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老六路”的单掌、四正揉手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谈武论道> 正文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一)/韩 起
来源:精武->2008年第9期 作者:韩 起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9-10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问:号称“太极天王”的薛乃印已在美国伏法,据说抓获薛乃印的四个人(齐金波、李新宝、陈伟、吴桂森)并没有武功,韩先生能否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答:巧了,在美国逮住薛乃印的是几个天津人,我的老乡,我就来说几句。
  从天津《每日新报》2008年3月6日的专题报道看,虽然参与行动的有四个人,但实施抓捕前有一人离开了现场到外面去报警,就是说,薛乃印是被三个人擒获的。
  堂堂“太极天王”竟栽在三个人手里。这是最令人吃惊的一点。也因为实在出人意料,大家也就产生了另一猜测:这三位天津大哥是不是个个身手不凡?或者其中的某一位是个高手?练武术这种事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再能打也难免碰上比你更能打的人。
  为了方便探讨这些疑惑,我将《每日新报》记述的擒获过程一节摘录给大家:
  在成功抓获之前,四个人曾约过薛乃印一次——以合伙做生意为名,约薛乃印到一处家庭旅馆见面。但薛乃印很鬼头,没有露面,而是躲在附近窥视。
  重新部署后,4个天津大哥又将薛乃印约到附近一个饺子馆,但坐定后发现,这里只有一个女服务员。考虑到薛乃印练过武功,又不知他身上是否有枪,齐金波又借口说那个合伙人正在家庭旅馆,将薛乃印又带回旅馆。而这里也成了抓捕这个杀人犯的现场。
  齐金波说:“当时,吴贵(桂)森以去买菜为由出去报警,屋子里只有我、陈伟、李新宝和薛乃印。陈伟打算绕到他身后,薛乃印却站了起来,说今天不谈了,饭也不吃,还有事得走。就在薛乃印朝外走的时候,陈伟伸出一脚,把薛乃印绊了个踉跄,齐金波和李新宝赶忙上前,屋里的破衣服和废皮带都成了他们抓人的工具,几分钟工夫,薛乃印就被五花大绑,按倒在地。”
  在这篇描述抓捕过程的报道里,一没有说齐、陈、李三人身具武功(该报道从始至终不曾涉及三人与武功的关系);二没有讲薛乃印做过怎样的反击——从薛乃印被绊倒,齐金波、李新宝冲上去,到最后薛乃印被五花大绑,这中间应该有一个搏斗过程的,尽管薛乃印的反抗最终失败了,但一番拼死挣扎肯定免不掉。就咱武林来说,双方是如何打斗的,这一点最为大家所关注。无奈,写报道的记者忽略了该事件的武林意味,把它当非武林事件处理了,遗憾。
  关于拿下薛乃印的三个人是否身具武功,我听一个朋友讲,网上有人说齐、陈、李三人中有人练过武术,另外网上还有人说,三人中有当过兵的、当过武警的。传闻是真是假我不清楚。我想说的是,即便他们有练过武术的,或者有当过兵当过武警的,还有一个身手怎么样的问题。
  假如只是“练过”,那么没有比咱们更清楚的了,练武术这种事,一百个爱好者也不见得能找出一个练出实战功夫的人。这还是指“正在练”的爱好者,至于多少年前曾经“练过”后来放弃了的爱好者,其格斗能力更可想而知了,恐怕跟没练过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当过兵当过武警,也远不能证明他们就具有“武功意义上的格斗能力”,别说只是“当过”兵的退伍老兵老武警,即使现役的兵和武警,从我与他们中一些人的切磋和大量的观察看,其动手能力。也更多地表现在身体素质和斗志上,而非格斗技能(当然我讲的是普遍情况)。
  何况,看齐、陈、李三人的年龄,齐50岁,陈、李从照片上看也在40岁上下。那么他们在二十多岁都谈不上凌厉的身手,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荒废。到了中年时。还能剩下多少?大概微乎其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吧。当然事情也可能有例外,比如三个人中有一位是武术道上的苦行僧,二三十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尽管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比不得年轻那会儿,战术运用和心理素质不衰反强。不过,这样的假设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薛乃印的年龄当然也不该忽略。薛乃印52岁,中年人了。但问题是,太极拳不是能“耄耋御少年”吗?既然耄耋老人都能把小伙子给办了。换了薛乃印的中年人对中年人,岂不更加手到擒来,玩儿似的?难道拳谱的话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的?抑或说练太极拳十万个人里顶多能有一个人练到“耄耋御少年”的程度?纵使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吧,薛乃印也理应算一个,薛乃印不是普通爱好者。薛乃印是“太极天王”,超一流的顶尖高手。
  如今的事实却是,一派拳术的天王级高手,反倒败给三个极可能一点武功都没有的普通人。什么沾、连、粘、随、?、捋、挤、按,全都变成嘴上有,用时没有的东西。这算什么事。武术!武术!武术二字到底该怎么解释?广大的武术爱好者还要不要练武术了?假如练武术就是为了有一天让人按趴下,这个武术不练也罢。
  武术是什么?今年春节我和两个朋友在饭馆吃饭,话题就扯到这个问题上了。我当时对朋友说,什么叫武术?比如你在这吃饭,有人抢劫你或跟你打起来,不管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两三个人,你一出手就把他们打了,这个就是武术。武术练的就是这个,除了这个武术也不练别的。其他的什么东西,甭管嘴上说得多好听,只要对付不了眼前的事,都跟武术扯不上关系。
  薛乃印在有戒备的前提下仍对付不下来那场打斗,表明他练的是没有用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它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反正不叫武术。
  问:近年来,太极拳好像陷入了多事之秋,薛乃印事件是一桩,还有前几年流传的“吴公仪、陈克夫之战”的录像带更是引起武林广泛议论,各家说法奠衷一是。韩先生想来看了那段录像。能否谈一下该录像带对武林的价值?
  答:从还原武术真相的角度讲,这段录像的价值,超过了所有有关太极拳的文字解释及拳术演练、说手、掌故传说。我所以这么讲,是因为:
  一、吴公仪是吴鉴泉的儿子,吴氏太极拳的第三代嫡派传人,他的表现应该能反映当时太极拳,起码是吴氏太极拳的真实水平。而所有的太极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加一块,也无法使我们看到当时包括吴氏在内的太极拳的真实水平、真实状况。
  二、太极拳(不止是吴氏太极拳)的实战搏击录像,在“武林大会”之陈氏太极拳搏击比赛之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唯一一盘录像。除此之外,我们所有关于太极拳的信息都是来自于非搏击的“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如众所知,搏击是武术的实质内核,是武术的第一要义,有资格代言武术的只有搏击这一种形式。其他以非搏击形式展现的东西,譬如拳论、演练、说手、掌故,都不具有代言武术的资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公仪在擂台上的表现再不令人满意。它也比“拳论、演练、说手、掌故”更有资格阐释太极拳。你除非说吴公仪没练过太极拳,他在擂台上打的不是太极拳,是其他的拳术。
  三、因为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唯一一盘搏击录像,更增加了它的珍贵程度。假如此类搏击录像存世几万盘,各家各派均有,大家对各派的搏击实情熟悉得像对足球、散打那样。我相信,我们再一提太极拳、八极拳,大家就会立刻想到搏击录像上的太极拳、八极拳,而不会有人买文字、演练的账。而且,一旦武术的搏击录像满天飞,或者我们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各种武术搏击,那么所有解释武术的文字,也必然会改换一种新的视角、新的面目来写,就像讲散打、讲拳击的文字那样。
  问:按照韩先生的逻辑,岂不是说只有吴公仪在搏击中展示的太极拳是太极拳。而存在于拳论、拳架演练、拳家说手、掌故传说中的太极拳都不是太极拳了?
  答: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这不是我的逻辑,是武术本身的逻辑。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项运动的理论和训练,不能脱离实战搞闭门造车,更不会排斥实战。理论是为了使人更深刻地理解该项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人的竞技能力。拳击、足球等运动即是如此,拳击、足球的运动理论、训练同比赛血肉相凝,三位一体。在拳击、足球领域,不会产生武林这样的困惑,提出什么是“理论、演练中的拳击是拳击”,还是“比赛中的拳击是拳击”这样的问题。
  可以说,某一项运动,只有在其理论、训练与比赛之间出现了异常严重的脱节,才会产生上述的困惑。据我所知,出现此困惑的运动,只有武术一项(武术散打不计)。
  倘若我们还有最起码的诚实。我们就无法否认这么一个尴尬的事实:在武术的理论、训练与搏击之间(即在“拳论演练说手掌故”与搏击之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脱节,说它们都快脱节成两个东西了并非夸张。现如今,这两个东西——“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和搏击是准看谁都不顺眼,有些水火不能相融的势头。
  搏击瞅“拳论演练说手掌故”不顺眼还好理解,因为武术说到底是用来搏击的,不是用来说嘴、变戏法(指说手)、搞回忆录的。不好理解的是“拳论演练说手掌故”一瞧见搏击,也满脸看不起,说人家打出来的不是武术,真是笑话,你“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像武术,怎么一打起来就变味,就出不来你说的、练的那个东西?没有人能打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叫有呢?你不是凭空编造吗?
  “拳论演练说手掌故”总体上就是凭空编造的武术神话,武术神话当然不是武术。
  问:按照韩先生的话推导,在“武林大会”擂台上的八极拳不是八极拳,拳论的、演练的八极拳也都不是八极拳了?
  答:没错。只有以格斗形式表现的八极拳才是八极拳。任何以非格斗形式表现的八极拳都不是八极拳。拳论的、演练的八极拳,只有当它跪倒在格斗脚下,甘心做格斗的奴隶,完全按格斗的要求去练,它才是真实的八极拳。否则,说得再好听,练得再吓人,也是没用的假货。从流行的八极拳现状看,拳论、演练、说手不但没有做格斗的奴隶,小心谨慎地伺候着,反倒骑在格斗头上发号施令,让格斗看它们的脸色行事。这是主奴颠倒,到头来受害的是八极拳和广大的八极拳爱好者——练两三年打不了人,是爱好者个人受害;1000个爱好者有980个不能打,是该拳术遭殃。
  “武林大会”上的八极拳虽然因为规则限制不能打脸,令人非常遗憾。但不打脸的八极拳也比光空练不对抗的八极拳真实,毕竟“武林大会”上的八极拳还能脚踢、抱摔、打胸口,属于格斗的形式之一。而说嘴的、演练的八极拳连一点格斗的影子也见不着,它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是八极拳。
  问:有人说“武林大会”打得不好看,而“不好看”也是人们对散打、对“吴公仪、陈克夫之战”的普遍看法,韩先生认为武术实战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 答:请问,足球好看吗?拳击好看吗?在足球、拳击爱好者眼里,他们不会说足球不好看、拳击不好看,他们只会评价说:某一场球踢得不好看,某一场拳打得不好看。到了咱武林里就出现了怪事,比如看散打,很多人不是说“谁和谁打的那一场不好看”,而是说“散打不好看”,贬低散打本身。
  大家知道,足球、拳击爱好者骂某一场比赛不好看,是因为他们看过好看的比赛,不好看是被好看比出来的。而武术爱好者说散打不好看,依据的却不是他曾见过的好看的武术搏击。其实,别说好看的武术搏击,哪怕不好看的武术搏击,武术爱好者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很多人除了“武林大会”和散打,甚至从来没见过真实的武术对抗。既然“好看和不好看的”武术搏击一样没见过,又根据什么说散打(武林大会、吴陈比武)不好看?
  当然我知道。虽然人们没见过好看的武术搏击,人们心里又都有一个好看的样板,这个好看的样板就是大家烂熟的“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很多人看吴公仪和陈克夫比武的录像,眼睛看着场上的打斗,心里想的是沾、连、粘、随、棚、捋、挤、按,还有什么杨露禅、陈发科等人的奇闻传说。看“武林大会”时,又是眼瞅着八极、形意、八卦、武当……的比赛,心里拿出“拳论演练说手掌故”这些尺子去卡、去量人家。有些小伙子是太把“拳论演练说手掌故”当回事了。就在今天早晨,我还接到一个黑龙江的小伙子打来的电话,当我们俩谈到散打时,小伙子说:“我跟练散打的人打,顶多是感到有些紧张,可跟某某老师试,他一出手,让我感到他能打死我。”我追问一句:“你跟某某是对抗吗?”他说:“不是对抗,是说手。”又是说手。
  因为经常不断有爱好者向我描述其师、其师爷们精彩绝伦的拆招说手,让我感到有必要再重复一下我过去的老话:拆招说手不是实战对抗,拆招说手跟实战对抗相比,比猫和老虎的区别都大。一派拳术的真实技法,要到实战对抗中去看;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也只有看他在实战对抗中的表现。
  我经常跟朋友说这样一句话“假如中医不去治病,中医就会是世界上最好的医术。”武术就是这种状态,武术不上擂台,所以武术被一些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搏击术。因为不上擂台,武术就成为一个想像之物,而人的想像力无穷无尽,把无穷无尽的想像汇集到武术里(其实是汇集到“拳论演练说手掌故”里),武术当然非常神奇了。
  我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心里存着这个用想像力造出来的“拳论演练说手掌故”,以想像出的“拳论演练说手掌故”为标准,那么任何在擂台实战中打出来的武术,我们都会认为它不好看。现实永远接近不了想像,我们纵使给现实造一架十万八千里长的梯子,它也够不着想像的一点边沿。
  而现实中打出来的武术,它即使再难看,也叫武术。因为它是真实的。
  问:依韩先生高见。“武林大会”的规则如果做些改变。是否有可能更加精彩好看?
  答:“武林大会”最需要做出改动的规则,就是不许打脸、不按体重分级别这两项。当然要想允许打脸,拳手必须戴拳套。想让拳手光着手去打脸,想也不要想。
  “武林大会”不戴拳套、不按体重分级别,我猜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过去的武林比武就不戴拳套、不分体重大小;二是倘若戴拳套允许打脸的话,规则上就不容易跟散打有根本区别,而规则大体相同,“武林大会”就会跟散打大致相似了。武林大会显然不想搞成散打。
  但这两种考虑也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先说“不戴拳套、不分体重大小”,没错,旧武林比武确实不戴拳套、不论体重大小。但是别忘了,旧武林比武是没有规则限制的(不管实际打斗中有多少顾虑,制定比武规则的事绝少),比武的双方不仅打脸,连踢裆打裆、戳眼、掐脖子、反关节伤害等等手段都一齐上。也正因为有踢裆、戳眼、反关节什么的,体重小的高手才有可能打败体重大的高手。虽然踢裆打裆能弥补小体重者的劣势,但作为体育比赛的“武林大会”显然不可能接受这些危险动作。从这个角度讲,“武林大会”的不分体重,对体重小的人是不公平的。纵使李书文、吴秀峰在世,以他们那点体重参加“武林大会”,也绝难笑到最后。我们参照散打及“武林大会”即可得知,75公斤级以下的拳手(不包括75公斤级),可以战胜水平不如他的大体重拳手,但绝难打败水平跟他相等的大体重拳手。尤其无法打败多个水平跟他相等的大体重拳手。历届“散打王”比赛,从来没有75公斤级以下的拳手最后称王的。
  不戴拳套、不许打脸的最大不足是,从规则本身上就在逼迫拳手放弃拳打,我在《答<精武>编者问(一)》中曾说,不许打脸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拳术击打技术。击打身体的技术只有和打脸的技术交互使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有人说“武林大会”快成摔跤比赛了,不是拳手只愿摔,不愿使拳打,是规则使然。有什么样的规则就会有什么样的拳术。“武林大会”的规则本身有利于摔法的施展。拳手们当然要去摔了。
  不过,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能想到,假如“武林大会”戴上拳套允许打脸,那么“武林大会”立马就会变成散打比赛,像二十几年前早期的“武术散打比赛”那样子。同时会招致大量练散打的拳手涌进“武林大会”,而练传统武术的拳手,则会纷纷改练散打。因为散打最适合“戴拳套、允许打脸的武林大会”。
  说穿了,如果“武林大会”戴拳套允许打脸,“武林大会”就是散打比赛。它是否精彩好看,还用我说吗?大家又不是没看过散打。我本人认为散打很好看。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魏树人先生的“老六路”是谁首创于何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野山武道的秘密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不传之秘/匡常修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武学的谎言/张 方
·打破虚实方显本然/李 虎 张方海
·习武者的性生活/武 兵
·“丹田”与“气”之我说/谭大江
·驳桩功万能论/李照山
·三才翻子拳法述真/张蒙军
·武术尊严何在/李春龙 李彦彪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老子天人一体观对人类的启示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