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大成拳桩功训练要求要领 详
·
甘风池易筋经秘法释意(上)
·
秘而不宣的畲族拳
·
梁焕枝谈古劳咏春拳
·
狗拳(地术拳)实战技术介绍/
·
五行通背之中拳法三节二十四
·
“双手刀”名及势法源流辨伪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传统功夫
>
心意形意
>
其它拳种
> 正文
寿世金书
来源:《精武》 2009年第11期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9-12-0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膀胱、足太阳之脉
玉枕
玉,贵称也,又坚也。脑为人体至贵,穴在枕骨坚节之旁,为人寝息着枕之处,故名“玉枕”。治头眩与耳目之疾,及有关头上诸病也。
天柱
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其支柱,穴在颈上,故名“天柱”。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为天柱骨折,绝症也。小儿有患之者,刺本穴或能得救。《针灸大成》云:“治头风、目眩、鼻塞、项强诸病。”以穴位之所在也。
大杼
椎骨横突,形秩整齐,有如织机之杼篦,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本穴在其旁,故名“大杼”。即歧伯所谓:“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马元台谓:“大腧,大杼穴也。”古圣谓为穴在杼骨之端,为手足太阳及督脉三经之会。故先哲遵之称为“大杼”。考风府傍近诸穴。其治多关于风。
按针灸穴位命名,当在《内经》成书以前。故有疑《内经》之书出自战国杂家之手,追述轩歧之遗事耳。
风门
本穴与督脉之陶道相近,陶道喻其旋转也,凡物体转动,则必生风。风生则大气清凉,正合本穴能治诸般热症之义。本穴内应肺体,为呼吸气息出纳之道路,故名“风门”。如旧式风匣前后风门。养生家所称之“橐籥”也。由此观之,治气管病当能有效。
肺俞
本穴能通彻肺气,故名“肺俞”。俞为腧之简,腧为输之化。以下诸俞穴,俱同此意。本穴主治肺风、肺痿、咳喘、上气、五痨、骨蒸,诸关肺脏之病。
厥阴俞
即手厥阴经心包络之俞也。穴在肺俞之下,心俞之上,内应心包络。心包络为手厥阴经,故换言而称“厥阴俞”,即内景膏、肓之间也。主治呕逆、烦闷及有关心包之病。
心俞
本穴与督脉之神道平。心藏神,为心脏之俞,故名“心俞”。其治为有关心脏近旁诸症,以及食道气道诸病。如心风、偏瘫、狂痫、神乱、胸闷、吐衄、目瞤、健忘等。
督俞
即督脉之俞也,故名“督俞”。凡膈肌有病,如格忒、心跳之类,均可取此穴。本穴穴意为血之会穴,因动脉血管贯膈下行,静脉血管贯膈上行。全部膈肌与血液循环大有关系,故本穴治吐衄、血晕诸病。又食道下行,亦由膈肌穿过。故又治胃脘痛、反胃、积气、食不下、胀满、支肿、周痹。儿有关膈肌及血症者,俱可取此。以其有关淤血,故亦治脏毒便血等症。但多宜灸法。
肝俞
肝在膈下,本穴内应肝脏而为之俞,故名“肝俞”。其治在肝,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肋、目翳生泪、疝气、痉挛、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
胆俞
胆附于肝,本穴内应于胆,而为之俞,故名“胆俞”。其所治症,多与肝俞合。兼取阳纲,可治目黄,兼取膈俞,可治劳噎,但俱以胆俞为主。其他各症,如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胀、口苦、舌咽干而痛、呕吐、骨蒸、目黄、食不下等均可治之。
脾俞
本穴与脾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脾俞”。治胀满、吐逆、痃癖、积聚、痃疟、黄疸、食不化、赢瘦、泻痢等症。凡关于脾脏者,以本穴治之。兼取膀胱俞治脾虚、食不消。因脾阳虚则不健运,不健运则阳虚,阳愈虚,则水不化气,水不化气,则多湿,多湿故食不消。两穴并用,有助于渗湿也。譬如用药,君白术,须佐以茯苓也。
胃俞
本穴与胃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胃俞”。治胃寒、吐逆、胀满、肠呜、腹痛、霍乱、转筋、小儿赢瘦、下痢脱肛,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本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
三焦俞
本穴对人体上中下各部脂膜相应,而为之俞,故名“三焦俞”。治胀满、膈塞不通、呕逆、饮食不化、肩背急、腰脊强、少腹坚硬、注泻下痢、目眩、头痛、妇人症聚。凡痛之有关脂膜者,俱应取此,以舒三焦淤滞之气也。
余于三焦另有别论,应以横膈以上连及头及胸腔上肢,为上焦。横膈以下,连及腹腔及下肢,为下焦。以由口至肛旁连肝、胆、脾、胰为中焦,乃各有部属,非横断三截也。
肾俞
本穴与肾脏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肾俞”。凡病之涉于肾者,如虚痨、赢瘦、腰痛、梦遗、胸肋胀满、耳聋、目黄、溺血、浊淫,以及女子带下、月经等病,均可取此。
气海俞
气海为脐下纳气之处,上合于肺,与后天呼吸之气,息息相关。
本穴与任脉之气海穴相应,而为之俞。故名“气海俞”。俗称男子以气为主,因男子腹呼吸,依气海主持吐纳也。故本穴所治各症与气海穴略同。多合于肾俞、命门,即以其有助于肾之纳气也。郁者舒之,虚者补之。
大肠俞
本穴与大肠相应,而为之俞。治肠鸣泻痢、绕脐切痛、腰痛、腹胀、食不化、大小便难。诸症之关于大肠者,皆可取此以舒之,故名“大肠俞”。凡取用大、小肠俞穴,可与足阳明之太乙门互参。
按本穴为大肠之俞,其于大肠定有通感。至如阳明府症,大肠有燥粪,甚则狂躁神乱,治法取本穴及阳关。以医理揆之,刺阳关者泻督脉也,刺本穴者泻大肠也。若究之病理,大肠热邪所以出升头脑者,应有导致而然也。其或本穴与阳关之间,有微细横络,可以通督上脑也。由此观点,再揆之,则本经背部诸俞,俱可横通督脉。若于采用本经背部俞穴时,兼取两俞中间之督脉穴,则疗效或能更大。余常闻某针医惯用背部俞穴取效脏腑诸症,其或先得此意矣。
关元俞
本穴与任脉之关元相应,而为之俞,故名“关元俞”。凡病之关于元气者,如男子阳痿、泄遗,女子症瘕、白带及便难,泻痢虚胀等症,皆可取之。元穴之所谓俞者,犹运输也。输入输出,即补泻也。
小肠俞
本穴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故名“小肠俞”。治三焦、膀胱津少、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淋浊、带下,凡病有关小肠者,皆可取此。按小肠外围为水,与三焦膀胱均有联系,故本穴所应之症,常有选三焦、膀胱两经之穴,协助取效者。
膀胱俞
本穴与膀胱相应,而为之俞,故名“膀胱俞”。治小便赤涩、遗尿、泻痢、腰背腹痛、女子症瘕。凡病之有关膀胱者,皆可取此。
中膂俞
膂,傍脊肉也。本穴当人体全长之折中,故名之以“中”,内应脊膂之肉,故名之以“膂”,因名“中膂俞”。肾脏藏于膂肉之内,故本穴治肾虚、消渴、腰脊强痛、肠泄、赤白痢,以及肾病连及肋腹者,均可取此。以其有关于膂,而兼通于肾,由肾而及小肠也。小肠外围为水,水有关于肾,故能通之。
白环俞
白者,洁也;环者,旋也。凡此等穴名,均出于养生家静坐有得乃名之。古人张紫阳谓:“心下,肾上,脾左,肝右,生门在前,密户在后,其连如环,其白如棉,方圆径寸,包裹周身之精粹。此即玉环也。”其处与脐相应,为人之命脉根蒂,本穴虽与白环不正对,而气机相通,正应其处,因名为“白环俞”,又名“玉房俞”。揣“房”字之义,当为男子之精室或女子之胞宫也。本穴作用可以详见,当不止方书所载也。
凡诸养生之道,均须清心寡欲,以求神志湛然,则身心得以静养,而可祛病延年,非枯坐偷闲也。
所清心下、肾上、脾左、肝右者,即心居其下,肾居其上,脾居其左,肝居其右也。此之所谓心者,乃七节旁之小心。非膈上肺下之排血器也。故又日,生门在前,密户在后。如此者,上下左右前后,六合之内,指定不移矣。但非静中有得,不能知之。
所谓密户者,养生家藏精处也。所谓精者,不仅有形之精液,凡诸神志意识,皆是精华,均宜严守密藏也。马融《广成赋》云:“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即人身最贵最密处也。“僬侥”喻小体,王母喻受生也。
八髎(上、次、中、下)
即荐骨左右八孔排序次第。而命名也。《针灸大成》谓:“八髂总治腰痛,兼治肠、胱、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
愚曾玩索八髂之穴,关系颇广。故治症不限局部,上髎平于关元俞,次髎平于小肠俞,中髂平于膀胱俞、下髂平于中膂俞;故各髂所治之症,均与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以其穴位形成,由于五节荐骨粘连而成,其连合缝隙,痕迹显然,其精气,或有所横通也。故余又以为中膂、白环二俞,及八髎共十二穴,应属于督脉一系,以其应症而然也。无文献可考,心会而已。望同道参测,以疗效证之。
会阳
阳经之会也。左右足太阳经络与督脉交会,故名“会阳”。与任脉之会阴意同。下摩荐骨诸穴,腹腔全热,点刺此穴,可治小儿泻痢,以其补诸阳之虚,故可治阴湿之症。能愈肠癖、下血及久痔诸痛。
附分
本经之气由大杼分布旁支,而附分合于本经,分道并列,而直下行也。观下文各穴名义自明,故名为“附分”。治肩背拘急、肘臂不仁、头项痛、不得回顾。
魄户
本穴与肺俞平,肺藏魄也,故名“魄户”。即附于肺而分行也。治虚痨、肺痿、喘满、呕逆、肩膊胸背相连而痛。
膏肓俞
本穴平厥阴俞。春秋晋景公病,请医缓诊治。景公夜梦二竖子议避医缓之治,逃避于膏肓之间,即心、肺之间也。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间,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也,故名“膏肓俞”。治症颇多,以虚损、梦遗、上气、咳逆、痰火、健忘为主。
神堂
本穴与心俞平,心藏神也,因名“神堂”。治腰背强痛、时恶寒、胸腹满逆、有时噎等症。
譩譆
《素问·骨空论》:“大风汗出,灸譩譆。遗禧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譩譆,譩譆应手。”盖因此而得名也。“譩”通“噫”,伤痛声;“譆”通“嘻”,悲恨声。治大热、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久不愈,及胸腹闷胀、肩、背肋痛、鼻衄等症。本穴平督俞。
膈关
内应膈肌,与膈俞平。为胸腹交关之隔界,因名“膈关”。以其有关于膈也。故能治呕逆格忒。按膈肌升降动力,根于下焦水火,水火交而助元气,元气为人身动力之源,故以促动膈肌升降,治症同于膈俞。
魂门
本穴平肝俞。肝藏魂,因名“魂门”。以上各穴日户、日堂、日关、日门,即出入开阖之意也。本穴治。肾连心痛、腹中雷鸣、大便不节、食不下、小便赤。
阳纲
本穴与胆俞平。胆为中正之官、中正为阳道之纲纪,因名“阳纲”。治身热消渴、食不下、小便涩、肠呜、目黄等症。
意舍
本穴与脾俞平。脾藏意也,因名“意舍”。治腹胀、背痛、大便泄、小便黄、呕吐、恶风寒、食不下等症。以其有关于脾也。
胃仓
本穴与胃俞平。胃为仓廪之官,因名“胃仓”。治腹满、水肿、食不下、背痛、恶寒、难俯仰诸症,但以胃病为主。
肓门
本穴与三焦俞平、连及内府脂膜。又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本穴由脊背透连脐腹,与肾经之肓俞相应,犹上下前后诸肓穴之门户。故名“肓门”。意谓本穴连通广泛也。《内经》:“肓之原,根于背上,生于肝系。”意本穴内应肓原,犹肓原外达之门也。又以本穴平“三焦俞”。三焦为阳气之父,即全身脂膜之总纲也。故所治者极为广泛,如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肿等症,均可取之。
志室
本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内经》云:“肾藏志。”因名之为“志室”。能治阴肿失精,小便淋沥,背脊腰肋痛,又治五脏热。与五脏俞穴同功。
胞肓
本穴与膀胱俞平。胞,即胞官。肓,即脂膜。胞宫位于小肠、直肠、膀胱各脏器之间。四围脂膜包绕,故名“胞肓”。治腰脊痛、大小便闭、阴肿、小腹坚等症。本穴与膀胱、二肠、子宫、精室俱有关联,则其治症,可想而知也。
秩边
以上各穴秩序整齐。《诗》云:“左右秩秩。”本经诸穴,形势秩秩。有与相同也。本穴当其边际,因名“秩边”。治腰痛、五痔、尿赤等有关于胞宫者。
承扶
即承受扶持之意也。提携婴儿,负之抱之,均以手承扶其臀,本穴在臀横纹正中,适当扶持着手之处,故名“承扶”。本穴治腰背松弛、臀肿、胞塞、大小便难。
又因本经与足少阴经俱由委中至肾俞,此段经线,两经并行,叠成一表一里,故浅取之则足太阳之经受之,深取之则足少阴之经受之。
殷门
殷,中也,厚也。言得地势之中且厚也。《书经》禹贡:“九江孑L殷。”
本穴在承扶之下,委中之上,两穴直线折中之处,其处肌肉丰盈,故名之以“殷”。其治为腰痛不可俯仰,难以伸举,因恶血泄注而股肿等症。其功用在于通泻,故名之以“门”。其体则殷,其用犹门,故名“殷门”。亦即于丰腴之处,宜泻淤滞之气也。湿痹之症,多生于肌肉丰盈之处,本穴与焉。
浮郄
浮,溢也,又漂游于水上日浮。即轻而浮浅之意。《诗经》云:“雨雪浮浮。”谓飘飘浮荡也。又顺流日浮,《论语》:“乘桴浮于海。”皆谓飘浮浅漫之意,郄,大隙也。本穴之名“浮郄”者,即穴位扩,而功用浮泛也。本经之气,由臀部下行,达于委阳之上。顺流而下,情势显然也。其所治症,为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小便热、大便坚、胫外筋急、髀枢不仁,其所为用,在顺通也。
委阳
穴在膝胭横纹外侧端,平于委中。因穴在外侧,故名“委阳”。其所治症,为胸满、腋下肿、身热、筋急、痿厥、小便淋沥,以其有关膀、肾两经事也。
委中
委,委顿也,又委屈也。猝触此穴,令人下肢委顿,立即跪倒。《灵枢经》谓:“委而取之。”更以本穴在膝腘窝正中,委曲之处,故名“委中”。治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风痹、遗尿、转筋等症,诸证之近于痿痹者。叉治头痛,以本经起于头也。本穴主要功能,为治腰痛。所以然者,以其有关于肾也,足少阴之气,由内踝上行至阴谷,折向胭中央,于本穴处相与叠并(太阳下行,少阴上行),故本穴洽腰痛极效。以其有协于肾经也。本穴义名“血郄”,以其多以放血为治也。但虚人不宜放血,应以补泻手法调之。
合阳 《灵枢》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胭中。其支者,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本穴在膝腘下,为足太阳两支线相合之处,故名“合阳”。治腰脊强、牵引腹痛、寒疝、偏坠、女子崩带等症有效。
本经自委中行来,出腘窝之凹,而达腨肠肌之凸。凡物体以凹陷为阴,凸突为阳。本经之气至此,即出于凹陷之阴,而抵于凸突之阳也。其所治症,多为腰脊腿腹寒热偏滞之症。取本穴生热之阳,借以抵御沉滞之阴,亦宣通淤涩之意也。
承筋
承,迎也,又佐也。本穴在腨肠肌之凸,为足太阳之经筋。其别者,结于喘外。两者相合,故名“承筋”,又名“腨肠”。脯肠主治筋,故本穴治症多在于筋。如霍乱转筋及转筋痛之牵及胃肠,因致吐泻者。在治疗上,均属承筋治疗范围之内。
承山
穴在比目鱼肌合缝处。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之下行也,故名“承山”。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如脯肠肌转筋,掐之则愈,足可证也。《针经》谓:取此穴须两手高托,按壁上,两足趾离地。用足大指竖起,目上视。《铜人》: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
飞扬
飞,超翔;扬,举也也。本经之气,由承山横过腿外侧,亦由阴分转阳分也,按本经之气,自委阳而下,所过委中穴位,深如渊涧,合阳、承筋如由巅至麓,承山则山下之夹谷也。委中、承山俱为阴象,迨至本穴则犹出潜飞跃之势,故名“飞扬”。有人当捷步急行时,或跳跃蹲踞时,则此穴处绷起肉棱,以备发动弹力,亦飞扬之意也。
本穴为足太阳经之络,与足少阴经构通。其所治症,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气逆,以及神不守舍,亦神志之飞扬也。目肿气逆、亦阳气之上越也,均有意于飞扬。
附阳
本穴在足三阳交近处,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相与附丽而行,故名“附阳”。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立、髀股(骨行)痛、痿厥、风痹、头重、四肢不举、屈伸不能。以上数穴,俱有关于筋,以其俱近于腨肠也。此肌名曰“腨肠”,则其既关于脯,又关于肠,其治疗可知其有关于筋也。
昆仑
考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古人眼界未宽,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故取之以喻本穴为“昆仑”。
本穴在外踝后下方。治头痛如破最效,即上病下取之意也。按养生家称百会穴为昆仑,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
仆参
仆,给事也,又卑称也,又副也,又御者日仆。凡御者自处于偏旁之位,古时以君为主,为其臣者,虽太仆、仆射、之官,亦仅一名从事耳。又古仕于公者为臣,仕于家者日仆。本穴在足后偏旁,犹仆从也。行住转侧,由踵趾作主。本穴在处仅参与劳力耳。犹仆役参与从事者也。清初名儒史震林《西青笔记》云:“足莫捷于名仆。”本穴治足病为主,故名“仆参”。
申脉
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则开,为足关节屈伸着力之处,故名“申脉”。为阳跷脉之起始,为跷捷屈伸之主力。“申”与“伸”通,为整束自持之貌。《论语》:“申申如也。”即舒展自如之意也。
《甲乙经》谓:申脉为阳跷所生,按跷字之义,即跷健也。申脉之意。即上下开展,无所不申也。故能治头目颈项转筋及痫病等症。
金门堂
金,禁也,又兵象也。本穴在申脉前方。木阳经至此,临于垂末,将与少阴之气交接,犹时届九秋,金风肃起,遏化阳和之气也。一变而为萧瑟之阴,故日“金门”。其所治症,为霍乱转筋、癫痫、尸厥、膝(骨行)酸,兼取申脉可治头风、头痛,均取金之肃令之力也。所治与太白略同。太白亦金气也。
京骨
京,巨也。此骨弓形而上凸,古称京骨。因本穴在京骨处,故名本穴为“京骨”。如腕骨处穴名腕骨,束骨处穴名束骨意同。治症与申脉、金门略同。
束骨
束,聚也,又缚也,即约束也。足小指本节,日束骨。其骨并排疏散,可受拘束。因本穴位于束骨之侧,故名本穴为“束骨”。
通谷
通,洞达也;谷,阴象也。本穴以下为“至阴”。张隐庵谓本穴“通于足少阴之然谷,故名通谷”。更以本经至此接近阴经,亦符谷为阴象之义。
至阴
本经自申脉以下,有阳极反阴、动极生静之意,故以“至阴”二字名其末穴。即谓本经之气,由此复行于阴分也。即《素问-阴阳离合篇》所谓“太阳根于至阴”之义也。
《庄子》云:“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本经之气,由巅顶下行,达于足末,犹肃肃出乎天也。复由本穴转足少阴、由涌泉穴上行,经然谷之然及照海之照,迨其入腹而有大赫之赫,即赫赫出乎地也。养生家喻头为天,喻腹为地。且本经含意,头宜清凉,即肃肃也,腹宜温热,即赫赫也。命门之火,即人身热能之源也。古人于穴位命名,本有深意在也。又考人之能否力强长寿,即根于命门火力盛衰,及肾宫水源盈亏,二者是否平秘。故古人有年垂百岁而能生子者。史载武王崩年九十三,而成王八岁,是武王八十六岁生子也。
↑上一篇:
可得却不易得的国宝太极拳/李品银
下一篇:
练太极拳追求毛发竖起是荒谬的/魏坤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身如火药也如弹/陈平秋
·
图解菲律宾魔杖技法(一)
·
铁沙手功实战用法/安在峰
·
论意拳(大成拳)之试力/张瀚川
·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
洪家铁线拳/沙 桐
·
子午门大力阴阳功内功
·
大成拳之秘站桩入门的核心意念/钱弘
·
卢氏结构入门法要述真
·
武术真品点穴术述真/武 兵
·
解密“苏门”功法(上)(下)/陈平
·
梁山子午门功夫
·
夺命铁砂掌的秘炼法
·
知非即舍 睹星而悟/李 虎
·
关于《苏门早功》的补充及其它/陈平
·
寅午连环拳/姬 才
·
八法拳拳谱/王占斌
·
我所接触到的蠡县戳脚拳/车星辰
·
穆圣奇门枪/杨文舜 杨金柱
·
意拳拳法解析/谢永广
·
太极梅花螳螂拳“梅花路”手法解(一)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