量”等等。

    “有根即是无根,无根即是有根。”一个平底的茶杯有根,一个圆球无根。如果根的作用是稳定的话,圆球八面圆转而不倒,所以无根反如有根般稳定。茶杯的稳定有范围的限制,超出范围便如无根般倒下。太极拳舍己从人,根是活根,是“无根之根”。

    “不中乃中,中乃不中。”中正安舒乃太极拳之“体”,但在用时一定要偏。因为是顺地心吸力的,故同时也一定要沉,这叫“偏沉则随”。设对方从上、下、左、右任何一方向你进攻,试图破坏你的中心。你一定要顺着对方进攻的方向,用负负得正、动态平衡的道理,在不中正求中正。这时你的身体看斜而不正的,实际上是平衡的、中正的,这叫做“斜中正”。如果错误地用力顶住对方来力来维持中正,因为中心受力,一定不中正安舒,终至失去中正。
 
    太极拳以“不用力”为最效率的方式调动能量。能量的最大来源是地心吸力,即自身重量及对方的力量和体重。自己用力,就不能很好地借地心吸力和来力,而且容易被对方利用。太极全身松沉,饱满开张,不用力就能顺利地利用地心吸力(即自重量),而用力者反而容易被人利用。所以太极拳是“无力打有力”。

    (六)

    太极拳这种“有无界”的思辨方式,称为“太极思维”,是讲阴阳的辨证关系,即分阴阳又彼此独立的,它们的关系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阴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同样阳也不能离开阴而存在。阴阳是互相依存的,就是说阴阳之间还含有“中”的存在。这个隐而不显、客观存在维系于阴阳之间的“中”,是“活眼”。是生生不息之“机”。“太极思维”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太和至中”、“中庸之道”:老子的“有为有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的思维相一致;也与佛家释迦牟尼的“不空之空谓之空”相类似。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拳谱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有人把“动静之机”一句删去,则不智之甚。因为此乃是自然界(即万有世界)化生、对待、流行的三大规律之一。“太极者,无极而生”讲的是“无生有”的“化生”道理。“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是讲由“化生”而带来的“流行”和“对待”的道理。一而三、三而一,是不能分割的。如果说“化生”中本含“流行”和“对待”,那么连“阴阳之母”之句也可一并删去。既存“阴阳之母”之句,必有“动静之机”,其义乃备。不然连“太极者,无极而生”之句也可不说,因无极自生太极,那岂不成了无字天书?谱中“动静之机”和“阴阳相济”同样讲的是“中”和流动的道理。即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生中有灭、灭中有生,有、无、生、灭地流变。如果没有流变,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七)

    世界是不会凝住的,永远是动态的。太极讲的是阴阳,然有“阴、阳”必有“中”。流行的道理是既不常住于“阴”。又不常住于“阳”,也不常住于“中”。而是无常地流行于“阴、阳、中”三者之间。所以说“常”必须由“无常”来维持。换句话说,有“无常”才有“常”。同样地,“阴阳之母”的太极也必须由“动静之机”来维持。犹如人体内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的“无常”。才能维持我们每个人的“常”。由于每个人生灭、灭生的“无常”,才能维持人类长时期地存在。这就是“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道理,也是本文所提及“无根之根、不中之中、有即无、无即有”的“有无界”的道理一样,是太极的深层内涵。唯其如此,所以太极拳耍仿效水、风、气体,练成流动不居的松柔之体,使对方固体之力“触之即散”,达不到其预期的效果(因为作用力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那么这个作用就等于零),反而变为一股“合之即拢”的冲击流动能量。回馈于自身。所以清代太极拳名手杨禄禅,除了“杨无敌”、“杨搬拦”之外,更有一个绰号叫“软十三”(即练八门五步柔拳者),江湖上称作“软十三不敢沾”。就是说一旦沾惹上了就会进无门退无路,动弹不得,任其摆布了。

    以上讲的是常和非常,有和无的道理,非常粗浅。关于散手及主动、被动、后动先动的道理,以及学习太极拳的方法,笔者1985年在上海为《陈式太极拳图说》所写的《序》中。曾约略提到。

    (八)

    现在还得回到本文的主题“拔”字上,应该说,太极拳至高深境界,更容不下“拨”字有容身立足之地。

    太极拳至高深境界是“无为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你生什么心,我生什么法,心灭则法灭,也就是《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即“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如按佛家《金刚经》的说法,最后还得加一句:“我说真法,即非真法,是名真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回归到自然境界中去了,哪里还有“有为法”、“拨”字的影子?此外哲学上的“无”,不等于绝对的“零”,而“隐”,是“隐而未显”的意思,这也是必须明白的。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唐韩愈《师说》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如是而已”。我对师长和前人留下的学说,十分尊敬渴求。但从小就养成辨一辨、想一想、参一参的习惯,订下了依理不依人;依智不依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圆通不依不圆通:依究竟不依不究竟之例。而对于难以实证的怪异之说。如“彭祖寿八百余(或云以一甲子六十日为一年)”、“张三丰能日行千里,或两三月一食,单丁杀敌逾百“等,常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之义,一笑置之。未知读者以为然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的高架与低架 /王孝明
·习练太极拳切忌急于求成
·赵堡承架太极拳之特点/刘瑞
·[立身中正]辨析
·太极出手何为先?/浦汉健
·谈武式太极拳母势“懒扎衣”/翟维传
·武式太极拳的“起承转合”与“起承开
·旋睛运目法/张晓武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