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拜入马雷石老师门下之后,我对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的理解日益加深,马老师的教学就像日常的聊天,娓娓道来,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未跟马老师学习之前就曾听说,心意六合拳“入门先练三年踩鸡步”,古谱也说“打遍天下老鸡形”。所以我在开始学习之时,便自以为是的认为,学习的开始阶段肯定是学习心意六合拳的“鸡腿”,练习踩鸡步,已经做好了吃大苦耐大劳、不怕枯燥寂寞的思想准备。可是马老师从传统武术聊到发力,绝口不提学习“鸡腿”,到后来教我先练习的竟是一套“少林易筋经”,我一听当时就有点发懵,怎么学心意六合拳开始要先学易筋经呢。马老师微笑着跟我讲解,这是一套秘传的易筋经,跟市面上流传的不同,并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心意拳的六艺配合以这套易筋经打基础,上功比传统的方式更快,是摸索出来的好方法。这套易筋经动作简单易学,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和心意六合拳六艺相通的。通过短短几天易筋经的练习,就给身法六艺的“虎抱头”打下了基础,由虎抱头再发展到鸡腿、龙身等其他六艺,步步为营,层层打基础,最后水到渠成。“虎抱头”为心意六合拳身法总体法则之一,头可领全身之劲,鸡腿、龙身、熊膀、鹰捉、必须在虎抱头的领导之下,才能发出心意六合拳的整体内劲,即拳谚所说“势势不离虎扑”。拳经云:“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是为真。”头领起身,以身带胯、胯带膝、膝带脚,以身带步则形成鸡腿,转身拧腰胯裹,周身一体则形成龙身,六艺合一是整体内劲的先决条件。头领顶为上劲,胯沉坐为下劲,上下劲对争。含胸拔背,形成熊膀的左右劲对争,沉肩坠肘形成鹰捉劲,此为由熊膀左右劲变为手脚的前后劲对争。在头的领下,可发出前后、左右、上下的六方浑圆整体内劲以及六艺合一与内外三合相合。可达到以身带步,以身催手,上中下三节贯为一气之妙用。经马老师的讲解,打消了我的疑问,一步步按照马老师的次序开始了训练,到现在,越来越发现马老师的教学安排是极其科学的。 马老师的语言形象易懂,生动质朴,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让人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一下子就解开了你的疑惑。在练习“虎抱头”中,我一直对“头有冲天之雄”的“顶劲”把握不准,把脖子向上顶的生硬,总有种不得劲的感觉,向前向后还是向正上方,抓不住要领,把自己练得别别扭扭。马老师看我的演练后,又亲自演示给我看,后见我还不得要领,就转变方式跟我聊天,讲南阳一带的老拳师怎么讲发力的,逐步给我以启发。“发力好比担担子上山”,又启发我说:“你说担着一副重挑子上山时是怎么做的?”然后又说:“用劲如背袋子,你想想背着一袋子粮食,你怎么用力?”然后还引用了济源《神拳拳谱》里的话:“一头冲破天,盖言身欲起伏,如鸟将飞,虎将扑,力从呼穴出。”电光火石间,我一激灵,言下开悟,对呀,南阳一带把初生婴儿颅门上随呼吸而动的软骨称为“呼吸顶”,这就是方言的“呼穴”,经马老师这一点拨,马上找到了劲意,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就会去找马老师,有时候也不学什么新东西,就是聊聊天,不一定从哪句话里得到启示,就会有新的领悟了。 后来我在练习“鸡腿”的时候又遇到了麻烦,鸡腿为心意六合拳六艺之一,为一切行动之根本,步法不仅要随身法变化而变化,而且还必须与手法相呼应才能运用自如而内外六合相合。心意六合拳以步最为难盘,自古就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一说,一是表明武术的保守,其次也表明步法的重要性。鸡腿是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步法,鸡步始终贯串于心意六合拳每一把艺中。心意六合拳认为,无好的步法再高明的招法也难以发挥。拳经有云:前脚不到后脚追,硬打硬上无阻拦。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足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起脚好似卷地风,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在后脚蹬。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在步。活乎不活固在于步,灵乎不灵亦在于步。可见步法在心意六合拳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拳谱说“步步不离鸡腿”,说起来容易,可是练习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仅一个简单的“三尖照”就难住了我,我一直把“三尖照”理解为“鼻尖、肩尖、脚尖”在一条垂线上,可是在实际的“踩鸡步”中,任凭我怎么做都照不到,一头大汗也不管用,后来我就去找马老师,经马老师一示范,我马上意识到我错了,不是垂线,原来是指的是在一条平面上。踩鸡腿时又要求摸镜磨胫,手摩内五行,是打通经络,练习内功的重要方法,不仅有三摩,还要下势秀身,左右拧转,前伸后裹,很多细微之处,让人自顾不暇,每一处没有明师指点都是寸步难行。有些要点马老师挂在嘴边,反反复复的叮嘱,要言不烦,其实也是潜移默化,苦口婆心。 在跟马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个不理解的动作,马老师都会亲自示范给我看,有时让我在他身上摸劲、找感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很庆幸,相比那些还在武术的海洋里苦苦挣扎,苦于无门无师的武术爱好者,我真是找到一位好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