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韩起:心会掌之谜 —— 2004
·
韩起答读者问(二十一)
·
论红拳的劲/李毅虎
·
卢伟强答《精武》编者问
·
卢忠仁传形意拳十二形(二)
·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十三)
·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名家专栏
>
名家谈拳
> 正文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七)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7-2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问:韩先生,从你的文章看,你对“武林大会”限制击打脸部这一规则很有意见,请问为什么?
答:因为不许打脸就不会产生“真正有效的拳法”。
也许有人说:看拳击比赛,拳手不就经常有效地击中对方的躯体吗?没错。但我们不要忘了,这是在允许打脸的前提下。假如拳击比赛限制打脸,只许击打躯体,躯体就不那么容易被打中了。因为对方很容易就能躲过或格开打向躯体的来拳,此外,对方还可以把胳膊贴身而抱,护住两肋、胸口,这么跟你周旋,你同样无计可施。
倘若不信,你不妨找你的师兄弟或朋友们试验一下——不论是使用拳击、泰拳的拳法还是八极、形意、大成的拳法都可以。戴上拳套,先进行允许打脸的拳法对抗,后进行不允许打脸的拳法对抗。如此两相对比,哪一种规则容易击打躯体一目了然。我的学生搞过这种试验,结果如我前面所言,在允许打脸时,你能相对容易地打中对方躯体;在不允许打脸时,击打对方躯体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这个现象提醒我们,不能小看“限制打脸”这一规则,其影响所及,不仅是打向脸部的拳法,而是大面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各种拳法原有的有效性全部遭到破坏。
既然限制打脸的击打躯体非常不容易,而“武林大会”又允许摔和踢,而摔和踢又更容易得分,那么拳手理所当然地要去选择摔和踢,从而使拳法沦为摆设了。
“武林大会”若举办下去,拳手对技术的取舍趋势,必将是强化腿法、摔法,冷淡拳法,使拳法成为规则允许但在比赛中却无人使用的东西。到那时,拳法便已无存在的必要了。
武术失去拳法,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尽管我们可以由“武林大会”收获到一种新式拳术——一种腿法加摔法的新拳术。我仍然认为,还是留住拳法好。像散打那样,有踢有摔有拳打。
问:韩老师,您在2008年10月27日的天津《城市快报》上说:“练十年没学会动手的人太多了,100个武术爱好者里少说也有97个。”您为什么这么悲观?
答:不是我悲观,是武林的现状就这么悲惨。
倘若有人认为我说过了,咱们可以做一些假设——把练十年的武术爱好者,按其能打的比率做出几种假设,大家来选择一下,看哪一种假设更接近事实(我这里讲的“能打”,仅指掌握了基本的武术技击技能,标准不高吧?):
(一)50%的人能打(即有一半的爱好者能打,一半的爱好者不能打)。
(二)20%的人能打(即有80%的爱好者不能打)。
(三)1%的人能打(即有99%的爱好者不能打)。
第一种假设肯定要被大家否定,因为它与我们了解的事实出入太大。我们都是减实的人,只要我们的眼睛还没有瞎掉,脸皮尚未厚比大象,我们就很难好意思说:“武术爱好者有一半的人能打。”
20%的假设呢?这需要在武林待过很多年的人才能回答,新进来的人还被人忽悠着满脑子美梦呢。老资格的爱好者们见多识广,又饱受蒙骗,一般都学会了理智看事,他们会审慎地以过来人的口气道:“100个人练出20个能打的?哼!没有的事,武术没有这么高的成才率。10%都高估了。”
至于1%的假设,大概有人同意,有人反对。
也肯定有不少人对这三种假设都不认可,各抒己见道:“我认为有5%的人能打……我相信100个人里能有8个人练出来……6%的成功率大概是可信的。”
即便是5%、8%、6%的人能打,比率不仍低得可怜吗?其余95%、92%、94%的人——也即绝大多数的爱好者,他们怎么办?他们的利益就可以忽略不考虑了吗?
我们尤其要追问,绝大多数人练十年仍不能打这种惨状,是谁给造成的?罪在何人?是绝大多数的爱好者都笨、不肯下工夫?还是责任在其师,是其师教错了?
问:韩先生,您和赵道新前辈都认为。拳术的风格应该看实战,不能看演练和拳论,但很多教武术的人却习惯由演练和拳论给拳术分类,这两种观点对武术爱好者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吗?
答:有不同的意义。由实战看待拳术,武术爱好者受益;由演练和拳论认识拳术,武术爱好者的利益受损。
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事情,是由于这两种针尖对麦芒的拳术观,会导致出截然相反的训练方法。而训练方法,直接左右着武术爱好者的利益(能打还是不能打)。
我们先说“由演练、拳论认识拳术会使爱好者利益受损”。如众所知,绝大多数的武术爱好者不能打,而这不能打的绝大多数武术爱好者,他们在训练中执行的,恰是“由演练和拳论导致出来的训练方法”。就因为这套方法使绝大多数的武术爱好者练了不能打,所以我才说:由演练和拳论看待武术,会损害武术爱好者的利益。
至于由实战看待武术为何就能使爱好者受益,我以前说过很多,今儿就不谈了。
问:韩老师,练习力量和爆发力,用的负荷是相同的吗?另外,每组重复的次数、每次要练习几组,是否相同?请您指教,谢谢。
答:很高兴你想到这些细节。练习力量和爆发力,是项科学性很强的训练,我们要想以最少的时间、最大幅度地提高力量和爆发力,必须考虑负重、重复次数、重复组数等等一系列问题,不考虑即是蛮练,蛮练不但无助于挖掘人体潜质,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使身体受损。
先说负荷,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练习力量和爆发力的负荷不相同,练习力量用的负荷要超过练习爆发力。
练习力量的负荷标准要把握在“接近或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最大负荷。负荷如果低于你最大负荷的80%,效果不明显(见运动生理学)。
练习爆发力的负荷,依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也分大、中、低不同的负荷标准,一般来说,超过最大负荷的2/3为大负荷,低于最大负荷的1/2为小负荷(见运动训练学)。练习爆发力,以不降低速度为准。练习爆发力的负荷所以要低一些,就是因为爆发力有速度上的要求。
当采用大负荷练习力量时,你每组也重复不了几次,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以每组能重复3至8次为准。如果练到每组都能超过8次,要继续增加负荷。至于组数,每次练习最少不能低于三组。
练习爆发力,每组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比练习力量要多一些,每组要重复10次左右,每次训练可多做几组。当每组能做12次以后,要增加负荷。
说起来,力量和爆发力练习的真正难点,还不在于负荷、次数、组数这些问题,练习该使用什么样的负荷、次数、组数,我们看书即可得到答案,真正的难点在于与拳术技术动作结合的专项力量训练、专项爆发力训练,而这些问题偏偏是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不曾给出直接答案的,即使偏爱分析这些问题的运动生物力学,也从来不以拳术技术为例进行讲解。
如果你想搞清拳术的专项力量和专项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你得告诉我,你是要结合哪一拳法、哪一腿法、哪一摔法而练,脱离了特定的技术动作,专项训练无从谈起。
问:韩师爷,我正在练习传统八极功法中的兔子蹦和铁牛耕地,但是不清楚应该注意哪些要领,望您老不吝赐教。
答:练习兔子蹦,不管是往上跳还是往前跳,必须快速连续蹬地。练铁牛耕地,不管拳头是否跳离地面,要注意拳撑地要快。就是说,下肢在落地后转蹬伸的一瞬间要迅速(相对于兔子蹦),上肢在弯曲转撑伸的一瞬间要一曲即起(相对于铁牛耕地)。其中的运动生理机制我就不淡了。
我在《答读者问(五)》中说过,在运动科学中,兔子蹦和铁牛耕地属于“超等长”训练。运动生物力学认为,凡超等长训练,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提高爆发力。其中的关键在于,练习要把握“爆发性——反应性”的特征。
运动生物力学还认为,使用超等长训练提高爆发力,练习的动作方式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尽可以研究设计新的练习动作,只要动作具有“爆发性——反应性”,即能增长爆发力。在运动生物力学的这种治学态度面前,咱武林一些死守“古传”、“原传”的人,是画地为牢,无知愚昧的。好好学学科学是怎么对待学问的吧。
问:韩老师,不知道您是否知道,在网上骂您的人,其实他们在心里同意您的看法,他们知道自己教的东西打不了人,但他们没学过您所说的传统技击训练,现在您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他们很尴尬,我向您递个话,希望您得饶人处且饶人。
答:兄弟,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因为不会上网,对网上的事情了解不多。
你说的事,一些朋友也跟我提起过。朋友们还给我举八极拳的例子,说很多教八极拳的人,他们认同我的观点,清楚“小架”、“单打”、“对打”、“金刚八式”什么的打不了人。无奈,他们对于打人的八极拳要练哪些东西、怎么练、该走什么程序,全不清楚。原因也跟兄弟你讲的一样,这些人早年没得到传授,没练过对抗,所以他们当初学了些什么,现在只能教什么。
教拳人的这种做法,让我联想到世间的两种生意人:一种生意人是,把一瓶水卖到“五粮液”的价钱。另一种生意人是,他们明知道自己瓶子里装的是水,却吆喝说它是美酒,是“五粮液”。
对前一种生意人,你可以不买账,骂他的水贵得离谱,但你没法说他骗人,因为他明告诉你他卖的是水,不是酒。
对后一种生意人,不说大家也都清楚他们干了什么勾当。水就是水,不是酒,别说他当五粮液卖,他即便说是劣质酒,也是骗人。
教拳也是一个理,既然明知自己的东西打不了人,就该跟武术爱好者明确交底,谁愿意练,任其自便。如此教拳,你纵使给自己的拳标价一百万,我们也不能说你骗人,只会笑你太过敝帚自珍。
说到饶人,我倒以为最应该得到同情的是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教拳的“商家”再尴尬,他总没有上当受骗,不曾损失什么(顶多是结束蒙人勾当)。武术爱好者则不然,小伙子们喜欢武术,把信任、尊敬与钱物献给你,到头来却换回一堆假货,年复一年地操练那些没用的东西,这才真叫不幸。
如果说求情,也应该是我们为武术爱好者向教假拳的人求个情,求他们饶了武术爱好者,别再拿小伙子们的青春与热情耍着玩了。给小伙子们一句真话,放他们一马吧。
同时也请他们饶了武术,放武术一马,我相信大多数的教拳人是爱武术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既然爱,就请还武术健康、清白,让武术清纯美丽地活着吧。总拿神话把武术打扮得跟个“鸡”似的玷污她,多不好。
问:韩老师您好,我是名传统武术爱好者,身高168厘米,体重却达到70公斤,在进行散手对抗时,我师傅说:“‘打人如接吻’,你这种体型适合近身打法。”可对于和我体重一样,身高180厘米的师兄,师傅却让他跟对方保持距离。都是练一样的拳,为什么师兄就能采用安全的打法,我却要冒着危险地去近身,我师傅是否偏心?
答:糊涂呀,小兄弟。恭喜你呀,小兄弟。
说你糊涂,是你享受着高明老师的指点,却有眼无珠,分辨不出好歹。恭喜你,是因为像你老师这样能因材施教的人,在武林中实不多见,打着灯笼都难找。
我们先从散打:拳击的例子分析,在散打、拳击界,体重相近而身高不同的拳手,一般都采取不同的打法,譬如散打界的柳海龙、王洪祥,拳击界的泰森、图阿,他们属于同级别中的矮个子,他们的打法呢,如大家所知,多采用近身战术。至于同级别中的高个子,如散打界的韩玉柱、杨晓靖,拳击界的阿里、克里琴科、里迪克·鲍、刘易斯,则以中远距离打法为主,注意在比赛中控制与对手的距离。
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拳手采用什么打法,除了受制于个人的技能特征、体能特征、心理特征之外,还与体型特征有关。因为体型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徒手格斗类项目的贺子文先生在《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原理》一书里讲,四肢比较长的人,进攻容易达到目标,防守易于撤离对方。缺点则是动作幅度大、速度慢、力量比较小(指在同一级别内)。而同一级别内的矮个子,由于四肢短,他们动作快、力量集中,适于近身格斗。
传统武术的徒手技击和散打最接近,也是以踢打摔为主。就你和你师兄的体型来说,在某一个距离上,你限于胳膊、腿短踢打不到对方,你师兄却由于有较长的四肢,在这个对于你来说远一些的距离上,很容易把拳脚打到位。
这意味着存在着一个特定的距离,它对你师兄是有效的踢打距离,对你却不是。比如说你和师兄对打,他完全可以用控制距离的打法,把你控制在这个“他能打着你而你打不着他”的距离上。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踢打到对方,就得突破对方构筑的火力网,由外围进入内线,即便你的体重比对方小也不得不如此。否则,你拳脚技术再好,但连摸都摸不着对方,又何谈取胜?
进入内线后就是你的天下了(但必须在同一级别内),这时你与对手的优劣态势,恰好颠倒互换,因为在彼此相近的空间内,双方已均可有效地实施踢打摔,但因为你“动作快,力量集中”,而对手“动作幅度大、速度慢、力量比较小”,打起来你占先。
不过,从身高到体重都远弱于对手的人,在战术上虽然也不得不进入内线肉搏,但近身后仍困难重重,因为矮小的人动作虽快,但力量却差。除非综合能力比对手高很多,否则,普通的拳法摔法,奈何不了对方——假如去摔的话,最好采用抓裆摔。我知道抓裆包括打裆踢裆,在擂台上属于违规动作。但我们这里不是研究擂台比赛,何况公平的擂台赛也鲜有把60公斤与80公斤的拳手放一起打的。
问:韩师傅,很多教拳的师傅爱讲手,“武林大会”也兴讲手示范,可是我发现讲手的招在实战中用不上,请教韩师傅,讲手的招到底能用吗?
答:讲手的那些技法,也就是你说的“招”,要是能用的话,为什么在现实的对抗中(包括“武林大会”),大家都弃而不用?
实战对抗是最好的回答,它在实战中能使,就是能用的,它在实战中不能使,就是无用的。
如果讲手对自己在实战中的冷遇心有不甘,对不起,他只能干瞪眼,因为实战中的人——包括在“武林大会”打擂的所有拳手,大家只会依照实战的变化出招搏斗,不会照顾讲手的情面,因为大家不想挨揍。
身处实战中的人,哪怕他们在实战中打得再难看,再不够档次,电必然会顺其自然(顺实战的自然)地去选择打法。这一点,换任何一个人,换任何一位大师,也不例外。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愿意挨揍。
就是说,哪怕讲手的技法再美妙,再高明,只要它脱离实战,就不会有人搭理它。
不否认,拳击、足球、柔道等等项目的教练也讲手,但人家的讲手动作是经过实战验证的合理动作,与实战丝丝入扣,不像咱武林的讲手动作,大多数跟实战两拿着。
问:韩老师,最近我老师教我一种新的俯卧撑练法,要求我练习时两臂缓慢下降缓慢撑起,我见过的俯卧撑都是快速练,为什么我老师要我慢呢,请您指教。
答:做俯卧撑,缓慢屈臂、缓慢撑臂,采用的是运动训练学中的“退让训练法”。退让训练法是力量训练的一大突破,对提高绝对力量效果非常好。不过,使用退让训练法时,由于肌肉是做“离心收缩”,如果精神不集中,容易造成肌肉损伤,所以千万要注意(见运动训练学)。
快速屈伸的俯卧撑,主要是练上肢的“速度性力量”(包括爆发力)。
问:韩老师,我可以只练爆发力不练力量吗?
答:武林里否定力量训练的声音不少,反对练爆发力的人极其鲜见。因此就有人放弃力量训练,专攻爆发力。但这种把力量练习与爆发力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力量训练与爆发力之间的关系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从运动生理学来说,片面的突出力量训练,尤其是过分的静力性力量训练(如长时间做低势桩),确实会降低爆发力。但是同时,爆发力的提高却又依赖于力量的增长。也就是说。爆发力对于力量,是既恨又离不开它。
一些人所以会把练力量和爆发力对立起来,就是只看到力量训练会妨碍爆发力这一点,而不清楚爆发力还有依赖于力量的一面。
爆发力为什么会对力量有依赖呢?我们要从爆发力的定义人手。什么是爆发力,目前在国际上有各种解释,尚未统一。运动生物力学把爆发力理解为一种功率,运动生理学也是这么看的,把爆发力视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就是说,爆发力包含有速度与力量两个因素,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产物。
与爆发力相比,力量中不含有速度因素,它仅指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譬如你“深蹲”多少、“卧推”多少,只看力值,不考虑你用了三秒钟还是一秒钟。就是说,肌肉只要收缩就产生力,但不见得会产生爆发力。
爆发力与力量的这一区别,不意味着爆发力可以摆脱力量而独立存在,因为爆发力中不仅有速度因素,还有力量因素——人体做不出只有速度而没有力量的爆发力(哪怕力值再小)。而爆发力中的力量,同样要靠肌肉的收缩才能产生。尽管它是在最短时间内的收缩。
还有,爆发力中的速度因素(即加速度),也同样离不开肌肉收缩,必须靠力的作用。缺少力就不会产生加速度,这是基本的物理学常识。
所以说,肌肉收缩用力的能力,是产生爆发力的基础。欲使爆发力节节拔高,先要把肌肉收缩用力的能力提高上去,也即先提高力量。
尽管力量大的人不见得爆发力强,但力量弱的人却不可能具有超强的爆发力。举例说,有两个人,他们由静止到爆发所用的时间相同(加速度相同),那么,力量大的人(肌肉的收缩能力强的人),爆发力更大。
这就告诉大家,要想使自己的爆发力有一个更大的上升空间,就要把力量与爆发力两头都抓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篇:
尚济答《精武》读者问/冯拥拥
下一篇:
拳术三害九要论/李统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
李文奎答《精武》编者问
·
“常胜将军”--王战军/崔春冬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八)
·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
·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方道行
·
武谚阐秘/一民
·
廖白先生语录
·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
陈照奎谈缠丝
·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
高臣论大成拳之修法
·
于永年回忆王芗斋拳学生活
·
陈立清――学练陈氏太极拳十三要
·
太极拳名家乐奂智与凌空劲
·
成仙之路-般若太极拳法 嫡传正宗(
·
太极名家在线答疑(2)
·
还理论于实践/杜春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五)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