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概述/ 张云
·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上)
·历史不可篡改(下)——评康
·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中)
·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密
·一支“奇葩”出墙来
·康戈武: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历史不可篡改(上)——评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1-08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合肥 李滨
山西科技出版社《太极拳源流之谜》(2009年10月第1版)一书中,刊出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秘书长《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第010- 022页,以下简称“康戈武解读”),该文曾刊发于《中华武术》杂志(2007年第12期第7页),康先生在文中对王宗岳进行了解读考。现就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径予驳斥。
一、康戈武“王宗岳考”
“康戈武解读”说:“把太极拳与张三峰(丰)连在一起,最早的出处见于李亦畲的两则遗文。
其一,李亦畲曾撰《探太极拳之源》一则,全文于下:
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渔洋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转引姚继祖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
其二,李亦畲编《太极拳谱》初稿。
李亦畲是马印书的姨丈。马印书从李亦畲处抄得其写于1867年之《太极拳谱》初稿。此谱小序的首句为‘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转引自顾留馨著《太极拳术》)。
从李亦畲这两则遗文,可以看出:李亦畲《探太极拳之源》,是读聊斋李超武技传后,依王阮亭(号渔洋山人)在该传后的附文为据,改写成的。其中,把王渔洋原文中的‘关中人王宗’,写成了‘关中人王宗岳’。这一字之差,造成了署名为《太极拳论》作者的‘王宗岳’,成了与王来咸(字征南)等同习明代流传的‘内家拳’的同门了。于是,太极拳被混同于明代的内家拳了。”
“康戈武解读”又说:“王宗岳一名,最初见于李亦畲撰编的《太极拳谱》。此谱首篇《太极拳论》标题处。署名‘山右王宗岳’。”
“康戈武解读”出“王宗岳考”。声称:
“获得了四个有关‘王宗岳’其人并不存在的考据。
其一,在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的姚继祖先生的文存中看到了武秋瀛(名澄清)为此《太极拳论》写的《跋》。此文为竖写,《跋》文紧接于《太极拳论》全文之后,另起一行。《跋》云:‘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2007年10月31日,我在武当山参加‘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的会议发言中,提到这篇《跋》文中的上述内容,当场有长期关注太极拳源流研究的李滨先生插话说,他也看到过这篇《跋》文。
据此,由于武秋瀛不知武禹襄所谓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创自何人。也就是武秋瀛不认可他在舞阳盐店得到过署名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或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失去了与《太极拳论》相互关联的凭据,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其二,早期得见此论的第三人是李亦畲。本文前面曾引录他的遗文《探太极拳之源》。从李亦畲当时在该文中将王宗岳混同于明代内家拳传人王宗来看,李亦畲也不知王宗岳究为何人。太极拳不能混同于内家拳,王宗不是王宗岳,‘山右王宗岳’又一次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其三,唐豪和徐哲东曾对王宗岳进行过研究。他们大致认定写《阴符枪谱》的清,乾隆时人山右王先生,就是山右王宗岳。断定王宗岳是清·乾隆时人。但是,曾在李亦畲笔下出现的、辗转留恋于一些杨式太极拳谱中的‘王宗岳’是明代人。显然,将写《阴符枪谱》的山右王先生等同于山右王宗岳的推测,支撑不起‘山右王宗岳’其人曾实际存在过的可能。
其四,近年,有人将杜育万于1935年编印的《太极拳正宗》提到的蒋发之师明代万历时人‘王林桢’,说成是‘王宗岳’。这里暂且不就杜育万《太极拳正宗》一书的史料价值进行评述。我们只要认真查阅一下该书,其中既无‘王宗岳’字样,也没有上文所谓‘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并且找不到任何能将‘王林桢’和‘王宗岳’连为一人的依据。显然,这种推测性说法,没有赖以立足的凭据。于是,‘山右王宗岳’再次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一而再地考察,都找不到山右王宗岳实际存在的依据。显而易见的是,山右王宗岳仅仅是出自武禹襄一人之口的人名符号。王宗岳没有实际存在的可能,所谓王宗岳传蒋发,蒋再传他人的说法,也就失去了依据。这是笔者《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佐证之三。
总之,凭藉早期太极拳文献说明了,把明代内家拳传人尊奉为始祖的宋之张三峰(丰)说成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属于附会。被视为在张三峰(丰)与后世太极拳传系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山右王宗岳,没有实际存在的依据。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具有太极拳传承体系支撑的结论: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注:以上摘出的“康戈武解读”中所谓“王宗岳考”,参见《太极拳源流之谜》第016、017、021、022页。
二、《廉让堂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传本样式
1993年初夏,笔者应邀赴邯郸市欣临第二届中国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从书刊营销摊点,购得组委会办公室贾红军、李光藩等编著的《从古城走向世界——永年太极拳史料集成》一书。检阅发现,该书古谱选萃篇,影印“启轩藏本”《廉让堂太极拳谱》,为李光藩先生保存的1935年刊本的整体复印形态。现将《廉让堂太极拳谱第三章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文本,标点如下: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显。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强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OX入骨,神舒Ox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李滨按:OX,为涂改符号。
三、站立不住的“王宗岳考”
检阅《廉让堂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传本样式之后,不难发现,康戈武“王宗岳考”所罗列的四个证据,都是伪证,而且逻辑错误。
其一、《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秋瀛跋评
武秋瀛研读《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写了一则跋文,兹征引如下:
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盖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老子曰:“若欲取之,必固与之。”
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庄子曰:“得其环中,已应无穷。”所谓气如车轮,行气如九曲珠,即得其环中之意也。故其术“专气致柔”,盖合于道家,非数十年纯功,不能用之精巧。
此拳贵空虚,忌双重,非老子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者乎?太极之劲断意不断,非老子之“绵绵若存”者乎?太极之随曲就伸,意在人先,非老子之“迎而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乎?故吾谓:有欲以观其窍者,即太极之十三势也。
(武秋瀛遗作,吴文翰校注:武式太极拳旧谱佚丈四篇,《武当》1993年第1期)
在姚继祖的抄件中,有一则武秋瀛阅览《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写的评语:
“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
康戈武把这则评语称作《跋》,并且说:“《跋》文紧接于《太极拳论》全文之后,另起一行。”
其实,《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之后,紧接着有两小节文字如下:
“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武秋瀛研读《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曰”之前的经文,写下了首句为“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的《跋》文;又针对“解曰”性诠释,写下了全句为“右论不知创白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的评语。读经之跋文与读解之评议,对应主体不同,后之览者,岂能混淆?李亦畲抄赠的封面题写“郝和珍藏”《王宗岳太极拳论后附小序并五字诀》的传本,将《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解曰”性文字汇辑而另开篇幅,标题《打手要言》,末署“禹襄武氏并识”。所谓“禹襄武氏并识”,识,通“詰”。原意是说武禹襄合并记诵。后之览者,不可臆度“解曰”性文字为武禹襄著作。
很显然,武秋瀛在获得舞阳盐店的太极拳谱抄本之后,兄弟晤面,出示拳谱,“禹襄武氏抄于豫署”,得而携归。至于武秋瀛长期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撰著《跋》文,又针对“解曰”写下评议,内家密惜,裔孙不宣,此亦不足为怪。李亦畲自藏本写有“太极拳谱跋”,跋文如下: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及诸家讲论,并掺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有者,亦非全本,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畲氏书。”
至此,剪不断,理还乱,武秋瀛官舞阳县时节而得白盐店的《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谱本,经过李亦畲手订三易之下的郝和传本所引起的一应暗障,当烟消冰释,云开雾散,因其误导的太极拳出版物,诸如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年以来出版的杨、吴、陈、武、孙五大门派太极拳专著与汇编本《太极拳全书》等,所涉及的经典拳论作者归属,亦应纠正。
其二、《探太极拳之源》姚继祖抄件误字增字不足为怪。
“康戈武解读”,转引姚继祖《武氏太极拳全书》中的“李亦畲遗著《探太极拳之源》”抄件文字如前。应当如何看待姚继祖的这份抄件?
(1)此则“探太极拳之源”的短文,为何不由武氏或李氏儿孙辈所刊出?启人疑惑。
(2)姚继祖抄件文句“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既言“关中人王宗岳”,却为何不言“宗岳传温州陈州同”,而依样说“宗传温州陈州同”?“岳”字,显系姚继祖抄写之误。岂可将姚继祖抄件增字之误,强加给李亦畲耶?但姚继祖抄写下一句,不作“宗岳传温州陈州同”,依然写作“宗传温州陈州同”,这就反证“岳”字,实出于偶然间之笔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何怪哉!更何况姚继祖抄件错字何其多,王渔洋,岂能写作“王涣洋”?识者固哀之,而清朝文史与武术名家王阮亭先生若九泉有知,定然哀之而又哀之!“康戈武解读”以姚继祖之误强加给李亦畲,李亦畲先生若九泉有知,定然哀之而又愈加哀之矣!(待续)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密切关系
·康戈武:和式太极拳研究的新任务
·周口心意六合拳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纪念陈照丕先生诞辰120周年暨逝世40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薪火相传---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文化的
·杨式太极名家轶事
·周口心意拳传承浅探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江西名拳“字门拳”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洪家拳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客家拳术─李家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与少林太极功夫齐名 河南苌家拳濒临
·青海六合心意拳
·杨禄禅卒年新证/路迪民
·全国武术之乡评比结果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