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原名李振藩,英文名布鲁斯?李(Bruce Lee)。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1973年7月20日猝然逝世于香港,死因不详。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一千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这段用英文在一张普通便签纸上写下的标题为《我的明确目标》的短文,是李小龙在1969年1月为自己定下的发展目标。
在李小龙最不得意的时候,他依然拥有这份要震惊世界的自信,虽然当时的人们并不相信。
可事实证明他真的做到了――用了四部半的电影。仅仅四部半电影,便让全世界面对中国功夫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
第一部:《唐山大兄》
1971年,李小龙主演《唐山大兄》,创下香港自1840年开埠以来的最高电影票房纪录:310多万元港币。李小龙以他在片中打斗的实战风格一夜间蹿红整个东南亚,香港人更是被李小龙独特的张扬气质彻底折服。据说当时的成龙惊叹:完美的打斗,像眼镜蛇的攻击一样迅捷而致命。 《唐山大兄》剧照 《精武门》剧照
第二部:《精武门》
1972年,李小龙主演《精武门》,再创440万元的票房佳绩,成为香港历史上最轰动的一部影片。影片的主题仍然是复仇,这部被公认为李小龙代表作的作品秉承了他一贯的电影风格,特别是他的连环腿和寸拳。“李小龙式”的打斗动作在此片公映后被人们认可,而他凝视敌人的犀利眼神和打斗时的怪叫也在此片后成为他的“注册商标”。也是在该片中,李小龙第一次使用两节棍,并被誉为“李三脚”。李小龙以凌厉潇洒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双节棍将空手道家们一个个击倒,然后把“东亚病夫”四个字撕扯下来,“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随后扬长而去,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从此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
而片尾李小龙飞脚一跃的动作更成为功夫电影的经典。李小龙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使中国演员在好莱坞重要影片中获得主演地位的夙愿,使美国人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第三部:《猛龙过江》
1972年底,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并亲任武术指导,全面展现李小龙电影才华的影片《猛龙过江》刷新《精武门》的票房纪录,首轮放映便狂售530多万元港币。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自由无羁,收放自如,简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李小龙电影,李小龙将其“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电影的开头,李小龙与师父论武。
问:“什么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答:“是把技巧隐于无形。其实又何止武术一道,凡事莫不如此。”
李小龙同时在电影中向全世界宣扬了他关于武术的哲学思想:“不是思考,而是一种直觉。”影片中李小龙讲解武之道:“要快,就像直觉地把手指向月亮,如果慢了,就只能看到手指,而无法感受到月亮的光华。
《猛龙过江》剧照 《龙争虎斗》剧照 第四部:《龙争虎斗》
如果说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呈现出的是一种凌厉的王者之风,在1973年与好莱坞合作拍摄的《龙争虎斗》中展现出的则是一种睿智的圣者风范。该片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超级地位。
第四部半:《死亡游戏》
1972年深秋,李小龙在完成《猛龙过江》后不久,便开始构思、投拍新作《死亡游戏》。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于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 李小龙用四部半电影使中国功夫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
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李小龙就是功夫,功夫就是中国。《死亡游戏》剧照
“我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
这是李小龙对自己的定位。
《黑带》杂志是世界最有影响和最具权威的武术刊物。1972年的“黑带群英殿”中共有七名武术家入选,李小龙是其中之一。1993年,《黑带》杂志再次将李小龙评为近代“七位最伟大的武术家”之一,李小龙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武术家。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李小龙的第一位武术老师。李海泉曾是吴氏太极拳名师梁子鹏的弟子,他希望将太极拳这种既练性情又健身的拳术传给儿子。虽然这种柔缓的拳法并不适合当时年幼的李小龙,但是这段短暂的太极经历对李小龙日后学习其他拳术大有好处。太极拳的核心是以柔克刚,而这正是中国武术普遍推崇的原则之一。同时,李小龙还有机会从梁子鹏那里学到了中国内外家功夫的拳理和哲学。
在一次打架大败而归后,李小龙正式拜在咏春拳宗师叶问门下,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咏春拳没有花巧的动作,强调点点到位,讲究实用第一,它的特点是删繁就简,套路简单明了,每一招都是用来搏斗的,目的就是迅速克敌制胜。咏春拳推崇的“以打为消”“以攻为守”以及咏春拳招术中的“手留中”原则、出击拳路的“弓弦”线路,都对李小龙影响很大。
此外,李小龙还向一位谭姓师傅学习过洪拳、向一位陈姓老者习练过蔡李佛拳,并向节拳名家邵汉生求艺,而且曾经秘密练习罗汉心意拳。
李小龙似乎天生对一切拳术痴迷,在看过电影《资三四郎》后,他开始对擒摔技术大感兴趣,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日本柔道专家大兵卫。大兵卫将柔道中的锁、投、摔等精华要领传授给他。
在美国期间,李小龙结识了大批武术界的好友,他从美籍菲律宾双节棍和短棍名家丹?伊鲁山度学会了短棍与双节棍,从美国的“跆拳道之父”李俊九那里学到了非凡的踢技和丰富的腿法,还从胞兄李忠琛那里学习击剑,并看录像自己研习西洋拳击。
在香港时,李小龙主要所学都是主“刚”重“力”的中国南派拳法,到美国后,李小龙又与西洋拳击、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方面的专家一道训练,在“柔”与技巧方面一直感到未得精髓,他于是买来中国华拳名家蔡龙云的《武术基础训练》艺术,开始了严格的自我训练。之后,他的腰腿运用得更加自如。
体重130多磅的李小龙重拳力量为400磅,和体重近260磅的拳王阿里相同,此事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几乎每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都不得不一直提醒李小龙放慢拳脚的速度,因为他动作的迅疾是摄影机无法记录下来的。
李小龙被人们称作功夫“超人”。
终其一生,李小龙几乎涉猎了所有著名的武术流派,并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因此他所创造出的截拳道才会如此出类拔萃。
“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如果有人妄言截拳道是什么,那还是让截拳道三个字见鬼去吧!消除掉这虚有的名称,只让它的实质存在吧,截拳道只是个名称罢了!”
这就是李小龙对他所创立的截拳道的定义。
截拳道(Jeet Kune Do),是一种充满哲学的功夫。
李小龙一生最大闪光点便是他所创立的截拳道。
截拳道的特点是速战速决讲究效率;无一定之规讲究直觉;忌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讲究简朴。它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武功,而是抽象的哲学。
李小龙在他的武学著作里说:“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为他是无派别的,所以也可以适于任何派别。” 截拳道能运用各门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它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是直接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它并不虚张声势,并不迂回地走着,而是以一直线朝向目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它没有规范性的动作,也没有明显的动作特点,天下一切实用招式皆可为截拳道所用,它又没有把任何招式嵌定为其动作规范。
截拳道与跆拳道或空手道不同,它不是武术技巧,甚至不是武术。它是建立在各种搏击要领基础上的一系列概念的组合,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一条追寻真理的道路。它没有防御的概念,是进攻者的哲学。
截拳道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截拳道的三大要素是效率、直觉、简朴。
1973年,李小龙在接受美国《体坛巨星》杂志采访时否定了传统武术套路:“练武者花费时间和心血勤练功夫,自然祈望他的技能在实战应用之际能大派用场,发挥出‘想象般’威力。但实战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令欠缺实战经验的练武者失望及受伤。你不论摆出何种高明姿势,无论接战之初以何等技术击中对手,到头来仍不免失败。因为脑海中崇敬的那套幻想,通常很难在实际搏击中实现,这就是过分信赖‘正宗’‘正统’武技的恶果,是练武者在实战场合饮恨懊恼的主因。强调依照传统的那一套武技,只可以在武馆内耀武扬威,而在实战中毫无用处。要知道,对手不会像师兄弟般让你先对峙观察,然后策动攻防。对手也不会如对拆演练或打沙包一样,给你蓄势运劲时间。此外,对手更不会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对策。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出拳的对手时,你脑海里可能有10种以上的应付方法,但在搏斗的电光火石中,你能发挥出其中一种方法的效能吗?所以,唯一最有效的应付方法,便是凭本能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防。这些全靠本能反应和直觉的攻防动作,是要求效力的,而非讲求姿势是否符合拳理。所以,对坚持‘正宗’‘正统’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种不入流的技击方式。”
截拳道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使中国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李小龙故居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这是李小龙在一篇文章中说的话。
“虚心者近乎真理。”
这句话却又是李小龙最喜欢的一句禅语。
李小龙虚心好学一切可学之事,却又不迷信权威,对一切都充满疑问。
他继承中国传统武学的精华,同时又对传统武学彻底反叛。它的截拳道惊世骇俗,几乎宣判了所有中国传统武术的死刑。
李小龙可以看作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
他从小酷爱中国古典哲学,对道家、佛家哲学更是深感兴趣;而同时又在西方大学接受西方哲学思想,却崇拜法国的萨特和德国的尼采。
大学的哲学专业促使他自觉地对深深痴迷的武术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他除了以武入哲外,更从尼采、道、禅等哲学中汲取营养。从他所留下的电影和著作里,从他那些流传的生活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由的思想者,一个人格丰满的人,一个勇敢追求真理的智者。
时而激烈,时而宁静;可暴动,亦善静思。李小龙性格强烈,个性充满矛盾。他至今拥有无数疯狂的崇拜者,人们不仅痴迷于李小龙银幕上塑造的个性人物,也不仅折服于李小龙的真功夫,他独特的思想魅力或许是他吸引着人们为之疯狂的最主要原因。
李小龙的闪光之处,绝不仅仅是用四部半电影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中国功夫,他的才华也绝非仅仅局限在银幕上。李小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它不只属于武术或者电影,甚至也不只属于中国,它是一个伟大的人,已经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这个时代。即便是被李小龙在电影中不断嘲弄的日本人也真心拜服,将李小龙奉为“武之圣者”。实际上,李小龙在世界和历史范围内的巨大影响永远超乎你我想象。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因为无论时光怎样流转,都绝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与武者于一身的功夫明星李小龙了。
在西雅图,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日未完人生路,一日错信路漫长。这句话也同样适合李小龙。
对李小龙的死因,官方裁定为“死于非命”。练功过渡?吸食大麻?风流成性?惨遭谋杀?……他的死成为永远的无解之谜。
李小龙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就像是海上盛开的烟花,绽放时候充满着自信的灼热,在自恋和自毁的泅渡中,奔向彼岸。 李小龙走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忘我追求武学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继承传统而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魄力,挑战和战胜自我勇攀中国工夫高峰,至今尚无人比拟的武功,佛、道、武紧密结合理解的深刻……
每年到了李小龙生辰忌日,世界各地的龙迷、各类媒体都忘不了纪念,文章、图片展比比皆是。
不只这些,李小龙截拳道道场、武馆等培训活动遍布世界。
李小龙截拳道服装、用具市场,与李小龙及李小龙截拳道相关的图书、电影录像、VCD、教学盘,在各地更是显眼。
李小龙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几部脍炙人口的电影,不仅留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功夫,不仅丰富了武术,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李小龙产业市场。 少年时期的李小龙与师父(咏春拳大师叶问)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