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伯毕生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豪爽,待人热枕,乐于助人,晚年被街道群众称为“活雷锋”受到大家一致赞扬,年年被评为五好个人,五好家庭代表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曾获中国人民银行代办员优秀个人奖励,其先进事迹被拍摄为8幅大照片,在西安市钟楼展览。 仙峰公工于书法,真草字体,劲骨飞舞,民国22年,由九江返宛,他们几个老兄弟,相聚古城南阳练功习武,常聚首谈欢或联诗兴雅。现摘录《光阴》散体诗一首,以作怀念。 光阴(散体诗) 光阴光阴,昼夜流转,如驹过隙,永去不旋。 古人说你,如梭如箭,我看你简直似烟似电。 千秋万岁,倏忽不见,少壮转老,顷刻之变。 刚才雪花霏霏,转瞬间落红片片, 正感着秋意戚切,忽观南来双燕。 真正是寸金难买寸光阴, 又岂能谓寸阴即寸剑, 我们当分阴是惜, 不能让古贤独美於先。 由于坚持劳动,心胸开朗,虽历经磨难坎坷,亦能健康长寿,1999年7月1号在家中无疾归真,终年92岁,葬于西安回民仪地。 援引自师兄水葆全《不可忘却的怀念》。 师伯水陆俊 水陆俊公,又名逸民,普慈老师之长兄,即剑光先生之长子,我之师伯,生于1916年丙辰4月6日,归真于2005年正月8日。 水陆俊幼时随父辈学习家传拳械,与我师水普慈同授业于三师祖献之先生。1936年考入南阳农林学校蚕科。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外迁,师伯到豫光小学任教,后参加游击班学习,毕业后考入军委会政治训练班,结业后去宁夏师祖水剑光公处纳家户小学、早元回民小学当教员,回宛时,路过甘肃平凉,遇其兄水仙峰在42军工作,乃留该部队,在机要室任翻译,未几保送到金谷园受训。受训后,他只身回宛,到豫鄂游击军,不久,在南阳县民办教育馆和景穆小学供职。解放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转山西省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分在大同市第一中学教书。于62年回宛,曾在工人文化宫从事职工文化活动,79年在个人问题解决后,分到南阳市第五中学当教师。1985年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1990年退休。归真于2005年正月8日,终年89岁,葬邵沟村回民仪地。 援引自师兄水葆全《不可忘却的怀念》。 五师伯——水仲贤 水仲贤公,又名陆杰,普慈老师之五兄,即献之先生之长子,我之五师伯。水仲贤生于1917年8月25日,幼时随父辈学习家传拳械,同时随三师祖献之先生攻读诗书,少年入崇正小学读书,和我师水普慈同班,35年毕业后,入省立南阳中学学习。1937年又和我师水普慈同入景穆小学当老师。五师伯曾任校长,一年后,因战事吃紧,学校停办,他们二人一同考入河南省汽车技工训练班,学习汽车。后因病辞职,经兰州到宁夏,由三师祖水献之和师祖水剑光介绍,在纳家户小学当教师。1940年水陆俊、水仲贤、水普慈、水陆义弟兄四人骑四把自行车,历经艰险辛苦回到故乡南阳。随后又和我师水普慈一同到湖北随县新城镇清真寺小学当教师,一年后与河北邢台太极名家陈固安(1913一1993 )先生一起在湖北老河口清真寺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在市四小学、石桥中学、南阳四中、六中教语文,因他知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深得老师们和学生的喜爱,口碑甚佳。1981年离休。 1954年春由于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一行三人要求拜望举世闻名的张衡墓地,引起当时河南省政府的重视,首次拨款3000元修整,并派时任南阳县文化馆馆长张宏俊到四中见仲贤先生征求建议。五师伯非常热心提出建议,建议得到上级政府认可,为后来整修张衡墓作出了重大贡献。 水仲贤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离休后,常写纪念文章,发表在有关报刊杂志上。 五师伯仲贤先生一生经历坎坷,但幼时所习之功夫始终未曾丢弃,五师伯对五禽戏情有独钟,他十六岁那年正练五禽戏时,有一卖豆腐的壮汉要和他比武,对方把他双手合抱在一起(那时豆腐是用石磨磨的,壮士每日推磨臂力很大),水仲贤师伯一声“走”,对方不明白怎么回事已被放出丈外。五师伯对我讲:“那时我只知心意一动,丹田一抖,也不知是什么招把对方放出的。”我在随普慈老师学习时,也曾向五师伯讨教,五师伯曾向我讲解“头颅起枕骨”、“珍珠倒卷帘”、“五行本是五道关”等拳理,并让我摸他的脊背与腰胯的开合之劲,使我收益良多。 五师伯归真于2007年11月10日,终年90岁,安葬于南阳五里堡村回民仪地。 援引自师兄水葆全《不可忘却的怀念》。 我的老师——水普慈先生 水普慈老师生于1920年元月27日亥时,名陆仁(排六),幼时少时都承欢绕膝于其先祖父母之下,常聆受水公应龙之教诲。故其茁壮生长全依赖水公之培育。老师常以水公为楷模,在家训四事中,莫不欣欣以尊,老师虽未钻研诊脉开方,但对水公之妙方神剂多予以抄记。对伊斯兰之教义,较为遵守不殆,效之尤甚,对于文学更是乐而不倦,手不释册,对于武术更是酷爱如渴,锻炼不辍,因此老师之一生不啻应龙公之重现。 老师幼时患天花病已入膏肓,躺在床上等死,适其祖父应龙先生由镇平看病回来,一见大惊,马上开方煎药,撬开口灌下,须臾大哭,病就好了。爷说:“在镇平县耳朵听见孙儿喊,故赶快赶回来的。”还有一次睡在东屋,忽然哭喊不止,其爷爷急唤老师名字,母亲抱他出来以后,紧靠之东山墙即刻倒下,爷奶及全家都认为大难不死,一定要好好教育他。老师幼时,自知是属肖猴相,喜蹦跳。一次在街口看耍猴戏班后归来大喊:“我不属猴相,被人玩弄丢人。”这之后坚不承认属猴,爷奶奇之。 1933年罗震任南阳地区行政专员兼南阳县长,与南阳以北的巨豪周伏坡联办南阳十三县首届武术比赛,一时南阳所管辖之十三县民间艺人,云集街上,刀枪剑戟、斧钺钩钗,耀人眼目。当时老师年在髫年,常听爷爷说到家传武术,心向往之,闹着要学武,于是老师祖父把1927年烧坏的单刀、家传武术谱找出来,把烧掉的九节鞭重装了木把,还到独山农业大会上买了白蜡杆子,从此老师开始跟随爷爷学练武。当时水应龙先生已年有八十,腿脚不便,教“群枪”之“青龙出水须忙,大鹏展翅放豪光,高分里劈往前进,老龙归洞把身藏,腾落闪电分心刺,跳脚换步四平枪。”在跳脚换步四平枪时,年高腿衰,身直趔趄,老师急忙扶着,劝他以后只指示形式,不要以身试教了。就这样学习了群枪、六合刀等。主练心意拳之“四把锤”和“弹腿”,同时口授拳谱要论:“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车形风响,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跴打莫留情,抢上抢步十字拳,剪子股十字擒拿。”初习要掌握好“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把把鹰捉”,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同时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此六合之本意。应龙公教导,既学拳就要记住拳谱,背诵之余还让普慈老师手抄一份《水氏家传拳谱》,此拳谱至今尚存。 1933年至1936年间,老师在家半夜起床,在星光月辉下练拳,早上给三伯父背经书,上午由三伯父教论语、古文和数学,下午在门外广场练功习刀枪,对扎枪时,由其五兄仲贤作对手,常年如此,终日不辍,又把家传武术谱抄写下来以示不忘。当时南阳县政府建设科长高子升曾对老师说:“我每天上下班走你门口过,上午听见你读书声,下午看见你练武功,我那儿子虽然在学堂,就只知道问我要钱,和别人打架,你们家真是家风好呀!”赞许不已。1936年后考入宛南中学,千余考生而老师竟挂桂冠,得第二名,第一名石锦芳。入学后受学校优待,当班长、童子军队长、学生会干事、校刊《现实半月刊》编辑等。1937年抗日军兴,我军收复“百灵庙”大捷,老师撰文庆贺,作诗刊登在月刊上。是年又结婚,后参加工作担任小学校教师,再后校长。解放前在天主堂办之西满女中任教,建国后因在河南省师范专科毕业,被领导分配在南阳中学当教师,南阳中学就是当时之宛南书院。文革后,调入南阳市第五中学和南阳市教育局,担任编写《南阳教育志》和地方史志。南阳政治协商会和河南省政治协商会,多处邀请老师撰文刊登过去历史资料,他给地方文献作出了不少贡献,曾荣获南阳市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有50多年,是南阳的文化界主要人物。1983国家体委举办体育“金狮奖”号召爱国人士进行“三献体育”活动,水老师把《水氏家传拳谱》资料贡献给南阳市档案馆。当时该馆长王桂枝复印成册,原件退回,呈报市体委地区和和河南省体育处,受到了奖励。2004年,水老师又把传承了四代珍藏160多年的《水氏家传武术谱》献给了卧龙区档案馆。南阳市文博研究学者吕凤林先生盛赞该武谱是“不可多得的武术文化瑰宝”。 它的进馆不仅填补了南阳市武术文化档案方面的空白,而且为宣传南阳武术、弘扬中华武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2000年时洛阳工学院有日本国千叶县佐仓市上志津原人甲斐正也先生,曾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在我国到处寻找我国武术瑰宝,尤其是关于心意拳术的资料和演技。甲斐正也来南阳寻宝,经由南阳市民族武术训练馆馆长丁功和先生(心意六合拳名家丁长汉之子)介绍,拜见了水老师,并多次来宛请教,复印资料等。他复印东西很多,他说:“跑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都没这资料宝贵。”此外,还有新西兰人颜志俊(字紫元)和波兰国人等前来学技,老师以“艺术无国界,但能使之多发展,即是造福人民造福世界,也问心无愧,不枉走这人生一趟”,皆予以诚挚接待。本国人更有很多名手都来研述,并请教于老师,可见爱武之士代不乏人,老师虽已年高,仍乐于接待,望有志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是见老师之仁心令人敬佩,不愧为我们练武之楷模。老师授艺,师古不泥古,循循善诱,总是把拳谱中的诸字,让我心里明白,口里能讲,身体力行。老师常讲:“练武要具备真传、苦练和悟性及锲而不舍的恒心,假以时日,自可洞彻拳艺三昧。” 老师既会武功并不标榜,也不在人前玩弄,使世人知之者甚少。迨抗战军兴,为救国之存亡和个人生计,于是老师奔走生活圈子,19世纪30年代去大西北之回族地区之宁夏省吴忠市之早元省立小学教书(该校经费是康子赔款偿还),40年代回南阳在天主教教会联办的西满女中教书。50年代因毕业于河南省师范专科学校,组织上安排在南阳中学任教。80年代退休在家,撰写个人《回忆录》,在南阳地方志书和《南阳市教育志》以及《河南省文史资料》写过事迹很多。二○○五年九月九日归真,终年86岁,葬邵沟村回民仪地。 七师叔 水陆义 水陆义,又名宣轩,水献之次子,普慈老师之七弟,我之七师叔,参加解放军后改名石真,1922年5月7日生,1987年5月13日归真,终年65岁,葬水沟村。 水陆义幼时和我师水普慈二人同时随父辈学习家传拳械,小学他俩也同级同班学习,初中在省立南阳中学学习,抗战时学校外迁,参加青年军,抗战胜利后复员转开封河南大学学习,解放军南下水陆义又随“河大”到江苏苏州参加人民解放军,转战苏、浙、闽、等省。 1956年转业回宛,初任南阳青年中学教师,后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62年任南阳市四中语文教师,他学识渊博,每年赴省参加批改高考语文试卷,人称“活词典”。 “文革时期”下放镇平劳动改造,回老家水沟村看瓜种菜,虽也受到过不公平待遇,但家族关照较好,不曾有太大冲击,他平时不仅看管瓜菜,而且经常教本村子弟文化知识,至今老家水沟村仍称颂不已。1979年问题得到改正,仍回市四中教语文。他勤奋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后因患胃癌于1987年5月13日归真,终年65岁。 七师叔他为人正直,道貌岸然,我师水普慈说他:过于固执,性格倔强。只是七师叔终生未娶,可称憾事!平时喜好购书,家藏甚丰,文革时他把书全部捐于街道委员会,甚为可惜。与人交谈多辨语,致使同事敬而远之,但我师水普慈他们二人甚好,有投机之感,在他归真后,我师水普慈曾写挽联: 学习好,知识渊,恸我手足,断一良臂。 秉性直,心底善,哀此世界,少个好人! 援引自师兄水葆全《不可忘却的怀念》。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