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5点多,崔仲三就带着他的松狮Master(大师)遛弯。Master很聪明,走到崔仲三练拳的地方就乖乖地趴下,100多个搂膝拗步下来,看见崔仲三做收势的动作,小家伙便站起来就走。崔仲三是众人口中的崔大师,他却自称“崔大狮子”;虽已年过花甲,但是好身体、好心态的他,依旧四处奔走教授太极拳,很轻松就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这就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崔仲三。 谈到现在的生活,崔仲三笑说:“我忙着呢!”除了每天早上遛狗,崔仲三还要照顾家里的花、鸟、鱼、虫、猫、狗、乌龟。崔仲三曾经打114查号台找北京动物园的电话,询问怎样帮乌龟孵小龟。看着家里的七彩鱼生小鱼,崔仲三很感动。崔仲三的生活中当然还缺不了太极拳。
现在的崔仲三有很多社会职务,但都离不开传承太极拳。每周六,只要在北京,他都要去北京中山公园教拳。因为那里有他的太极情结。当年崔仲三的爷爷崔立志(字毅士)就在中山公园教拳。崔毅士师从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他教育晚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是崔毅士在上世纪40年代末成立了“北京永年太极拳社”,并被载入北京地方志。“永年”出自杨澄甫的家乡河北永年县。
崔仲三儿时住在北京东华门的一个四合院里。年幼的崔仲三看见奶奶在院子里练拳,便和姐姐一起有模有样地模仿。爷爷觉得这模仿的动作需要“修理”,于是4岁左右的崔仲三开始学习太极拳。只是孩子好动,对于太极拳并不喜欢,爷爷便开始用食物“引诱”崔仲三。
北京糖葫芦成了爷爷教拳的法宝。一串12粒的糖葫芦插在方桌上,只要绕着屋子练一圈搂膝拗步就可以吃一个。就这样,一串糖葫芦吃下去,几十个搂膝擞步也练完了。在崔仲三的印象中,“只要练拳,就要什么给什么,木头枪、小鸭子玩具等等。”有奖便有罚,要是崔仲三没有爷爷想像中进步快,就少不了挨打。可是孩子一哭,奶奶就急了,为了练拳的事爷爷奶奶没少红脸。崔仲三就在这又酸又甜的经历中,打下了太极拳坚实的基础。
6岁的时候,崔仲三已经开始跟着爷爷去各处教拳。特别让崔仲三骄傲的是,“爷爷一生有数不清的学生,他们中有上将、有作家、有画家等等。作家丁玲、周立波,画家李可染等等都曾和爷爷学拳。”于是小小年纪的崔仲三便见过不少世面,见过许多名家。
因为来家里学拳的人众多,每次二三十个板凳的搬运工作就落在了崔仲三和姐姐身上,他们称这些板凳为“小羊”,而他们的工作就是“放羊”和“圈羊”。崔仲三儿时最喜欢的就是搬个板凳坐在边上听故事,“很上瘾”。崔仲三回忆,爷爷常讲他们学拳的故事,讲师傅杨澄甫的严格和徒弟们的认真。徒弟们从不聊天,也从来没人问“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抠得很细致,是一种沉下来的态度,”崔仲三说。
崔仲三留着许多当年的物件。其中一个是爷爷创造的太极衣。北京天气热,爷爷就创新地将一块白粗布中间掏个窟窿,直接套在脑袋上,既凉快又可以擦汗。还有他儿时参加北京市太极拳比赛拿了冠军后,爷爷给的奖品——笔记本。跟随爷爷习武多年后,崔仲三进入了北京青少年武术运动学校,也获得了不少北京市武术比赛的冠军。每次拿了冠军,不仅有笔记本、零食的奖励,爷俩还会花上一块钱下馆子吃顿好的。
1969年,崔仲三去了东北建设兵团,在此期间他没有间断练拳。多才多艺的崔仲三在兵团文工队时还演过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说过天津快板。
1977年,崔仲三回京,在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做一名群体干部,一直干到退休。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各种太极拳培训,太极拳表演展示活动,还被委派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教授太极拳。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中日两国1500人太极拳表演,他任执行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1200人的太极拳展示,崔仲三负责队形、动作的编排;2009年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39996人太极拳表演,崔仲三任总教练。
可爱的崔大师,最骄傲的是他关于太极拳的一切,他也一直在传承他热爱的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