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健身思想、技术特征及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
·“运劲如百炼钢, 何坚不摧”
·太极拳“气感”修炼
·要把骨髓洗 先从站桩起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就太极拳缠丝劲抽丝劲问题再作商讨
来源:天下武林网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先生不仅有上乘的太极拳功夫,而且对太极拳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上世纪六十年代,《体育报》曾就太极拳普及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洪均生先生亦参与其中。《就太极拳缠丝劲抽丝劲问题再作商讨》是当年洪均生先生写的一篇对缠丝劲理解的文章,此文写好以后却因《体育报》暂停了讨论而没有公开发表。我们认为洪均生先生此文观点对今天的太极拳研究者及太极拳运动爱好者会有所启发,特公开发表,并附上1964年9月23日赵任情的《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一文。读者如对太极拳缠丝劲有自己的体会或不同看法,欢迎来稿。 自从《吴式太极拳》作者徐致一发表“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引起研究太极拳学者的重视与争鸣。因徐老对缠丝劲未加科学分析,仅据个人锻炼吴式太极拳的经验,而肯定为某式特有,某式绝无;又仅据陈杨两式(太极)是否一套路问题未作结论,而反对把缠丝劲加到简化太极拳中,由此引起读者迷惑。为了辨明缠丝劲的是非利害,我根据个人多年锻炼、研究吴陈两式拳的肤浅体会,略抒己见,向徐老请教。期望通过争鸣,提高认识。今又读赵任情同志所写“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一文,看来是拥护徐老理论的。但经过分析,感到其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即除了双方争论的矛盾外,还有和徐老所持论点的矛盾及本文前后的自相矛盾。事关学术,不应缄默,谨就管见所及,提作全面对比,再向徐赵二位商讨,并希爱好太极拳者赐予指正。 关于“缠丝劲” 我对缠丝劲的认识,已于前文概述。今再作比较具体的说明。 缠丝劲首经陈鑫在文字中提出,要求在陈式太极拳运动中,公转兼有自转------通过走螺旋形,练缠丝劲,总称之为缠法。它是既有平动的抽法,又有转动的缠法。既是每一肢体的运动规律也是整体的运动规律,一动无有不动地成为一个完整体系。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它是既有利于生理身体,也有利于技术。是完全符合科学的。 从运动外形来讲,躯干左右旋转时,以顺时针方向为顺缠(即从右向左转),相反则为逆缠(按照中医学说,肺居胸部右方,主气,气从右向左运行,故太极拳法,据此而别顺逆。顺缠劲由内发之于外,逆缠则由外收之于内)。躯干内气的前后运转,则以任督二脉的循环路线别其顺逆。至于肢体方面,因有左右之分,顺逆的标准,又以不同方向的肢体为别------即不拘左右手,应以大拇指向内转为逆缠,大拇指向外转为顺缠。 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来讲,通道公转运动中一顺一逆的自转,不但各个关节得到运动,全部身躯的肌肉、筋络、经络系统也都得到运动。顺着经络循环路线的旋转,可起疏通作用,等于泻法。逆着的可起解毒作用,等于补法(和针灸学的补泻同理)。这样一紧一张,循环绞拉,由内而外,复由外而内地旋转,使形体和神经,脏腑和气血,互相摩荡,补泻兼施,促进新陈代谢的机能,从而获得保健、医疗的效果。 谈到缠丝劲在技术方面的应用,古典拳论中的所谓“曲中求直”就是缠丝,“折叠转换”也须走螺旋。不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可能做到“引进落空”和“四两拨千斤”,“即引即进”和“收即是放”的作用,也不可能以实践证明“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达到“刚柔相济”的理论。推手时以全身的螺旋运动,根据杠杆原理,灵活配合着法,经常保持己方重心的随遇平衡,同时又牵动对方的重心,才能“以静制动”(动中有静,就是重心不变)“用意不用力”(用理想的技击方法,而不用拙力),而制胜对方。 赵文对这一问题,只简录陈鑫原著有关缠法数语,照画两图。又根据所谓陈式传人的说法,作为解释,似乎并未按照唯物辩证方法,作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如果只凭听人讲说,表面观察,甚至仅凭主观的想象,由于不习惯,不喜爱这一名词,遂无视现实,不经科学试验,同徐老一样,未指出缠丝劲究竟科学与否,对生理和技术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就因为“他们说,缠丝劲的练法极为高级”,而讽刺为“照以上的说法,这缠丝劲俨然是至高无上的东西……”,这样主观判断,离感性认识,会有一定距离。这是研究学术中思想方法上的问题。 关于“抽丝劲” 我在前文曾谈过关于抽丝劲的认识,主要在圆而不在缓。赵文说:“……要松、轻、柔、匀,不可忽快忽慢……”,这个说法是和徐老一致的。但既说“抽丝是形容太极拳运动时的内部神经的一种感觉,不是某一种动作的形象。”因此,各家太极拳意(陈氏除外)也不立“抽丝劲”这个名词,正如不把“迈步如猫行”称作“猫行步”一样(按这个说法,确有充分理由)。但何以又说“抽丝者内丝束中(按似乎必须从整束的丝中抽,才叫抽丝,从茧上抽,就不叫抽丝。可能由于作者未见过巢丝之故,所以这一句,也是主观想象而来)缓,向外提取之谓也(观“缓缓提取”四字,确可证明是直着抽的,但不知这是“动作的形象”,还是“运动时的内部神经的一种感觉”?)。在大小标题和文字中也都称为“抽丝劲”?把内部神经的感觉称之为劲,是否合乎逻辑?按照所讲“不可忽快忽慢”的说法,则拳论“急动则急应,缓动则缓随”的理论,是否也应重加讨论?“发劲如放箭”的弓,是否又应以“松、轻、柔、匀”四字来限制它?这支箭如何放出去? 关于“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问题 抽的含义是有一定方向和一定限度的平行运动。缠的含义是可有定向又可无定向和限度的旋转运动。抽丝动作需要缠,而缠丝动作则自然兼抽。可见抽、缠二字从含义和实际动作上讲,缠可以包括抽,而抽绝不包括缠。它的主次性已可概见。再看我们吃饭时用筷子的动作,如只作平动的抽法,而不用转动的缠法,则饭粒绝到不了口里来。这又是作用上主次证明。又圆圈停留在空间时,可单独旋转,如在空间移动,它的轨迹自然就形成螺旋。因此,又可以确定抽和缠在螺旋运行时是矛盾而又统一的。太极拳以阴阳对峙的哲学原理为据,要求公转中兼有自转,尽管二者互相关联推动,但螺旋的自转运动量大------行气如九曲珠,无孔不入;技术性强------随触成圆,无坚不摧,自然形成缠法为主。它的作用大体可分:轮边的滚动磨擦,轮里的旋绞,钻头的螺旋推进的崩炸的辐射。绝非赵文中说的所谓“只有外缠的绕线形式”。关于擒拿法的运用和破解,更非缠法不办。我在前文曾谈到各种拳法和生活、劳动(劳动创造一切,拳法当然不能例外)都含有这种运动形式(如果有人认为拳法和生活、劳动无关,那只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劳动的习惯不同,而看法亦因之有所不同,也是必然的现象)。陈鑫发现太极拳是完善地掌握这种自然规律的,因此称作缠丝劲,标出此拳的主要特征。它是时时、处处皆有,经常而又全面地、绵绵不断地运行着,适宜于某式、某时的需要。它不但是陈式拳的主要特征,而且要求通过它练出内劲以运用全部着法。 赵文在研究到劲的异同中,仅就抽、缠的字面作了解释,似乎仍是主观的片面看法。而且违反了自己的理论,称抽丝为“劲”,又称之为“太极劲”,并肯定它为“各式太极拳劲的总体”(文中于各式太极拳后,例注陈式太极拳除外,独此处未注,是否认为抽丝劲是“至高无上”而强加与陈式,使承认为“总体?”)。这样说法,固然符合徐老的主张,但太极拳劲如仅以抽丝为总体,按照徐老的说法,抽丝只是直着抽的,抽不出螺旋形来的。那么,在这种运动形式中,怎样练出“刚柔相济的弹性劲”来?在生理和技术方面,仅凭抽来抽去的“内部神经的一种感觉”,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它比“缠来缠去”的科学价值重要到什么程度? 赵文也承认,由于在客观现实存在的条件下,螺旋劲属于力学原理之一,不把它排斥在外,也承认如果个人锻炼或二人推手,在适于用螺旋劲时,可以采用。并说“这时抽丝劲就表现为螺旋的运动形式。在这一点上说,缠丝劲和抽丝劲是可以结合的”。但紧接着又说“但必须注意,二者 绝不是等同的,缠丝劲只是抽丝劲的表现之一”。不论是两劲结合也好,二者不等同也好,总算螺旋形的缠丝劲已被承认为科学的,而不被排斥在外了,并且还被采用了。但是赵文说拥护徐老理论,却这样说法,这不又和徐老“我练了几十年吴式拳,一直没练过此螺旋形的缠法”、“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连抽丝劲也没提到”、“应用时也力戒用练法制胜对方”的说法大大矛盾了?所谓“适于用螺旋劲时……可以采用”是否在抽丝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才采用螺旋形的缠丝劲呢?总体的抽丝劲在某时必须采用螺旋形的缠丝劲,才起作用,那么,哪种劲是主要的呢?钻探机是“抽来抽去”,还是螺旋推进而起作用呢? 关于“缠丝劲不应强加在各式太极拳上”问题 按照我学习陈、吴两式和简化太极拳的体验,根据各式拳法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贯认为任何运动都有这种旋转(即抽缠结合的螺旋运动)。又由于习惯了陈式拳的术语,对这种运动形式,一般都看作是“缠丝”。所以从来未曾感到这一问题有何奇异。读徐文后,才知有特性和共性之争。既有矛盾,自应辨明是非。但不同争论何式特有,绝无。更不同意“强加”于人,必使共有。为了解决学术研究的矛盾,我认为只要以科学论据,现实证明,鉴定它的是非利害就够了。缠丝劲说被承认是科学的,认为陈式独有,未尝不好。如有人不理解它,或者不习惯,不喜爱这一名词,只承认为抽丝、旋转,谁也无权强为加上。倘若辨明它是不科学的、有害的,当然,谁也不该保留。如只纠缠于某式、某人之有无,以为争论焦点,未免接近门户宗派主义,是达不到相互提高,统一认识的。 赵文不但承认螺旋为科学的,可以采用,使缠丝、抽丝结合,又进一步说“各式太极拳(虽然)承认在运动中也有螺旋这一形式……”。尽管在文字中加上“虽然”字样,又说“但它并不是劲的总体。地位也不在其它各劲(由于拳有门户宗派之别,连劲也有了不同的地位)之上”。但螺旋形的缠丝劲既被肯定为属于科学的,当然起码就是“适当”有利的了。赵同志自己所承认为科学的东西,又为各式太极承认也有的东西,却又以“缠丝劲不应强加在各式太极拳上”为标题,是否原文所说“采用”和“各式太极拳……也有”,也是强加而来?文中最后强调“尤其不应作简化太极拳的准则”,“对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是不利的”的理由,仅以“简化太极太极拳是在杨澄甫架式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为据,是否杨式太极拳为原文所谓“各式”之外的另一套路,不在“也承认有……”之列呢?“个人锻炼,二人推手可以采用,各式也承认有”的东西,群众采用反而不利,这确是极端矛盾,更令人迷惑无所适从。 如果主要矛盾在于简化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启蒙”,《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一书未局限于某式,而重点地吸取了各式理论(其中也包括吴式),要求稍涉复杂高深,给启蒙老师和初学者带来困难,因而“不利于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的开展”,这可能是现实问题。那么,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当是属于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尽可建议采用徐老所主张的“为了迁就初学,先从平出平入教起”的办法(见徐著吴式太极拳57页),来解决矛盾。但是,我们还要认清应当从普及中打下提高的基础,而不应降低学术质量,作庸俗的普及。也就正是徐老所说“学会以后,还得添上”的主张。简化太极拳是“拳简理不简”,不可以任意排除拳法的特征。 赵文从反对把自己所承认为科学的缠丝劲加到简化太极拳中,又推断“把陈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和明巡按御史陈王庭的历史捏在一起,是不正确的”。这和缠丝劲无关,我从来未研究武术史,对此并不感兴趣。不过看到顾留馨同志所写“太极拳的来龙去脉说明”,曾据大量史料考证,与陈氏家谱有出入处,应采取旁证,以考据家治学方式之一。赵同志既肯定判断为“是不正确的”,当有确切的根据。我们欢迎您将陈王廷和陈王庭确非一人的文物证据,及其年代、籍贯、历史不同之点,详为举证,才符学术研究态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气感”修炼
·讲解,示范,领做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
·杨澄甫传统杨式太极拳85势歌诀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
·太极拳三个阶段的修炼/邓时海
·发展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要务/钱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能增强生命活动力
·敷、盖、对、吞四字秘诀解
·《拳经总歌》臆解
·太极拳捷径
·如何练出真正的中国功夫
·太极拳名师的寿命
·十三式与太极圈
·武当赵堡承架(郑悟清75式)太极拳各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