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名人与太极:翰墨书香太极拳
·余功保与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
·一代太极巨擎陈金鳌
·王西安论太极八大劲
·王西安论太极八大劲
·陈正雷大师讲解陈式太极拳的
·不曾忘却的纪念---记一代宗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 正文
再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答罗宏基先生
来源:武魂---徐致一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在七月二十四日,《体育报》的“体育研究”栏里,读到罗宏基先生的《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读后》一文,对于我文的基本论点(我文曾论述:陈式是缠法,吴式不是缠法,以及“缠丝”和“抽丝”不是同样的动作,没有提出针锋相对的反驳意见,只是从其他方面论证了缠丝劲的“共性”问题,来否定我文的主要论断。究竟罗先生的“共性”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呢?据我看,是大有商榷余地的。 罗先生所说的:“方向的变化,既是质点的 ‘平动’,同时又是‘转动’,两者互相结合:不可分离”等语,如果是仅仅用来说明陈式缠丝劲的特点所在,这是颇有可取的;如果不加分析地、硬把吴式的动作情况混为一谈,用来证明缠丝劲的“共性”所在,这就等于“张冠李戴”了。任何一种太极拳,甚至绝大多数的其他拳法,在所有的动作里,都不可能只有“平动”而没有“转动”,而且“转动”的使用,也必须与“平动”相衔接,才能发挥更大和更多的作用。如果罗先生把“平动和转动”的一般性“衔接”,和它在缠丝劲里的“互相结合、不可分离”的特殊要求,看作同一回事,那么,缠丝劲就是很普通的一种东西了,又怎么能算是陈式的特点而加以称道呢?正因为陈式有此特点,而吴式无此特点,才把这两种太极拳划分为两种类型。试问陈式的盘架是怎样用劲的,它的动作形象和风格,同吴式的盘架要求相对比,除了都有圆圈和弧线以外,究竟有哪些近似的地方呢?这是见过陈吴两式盘架的同志,都能正确回答,用不着多作解说的。以下请让我举几个例子,把吴式使用平动和转动的情况,略为谈谈,以供罗先生参考。 (一)例如吴式的搬拦捶,从搬拦到出捶,右拳走了一圈以上的路程,它的方向有:从右到左、从前到后(兼带从上到下)和从后到前(兼带从下到上),可是整个动作,处处都用“平动”进行。这就可以证明,在吴式动作里,方向的变化,不一定要依靠“转动”,只要用“平动”循着弧线进行,就能完成它的要求。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平动和转动并不是“不可分离”的。 (二)例如吴式的野马分鬃,它的最后两个动作,是同一拳式连做两次,右掌循着弧线来回运动,有一个半月形的圈子,一共走了一圈半的路程,可是动作的方向,一直是用平动来变化的,在一圈半的来回运动里,始终没有翻过一次掌。如果按照《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示意图”(见该书第十九页,以下简称“示意图”)来做,很可能要翻两次掌了。可见在吴式里,即使是使掌的动作,也并不象“示意图”所示顺逆缠丝那样,必须循着弧线一再翻掌不可。 (三)例如吴式的揽雀尾,它的右手用仰掌走圈,经过一百八十度时,并没有翻掌(照“示意图”的指示是要翻掌的),一直走到二百四十度处,由于平动的作用已届完毕,必须改为向前进掌的动作(并不是为了变换方向,因为用平动是仍然可以变换方向的),才开始用转动来接替平动,以符合进掌的要求。这一转动,既没有缠丝运动的螺旋形象,更没有缠丝劲那样的缠绕作用,不过是很单纯的――种“转腕旋膀”,如果把它绚染为陈式那样的缠丝和特点,显然是很不当的。 (四)例如吴式的第四个玉女穿梭,右手的转腕旋膀是一个“转动”,可是在接做下一式的七星动作时,仍然是用厂一个“转动”,这和平动与转功反复相结合的缠丝特点,也并不一致。所有这一切,都因为陈式足缠法,所以处处要利用平动与转动相结合,来发挥它的缠绕作用,而吴式不是缠法,当然在任何一个动作里,都没有采用陈式缠丝特点的必要了。为了篇幅关系,上面只举了很少的几个例子,还希罗先生多多指教。 我在《吴式太极拳》里所说的“每次出手应当把动作的过程看作是各个点相接而成”一语,明明是用来说明动作的求“匀”而作。所谓看作点者,也明明要求练拳人先把动作的路线(不论是曲线或者是直线),都看作虚线,然后循着虚线里相接而成的“点”,去匀匀地进行动作的意思。这句话里的所谓“点”,既不是指物体的“质点”,更没有在原文的全部说明里谈到质点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其他关系。现在罗先生所说的“质点在某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语,在物理学上,本是指质点的曲线运动而言(如果是直线运动,质点所通过的路程和位移是设有区别的),它所指出的,明明是:物体的质点由某一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它所通过的路程和两个位置间的距离是并不相等的。罗先生却认为:这一运动规律和我那句话里的“各个点相接而成”是同一回事情,我实在看不出这两回事里究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而且这一运动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但与罗先生上文所说的“平动与转动相结合”的要求毫不相干,即用来证明罗先生另外所说的“太极拳的圆运动是更为复杂的空间螺旋线运动”,我也无从看出它和罗先生所举的规律究竟有什么关系。 罗先生引白《十三势行功心解》的“曲中求直’一语,原文是:“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四句连在一起的。所谓“曲中求直”者,不但和“蓄而后发”是同样的意义,即和拳论后文所说的“收即是放”也是词异而实同的。它所指出的,是应敌用的一个法则,不是动作“由直而曲”和“由曲而直”的运动现象(我以为这是拳趟的自然现象)。另外,太极拳所重视的是“懂劲”,不是“用着”,所以在“化和发”的运用上,也是取决于动作或柔或刚,不是取决于动作的或曲或直的。例如:对方用手拉我,我伸手相随,使对方落空而站立不稳,在动作上明明是直的,但在作用上则是属于柔化;又如:对方向我进攻,我顺着进攻的方向,屈肘加劲于对方的来劲上,使对方向前倾跌,在动作上明明是曲的,但在作用上则是属于刚发。可见在运化上,柔是主要的东西,在发放上,刚是主要的东西,而动作的曲和直则是次要的,也并不是只许用柔而不许用刚或者只许用刚而不许用柔的。罗先生的大文,始则把“曲以运化”和“直以发放”二语,用来解释曲直二字的作用,继则又改用“柔运刚发”一语,和“平动与转动互相结合、互相转化”的说法,相提并论,明明是“视曲为柔、视直为刚”,把曲和直的可刚可柔,看作“只柔不刚:和“只刚不柔”。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一种见解。再就平动与转动来说,它们也是各有各的刚柔二性。多用一些力就是刚性,少用一些力就是柔性;用于走化的就是柔性,用于打击的就是刚性。如果把平动与转动,只看作一柔一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至于罗先生所引的拳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等语,原是指太极拳的主要法则而言。原文是这样说的:“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的,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文中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才是阴阳相济的主要意义。试问:走和粘,究竟哪一个是“平动”、哪一个是“转动”?是不是平动只限于“走”而转动只限于“粘”呢?这都是应当从事实上去好好分析的。如果罗先生意图把拳论的“阴不离阳”和“阳不离阴”比作是缠丝劲的“平动不离转动”和“转动不离平动”,这和拳论原意,显然是不相符合的。 总之,从陈吴两式的不同运动风格和不同技击要求来看:陈式运劲较刚,又具有缠法和缠丝劲的特点,我认为它是近于“先发制人”的一种太极拳法;而吴式则运劲较柔,又无上述特点,它同一般太极拳一样,只是讲究“柔以制刚”和“静以待动”的功夫,并且在应用时以适应客观情况为主,也是“法无定法、劲无定劲”的,因此,它是属于“后发制人”的一种太极拳法(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应用时,能否取胜,还得根据客观情况和个人功夫的深浅以为断)。这两种太极拳法既然走了不同的道路,当然要有不同的练法,因此,在运动时,即使是同样的一个动作,也不会是同样的要求和同样的作用。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余功保与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的对话
·不曾忘却的纪念---记一代宗师陈照丕
·金一鸣老师谈太极拳:贵在练拳悟拳
·汉魂武道之潘霜喜少林武功拳械掠影
·槐园太极拳师徒缘-感悟;练拳横竖要
·出人颖慧 凌云志气——记二郎拳传人
·记勇斗劫匪的丁曙光:从小习武 路遇
·尚武精神---少林拳派传人潘霜喜
·陈氏太极拳名师于新华
·黑龙江省铁力市大成拳武术馆馆长--王
·禅天非一境 在道莫停留 李巍先生简
·洪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人----王忠宪老
·孙禄堂被点穴暗算的真相/童旭东
·津门形意、八卦 -- 熊守年师承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生平
·陈氏太极拳名师--乔坤老师习武简介
·顾留馨自述:越南之行
·习武经历
·百年武林系列文章之一――陈发科北京
·百年武林系列文章之三――李小龙
·仰之弥高――记太极拳大师李经梧
·千斤王王子平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
·武术家、教育家张文广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