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
“老六路”的单掌、四正揉手
·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武学研究
>
谈武论道
> 正文
谈武亦论道/左贵臣
来源: 作者:左贵臣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9-0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其中一些观点只供武术同好讨论,我愿抛砖引玉。
一、韩起先生讲,“拳术风格,看打不看练”
仅就这个观点,只要是研习过中国武术的人都不难看出是不严谨的、片面的、有局限性的。在他的论述中,把传统武术说得一文不值,这更是不客观的。中华武术。各拳派之所以流传几百年以及千年能历久不衰,都是因为各自有其不同的拳学体系,有它独立存在的特点,如果都一无是处的话,如果都是直、摆、勾拳面孔的话。传统武术也就失去了传统,也就造成了历史的垃圾。即使在禁止民众习武的年代,各门各派的武术仍然在传承,足可看出传统武术生命力之所在。中国的武术要以发展、创新。有挑战性的眼光看待一切。要有挑战精神,要有挑战传统、挑战名师、挑战名家的胆量。韩起先生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精神可嘉,在赵道新之后,他也算是第二个敢挑战传统的武者,别人不敢说的问题他敢说,敢于突破武术界人为的“套子”,他的观点有的也是“标新立异”的,有些观点我也赞同,但有些观点又不能苟同。关于拳术类型和风格,韩先生说是“打出来的”,我看就不完整,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观点,科学地看待。从拳术风格上,光看打能看出什么?只打不练能打出什么风格?武术中的打从何而来?无疑是从练而来嘛。韩先生从李仲槐学拳之初、入门之时,不也是练八极小架、大架、单练吗?如果李仲槐教韩起时,也是什么能打就让韩起练什么的话,韩起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就算练到现在先生也只不过只窥八极门径而已,形也未必正,力也未必整(从《精武》2007年第12期封面上的韩先生的八极架子可见一斑)还谈什么能打?即使你能打,也只是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能打败国家散打冠军的高手有几个是先生的门徒?看你与谁打,如果遇上我,你可能也不自信了吧?还可能有些言论说不出口了!作为一个武者就看你站在一个什么角度去评价武术,评价一个拳种。拳种无好坏之分,只是区别于教授者如何教,怎样教和教者功夫如何。同时还存在着习拳者的资质,对武术的热爱程度,肯不肯吃苦等因素的制约。如果师傅能把所习拳种的拳理理解好,在自己融会贯通后再传授给徒弟或学员,达到深入浅出,一步一步引导练者学以致用,“打练结合”才是正确的习武路线。“打”和“练”分离那是立足不了武林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出真功。我的切身体会是“敢打”又“会练”才是真武术。 韩先生说“架子练得再好,不能打没用”,确实如此,但是没有好的架子做基础,也是沙上之塔,久之必颓。练拳、练拳,既要练又要打,练为打,打又促进练,打是目的,练是过程和先决条件,只有目的而没有过程是无法实现目的的,打和练是相辅相成的。李小龙就是一个佐证,如果李小龙没有咏春拳的训练基础和到美国以后的强化训练以及对拳理的理解,他也不会有令众人瞩目的成就,也就没有“截拳道”的横空出世。因为没有一个武术家是只能打而拳架走形的,“形正才能力整”,大成拳的站桩也是为了正形调节身体,联络骨骼,达到力整、气顺而后练试力。练打再实战只能说大成拳这种训练方法过程长了一些,不能说它的桩功无用,只能说空站桩无用。不能夸大任何拳种,也不能小视各拳种,各种拳种不是后继无人,只是有没有人愿意或敢站出来,用自己的实力和功夫证实自己所练的拳法是否实用。作为一个武者无论习什么拳种。只要能练用结合,去粗取精,在继承的基础上,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既肢体练,又心脑练,把各自的拳种通过身体力行,使之成为既养生又实用的拳学体系,为我国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那才是明智之举。
二、读《道新拳论》不能断章取义
赵道新不光谈打法(不够明确),同时精辟地论述了训练方法,他讲:“训练方法决定着拳术的优势”,从这里不难看出,现存传统的拳法是由于近几十年来,训练方法、传承方法上存在问题,关于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许多武术家都说能打,我也认为肯定是能打,但如果真正让传统武术上擂台征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需要国家体制的支持和足够的商业利益的驱动才行,目前国内尚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就我个人所知的武术的实战技术和训练而言,中国传统武术是有资格在国际擂台上称雄的。中俄、中日、中泰以及环球散打挑战赛,近一年的许多赛事都足以证明:中国散打可以立足世界武坛。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面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如何去训练?赵道新讲“训练是一门庞大的综合学问”,《道新拳论》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训练方法。“训练方法一”是关于如何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人体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靠训练才能获得,把它们综合起来应用于拳术,应用于实践技击才是目的。爆发力、弹跳力、协调能力、应激能力等素质也论述清楚了。关于辨劲。谈到:“劲力的研究是实战拳术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再明白不过了。“训练方法二”对拳术中力的本质、力的分析、劲的分析论证得科学、合理。如果按照《道新拳论》的训练方法制订出符合具体情况的科学、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经过严格训练,那么一定会攀上武术顶峰。
端正拳术观是训练的前提,训练就是使平凡的招式产生不平凡的效果。要想提高战斗水平,就要先从训练开始,让自己的神经机能得到改善,运动素质得到增长,行动技术得到提供。所以说训练是必要的。关于套路和技击双向发展的问题,赵道新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这里我要说一句:任何一个武术家和他的拳论都有局限性和个性的东西,我们不应抱着一个人的大腿不放,也不应完全拿武术家的话去说事。尊重理论、尊重科学,要树立正确的拳术观。
三、关于武术的实用性
韩先生敢于摘掉当今武术的假面具,敢于揭露当前武术界的一些丑陋现象和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对武术的观点实是令人钦佩,有些观点可圈可点,但作为一个武者,在反思和震惊之余,也应对中国武术负点责任。如果我们失了传统,丢了遗产,没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想像一下你的东西还有发展吗?没有继承何来发展?大谈特谈发扬光大更不客观。“武术是不能看懂的”,所以就意味着武术要学、要练,光看了不够,看懂了不够,要亲身去比划,去体味,更要去实战,在实战中去体会武术,实战过后要总结经验,总结教训,这时你再去看前辈的拳理与你所体会到的有多大差距,到那时你才能一点一点读懂了前辈的东西,你要把前辈的东西融进你的思维里,用到你的实战中去,你才会真正从中获得惊喜。
武术的实用性也存在着多面性,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所以要面对现实。武术的现实是什么?你练武术,讲实战,特别是业余爱好者,不是每时每刻或每一天、每一次训练都能找到实战的对象,不是你练的每一拳,一招一式都能作用于人,也要练空手发空拳,无论练或打都要结合现实,空发议论也无济于事,有养、有练、有用才行。我看关于实战的话题,我还是先引用一下编者的话“‘实战’一词包藏着无尽的学术潜力,这一研究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思想魅力。”多么精辟的论述,“实战”从字面看就是真实地进行战斗。如果透过表面去进一步深入分析,武术中的实战应理解为:首先使人内部充实(武术基本功、包含经过训练得到的各种素质),有了实战的先决条件,才能更好地进行真搏实战,才战之能胜,否则即使敢战也是必败无疑。提倡武术的实用性是必要的,因为武术的原生态就是实用,那是时代的产物,是冷兵器时代保家卫国和谋生所必备的。现代武术的实用性与兵器时代不完全相同,实用的范围扩大了。根据不同人的认识,时代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战争多用导弹、核弹等,武术的用场不那么大了,相应的健身价值占领了武术市场,目前健身这种实用性更突出,再者习武者性格不同,有些人性格内向、好静、追求实战的心劲很大,但行动能力弱,他们追求功力训练,对健身性比较重视,另一种人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性格中具有相当的进取性和侵略性。他们追求动手能力,鄙视空泛的理论,他们练武很快就能练出一定的实战能力。但他们的缺点是缺乏深入研修的心劲,容易半途而废。针对以上分析,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协调发展,使两种人有机结合的问题?武术要发展,就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地相互交流,武术没有了交流,没有了实战,那就都成了空泛的路论和健身术,这些真值得武者和武术爱好者深思……
四、为八极拳正名
大凡习练八极拳的人都从小架开始,然后套路、单打、对打……韩起先生几年来对武术界的现象发表过不少言论,但是八极拳谈得很少,对如何练更是不谈,不知何故?但从涉及到八极拳的部分看,韩先生对八极拳的解读还不够,可能是对八极拳理论理解不够吧,或许是其他原因?作为八极拳习练者,应对八极拳深入研究才对。不应牢骚满腹,也不应把八极拳的架子和套路说得一无是处。韩先生讲“什么能打,什么招好用就练什么”。那就是拳击加腿、加摔,无疑否定了传统武术的精髓,把自己所练的八极拳也全面否定了,这里不妨问一下韩先生练的是现代散打亦或是拳击?还是八极拳?用你的例子说,八极拳创始人吴钟要是什么招能打,简捷实用就练什么,何来“八极拳”开宗立派?八极拳传到五世吴会清时怎能汇编出拳谱?难道李书文只练一招“猛虎硬爬山吗?那他的《八极拳精义》又从何而来?王荣不继承八极拳老谱中的拳路,又怎能把八极拳法中多刚直身法改为柔活身法呢?王荣传至六世黄焕章,黄焕章一趟小架就连蹲三年之久。这又是为什么?无论吴式八极,强式八极。霍式八极……都是八极拳的分支,是八极拳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都是它的子系。各地的八极拳由于传承者不同、地域不同,传承过程中多有变异,架子上、套路取舍上的练法不同罢了,总的拳理是没有改变的。从八极拳的传播看:八极拳传播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能够看出八极拳的生命力所在,他的理论及训练体系是可取的。八极拳不是不能打,不是不能练,就是传承上存在一些问题,是有些保守的传统传承制约了它的发展,单就拳法而言,无论八极小架,还是单打、对打,每一招每一式都讲实用性。只是真正在实战技击中有些招法不够直接,不够简捷而已,再者是习练者不经常操习散打,或师傅不带徒弟打,使招法不能在身在骨。习八极拳者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日日操习散打,即使不参加任何赛事,也要每日下工夫钻研,苦练并操散手。
完整的八极拳体系包括:八极要略、八极生理、八极底功、八极拳路、八极散打。研习八极拳就要知要略、懂生理、苦练底功、习熟套路、精研技击。“八极快手”李春和老师就是研习八极拳最好的典范。
套路中比如八极小架站静桩,通过桩功训练,可使步子正确定型,使下盘更加稳固,并有利于头脑的冷静及提高肢体的感知能力。持之以恒的训练,使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姿势规范,使身体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练习时要因地、因人、因时适当安排,确定训练时间长短和运动量大小,要有科学性,要切实可行。因为八极小架对身形要求特别严格。把沉肩、坠肘、敛臀、收腹、含胸、拔背落实在身上,桩功配合拳法中的起承转合,调整呼吸与意识,长久训练。无异于练习内功,既有桩又有动,桩是功,动是法,自然可以产生功力与内劲,稳固了下盘桩架。长此以往得到了形正、气顺、意注,为以后习拳路、操散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都知道站桩属于内功,但它是静功,要想追求实战的话,在站桩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使自己静修出来的功力向动态运用、转化,只有会转化内部能量(流动能量),要在无数次实战中运用才是有效能量,这就要求中间有一个习其他套路的过程,但所习套路不宜过多,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一二个好的套路为宜,八极小架为稳固底盘,壮内气,八极拳单打活练为活身法,熟步法,使拳法和身法、步法交融在一起:八极拳的对打练习,可以通过各种搭势动作,发射性地提高大脑皮层运动,感觉神经系统的灵敏程度,使大脑皮层的攻防意识向神经中枢的警觉性提高,从而提高全身运动机能在攻防过程中的速度,判断灵活反应等灵敏素质。对练的拳路练习,还可以使身体代谢比单练更迅速地进入运动状态,使运动中枢兴奋程度高,对能量利用率加强,并引起神经系统的营养调节功能持久性加强。对打练习,还可以提高身体肌肉收缩速度和持久性,使攻防机能的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八极拳散手是以上各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训练方法以交叉训练为最佳。八极小架、八极拳路单练、对练是在六大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都为六大开的演绎和推理。这就是八极拳的真身。
另外,武术要提倡交流,提倡切磋,无交流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闭门练功不可取,即使你练成了天下第一,或绝顶高手,不交流也不被人认同。不进行交流,没有实战,即使你现在是实战高手,你的徒子、徒孙也会一代不如一代,那样你的拳派一点一点萎缩,最后以至被淘汰、消亡……试想能对得起开宗立派的祖师吗?如果站在中华武术的高端、武术传承的高度看中国武术,几千年来中华武术是国术,应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十几年来,武术工作者们挖掘整理传统武术套路和功法,一批批武术文化遗产。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是为什么?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从未习练过武术,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让中华武术瑰宝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吗?我想:我们作为一个武者,无论你练的是什么拳,不要分内家、外家,也不论你是八极拳、形意拳、太极、八卦、少林、武当,都应该多交流,多切磋,在友好的氛围中提高实战水平和实战能力,互相取长补短,万法归宗,武道一家。
↑上一篇:
形意五行拳与五行生克/刘立国
下一篇:
武林屁话(一)/阿 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
魏树人先生的“老六路”是谁首创于何
·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
野山武道的秘密
·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
不传之秘/匡常修
·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
武学的谎言/张 方
·
武林屁话(一)/阿 句
·
李紫剑答《精武》编者问(一)、吴宪
·
科学内功/苏 超
·
李紫剑答《精武》编者问(三)/吴宪
·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一)/韩 起
·
打破虚实方显本然/李 虎 张方海
·
习武者的性生活/武 兵
·
“丹田”与“气”之我说/谭大江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