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我对太极拳挤劲的体悟/魏坤
·我对太极拳掤劲的体悟/魏坤
·《太极拳讲义》与《乾隆抄本
·正确理解与遵循太极拳的“含
·太极高手童旭东谈孙氏太极拳
·太极十八跌
·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为拳乃为武,不能不武/李妙丰
来源:武魂 作者:李妙丰 点击: 发布时间:2007-09-1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武的文化,虽然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既为拳,就是武术,太极拳若离武而为,则离经叛道,既有愧先祖.亦自取其辱,所以,太极拳不能不武!
   
  一、天下太极拳几人武
   
  在当今层出不穷的文章与影像里,太极拳呈现出一派理论高玄.功皆盖世的景象,什么“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四两拨千斤,用意不用力,不挨彼皮毛,接定彼劲彼自跌出”,真个是神功莫测.无拳可敌,令人神往。然而,现实中的太极拳,却又是那么让人迷茫.观今之太极拳,名之为拳,却早已不武.几乎成了老头老太健身的专利,年轻人已很少问津。诸多大师名家,往往都是“嘴上有而身上无”.故有人戏说太极拳是“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
   
  二、太极为拳何以不武
   
  太极拳以太极而名.太极是理.拳乃技,太极拳是依太极之理而运其拳。然当今之太极拳,却多有人以假理而代之,所以拳已不拳,武已不武。
 
  何谓“假理”?理歪形偏、失衡不中,本末倒置,迷失本质也。不明太极阴阳之理,说阴阳而悖阴阳。在指导思想上偏阴废阳、重虚轻实.因而,形松体懈,以散为松,以软为柔.为松而松,为柔而柔,只知有柔不知有刚,弃刚不为,刚柔失偏。这些人把打手歌中的“任敌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前句忘得一干二净,不仅不知检讨自己,反而抱怨别人不懂太极,什么“不会用圆只会用力”、“赢了也是蛮力拙力,而不是太极的功夫”、“太极拳是柔化的拳.是被动的拳,太极拳不能主动.是圆的较量,太极拳不能用力”,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他们眼中,似乎太极拳只能是“画圈不用力”,而不能有其它行为和其它功夫或功力。他们忘了太极拳乃是“刚柔相济”的功夫拳,抑或根本不知道太极拳在松柔圆活的另一面,还有“运劲如百练钢,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的功夫!太极拳虽然求松柔、圆润、轻灵.亦用松柔、圆润、轻灵,但太极拳不能无刚紧、沉实、浑厚、惊爆,务要“阴阳相济”而用而练,所谓“刚柔两练而不偏”。单纯的“松柔”绝非太极.更不是太极拳,任何人都不用讲大道理,有阴无阳是软手.有阳无阴是硬手,阴阳和合是巧手,阴阳不偏乃妙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拳柔化还须刚发,刚柔必须相济.刚柔运化需转换,更须有渐瞬之突变。太极拳要求的是:松不能懈,柔不能软,紧不能僵,刚不能硬。不论松柔刚紧,都不能失其弹性,单纯的“松柔”必致软蹋萎靡,如此有松无紧.有柔无刚的所谓太极拳。绝对达不到拳论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忽隐忽显,进打进乘,退打退跟.屈伸开合听自由”效果。
   
  三、太极拳不能无力
   
  太极拳所强调的所谓“四两拨千斤”,不是让你无力、不用力.也不是让对方无力、不用力,而是要求拳者在交战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使双方力点产生变化而改变力的方向,使自身不受力或少受力.或借力而反,或顺势而击,所谓“以彼之力还彼之身”,即把运动中的力转嫁和作用到对方身上。只有会用力才可能抵抗大力而与之角力,才能像《打手歌》说的那样。“任敌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交战中不能无力。力量是基础,是资本:技术是手段,反应是关键。力量、速度、反应缺一不可,合一而用,因变而变.适时适机发力方显神奇,出奇方能制胜。所以,太极拳不能无力!
   
   四、太极拳运力以为功
   
  拳贵巧不贵拙,但是,拳不能无力,拳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力和对方的力,运化开来而加以合理的利用,“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无力不成拳!前人所谓的“用意不用力”.说的是:初始阶段是要求化僵去拙.不蛮练硬练;成熟阶段是要求把力练整、练活、练灵,自然用力;交手阶段是要求灵活用力、巧妙用力.当刚则刚,当柔则柔。“用意不用力”的说法,乃是对初始阶段不用拙力的要求和学会用力之后的感觉描述。拳者运力自然后,力已在身。即“不用力而自然有力”。所谓“不力而力”.并非真的不用力,也不是不用力就能真的做到自然有力,这是一种通过力量变化的运化而转换力量的功夫。我们说“项抗”是错的,并不是说“顶抗”错在“用力”.而是说其方法欠妥,用力不当。太极拳并不讳言力.所谓的“不用力”.其实也是一种用力的方法。拳者之力.乃是周身均整协调的、争衡贯串的、自然撑合的灵动活性力,这种力.拳中称之为“拥劲”。“搠劲”者,骨撑、筋伸、肉松而劲合.有压之不下.挑之不起,拉之不开.推之不瘪的特点,似松非松.不紧不松.极富弹性和韧性,不偏不倚.不凸不凹.谓之“中和中定劲”,也即所谓“内力或内劲”。所谓“用力”.其实就是运化和使用这种力,而不是较力、努力。拳者要想用好力。首先,运力要随和;其次,使力要恰当;其三,用力要自如,快慢要随意.刚柔要随心,其根本目的是在交手中.发挥力的最佳效能和最大功用。所以,前人才把拳中之力称之为“劲”.就是不让你用拙力和僵力较蛮劲.而是让你用活力和巧力.力不妄用,用其当时。胜敌必须有力.更须用力。且要会用力。这种“用力”.就是对力的运化.也即所谓的“学力而有为”。所谓“学力”,就是要用心去学去练。拳中“练力”,实际上就是要学会“用力”.也即“调动本力.挖掘潜力,形成整力,增强活力.求取巧力.自然用力.力出自然.力发瞬间.运力以为功,功到拳艺成”!无力的拳.绝对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五、太极拳不能一味松柔
 
  太极拳绝非一味地松柔.更不是绝对的绵软.太极拳务须“积柔而成刚”。拳中松柔不是为松柔而松柔,松则活血畅气,柔则润脉舒筋,松则柔,柔则顺,顺则随,随则无滞;松则沉,沉则实.实则厚,厚则重,重则冈。所以说,太极拳“一层功夫一层松,层层松功有不同。功到有成自然松,松紧一变惊雷动”。拳者,“百法百破”.惟“一快不破,一硬不破”,这“一快一硬”,就是太极拳的“发劲似放箭”和“绵里裹铁”。
 
  著名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认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而他并没有说太极拳只是一味地松软.他所强调的“松软”。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手段.最终依然是为刚紧而服务的。李先生实际说的是“柔弹力”,他在《太极拳随笔》中解释“大松大软”时是这样说的:“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而是以神气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弹性力……这种劲.火烧神经动.急雷响五中.打丹田雄;I士之劲.又沉、又冷、又狠,机警万变,灵觉无比.毛发毕坚.如烈马之发威.身势矫捷如怪蟒之钻腾。其节短.其势险.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陈龙骧《大松大软——太极拳技击之必需》),由此可见.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这种“大松大软”.是指一种太极拳的“弹性力和灵性力”.并非是有人从《现代汉语辞典》上查到的“松软”二字的字面含义.且这种“弹性力和灵性力”.动荡起来还要冷、脆、刚、猛、爆,“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可以反思一下,当今一些太极拳习者所谓的“松软”.有李雅轩先生所说的“弹性”和后面所说的刚爆东茜吗?若没有.他们所谓的太极拳其拳不拳!
 
  六、太极拳要适应各种变化
 
  凡拳者,必求制人而不制于人。太极拳即为拳。亦当为之用.因敌而设,要敌万拳,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太极拳不能只“画圈不用力”,或只等着借力而不为,必须要有快慢、轻重、刚柔、松紧的变化.无论对方是有力无力、用力不用力。劲大劲小,网柔快慢,轻重缓急,屈伸进退,都必须要做到“快能跟。慢能随.进打进乘.退打退跟.方圆互生.刚柔互运,虚实互变,松紧互用”,做到真正应敌而制敌。用力在己不在人,借力是机会,力能借则借,借着更好.借不着自己有。得机便用,得势便发,发则必中,中则必果,否则,在太极拳论中.绝不会有“引进落空合即出,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之说。太极拳若真功上身.大力小力无所谓.手硬手软都无妨.快慢缓急.轻重刚柔,必能适应各种变化.可以身相许而不惧任何来犯之敌。
 
  七、太极拳实战。重在胜负效果
 
  太极拳之功.并非单纯的使力和玩巧所为。太极拳之功。分内分外.虽重内功.必合而为之。文武同修,文以养气蓄力,武以壮骨强筋.文武兼得,强体御敌。太极拳真功.内外合一,意气相合,劲形反蓄.争衡互运,对五而用,身心同修。拳用力之熟乃为巧.巧力合之即为功。功之于用即功夫.功夫之神。惟在变化莫测。为武者,不能舍本求末.更不能本末倒置,太极拳,练用有别,练是练功,用是用技.拳技重练贵用,先求劲整。再求劲活。练时有规矩,用时无规矩.慢练快用。柔练刚用,低练高用,背练顺用.松练紧用.虽然有所谓“死练活用”,然而,拳更要“活练活用”。拳者“学拳要化脑子”.不能生搬硬套和死板教条。更不能用练或玩或表演的标准,去衡量实战的实用。实战重在胜负效果,而不在形式。功夫有层次.力量有大小,技术有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力可取胜不必用智.力不如人用技可胜.技不如人以智而取。无所谓是与不是。更没有像与不像.所谓的“不求胜负”.乃是静心,仍是为赢,也即道云“不为而为”.若不为赢.又何必让“彼自跌出”或“犯者即仆”?为拳者,乃是将平时所学的积累,用时在瞬间发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终结果.依然赢者为胜!
   
  八、太极拳要理明法正
   
  人们把太极拳当成健身的方法和修仙的工具,这与练拳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是拳的异化,虽借拳之形,但已无拳意,同形意殊而质异.这类“太极拳”当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太极拳作为拳术.虽门派众多,而理为一贯,拳的本质乃是攻防,也即搏击或谓技击。因此,每个把太极拳作为拳术来练习的人,必须要明武知武。练武用武。练武之人要理明、法正、训练科学.、松柔只是太极拳入门的一把钥匙。太极拳的功夫是合巧力的功夫.气合之于力乃谓力气,力气合形体而动就是力量。拳中真正打人的东西是形体的运动,不可误把“强弱”之为错当“弱强”之术,有力不敢使,有力不敢用,作茧以自缚。
   
  太极拳术武为用,术者为技.技必寓理,而理不代技。技亦不越理.用其理运其形。太极无定式,循环本无端,心态要平和,呼吸要自然.运力要随和,发力急如火,动静一瞬间,进退有转换,往复需折叠.熟招求懂劲,招招记在心,在内不在外.勤学多实践,一切法在心,心不背自然,灵机必妙显!拳必健身.身不健无以为武。练拳乃是“挖掘自身潜能,调动先天本能”,为后天意识所用!太极拳惟求心静体松,通体随和,顺畅自如,自然而为,周身协调.步随身换,呼吸顺拳,知行若一.形神相合,呼吸顺拳,把握运动规律.运化旋拧滚搓,屈伸进退,鼓荡开合,动则具动,静则具静,动中求静.静中求动,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拳练内外,要领为先,修心为上.形正气顺。拳打劲上起,先撑后运.先整后活,练出弹性力,运好柔性力.打出刚爆力,起如风,落如箭。运圆落方,运柔用刚,运松落紧。要松在自己身上,紧在对方身上,敢于用力.敢于斗力,骨撑筋伸肉松,节活力拔劲张,劲形胀缩合腰际,腰胯运身内引外,慢松慢紧内力增,瞬松瞬紧炸力崩,松紧运化运太极,运松运紧运拳力,力大力小随君意.力力在心又在意,不力而力真正力,百骸从心灵机动,渐瞬松紧鬼神惊!若此方知真太极,太极真拳敌不欺!


↑上一篇:武状元温长?   下一篇:论字拳与书法(5)/张桂生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陈氏太极新探/张志俊
·快慢相间才是太极拳/张志俊
·太极拳经谱----陈鑫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缠丝精”揭秘:等同缠丝劲 心意太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意念力/陈颜胜
·陈氏太极拳内劲精髓之丹田力/陈颜胜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论字拳与书法(5)/张桂生
·练太极,先明理/和宝英
·看洪式太极拳的“眼、身、步、手”
·浑元桩与技击桩/张良
·播种健康的人-----黄菊芬/宣武
·感悟太极拳的松和柔/蒋淑兰
·太极拳推手中的"捋劲"及要领
·太极拳推手中的"化劲"及运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