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韩起:心会掌之谜 —— 2004
·韩起答读者问(二十一)
·论红拳的劲/李毅虎
·卢伟强答《精武》编者问
·卢忠仁传形意拳十二形(二)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十三)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谈拳> 正文
还理论于实践/杜春
来源:精武09年第8期 作者:杜 春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8-3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笔者自幼学习中国画,通过这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研习中国画的经历,从不同层面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其博大与神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众多国粹之中,尤喜国术,尚武的热情始终贯穿于学生时代的生活,无奈始终未遇明师,一直未能迈入武术的门槛。年岁稍长,在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后,被其严谨的数理逻辑体系与洞见宇宙万物之理的预见性所折服,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今为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中心理论物理学的博士研究生。在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时,笔者始终没有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接触、了解与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不禁被许多问题所深深闲扰。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自然科学与儒释道三教的实证体系是否存在交叉点?西方哲学、宗教与三教的思想体系是否可以调和?传说中武林前辈们出神入化般的功夫是否为真,搏击是否仅是凭蛮力斗狠?传统武术能否应用于实战,抑或仅仅是“花拳绣腿”?佛家道家的实修功夫,各种验证。超出自然科学理解范围的种利-现象,是确有其事、“真实不虚”,还是神话迷信?
  笔者曾带着种种疑问多方求证,但始终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后由于机缘巧合,笔者得以求访到先天无极门传人陈太平先生,并有幸拜于先生门下。虽然迄今为止追随陈师仅有两年的时间,但笔者有幸亲眼目睹并切身体会到先生在武学、养生、修道等方面令人震撼的功夫,可以说闻平生之所未闻,见平生之所未见;大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之感。由于笔者从道尚浅,不敢说解开了心中所有的疑惑,但愿借此文总结长久以来的思索及心得,与读者分享。
  以笔者所见,传统的武学、养生、修道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问,是重验证而非纯思辨的学问。想要解开心中的诸多疑问,一窥传统修炼体系的本米面目,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应以“还理论于实践”为出发点。
  
  还理论于实践之于武学
  
  实践在武学修炼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有人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武术之根本即为搏斗的技术,通过习武同时也可达到磨炼意志、强健筋骨的效果。武术爱好者修炼的水平,往往通过相互试手切磋的实战便知高下。
  武术理论是人们对武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任何理论都需要实践来还原与检验。经常见到武术论坛上,网友们因为武术实践中不同练法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武术的思想、练法是理论体系,不同门派由于传承、风格、训练的侧重点等等的不同,这些武术理论难免会有不一致之处;即使对于同一门武学的修炼,由于不同习武者身体素质等条什的差异,或是同一习武肯在不同阶段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等等原凶,也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练法有所差异。检验某种理论某种观点,应该放之于实践中,而非徒做宁面上的争辩,概念上的揣测。前辈名家的经验,是他们自身实践武术的心得,作为后学者应该力求还其于实践,而不是教条地接受,甚至浅尝辄止,玩起文字与推理游戏。理论不经实践检验,即使听上去再有道理,再能白圆其说,也只是空洞的思想产物;如果仅凭头脑的“理解”而非身体的“理解”,用武术理论去乱贴标签,那么,势必会形成“前人功夫高,今人理论高”的局面。有人认为当今中华武术雄风难振,论实战也只能靠散手撑其门面。有感于此,笔者越发觉得还理论于实践,还国术以本来面目,是我辈武者的当务之急。
  陈太平老师在继承众多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践,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太极拳修炼体系。这套体系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完整训练体系,是先生在太极拳方面宝贵经验的总结,值得为后人所借鉴;使习者能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拳法在训练当中,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练,它的验证水准是什么,它下一步应该如何练,每一步如何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其如同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和验证的标准;同样一套拳法在不同的阶段,要求和训练的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训练和验证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传统太极拳之精要。如果一个太极拳练习者一生中只执着于一种训练方式,那么只能说他在这一阶段有一定的体验;更上一层楼,要有更上一层楼的方式方法,而陈老师总结的这套体系就是帮助太极拳爱好者渡过彼岸的宝舟。可能不同人对这套体系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清华太极拳协会从首任的会长到至今我这一任,只有一位不是陈老师的门内弟子,其余全部拜入陈老师门下。我们的观点是相同的,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完善的训练模式。为了使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了解它,笔者借《精武》一角,对其做一简单介绍。
  陈太平先生,少时习少林拳法及易筋经等秘传功法。年岁稍长,随启蒙老师王先生习陈式老架和实战推手,后得武当松溪名家周国远前辈传武当太极拳法功法及丹道。机缘所致,又得道家无极门李道长传先天太极,遂融会贯通。
  先生为重现太极技击雄风而呕心沥血,对陈、杨、赵堡、峨嵋、宗岳等太极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同时还广泛涉猎各家拳种,对形意、八卦、大成、少林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广泛参考其他拳派训练思路和程序的前提下,先生结合自己所练,综合提炼出一套自己的太极拳修炼体系。习武者以一门为主兼修其它,在武林中并不罕见。但能够做到全面继承某一门武学已属不易,而陈师能够系统继承太极、八卦、形意、少林等多门武学的完整训练体系则更为难得。
  清华大学也经常请一些武术养生名家进行讲座,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各有所长,也使清华学子们能从更多角度去了解各门各派的武学。至于武术的修炼体系,在接触了陈师的武术体系后,笔者恍然大悟。当今太极拳学习者所缺的就是一整套系统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训练方法。每到一个层次,应该怎么练,一步一个验证,练一套明白拳。系统性不单指应该具有相应的盘架、站桩、推手等等一整套训练手段;就是对于同一套架子,同一种桩法,也会根据练习者具体的身体条件、练习的不同阶段等有所不同。
  比如学习数学,小学该学什么,中学该学什么,大学该学什么,研究生该学什么,如果做一名职业数学家又该掌握什么,现代的教学体制把这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只要循序渐进,即可步步为营!而太极拳练习者面临的情况,就像是反复在学小学的四则运算,虽然可以把小学数学题做得很熟练,但按这样的学法永远也不能掌握微积分,更不用说去登数学的大雅之堂。所谓“上工授人以规矩,不授人以巧”,最有价值的莫过“授人以渔”,给学生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的训练方法,而不是只卖弄一些擒拿、摔打等表演的技巧。
  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太极拳为例,仅陈式拳一路,现传的练法可谓五花八门,各家都有不同的说辞,似乎均有自圆其说的道理,甚至相互攻击,令初学者摸不着头脑。
  为何同为陈式拳,差别却如此之大?由于各家的传承不同,一套拳经过历代的演变存在差异是正常的;而现今习拳者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加以修改。笔者并不是认为传统的东西应该一成不变,武术也是在不断演化与发展的。有人认为,不能死守前人的定式,应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对前人的东西适当加以修改。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却有所疑虑,所谓对前人的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固然是好,然而这仅仅是从理论上的思考,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现在又能有几人在功夫上堪与前辈比肩?传统的拳法经过历代的验证,是从实战当中检验出来的,必然有其道理,而现代的学人在功夫上达不到先人的水准,却根据所谓自己的心得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此这般,怎能保证你认为的“糟粕”就一定是糟粕,你所谓的“精华”就一定是精华呢?从事实出发,现如今的情况并不是传统的东西固步自封亟需改进,而是传统的东西丢掉的太多,需要“发掘保护”了,很多东西师爷会,到师父那里就学的不全了,等到自己这一代只能声称师爷是如何如何厉害了。所以说变与不变是一对矛盾,一成不变不现实,而恣意修改又有不妥。
  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请教陈师后,大有柳暗花明的欣喜之感。陈师称其武学宗旨即为承前启后,在武术教学中采取极为严谨的态度。教拳中,哪些东西是陈师直接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陈师经过自己多年考证的结论,哪些又是陈师自己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心得,都会对从习者讲得明明白白。陈师认为传统武学的发扬要先淡继承,没有继承何谈发扬,应该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陈师希望能将自己多年来拜师访友,勤修苦练而得以继承的传统武学,尽量还其原貌给后学;同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体会与理解,在对传统武学体系的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的探索中,给后学以启迪。所以,才有了这套太极拳训练体系的问世。
  
  还理论于实践之于养生学
  
  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与思考,觉得传统的养生学中的确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可能受现阶段的科学认识水平与人们的观念所限,传统的精华得不到充分的认识与发扬。但试想一旦其能够得到临床上的、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开发,必将给现代医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必定会造福人类。那么如何让传统养生学现在化?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尝试见仁见智,陈太平老师所提倡的养生祛病延年益寿讲究“三位一体”。在实践当中,这种“三位一体”在医学界某些疾病的治疗的确也是一种突破。笔者少年时期的一个同学,远在巴西,患有眼底黄斑病变和丙型肝炎,在国外尝试过各种治疗方式,均未见效,又回国先后在同仁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以及一些名中医处就过诊。眼底黄斑病变在几大医院得到的共同结论是不可逆转,无治疗价值,右眼视力为0.8,而左眼视力仅为0.01,同时右眼也出现恶化的先兆,他非常苦恼,面临着双目失明的危险。经笔者介绍,在陈太平老师处用“三位一体”的疗法,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奇迹出现了,左眼视力达到0.5,右眼视力达到1.2。在中日友好医院复查了两次,眼底黄斑病变奇迹般地逆转了,使为其诊治过的众多眼科医生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他的丙肝经过4年的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陈太平老师也是用“三位一体”的治疗方式,用食疗、药疗、气疗、内功点穴等方式用半年的时间,使其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对于丙肝,中西医目前(除干扰素外)都没有很好很稳定的治疗方法。陈师在治疗类风湿方面使很多专科的名医对其效果也大为惊叹,15天一个疗程,有效率能达到80%,这种高效率的医治方法实属罕见。当有人问起治疗的方法时,他却说:“并非我之能,而是得益于前人的宝贵经验。”
  何为“三位一体”?有病,首选是药疗,无论是中、西医,都以治病为原则,它的针对性是比较强的,但药疗有效与否关键是在于施治者的辨证,患者是无法左右,而又要听命于人的。食疗,是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靠平时的饮食就可以对脏腑的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弄清自己疾病的前提下,合理搭配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弄清楚饮食对某些脏腑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就会对自身的“养”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医有这样一句话“三分治,七分养”,需要指出,这句话不是针对所有病情的,笔者看过一些关于养生方面的书,其中有一个问题笔者也感到比较困惑,于是便去请教陈师。有人说:“想吃什么就证明你体内缺什么。”陈师说:“此说法有失偏颇,如果四川人和湖南人他们喜欢吃辣椒,一个四川肝炎患者是否他体内就缺乏辣椒?此说法害人匪浅。之所以说它有失偏颇而不是完全否定,是因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需求都应当去辨证地看,如果是一种武断的学术思想,那么会贻害于后人。”气疗,所说的气疗不是现在流行的一些气功,它是辨证地去凋节自身的气血平衡,尤论药疗食疗,都是通过外因改变内因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果我们能从自身来调节脏腑的话,岂不内外合一,相辅相成。但气疗一定要辨证施治,譬如,形意的钻拳属水,水又属肾,肾有湿、热、寒,又有阴虚阳虚,那么一个钻拳就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吗?非电。不同的训练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并非一般习武者所能掌握的,它需要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和养生学功底方能辨证施治,否则就是糊涂医治糊涂病,也可能恰巧对症,但也可能使病情变得更复杂化,学者不可不知。在与陈师接触后,越来越觉得传统文化的深奥,非泛泛之谈的理论,何为养生,首先要明白人体自然衰老的规律,在人未衰老之前如何去延缓衰老,但是需要不同的人有一套不同的养生体系,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体素质,需要加强什么,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如何保养,如何锻炼,都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的。我在写此文之前,本想跟陈师研究整理一套养生延年益寿的体系,但陈师说:“不可,并非是我保守,没有任何一种药可治百病,同样也没有一套体系可’以适合所有人习练,有很多习练者在没有中医的基础和养生学根基的情况下,他很难对号入座。”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他生活的环境都是不同的,只能是“一人一方”,决不能“一方多人”,因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养生亦是如此。
  以上就是我追随陈太平先生两年多来的一点感悟,在慨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深深感恩于陈师的言传身教。陈先生大隐于市,甘于清贫。他把国术、中医等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粹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怀着薪火相传的信念,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延续精神的火种,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后继有人。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李文奎答《精武》编者问
·“常胜将军”--王战军/崔春冬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八)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方道行
·武谚阐秘/一民
·廖白先生语录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陈照奎谈缠丝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五)
·我对合一通背拳的实践体悟/车星辰
·道隐无名(上)/梅墨生 刘 伟
·我的习拳经历与体会(下)/李春光
·陶政宏谈武
·我的习武体验/陶政宏
·张自忠游武当山/张寿龄
·太极拳内功基本修炼方法/冯志强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