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分配”能力弱,应付不了打斗 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都是同时做着好几件事的:手握车把掌握方向、眼睛注意行人车辆、两脚交替蹬车------如果身边有同伴,还会边骑车边和同伴说话,有的人甚至嘴上叼着棵烟抽着。 骑自行车的这种“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情形,运动心理学称之为“注意分配”(见运动心理学)。能够很好地做到“在同一时间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注意分配能力强。 但我们刚学骑车那会儿,却做不到“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刚学骑车时,我们别说跟同伴说话、注意行人什么的,仅控制车子的平衡就是一大难题,我们经常连车带人一起摔倒。那时我们的注意力是全部集中在手脚动作上了。 没有能力“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注意分配能力弱。 在拳术技击中,也存在着注意分配问题,譬如看技击老手打斗,我们会发现老手是“进攻、防守、战术、拳脚技能”同时兼顾的。当进攻时,技击老手决不会只攻不守,不会的,技击老手是进攻不忘防守,进攻中有战术谋略(譬如指上打下等等),而且动作运用十分熟练。 技击新手是另一般情景,新手不具有老手那种“进攻、防守、战术、拳脚动作”同时兼顾的风范。新手技击如同人刚学骑自行车,他的注意力都放在正在做的动作上。譬如面临攻击时,新手或者反应不过来,或者反应后防守动作跟不上,或者有反应有防守动作但顾此失彼,兼顾不到防守后的反击及战术运用,这里既有注意分配能力弱的原因,也有防守技术不过关的原因--首先是防守技术不过关。因为生疏的防守技术把他的注意力全部引到如何做好防守动作上了(心理因素不计),从而导致反应迟缓,完全顾不上反击及战术运用。 拳术技能过关是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前提,没有熟练的技能谈不上有高强的注意分配能力。就像骑自行车,你连自行车的平衡尚不能把握,哪里谈得上与同伴聊天、关注周围行人? 新手还有一种表现,一见对方的拳脚,立马本能后退或胡乱躲闪,什么防守动作,早跑爪洼国去了。这种情况是“本能的防守”吸引住了他整个的注意。当一个人连防守技术都已扔掉,再让他兼顾反击和战术谋略什么的,就是奢谈了。 其它运动项目的新手与老手也有这样的区别,譬如篮球新手在运球时,由于运球技术的生疏(这会吸引他大部分注意),他能分配给防守、进攻、战术的注意少得可怜。 就是说,骑车老手(新手)、技击老手(新手),篮球老手(新手)------所有运动的老手(新手),都具有很强(比较弱)的注意分配能力。 在拳术技击中,注意分配能力弱,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兼顾进攻、防守、战术、拳脚动作,就会狼狈不堪,应付不来技击。 用什么方法提高打斗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既然注意分配能力如此重要,肯定有读者会问: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注意分配能力呢? 使用“双重任务”训练--运动心理学如是说(见运动心理学)。 看过我上一篇文章的读者或许还记得,我在谈如何提高“注意范围”能力时,曾提到这个“双重任务”练习。只不过这个“双重任务”在提高注意范围能力的训练中,要求兼顾的是“对方的四肢、头部和躯干”。而此刻,在用来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训练中,则是对“进攻、防守、战术、技能”的同时兼顾。 那么,用来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双重任务”训练怎么进行呢?说来不是很复杂,概括地讲:就是在完成一项主要任务的同时,完全一项(或几项)次要任务(见运动心理学)。 对于拳术技击来说,当你进攻时,进攻就是你的主要任务,防守、战术、拳脚技能为次要任务。 具体到指导学生的训练中,就是:当学生欲发动进攻--即以进攻为主要任务时,老师要告诉学生:虽然这种练习注意力多在进攻上,但与此同时,千万不能忘掉防守、战术、拳脚技能这些次要任务。忘掉了次要任务,该项训练便不再是双重任务训练。 以防守为主要任务的训练也是如此,以防守为主,以攻击、战术、拳脚技能为次。一旦学生在练习中只顾防守,把防守当成唯一的任务,老师就要及时提醒他。初接触这种练习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把主要任务转化为唯一任务”,而忘掉攻击、战术和技能(防守中的攻击体现为迎击、截击、反击等不同形式,其战术和技能也体现在迎击、截击、反击中)。 防守中忘掉攻击,或进攻中遗漏了防守,都会使训练走味儿,使训练由“双重”下降为“单一”,从而达不到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目的。 双重任务训练要在拳脚对抗中进行 不说大家也明白,我上面讲的为提高技击“注意分配”能力的双重任务训练,需要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之间的拳脚攻防中进行 我前面说,双重任务训练忌讳把主要任务当成唯一任务,这是因为双重任务不是训练你完成主要任务的能力,而是训练你在完成主要任务的同时兼顾次要任务的能力。当以防守为主要任务时,你仅完成防守任务是不行的(完成得再出色也不行),因为我们训练的不是防守,而是防守与攻击、战术、技能的同时兼顾。尽管防守为主要任务。 双重任务训练的关键词是“同时兼顾”。 但是,不同的运动,“同时兼顾”的难度却有不同,应激刺激弱的运动,如骑自行车、走路、打字、烹饪等,“同时兼顾”的难度就低一些,应激刺激强烈的运动,如拳术技击、拳击、足球等,“同时兼顾”的难度就大很多。 应激刺激越是强烈,要做到“同时兼顾”就越困难。 拳术技击要做到“同时兼顾”,比拳击、足球还要困难。因为拳术技击是全方位的立体打击,这种打击还别说是无限制的,即便是有限制,在应激刺激强度上也超过拳击、摔跤、足球。 单独一个人练习“同时兼顾”,只在脑子里想要“进攻、防守、战术、技能”同时兼顾。别的不说,单在刺激强度上,就跟实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所以,练习拳术技击的“同时兼顾”能力,首先头一条,训练要保证足够的刺激强度。虽然这种刺激可以由弱到强逐渐过渡,但最终要达到或接近实战的刺激强度。 而达到或接近实战之刺激强度的训练,请问,除了使用对抗的方式,还有其它的路可走吗? 在技击的“注意分配”中,要尽量减少对拳术技能的兼顾 无论是拳术还是足球、击剑什么的,注意分配能力当然是越强越好,无奈,运动心理学发现,人的注意分配能力是有限的(见运动心理学),人处理某一个信号或对象用掉的注意越多,能分配给其它对象的注意就越少,即“同时兼顾”的可能性就越低。对于拳术技击来说,就是:当对方打来,你在防守上用的注意越多,你越兼顾不到反击、战术、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去提高自己的注意分配能力,但这种提高却不是无限的。 另外,注意分配能力会受到对手水平高低的影响,对手的进攻软弱无力,拳脚离你八丈远,你不难从容地防守,并有余暇兼顾反击。换个强劲的对手,你就可能仅仅做到不挨打这一步(甚至躲不开),至于反击,根本无暇兼顾。这样的场面,在拳击、散打比赛中经常出现,原因就在双方的实力接近,当攻击异常突然迅猛时,其超强的的刺激,往往会逼得人把注意全部集中在防守这一件事上。 既然人的注意分配能力是有限的,既然对某一方面的注意越多,可分配给其它方面的注意就越少,那么,大家难免要问:在“进攻、防守、战术、技能”这几项里面,是否有这么一项,我们可以不去注意它? 的确,如果有某一项可以不去注意--哪怕是可以减少对它的注意,我们不是就能把注意多分配给其它几项上吗?要知道,我们的注意分配能力是多么地有限啊! 运动心理学的回答是:有这么一项可以忽略。 这一项就是:技能。 拳术动作的“自动化”,可提高技击中的注意分配能力 运动心理学发现,不论是何种运动,凡注意分配能力强的人,其专项运动技能水平都很高;凡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低的人,注意分配能力都很差。 对于中国拳术来说,专项运动技能就是各种拳术动作。拳术动作熟练--进攻动作熟练,防守动作熟练------意味着你可以不必格外留意正在做的动作,举防守的例子,如果你防守动作非常熟练,那么,在遭遇进攻时,你就可以“应感而发”不用大脑刻意去想就施展出防守动作(这个防守动作既可以是躲闪,也可以是化解,也可以是攻防兼具的截击、迎击)。 不用刻意去想,就是运动生理学说的动作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对于防守来说,做防守动作不用去想(无须注意),你当然就有很多的余暇留给进攻(表现为反击或截击、迎击),即兼顾到进攻、把注意分配给进攻。 至于防守动作生疏的人,如文章开头所言,他只要使用防守动作,必然无力兼顾反击截击迎击。为什么会这么狼狈?用运动心理学的话解释:新手做防守动作时,“花去了所有有效的信息加工时间”(见运动心理学)。他把注意全部集中在不熟练的防守动作上了。 老手所以在防守时能兼顾到反击(或截击、迎击),是因为防守动作“只花去了他一部分信息加工时间”,他还留有很多剩余时间兼顾其它。 所以,在技击中“注意分配能力弱”的人,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拳术技能,看它们是否过关。当然,这个过关或者说熟练,不是指空练的水平,是指在对抗中运用的水平。 “注意分配”的话题就谈到这里,在下一篇,我将从运动心理学的“应激”概念来入手,来分析:为何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