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王西安论太极八大劲
·陈正雷大师讲解陈式太极拳的
·金一鸣老师谈太极拳:贵在练
·太极文化系列讲座:张全亮讲
·听师父谈松腰塌胯旋裆
·练拳的观念-陈小旺口述
·郑曼青与史密施师徒对话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谈拳> 正文
王西安论太极八大劲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2-07-1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掤劲论
     掤劲是长期演练太极拳产生的内劲形于外的一种劲别形式,也是在练拳第一阶段练精化气的结果。
  太极拳在演练时处处采用螺旋缠丝劲运动,走架时无论是顺缠、逆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平缠、立缠、正缠、侧缠百般缠绕,都是以腰为主宰的。在一动周身上下无不全动的原则之下,演练者在促使身肢放长的情况下,内气由内向外鼓荡于皮所产生的一种弹性劲为掤劲。掤劲在练拳或推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掤劲在推手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它在以腰脊为主宰的轴心作用下,左旋右转,并采取螺旋缠丝势的弧线走化,在推手中运用表现于外的触点为主掤点,主掤点是由内形于外来达到技击之目的。这些都属于掤劲的外在表现。
  掤劲与放松、僵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练习太极拳和推手演练者必须弄懂的关键问题。掤劲又是练习推手的八门劲别之最,如果没有掤劲,周身的其他劲别就无所依存,练拳和推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掤劲是建立在放松基础上的,运动中只有周身关节、肌肉自然放松,由内形于外的掤劲才能自然畅通,鼓荡于皮。若松得不彻底,势必导致掤劲不足,这就是太极拳论中所说“一分柔一分刚”的道理。但柔不能全然无力,无力则为丢劲,丢掉中气就是“失掤”。只有在放松的前提下,中气才能由内形于外,才能做到柔中寓刚。
  此掤劲来源于内气,日积月累,愈练愈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灵活多变的浩然之气。僵劲则是僵直、硬化、紧张、呆板之笨劲、拙力。它是周身筋骨、骨肉僵直、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外劲,气易上浮,横气填胸。横气乃血脉之气,运动时转关不灵,不易变化,易受制于人,纯属刚猛、断续、阳多阴少的呆拙力。此劲犹如雨后洼水,有减无增,是不能采纳之气劲。望演练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体会,明辨丢与松、松与丢、掤与僵、僵与掤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明辩它们之间的关系,才不致于入歧途、走弯路,以致枉费工夫。正所谓:十年苦功无边际,辩识不清白费心。劲路正确最重要,积功神力扫千钧。

挤劲论

所谓挤,是指占位性进击,使敌失去重心和有利位置,常有顺彼劲之意。挤劲在活步散手中运用更为方便,如人捋我右臂,我即一臂随之向前伸展,左手搭于右大臂中节,掌心向外,在腰裆的配合下,沉肩坠肘,顺缠竖掌,然后一起向对方身体挤击。
  挤劲是太极拳推手的八大劲之一。在运用挤劲时,有背靠之意,若彼在捋的过程中没有过激行为,即没有失重现象,我可有备随之。在向前挤进时,顶劲要领起,精神要贯注,含胸塌腰,裆须开中寓合,挤不可过与不及。过,就会出界失重,会被对方所牵动;不及,若在挤的过程中因失界受制,彼反击则无法补救。
  所以,在举手投足时要观察明白,探清虚实,欲进时出手先占巧地。要做到彼捋我则随时之,挤时脚欲进,上自领之,且中部应之,上下合之。总之,一进无有不进,一退无有不退,一静百骸听令。做到挤进有方,后退有余,才能在推手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推手中充分发挥挤劲作用,演练者必须在实践中多多体会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中正不偏,无过无不及之理论原则,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去认真领悟。

捋劲论 

捋劲是在掤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劲别。捋劲的形成和掤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先掤后捋,欲捋非先有掤劲不可。
  捋时须以腰脊为轴心,通过两腿的虚实变化,由裆劲的辅助来完成。至于捋的角度、方位、轻重,力的大小等种类甚多,在应用时须加注意,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左捋、右捋、前捋、后捋、上捋、下捋、捋采、采拿、捋肩、捋肘、捋靠、捋坐(坐掌)、捋撞、捋甩、捋回、捋拌、捋钩等,这些技击用法都离不开先掤后捋。但在微妙的变化中也常伴随有惊弹之劲。故掤捋兼用,其目的是在捋的前提下,使彼重心遭到破坏失重后,我使用弹抖劲进击比较便利,这里掤捋劲和弹抖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
  具体用法,这里可举一例说明。如第一路中的“拦扎衣”一势,定势后其重心是右七左三,右臂开中寓合,左臂合中寓开,左手插于左腰间,然后松右胯身体右转,同时左手由左向右与右手构成捋状。继而松左胯,腰劲下塌,扭腰旋背,左手抓住敌左手由外向内旋转,使彼左臂有被动之感。右手搭于敌左大臂,再向左移动重心,在扭腰旋背拧裆的前提下,身向左转,双手随之向身体左侧偏左下捋出,并可渐捋渐采,又可复挒,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岂不妙哉!但在捋的过程中,手切莫自贴已身,肘不能贴肋,否则在运用中则失掉掤劲,若彼反击时则自身转关不灵。在练习中只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逐渐领悟捋劲在各招势中的奥炒。

按劲论

以单手或双手向对方两臂或上体任何一个部位前推或下按,均为按劲。按劲无论在定步 或活步(顺步)推手中运用都较为广泛。
  按劲有长短之别,发按劲要区别对象,因人而异。在推手中,对于体重较轻、重心较稳固的人,就适于用长劲;若用短劲进攻最易失重,因体轻根稳,变化灵敏,所以应先以长劲逼进,游斗探听彼动,待彼略有被动时,速发短劲取之。对于体重、功夫较差、底盘不稳者,即可采取手指先按,然后以掌后根发劲,以疾速短劲取胜为合适。但在用按劲时,须顶劲领起,精神贯注,含胸塌腰,裆催身进。故有发劲打人如接吻之称,周身一家方可按之有力。无论单手或双手按都须胸含、气沉、束肋、张背,做到落点清晰。在发劲时身体前后须对称,才不致于在发劲时因身体前俯后仰而失重。
  在按劲中手法变换要与呼吸相配合,这是发按劲的关键。如在顺步推手中,甲方由捋复按时,右手外侧轻灵地将乙方右手按至乙方左臂处,然后左手外侧按至乙方左臂肘关节处,使乙方右臂成九十度角时,甲方沉步催身进,双手由两掌外沿按劲变双掌内合。同时在呼气翻掌坐腕的一瞬间,身、步、手一起向对方发击,这样即可达到按劲的完整无缺,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采劲论

 采劲是建立在捋劲基础上的一种劲别,指的是采拿两臂关节活络处的各个部位。如一手刁拿对方腕部,另一手置于其肘关节处,双手合劲向下沉采,或采或拿等。一般说来,捋、采、挒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待采和捋手法结合应用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采和挒劲却是恰恰相反的。采是建立在捋的基础上,在捋的过程中侧向采去,使对方重心偏于一方,随着身体.旋转防守不及而趴地。
  直采是搭在肘关节处,以掌根采之。寸采的过程中,在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扭腰旋背的前提下,掌根直向下发短采(寸采劲),最易使对方趴于地下。我仍屈身下蹲,立身中正,气归丹田,目视前下方。
  总之,在采的过程中,须以意念为主,并且腰、裆、腿、呼吸都必须相应配合得当,才能采得刚猛迅速。这些捋加采,采加挒,是相互并用,综合运用的。在运用时要灵活机动,能捋则捋,不能捋则采,不能采则挒,翻变连环,以不能让彼跑掉为原则。阴阳变幻,翻变连环,招招相衔,运用自如,实非容易之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听出对方劲路变化,并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方可出手运用,其中万千技法都是在实践中所得。正所谓:千变万化招中来,细心揣摩在其间。若不领悟劲中妙,再练也是枉徒劳。

挒劲论

 挒劲是根据捋与合的惯性原理,在捋采的基础上,劲路由顺劲变横劲而形成的劲别。挒劲有反关节之意。如在顺步、大捋或捋采的过程中,彼身体则自然向一侧倾斜挤向我身,在彼倾斜的一瞬间,对方本能地自然反应必是肘部上翻,这正合了欲下先上之理。此时采劲正好与彼肘劲相对,所以捋采皆落空失去效应,但应注意的是在彼臂上翻时,有发击下前栽肘之机可乘。在此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我应随着彼的挤劲重心后移,身体略侧转,在侧转中急速改变劲路,以小臂向前发击挒劲。在一肘向前挒击时,另一手正好向内旋转,这两股劲正好反方向错开,一挒即中。
  挒劲有内挒、外挒、带挒、采挒等,使用挒劲需要周身相随,内外合一,劲易短不易长。但劲也不可过大,否则初练者不知掌握分寸容易误伤他人。在初练挒劲时,可先点到为止。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手法,待在四隅手的练习过程中,对各种出手分寸能够准确地把握时,随着身法或采或挒,或擒或放,才能做到心感神知,气劲运走恰到好处。此时在演练过程中既能达到技击应用之目的,又不致于出现伤害对方的事故。

肘劲论

  肘劲是小臂内屈时,肘四周的部位所发出的劲。肘的发击方法较多,基本肘法有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挂肘、立肘、双开肘、双扣肘等。
  运用肘法在距离上力求近而有力,在发击前需要与对方近距离接触,一般是一脚插入对方裆内或身后,最少得过半(脚最少超过对方身体一半)。上步欲发时,吸气,精神贯注,含塌腰,双脚蹬地,扭腰旋背,在裆催身进的前提下发肘劲。但在打上挑肘时,以命门肚脐为界,身体上下形成对拉之势,发击点比较清晰,同时,也不致于发劲猛烈引起拔根。
  肘劲有宽面窄面之分,宽面不易伤人;窄面易伤人,一般不可随意乱用。腰拦肘和立肘、顺拦肘属宽面;上挑肘、穿心肘、双开肘、双扣肘、下采肘属窄面。如对方按我右臂贴于胸前,我即内气下行,含胸塌腰,吸气,同时我右臂向右侧引,将对方按劲化空。继而微向左侧身上步,速用左手搭于对方后背向怀中速带,与此同时呼气,并发击腰拦肘。此时带对方于怀中,彼必本能地速向后回身,在对方回身后仰时,也正是我发肘之时。两股劲合成一顺劲,一快一慢,我以已之快催彼之慢,我蓄劲既足,发劲又刚猛,彼何能不被飞掷而出!这非一般功夫所能做到,非下大功夫不可。这种击法也只是在一惊一闪、一呼一吸、一合一开的瞬间,即能发人丈外。总之该法离不开转身弹抖,步健手快,只不过旋转弹抖圈小而已。这就是拳论中所讲的: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由小圈渐小渐微,这时蓄劲抖弹无形无迹,发击距离短小,精微巧妙。所以,练习太极拳向极小极微,近乎无圈功夫攀登,方为上乘。那时发劲阴不离阳,阳不里阴,开即是合,合即是开,无形无迹,使对手飞掷而出如在梦中,不知我如何出手发劲,更无法招架还手。这才算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所向无敌的上乘工夫。

  靠劲论

   凡肩的四周在任何角度发出的劲均为靠劲。所谓靠,就是以肩的四周发击对方。靠的威力较大,带有惊闪性,发击时与对方的距离比肘劲更快更近些才为适宜。靠的发击方法较多,有侧肩靠、迎门靠、胸靠、背折靠、七寸靠、双背靠等。靠劲无论是在四正手或四隅手推手中,运用都比较多。除七寸靠、迎门靠、双背靠外,其余都是建立在捋和惊闪基础上的。
  如迎门靠,在双手挽花的基础上,在双手上下挽花的旋转中,要巧妙地变换手法。两手虎口卡住对方双手腕往下按,继而向两侧分开,在两手分开的同时,重心速后移,随即一腿前插,接着以肩侧向对方胸前靠击。但必须做到两手将对方双手分开的同时,重心后移,然后脚步前插、靠击,这些动作皆需要同时完成。就是说,两手分开与撤步、进步、靠击,均须同时到位。再如侧肩靠,侧肩靠的应用是建立在捋的基础上的,对方若用右拳向我正面击来,我则用右手先接而后捋之。在向上捋的同时,随即左手搭于对方右大臂外侧,继而不停地向我右上方捋,速度要快(含有惊带之法),迫使对方身体向其左侧倾斜。此时彼右肋则自然张开,我速上步插于对方裆内,肩向彼肋处击之,此用法非快不可。要把握好惊闪、插步、捋带、发靠,瞬间连续完成,引与击的动作以不超过一秒钟为妙。
  否则,待对方稳定好重心,再去发击,则有顶劲含于其中,效果自然不佳。故发靠劲,其速度如闪电。此处列举二例,望演练者认真研磨练习,在实践中寻求奥妙。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金一鸣老师谈太极拳:贵在练拳悟拳
·王芗斋名言名句赏析 练大成拳松而不
·内劲与观禅四阶 一个半智平天下
·张全亮在丽江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上的讲
·梅惠志谈传统武术
·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郝月如太极拳拳论
·《苌氏武技书》精解/张 方
·廖白先生语录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陈照奎谈缠丝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廖白先生语录
·武舞与舞武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八极拳八世传人王德旺先生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擒 拿 走 化” 理 论 答 疑 会
·王宗岳勾沉---李紫剑
·太极八法秘诀初探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