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德茂先生在早年与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老先生学习太极拳技,而且功夫修炼精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京城王芗斋老先生意拳风格新颖独特,功法大成,杨德茂先生特拜在老先生门下学习拳技,在两位老前辈精心培养教导下,得其拳学心法。杨德茂先生大成拳风格以柔顺、松整为特长,力量发出能松紧互为作用,有瞬紧如鞭的惊弹劲。利用动静、虚实、柔刚、松紧对立统一关系,把拳学提升到了极有个性的层面,突出了二位老前辈武学中绵沉、松整、空灵、惊弹为特点的拳劲风格。 杨德茂先生在拳技基础功体认过程中,首先要求神形端庄,从松柔、圆均、轻缓、舒展中求取连绵不断的拳劲。用拳学中“以形取意,有意象形,意至形生,形随意转”的原理,在站桩中求得人体身形上下能协调统一,动作能相连贯通,有一动无有不动,身如弓弩拳如弹的拳劲。 杨德茂先生认为习拳先要重德,做到心正、形正、品正、拳正,通过学拳理用拳学修炼出拳品如人品,人品贵心正的联通关系。身形肩架、基本功练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含胸、坚背、头向上挺、臀向下坐、胯拧拔,腿蹬撑协调成一体的适度,首先要求把人体头与脖颈关节部位的环节要调理得协调得当,使人体能有端庄神态,头部要非常细腻地调整成既要能上挺,而且还要做到挺中有空中绳吊系的意感;头部要能出现上挺下吊、上下互用出上挺下争、下弓上引的关系,达到人体运动中身形能上下相引相争、相互转换的欲上则下,欲下则上相矛盾的力学要求;而同时,头部能少许向脖后坐靠,意中有贴衣领之感。这一相关环节,是练拳时头部能否挺立起领住身形,重心能稳定,虚实转换要解决好的中心学问。并对拳学中“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向皆空;下节不明,根本不清”的理论认识,阐明了人体三段九节各部位能相互协调连贯对拳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杨德茂先生深深感悟到练习试力工作对拳技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在试力动态时要神情自然开阔,动作能协调随连,开张匀圆,松紧变化,慢缓流畅的运作摸劲。身形有波浪起伏用头领,身动慢泳与大气中相连不断,呈现温文尔雅,飘逸洒脱的拳劲神韵。杨先生认为,身形能真正做出波浪起伏的拳劲变化,是靠人体下肢胯、腿脚互相一体作用的,而不是上部肢体局部形式之变化。拳势变化时,人体下盘能稳固,是用意念诱导来训练的,人体在各种运动中能有拧裹、开合、屈伸、蹬撑是双腿、胯、膝、脚同时作用的结果。这样训练才能体现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由下而上完整变化,试力时各种姿式动作经过由中平适度——过渡为舒展大度——动作紧凑的三步过程,合理训练,自然能收到神不养而自养,力不练而自练,有舒适得力,肌松如水,进而可一紧如钢的功效。 通过站桩、试力、摩擦步综合练习,用意能与体外相连牵挂,使人体四肢百骸形体本能互应,求得神形合一,身形能有虚灵挺拔整体劲,产生一动无有不动的松沉惊弹力。拳劲练好是从平常中得非常,从拳学中领悟“虚无中求切实,假借无穷意,慎履薄冰神,勿失中和匀”为内容的指导思想,神形和谐在“松紧紧松”矛盾中求得惊弹力,拳劲来源身形松紧、虚实互换中能练松用紧,以虚应实转换成应用的,从含蓄连绵中一分为二转化成冷弹脆快,产生刚柔相济的拳劲。 杨德茂先生在练各种养生桩和矛盾技击桩、托宝桩同时,非常注重又提又踩桩的练习。此桩法少有人问津,却成了杨先生的专利。练习又提又踩桩法,要求人体重心放于后脚上,但前脚还要保持其它技击桩原来的形状下微离地。脚离地后,意念中脚心微吸,仍有着地一样的感觉。而前脚要有提中踩、踩中提相互矛盾的变化,足腕要有拧、兜、趟、拨之力;头部要上顶,领住身形,重心稳定,颈竖直,下额微收,意如空中有绳吊系之感;腰后处似有绳绷,胯拧脚蹬,手抬起腕有缠绳的与外牵挂意感。此时头手足各部相对有力,来调控身体平衡运动,使身形能相对放松,有松如衣挂杆,紧似拧布衫,柔若软体管,刚能胎膨涨等松紧刚柔的矛盾变化。能这样练功,就应合了拳论中“脖子、手腕、脚腕称之五个脖子不能松”的要求。通过此桩身体左右两面强化训练后,身体就能有传统拳学中龙形特点的虚灵挺拔劲,而身形能束展、吞吐、屈伸、鼓荡变化,有鸡形步虚实变化快捷简练的节奏感功效,在搏击对抗运动中利用步法变化的优势,乘对手立足未稳之际,出奇抢先制胜对手。 杨德茂先生的弟子史风歧先生曾谈到杨先生常言“技艺切磋胜负不是目的,而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技艺才是目的”。让大家与各派交流技艺时要虚心学习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融会贯通来丰富自己的拳学经验。要耐住性子观摩各门派拳技的独到之处,认识到技艺是无止境的,不能自满为是,失去了求取上进的信心。杨先生在教学生练功中,对学生通过看、摆、讲、摸、调理站桩后对学员手、眼、身、神、步具体细腻反复讲解其要法并有趣味性的讲到“别把活的东西练死,而要把死的东西练活才能有进步的”用深动语言引导学者对基础功练习有兴趣产生功效。 王铁成先生谈到,杨先生曾讲述练习拳技得用辩证法,谈到“发劲”用“卸劲”方法的结果,平素练拳时,意想你身后带着的是一列车货物,当与对方推手或是实作时,你要发力,不是向对手发力,而是把你身上带的这车“货”瞬间“卸”给对方,这样应用是很轻松自然了,能得机得势恰到好处地应用发力。 杨德茂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到:“大成拳的七步功法,只是一把钥匙,它是打开金库的工具,当你苦心锻练了几十年,终于打开金库的大门,可是令你大吃一惊,原来这个金库是‘空’的。”这段回味无穷的话,足以说明杨德茂先生对拳学的理解应用已到大成。 杨德茂先生练拳,始终用拳学中“松紧紧松”辩证统一关系融汇贯通拳技练习过程,“松”是练拳基础,“紧”是拳劲应用的结果,在相互变通中求得发展。杨先生拳劲特点是:拳劲惊弹在松紧,神形形神贵相通。无中生有神意真,有中变无身形松。 笔者深感杨先生拳技有芗翁拳学中实质内容,愿同拳界同好、朋友一起研究总结拳学,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