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拳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善耕
来源:精武->2008年第10期 作者:杨善耕 点击: 发布时间:2008-11-06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读《精武》2008年第1期中的《学术争鸣还是人身攻击》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乃郭瑞祥哲嗣郭铁良、郭桂德两位小郭先生。
  为了对不少关注静海、独流、刘传“合一通背拳”情况的读者及该文作者(或“捉刀人”)做一个交代,做一个答复,特撰文如下:
  
  “羊公”乃笔名耳
  
  《郭文》开篇即曰“羊公终于露相了,原来真名叫杨善耕……”怎么了?有什么好惊讶的?不要说假话了,事实上,你们在看到《武魂》2005年10月号后就知道“羊公”即杨善耕了。因为该期发表的一篇《关于通背合一门》就是以杨善耕名字发表的。如果你们直至2007年才弄清羊公即杨善耕,那你们也太迟钝了!
  笔者只是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普通人,年纪老大。文不是学者、教授,武不是武术家、技击家。自幼酷爱武术,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并喜舞文弄墨,本名善根,稍长自改名善耕,涂鸦时怕有“哗众取宠”之嫌。就用笔名“羊公”。在武林中曾用“羊公”笔名发表过一篇颇具影响的文章,就是一篇发表于1986年香港《世界武坛》创刊号上题为《欺世盗名,佛亦有火——海灯和尚竟然招摇撞骗到海外》,此文一出立即引起国内武术界的重视。《中华武术》第一任主编,创办人之一昌沧先生在北京曾亲口跟笔者讲,该刊曾想转载拙文,因碍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而未果,同时在场的著名武术家、教育家吴彬先生曾亲口夸赞笔者“为中国武术立了一大功”,并告诉笔者中国武术协会还是复印了不少拙文,邮寄给各地省级武术协会。因此辗转读了笔者拙文的《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副主任、记者敬永祥先生,出于他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良心、良知,结合他亲身的经历感受,愤而写了一篇“内参”。结果惹了“一身蚁”,备受骚扰、恐吓,甚至惹来了“官非”,且牵连家庭、小孩,痛苦不堪!所以敬永祥先生也在找“羊公”,找了十余年,直到2002年才联络上,同年敬永祥先生公出到苏州,我们方才见过一面,相见甚欢,相谈甚洽,成了朋友,这也是一段难得的笔墨因缘。上文发表了十五年后,国内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张杨先生写了一本名为《谎言重:复一千遍》的书,全面揭发了海灯和尚。该书163页起。用了一个章节全面引用拙文题为“来自海外的舆论监督”并称道说:“这样的文章只能发表在香港,如此有力的‘舆论自由:和监督’只能来自海外,不能不引人深思。”想当年该文一出。海灯和尚的徒子徒孙们也在寻“羊公”,但他们当年就知道羊公即杨善耕。想当:初他们其中一些既得利益者,看了此文真是如丧考妣,恨我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食我肉,寝我皮!但他们能奈我何?正能克邪嘛!十五年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对海灯和尚的拙劣作假,作了专题报导,全国哗然!这真是“时间是无情的法官”,事实真相终能大白于天下!
  然而两位小郭先生知道了“羊公”就是在下,为什么如此惊讶呢?是不是在下1985年、1986年发表的有关“通背合一门”的文章,被人剽用了,篡改了也不出声,这么宽容,你们感到惊讶,是不是?
  
  慎终追远,正本清源
  
  四十年前,因缘际会遇到了鲍关元先生,接触到了“合一通背拳”,笔者敏锐地发现此乃中国国宝级的罕见的优秀拳种,于是发愿要发掘它、研究它,“敝帚自珍”。十数年后,笔者方才撰文披露,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自第一篇“通背”文章发表后,二十余年间其实也只写过三篇文章,而宗旨始终一个,十六个字,四句话:“慎终追远,正本清源,尽力求真,保存国粹!”
  现将发表三篇拙文的情况罗列如下:
  第一篇题为《通背合一门概说》,署名羊公。发表于1985年香港《武道》杂志第8期上,乃第一个借传媒以文字形式向海内外华人披露“通背合一门”及其拳道,白纸黑字乃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海外刊物很难进入国内,于是笔者把该文又投寄给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中华武术》,该刊发表时改题为《通背拳与刘玉春》并做了删改,发表于1986年11月号上。并被植字手民误植了字,重要的如鲍关元之“元”误为“之”(以后被郭氏应用时联想为“芝”),“当中无力链锤般”之“无”误为“会”(所以郭氏大惑不解),“文拳”误为“父拳”等。嗣后近二十年间笔者不再闻武林中事,但一直订阅各种武术杂志,期望发现有价值的有关“合一通背门”的资料,直至见到《精武》2004年9月刊登的《静海武林有奇葩,合一通背又一枝》,感觉颇有参考价值。该文也提到了近二十年前笔者的那篇拙文:“……1986年第11期的《中华武术》杂志发表了署名羊公(香港)的文章《刘玉春与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和在上海的流传情况。此文发表至今已近二十年,合一通背的发展却如泥牛人海,一直未见披露……”同时期笔者也看到了郭瑞祥主编刚出版的《通臂二十四势》一书,因见谬误处甚多,忍不住了,所以写了一篇《通背合一门源流考》。
  第二篇文章2005年年初,先通过电脑网络投寄给《精武》杂志,等了数月未见刊发消息,后又以邮寄方式寄给“武林”中的老朋友吴彬先生并转交《武魂》编辑部,该刊在2005年10月号上署名杨善耕(香港)刊发,但却改题为《关于“通背合一门”——由(通背二十四势)一书引发的回忆》。(看到此文,关心合一通背的读者应该明白羊公即是杨善耕矣。)编者对原文多有删改(“编者按”中也有说明),所以《郭文》中提到的那段文字:“在郭长生前辈……说他是沧州通背二十四势的师祖也是可以的……”并非笔者原文原意。《精武》编者帮忙查一下我投寄过的原稿即明!不料同年《精武》也刊发了拙文,只是分了两篇刊出。2005年10月号上的文章篇名乃笔者原篇名,署名羊公。2006年1月号上另立篇名为《再考通背合一门源流——兼评(通背二十四势)》,署名羊公,稍有删节和变动,但发表的文章均是笔者原文原意,所以作者完全文责自负!上述两刊所发的三篇文章其实只是一篇文章而已。
  第三篇文章,乃是过了两年,笔者又见到了郭氏出的音像片《劈挂系列——通臂二十四势》,买来一看,真是不忍卒睹,于是笔者又忍不住了,愤而写了一篇《千万不要鱼目混珠,贻误后学——评郭瑞祥(通背二十四势)音像片》。《精武》于2007年9月号上加了编者按给予刊发,编者可能认为题目过于激烈和刺激,为此改题为《不如藏拙——评郭瑞祥(二十四势通臂)》,署名杨善耕。编者按讲得多好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综上所述,二十年间笔者关于“合一通背门”的情况只写了上述三篇拙文,且第一篇和第二篇之间相距二十年岁月,连一个婴儿都长成青年了,笔者为什么不把“合一通背”的具体内容公诸于世呢?“非不 能也乃不为也”!怕“窜乱”,怕“胡编”,怕“编故事”!
  就拿笔者发表的第一篇介绍“通背”的文章来说,五年后就见过一篇有关“通背”的重要资料出现,即1991年第一版由河北出版社出版的《沧州武林志》,该书130页、第三十章“通臂”,其内容很多都是抄袭笔者上述第一篇文章的内容,抄袭痕迹彰彰俱在,更可恶的是把古传的、经典式的“通背练功要诀”,除了把发表时手民误植成的错字照抄不误外。还凭自以为是的文化水平,狗尾续貂地改变了几个重要文字,真是十分荒唐,更可笑地把“四步大功”的训练方法变成了“通臂拳”之步法,偷天换日,不知所云!这种做法竟然出现在工具书类型的有编纂委员会的煌煌巨著《沧州武林志》上,一查“编纂委员会”名单中郭瑞祥赫然在目,并有郭之拳照。“通臂”这章文字应该是郭瑞祥先生主撰的吧?请教你们郭氏,作何解释呢?既然是“单传”、“秘传”者的后代,为什么连“通背门”非常重要的唯一的理论歌诀也未传得呢?
  
  再论“单传”之说
  
  上世纪50年代前中国基本上还是农业、手工业时代,当时的大众对聊以养家糊口的各类手工“技艺”保守、保密,乃至“单传”完全是正常及可以理解之社会现象,“保守”也并非完全是贬义的,“保守”含有保护守卫、珍重之义!
  所以“合一通背拳”乃是“单传”之技完全是正常现象。
  你们郭氏在《通臂二十四势》(下称通书)第9页中煞有介事地说:“……之后将单传之人改定为郭长生(郭燕子)。”
  第7页中说:“……所以第五代单传之人,即是郭长生,其喂手的是沧州曹晏海。”
  但在该书14页中却说:“这个问题是因为单传功与术绝大部分已失传……”
  从上述引文理解“合一通背拳”,第六代“单传”之人一定是郭瑞祥昆仲了,不知两兄弟中谁为“单传”,谁为“喂手”?而第七代单传肯定是你们郭铁良、郭桂德弟兄了,也只是不知谁是“单传”、谁是“喂手”而已,因为你们两代都是自幼习武,“父业子传”,自古皆然也!
  当然你们在书中不敢有人自称为“第六代”或“第七代”“单传”之人,不知为何如此羞羞答答?另要请教的是,既然“合一通背拳”在近现代如此“单传”有序,那为什么“单传功与术绝大部分已失传”了呢?是在郭长生手中失传的?还是在郭瑞祥昆仲手中失传的?
  再请教,既然郭先生是单传之人。那令先人为什么被你们视为绝技之“苗刀”,他只学到了“上八镗”(你们所谓的一路苗刀)呢?难道“苗刀”只有“上八镗”吗?
  所以你们的“单传”说,是自相矛盾。不攻自破的!
  至于笔者介绍的任鹤山先生——鲍关元先生是否是“单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鲍关元先生人还健在,还能演练他掌握着的完整的“合一通背拳”的系统训练方法,而且是刘——任所传一脉“原生态”技艺,现通过照相、录像、文字手段完整保存着,目下鲍关元先生是不可能把此拳艺公开披露出来的,一是“保守”,只想遵循传统:二是怕“窜乱”,怕“污染”,怕“争名夺利”!君不见,国内近十数年中某大红大紫之门派,一红了。一紫了,就内斗不断,杜擅不绝,胡吹不息!既可怕又丑陋!
  但是为了证明笔者所言不虚,鲍关元先生同意《精武》派记者去采访见证,届时笔者愿意引见,奉陪!至于《郭文》中提到对前辈任鹤山先生的说法,笔者只能答曰:“后生小辈,缺乏点近现代历史常识!”想当年你们先人郭长生之江湖地位是没法跟任前辈比的,他在上海滩已是“大亨”级的权势人物,“武术”对任前辈来说乃“玩票”罢了,他当“检察委员”乃是武林名人,权势人物。热心赞助而已!成功人物哪还会上台比武?当时已成名之武术家杨澄甫、杜心五、吴鉴泉、尚云祥、孙存周、褚桂亭等等,哪个上台打了?有那种想法,这才叫“年幼无知呢”!
  何谓单传?薪传人只把自己掌握的全部技艺传给一人,即“单传”也!“合一通背门”自刘玉春大师始,单传脉络非常清楚:刘玉春——刘景云——任鹤山——鲍关元!此说乃经过笔者四十多年的探求、质疑、辨伪、考证后的结论。
  至于说到“通背合一门”刘玉春大师传下的古功谱、拳谱,鲍关元先生处只传有薄薄的一本数纸而已。若你郭氏家中传有六本之多,那真是“海内孤本”、“无价之宝”!但是,笔者不要看,凭笔者数十年之一般学养及社会经验,可以立判其伪,一定是赝品!谓予不信,大家拿出来见见光也可以,凭现代之鉴定技术,鉴定一下晚清至民国的纸张、墨迹,应是绰绰有余的!为什么笔者能“立判其伪”?若你郭氏真的传得古谱,决不会把“通背”说成“通臂”。再则,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来只凭口传心授,罕有著述。“古拳谱”无非是些套路拳用诗歌形式之记录,仅起到帮助复习、记忆罢了,又不是“武功秘笈”,大家一起请《精武》编者参与鉴定、判析!愿意吗?相信“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错讹处”、“自相矛盾处”之说明
  
  笔者已把二十余年间所写有关“通背合一门”文章的情况缕述如上,凡是能对笔者指出谬误处、矛盾地方的读者、知情人、专家,笔者都会表示无比欢迎,衷心表示感谢!因为笔者求学问的心态永远是“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为此对“郭文”中所指出的笔者以前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错讹处”、“自相矛盾处”说明如下。
  
  (一)对“错讹处”作答
  1、周为笔者二十余年前对河北地区行政区划不熟悉,只有在全国地图上查到“独溜”两字,故误以为“县”,以后方知“独溜”乃“镇”。并属于静海县所辖,所以早在第二篇文章内就已更正。
  关于“通背合一门”的传承,自刘玉春大师上溯都是传说,李登田、李登弟、李登第、李殿龙、杨学仕等等,都是传说,并不可靠,都是有待考证的,只能存而不论,而且对“通背合一门”也是无伤大雅之事!
  “蹭”在刘——任所传下的“原步”、“初步”、“小二十四势”字谱中都为“蹭”(天津静海“太祖通背拳”中也有“蹭”),在传下的“大二十四势歌诀”中“蹭”写为“撑”,“蹭”、“撑”在“通背合一拳”中是相通的,就是如此传承下来的,这是“原生态”!不必查字典,也不能望文生义!这只是特定的文字符号而已,在“通背拳”中只特定地代表一个“上格直拳”动作。
  2、至于笔者文中的“刘大师同辈之师弟兄中至今未发现哪一位有薪传者,所以刘大师一辈上仅他一人有传承人。”这是笔者囿于资料收集有限,尚未发现罢了,若尚有薪传者,这是大好事!笔者写的是考证文章,以后随着可靠的、新的资料发现,会不断补充,不断修正的1
  3、你们郭氏所传之所谓“通臂丹”、“通臂胆”是荒诞不经的说法,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相信!
  《通臂二十四势》、《通背二十四势》你们不是说“臂”、“背”是相通的吗?
  《景海史话》之“景”应为“静”此乃《武魂》杂志打印错了,与笔者无涉,不必吹毛求疵!
  4、文中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二)对“自相矛盾处”作答
  1、“跳步勾子”在“通背合一门”中肯定不是腿法,只是跳起的“手脚组合动作”,外行看成腿法,并形容为“飞腿”,可以理解。在“通背合一门”技击训练的全部内容中,无一腿法的专门训练,“通背”是靠“步法”赢人,绝非靠“腿法”赢人!“太祖长拳”套路中倒有二三腿法可见。
  2、你们根本不懂、不知“原步”、“初步”、“小二十四势”之练法,跟你们讲似有“对牛弹琴”之嫌!?请问,“两个阶段”与“两步功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3、文中已有说明,乃《武魂》编者之说法。
  4、文中已有说明,不赘述。
  两位小郭先生,谢谢你们的“纠错”,笔者写考证文章,必须“有错必纠”!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两位小郭先生,笔者与你们郭氏任何人都远隔千里,从未见过一面,素昧平生,今日无仇,往日无怨,在未看到你们所出的书和碟片以前,还对你们心生几分赞扬之意,只是买了你们所出版的书和碟片后,作为一个消费者发表了观后感和评说,并均以事实为依据,何错之有?
  笔者只是一介平民,有什么本领,在当今“盛世”搞什么“小文革”,反而你们在文章中污蔑笔者,对你们“在学术问题上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信口开河、极尽诋毁之能事、对个人发起人身攻击”,还诋毁笔者“用词之激烈、刻薄、恶毒无不用其极”,还胡说笔者“荼毒”了你们父亲!所以令你们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两位小郭先生,你们出的书和碟片与我写的两篇文章,都是白纸黑字影像俱在的东西,相信读者、观众的“智商”!是否你们近年来“马屁话”“吹捧话”听得多了,是否是笔者的文章触到你们的“软肋”、“痛处”,或伤了你们的“既得利益”,所以会使你们“利令智昏”,讲出上述谗言?笔者说你们什么了,笔者在文章中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奉劝了令尊两句,偌大的年纪,如此身手“献丑不如藏拙”吧,身体已不行,步履已不健,(你们自己也承认了),不要再“不惜‘现世’一番”了。何错之有?你们出的书和碟片是否是“沽名钓‘利’”?是否是“鱼目混珠”?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老实告诉你们,笔者之拙文刊登后,还接到了不少北方“通背合一门”爱好者夸赞的电话呢,其中还有你们同门的师兄弟,你们令尊的弟子,发信息给笔者,夸赞说:笔者之文章“伸张正义、拨乱反正”呢!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
  但千千万万要懂得“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呀!
  
  立论荒谬
  
  《郭文》关于“沧州通臂”的立论根本是荒谬的。既要称自己的“通臂”“单传”、“秘传”自静海独流的刘玉春大师,那么就是最“真”、最“正”之原传“合一通背门”单传传人,是每一门派之“极限传人”了。却偏偏把好端端的“通背合一门”胡编成“通臂二十四势”并号称“沧州通臂”,还要跟“劈挂拳”“拉郎配”,胡乱地归入什么“劈挂系列”,这叫什么?这难道不叫“窜乱”,“数典忘祖”,“欺师灭祖”!难道能叫“尊师重道”!当今上海、天津、杭州、苏州、张家口等地,都有静海独流的刘传——“通背”流传,不管传承者各自掌握了该门派多少技艺,但绝无人会自称“上海通背”、“天津通背”……因为这是荒唐的!最近在网上看到关于沧州籍著名武术家,前辈郭建伟(景春)先生之介绍,他在中央国术馆学得部分“合一通背门”技艺,后在沧州创建中华通背拳社,他就未把“合一通背”说成什么“通臂”,也没有胡说成什么“沧州通背”乃属劈挂系列云云,且把师承、“根攀”交待得甚为清楚!更为微妙的是在他们整理的“合一通背”传承情况中却未把同乡的、近在咫尺的、“赫赫有名的九段高手”郭瑞祥先生列入,不知何解?读者可在网上查得。
  其实你们要捧你们的先人,笔者倒可以代为筹一著,不必想“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因为想称刘传“通背”和“劈挂门”宗师那是没可能的,否则置刘玉春大师、赵世奎前辈于何地?那就干脆言明:先人已新创了,把部分“通背”内容糅进了劈挂拳中。形成了既具有“通背”的先进步法,又具有“劈挂”的先进腰法,攻防一体,连击性极强的新创门派,定名曰“沧州通臂”并归入“劈挂系列”。如此代为策划,不知郭氏以为然否?这样既能自圆其说,又能理直气壮,既然“绝技”苗刀二路也能编得。还能成功地把“苗刀”申请专利,那开门立派再创一新派拳种更是“小菜一碟”,有何难哉?届时,把先人奉成是一派宗师,那倒是“的”而且“确”,名副其实了!到时候你们老爸是二代大师,你们两位小郭先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三代大师”矣,哈哈,可喜可贺呀!
  
  “宗师”、“千秋武圣”、“神”
  
  两位小郭先生呀,“宗师”笔者已代为策划了一下,也算免为其难了。但是“千秋武圣”、“神”跟你们爷爷联系起来不似乎太离谱了吗?就算真有人这么写了,这么说了,你们不感到“汗颜”、“惶恐”吗?这是“百分之一千”的“谀词”、“马屁话”!你们反而是肉麻当有趣,还自鸣得意。真是糊涂啊糊涂,只落得贻笑大方!“武术”这玩意儿,在中国传统学问中充其量也只能算“小道”而已。就在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韬武略的名将,廉颇、白起、韩信、郭子仪、岳飞、戚继光、左宗棠等等。哪个不是开疆拓土,保家卫国,上马杀敌,下马封侯拜将。但哪一个能称得起“武圣”。中国历代“文圣”一人——孔夫子,“武圣”一人——关公云长。其他谁能称?谁敢称?尊崇如孟子也只能称“亚圣”,而你们先人客气一些,封他个著名拳师,著名武术家,其实充其量乃“把式匠”一个,一介武夫耳!跟“武圣”、“千秋武圣”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这样的夸大其词,真是“世界级”的马屁,竟然有人说得出,竟然有人受得进,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呀!两位小郭先生,古人云:“知耻近乎勇”,切记!遥想上世纪80年代香港重要报章上亦有文章吹捧笔者为“武术大师”的,然而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知,笔者连“武术家”的名头也从不敢认,笔者在“武道”上只辨真假、是非,决不争名利、虚誉!
  
  立此存照,以正视听
  
  笔者郑重地在此申明,近三年间笔者会重做冯妇,执笔再撰有关“合一通背门”拳道之文章,决不是在跟什么人争“单传”、“秘传”传人或“掌门人”,笔者早已不是武林中人,早就不靠武术“扭食”了,这些东西对笔者来说是根本毫无意义的!“人到无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长惬”,信然!
  笔者之文章只是想告诉世人,中国确有这样一门名曰“通背合一”或曰“合一通背”的流传有序、古传的、尚是“原生态”的拳道存在,这门“拳道”,不只是“套路”,还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技击训练系统”,而且有严格的“工艺流程”,所以十分罕见,十分宝贵!虽然在近现代流传极少,凡是爱好武术的,不管他以前学过什么门派,一旦有机缘接触到它,即使得到它一鳞半爪,或部分技艺都会爱上它,永不释怀,笔者本人就是样板,前辈武术家、名拳师任秀峰、郭长生、孙玉铭、曹晏海、巩仁祥、郭建伟等概莫能外!最近见到国内武术杂志上所刊登的一些有关“合一通背”的文章亦能作为佐证。并且告诉世人这样一门优秀“拳道”,尚有位“老武痴”还完整地掌握着,并尚有能力全面地演示!
  笔者也是深爱此门拳道之人,所以不容其被“窜乱”!不容其被“胡编”!继承尚且难得,有何资格侈谈发展?撰本文之目的之一是立此存照,以正视听!
  文人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武同道,所以笔者易两字作为拙文题:
  “拳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此而已!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梅花拳史献疑/张全海
·螳螂拳的源头在周初
·河南登封:中国武术产业化的样本
·道教、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
·四门古兵亮武林/赵战军
·南拳北腿的地理原因
·什么是梅花拳的真文大武 ?
·谈谈太极拳在温县起源和发展/原福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