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
· 臧根林:一个父亲对儿子
·杨式太极传人崔仲三谈武术的
·舶来拳种遍地开花传统武术何
·关振军会长论述吴式太极拳发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
· 太极大师杨澄甫之死(转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人身岂能污辱,历史岂容沾污?!-----就太极源流的问题与原宝山
来源:天下武林 作者:昭林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引子:近看原宝山先生的《武当赵堡太极拳》(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以下简称“原书”)一书和2000年5月份《精武》杂志发表的《赵堡太极拳历代名师录》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以及99年11期《武当》杂志社发表的李膑写的《陈式太极拳源流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文、书中都牵扯到太极拳源流问题,就此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原、李”两先生研究时参考。 人身岂能污辱,历史岂容沾污?! -----就太极源流的问题与原宝山,李膑先生商榷。 做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与研习者的我,这几年来是《中华武术》、《武林》、《武当》、《中国太极拳》、《少林与太极》等杂志忠实的读者。对报之于各杂志的太极拳源流问题,我一直认为是学术讨论问题,较为观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是好事情,真理愈辩愈明、无可厚非。但近来拜读“原书”、“原文”、“李文”。觉得愈来愈不对劲,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对陈正雷大师人身攻击的文章、书籍如雪片纷纷扬扬。这哪里是学术研究与争鸣,真正是为“争名”“出风头”而置各种史料于不顾的“史盲”,和为达自己之目的而不顾他人人格,公开进行人身侮辱的“法盲”。于是我的良知已不再让我沉默,不再做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我要为太极源流讨个公道,我要为陈正雷大师的憨厚、善良、沉默被人屡欺讨个说法,亦此告慰内心早已平静而被欺世之说搅得不能入寐的心,也可算做习武之人的“路见不平,拨刀相助”吧!“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亦未悔。” 一、 是学术争论还是人身攻击? 李文“《中华武术》99年12期刊发了陈正雷撰写的《陈式太极拳源流》一文,读后,疑窦丛生。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笔者提出质疑,拟作十项,聊以商榷,”以下我把李膑的大作,仿李先生之笔法暂称之李文吧!试看一下是不是象李冠冕堂皇之言,真的为“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而作。 (一) 1950年出生的陈氏十九世陈正雷|“能不能谈自家祖传的太极拳源流史?” 李文质疑中说:“陈鑫字品三,号应五,别号安愚,是本世纪初陈家沟全村最具声望的明白人,他坚信陈应云考察,而对陈卜由洪洞几经搬迁,提出了考据质疑。可惜,七十年过去了,1950年出生的十九世陈正雷,不知有陈鑫短文,却想当然地奢谈村史与太极拳源流。” 对这段文字中,陈卜搬迁之事暂且不谈,后表来得及,先分析一下李文此段的意思,不愚蠢至极,稍微明亮的人,可看出李膑之言意,连陈鑫“最具声望的明白人”“坚信陈应云的考察”“1950年出生的十九世陈正雷”“却想当然地奢谈村史与太极拳源流”。 于是我要问李膑老先生是夏朝出生的?还是商朝出生的?你今年几千岁了?你是不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唯一鉴证人?中国的历史,太极拳史,只有你李膑说了才最具权威?1950年出生的陈正雷大师,做为陈氏十九世太极拳十一代嫡递传人,不具备谈自家家传拳史的资格,只有你李膑能谈陈氏太极拳史,具备谈陈氏太极的资格,是不是太有点夜郎自大,目中无人之作风?按李膑所说“最具声望明白的人”提出的质疑或论断,后生晚辈不能谈。那么请问你这几年来,在各种杂志上的陈词滥调,夸夸其谈,是不是在证明你“最具声望”你最“明白”?这是不是在贬他扬已?这是不是与道貌岸然的你,宣称的“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相悖了吗? 你要扬名,出风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以,没有人去阻拦你。但你千不该万不该把自己的扬名建立在攻击他人人身,让别人痛苦的基础上。从这点来说,我认为李膑连起码的为人之道都不懂,这样的人谈“学术研究”,能“严肃”吗?心术不正能谈什么“正经”;动机不纯能论什么“正果”。自家的历史,自家人不能谈,只需外人“随意编造、信口雌黄”(李语),这世间还存在公理吗? (二) 陈正雷大师能不能反拍自己祖先的画像? 李文“四、画像造作,不伦不类”标题下说到“《中华武术》1999年第1期第10页刊出‘陈王廷’半身画像一幅,画面人物衣冠服饰不伦不类,与‘清故痒生’和‘康熙年间’服饰格格不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幅画像是陈正雷取自《陈世太极拳械、第一册》所构画的蒋仆、王廷画像之裁剪描绘与反拍成的。也就是说,这幅王廷画像是陈正雷的‘创造’。” 通过这段引述“明眼人一看便知”(李语),李膑是在蛋中挑骨头,根本没有去搞所谓的“严肃的”“学术研究”,而是在攻击人身。为达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恨不得置今人于死地而后快,还要对已故三百多年的古人说:“不伦不类”。我看儒家的墨水你白喝了?孔子的圣书你白读了。不遵圣训,你读什么书;大逆不道,你求什么名。陈家老先人的祖像,作为后世子孙的陈正雷大师不能去为先祖画像。难道你能画?你家已故老祖先的像,按照我的胃口,让我给你画一幅,行不行?如行,绝对免费! 再试问李膑老先生,怎样的画像在你眼中才可摘掉“不伦不类”的高帽,合你的胃口?你为何不描述一下呢?“清故痒生”和“康熙年间”的服饰应该是什么样?假如你不会描述的话,我建议你翻一下《中国服装史》(中纺大教材),或者请教一下中央工艺美院的白崇礼教授,你再发表“不伦不类”的结论,还为时不晚,让别人一看,你李膑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其实你根本不懂“康熙年间”汉人的服饰。我提醒李膑先生,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的,所以你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只是旗人的服饰,而不是大汉族的服饰,可陈王廷是汉人,而不是满族八旗子弟。 陈正雷大师在《中华武术》1999年第一期刊出的画像,一取材于本人所著之书,二即就是依你所说“裁剪描绘”也好,反拍而成也罢,我认为这没有错。他没有翻拍你家先人的像,而是拍自家先人的画像,用不着你大惊大怪。为此,我觉得李膑是不是有点太霸道味了!即就是“秦皇汉武”也管到臣民给自己先入画像的事呀!是不是有点狗拉耗子之嫌? 李文在谈到陈小旺给先人陈王廷遗像题词时说:“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之28个汉字。” 每个人看过这段文字,我想都有,李膑才高八斗、盛气凌人之感。其不知凡学者有成就者,刚好相反,给人有虚怀若谷,亲切和善之感,古人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你李膑是文武兼修的“才子”,如果你真儿八经搞“学术研究”的话,你应谦虚点,不要象半瓶水似的,去抓人辫子;去打人棍子。你搞你的研究,考证你所谓的“学术研究”就成了。不必打着如此高雅的晃子,去诽谤别人。 韩愈《师说》中说:“术业有前后,闻道有专攻”。陈小旺咬文嚼字,抓人辫子事实有可能不如你李膑先生,但打太极拳,谈太极体会有可能你不是他的“豆子”。你讥笑讽刺他人的语言是“28个汉字”,我真佩服你攻于心计的细心。你李膑的拙文谬论,难道不是汉字组成?如果中国的语言不用汉字去组。试问你李膑满纸荒唐言的歪理邪说,是由英语单词组成,还是其它什么?让我看你也没有什么高招;你也没有什么创新;你也不可能成中国第二个“苍颉”。还得用汉字去组,说组,有点恭维,准确点应当说“凑”,没有什么“创新”,并且为抓辫子,打棍子凑得很勉强,为打棍子凑得好辛苦。还没有人家――你自认为不如你的陈小旺,陈正雷写得自然。 (三) 陈正雷著书引用古著之言,有没有错? 原书194页,在不到一页的书中,赘语连篇六说陈正雷,二说陈氏(陈正雷),攻击、侮辱陈正雷大师,原书中说:“陈正雷先生在引用中,也算是用心良苦……..。”试问原宝山,如果引用别人言论有错,值得你“大动干戈”八批陈正雷大师。那么古为今用,吸收其精华,弃其糟粕如何讲?难道你的学问,都不是习古而有所见长?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用你原宝山的话说“不可能从空而降吧!” 如果让我说拜读你的大作原书后的感受,说直率点,除你杜撰的“第一章,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源流演变与发展”和书中你的“倩影贵照片”之外,90%是东凑西拼而成。一会儿《河南毫州老君碑碑文》,一会儿《太极丹功要术》加《歌诀》……..都是别人的,特别是《理法基础》篇。让人一看,玄玄乎乎,这哪儿是太极拳术,简直是张三丰真人的炼丹书翻版于世。 把《道藏》和《易经》中的话,原封不动搬过来冠之以原宝山先生著。如157页的王柏青太极丹巧要术章,“天地人灵,道存唯此。欲修丹功,象天法地。参自然而合人身,夺造化在悟玄机。人内三宝精气神也……”这是太极拳术语吗?太极拳的最高形式虽合于道,但不等于修道的内丹功,就是练拳的法诀。更何况这段炼丹金之法,不是王柏青所能证悟的,那么我要问原宝山,究竟谁在抄书“成书”呢?陈正雷大师引古人之言不对,竟让你如此去说长道短,你抄别人之言成已书就对! 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教化后人,引入进“正道”站人学前人的理论,艺术、技艺、修身养性、养德。可你做得好,对于你练拳时的心得体会在拳架套路当中,守口如瓶,一字不提。在这方面我建议原先生学习一下陈正雷大师的风度与气质。心胸宽阔点,既然要著书,就来点真的东西,把自己的练拳体会与心得写上去,不然你怎么能对得起25元买你书的崇拜者呢?哄弄人也不该哄弄到自家人门上,常言道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哩! 《陈氏太极》(陈正雷著)想必你也看到,就那老架一路当中的一个“太极起势”,从动作要求,到古人经验,再到著者本人体验体内真气的运行路线,及击技体用,讲得多好!让人有所学头,有所习头。为师之道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原先生是不是这样做了?在你的书中,除宣传赵堡太极来源于武当张三丰的邪说之外,你给人“传道”了吗?“解惑”了吗?我看你不但没解惑反而把人给弄糊涂了。 为人师可著书,著书之目的不是去诽谤、侮辱人,这类起码的常识原先生应当懂得。我很欣赏“学术研究”,但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这种做法,真的是不敢恭维,而且深恶痛绝!我认为陈正雷大师著书引用古人言论,没有错。更能说明他诚实的治学态度,习古人不拘于古人,在自己所领悟,有所建树的情况下,著书立说传家传拳艺,这种憨厚的胸怀、坦率的为人、诚恳的态度,原先生应当习之!效之! 基于以上三点论述,研究历史,对有所争议的问题,我想对李膑,原宝山先生说几句话。态度要明确,动机要纯,放下私心,却忌“争名”“出风头”的心态出现。我们在搞“严肃的”“学术研究”而不在侮辱,诽谤他人。如不然,会引起众恶,只要你目的明确,讲得有理、有证有据、自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 谁是当代太极拳界的“安徒生”?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著名的寓言大师,他的神话寓言故事,读起来能让人如痴如醉。但看完后仔细一想,都是虚构。可在今天太极拳源流争议过程中出现了当代的安徒生。 原书第1页“第一章,‘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源流演变与发展”中讲到,“武当太极拳源远流长,为宋元之际的武当山丹士张三丰所创。从张三丰丹派的道脉追渊源到老子--->尹文始--->陈转--->火龙--->张三丰。张三丰根据丹道之功,以老子《道德经》,《易经》为理论基础,集大成而创武当太极拳。”张三丰又传了谁呢?根据原宝山先生的原文,可看出如下传递关系。张三丰--->云游道人--->王宗岳--->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张宗禹--->张彦--->张清平。现在让我们分析原宝山先生的神话传说。 老子:据《老子传》述,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属春秋时期人,即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就算他老子不是春秋时期而是战国初年生的。 蒋发:不管“唐豪,顾留馨的武断”就以原宝山先生所言为标准,在《精武》2000年第5期第2页“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录”中原宝山讲到“始启宗师蒋发祖居怀庆温县赵堡小留村,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 从老子初生到蒋发生前,传递关系中,出现7人,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76年-----公元1574年,在此2050年当中,经过7人,每个人的平均寿命为293岁。人从娘胎里出来,不可能学拳也不可能教拳。293岁的人很难去教刚出生吮奶的孩子,中间应还有重迭年代。在神话传说中活300多年的神仙有的是,但毕竟是传说,毕竟是神话。做为“学术研究”这种传递关系,确实难以服人,这不是原宝山先生扯了个弥天大谎吗?原先生口口声声说在搞学术研究,学术能脱离现实,去讲神话吗?这种做法哄小孩可以,做为学术研究,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再看原书第2页“盖因云游道人传授王宗岳时留下有严格诫律:………共有十不传,若违诫律,将遭天谴。所以王宗岳怀宝数十年不露。………除此则尝游武林,广交内家名家,名显西北,人称华北大侠。” 违诫律,遭天谴的“天命论”姑且不谈,后文有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王宗岳“名显西北,人称华北大侠”。此话不知如何去理解?原先生,根椐你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原老先生名显中国太极界,人称日本太极大师?此话是否有点谎唐! 原书写到:“在万历年间,王宗岳偕一武友同往河南郑州经商,途经河南温县赵堡镇的黄河渡岸,因天色晚夜宿该镇。见此镇人有尚武之风,村头有青年人习武。在店中与友人闲话,言村头穿紫花布衫青年人,将来有些出息。正巧这话被店主听见,料定二人必是武林高人,急出店去告知穿紫花布衫者蒋发。蒋发闻讯,急奔店拜于王宗岳面前。王宗岳一再推脱,无奈蒋发跪地不起。王宗岳见其诚恳,才答应收为弟子授艺。” 因原宝山先生的神话故事,很精彩,很形象,很生动,故引述较多,读此段王宗岳收蒋发为徒记。给人好象是在读古龙、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你看原先生编得多漂亮!既有扑塑迷离的“云游道人”,也有“华北大侠”,还有“村头穿紫花布衫年轻人”“遭天谴”“王宗岳怀宝数十年不露”的绝艺。让你沉静在玄之又玄,神乎又神的武侠小说中。遇事就有那么巧,“正巧这话被店主听见”“料定二人定是武林高人”。原先生不但可称当代“安徒生”还可称第二个“古龙”。但我想告诉原先生,小说可以虚构,让它多玄就多玄,愈吸引人愈好。可你是在考“太极源流”,不是在编童话故事或武侠小说。 于是我要质问原先生,这样精彩的场面,你是否亲眼目睹过?如果没有,在哪一本史书或史料上有记载?不妨让我也拜读欣赏一下,行否?据武术史家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来看原称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刚好与事实相反。 唐豪《太极拳研究》说:“今考王宗岳的生平(见王宗岳《阴符枪谱》佚名氏序),1791年他在洛阳,1795年又在开封,以教书为业。此一时期,适为陈长兴(1771―1853年)上一代陈家沟太极拳家鼎盛时期,温县与洛阳开封,仅隔一黄河,因之适足推定王宗岳之太极拳乃得于陈氏。蒋发为陈王廷好友武举李际遇的部将,际遇举兵反抗明朝逼粮纳税于登封县嵩山少林寺后面的御砦(见景日盼的《说嵩》、《刘襟传》和温睿临的《南疆逸史》卷二列结九《陈潜夫传》)。后降清,被借故族诛,蒋发投奔陈王廷处为仆,陈氏家祠尚藏有陈王廷遗像,旁立一人持大刀者即为蒋发。蒋发前于王宗岳约百年,所谓王宗岳传蒋发之说,显为讹言。” 在史料记载与神话传说中间,我选择史料记载;在本末倒置,爷爷变孙子,孙子成爷爷的中间,我坚信先有爷爷,后有孙子。象原宝山先生这样睁眼说瞎话,可以逆历史潮流的“疯子”之言,真的让人难以信服。如原书3页所言。 “蒋发归里后………将拳艺传本镇邢喜怀和陈沟陈王廷……遂此由王宗岳传下来的武当太极拳由温县赵堡与陈沟为基地逐渐向外传播。到清末明初,已发展有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 试问原先生,先有清朝?还是先有明朝?“清末明初”此话怎讲?你把中国历史都敢篡改----说成先有清朝,后有明朝,更何况太极源流中的陈王廷--->蒋发--->王宗岳,经过你的加工竟成王宗岳--->蒋发--->陈王廷,与你篡史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一点也不奇怪了! 经过以上对比,我认为在原、李眼中不屑一顾的唐豪是一位了不起的武术史家,而原宝山、李膑是“疯子”,所以我更确信唐豪之考,而不信篡改历史让其倒流的“疯子”原宝山之“疯语”。 再看原文2页写的《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录》一文,满纸尽是秘谱、秘书、秘决。一代宗师蒋发有《太极拳体用论》;二代邢喜怀著有《太极拳道》、《太极拳说》;三代张楚臣著有《太极拳秘传》;四代王柏青编撰《太极秘书》、《太极丹动义诠》、《太极拳丹功要求》;唯独被原文4页所称的“闻名于世的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广收门徒八百”人,没有秘书!陈青萍从原书《赵堡太极拳历代主要传递系统表》中可以看出,他对太极拳的传播,起有不可低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但他在原宝山笔下,也没有一文留世。 从《陈家沟陈氏世系简表》中能看到的陈氏子孙陈敬柏、陈青萍没有一篇文章,没有一本秘书,是不是有点太蹊巧!在封建社会,统治者通过御用文人和士大夫、伪托圣贤真人,以达到麻醉人民意志和封建统治的目的。可今人原宝山,为说明赵堡太极拳属武当派,非陈氏所传。为其找理论根据,假托圣人,编了玄而又玄的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由于狭隘的心里作怪,唯独在《陈氏家谱》中能看到的陈敬柏,陈青萍没有一点著书留世。说明原宝山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陈青萍传了那样多的人,难道就没有一篇文章? 其实,我认为原先生应当圆自己的神话,不妨大度点,给陈敬柏、陈青萍也捏造点著了什么秘书、秘笈,至少让人还能看到你原先生是一位大度的“安徒生”,效果说不定还会好点!不然,象你如此做法----传递表中的人物,人人都有著书立说,唯独陈家沟(陈卜庄)的二陈没有,难道原先生不觉得有点太“巧”了呢?“巧”得其实让人难以置信! 三、 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逻辑,能断出“正果”? 李文说:“有人拿陈沟祖先陈王廷的半首遗词,指证太极拳的创始人就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这首词里说:“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老年人除了强力拳术可能练坏身体外,练太极拳怎么愈练愈咳嗽痰喘呢?这就很不对题……。” 我也觉得李膑老先生的话“很不对题”。不要说“明眼的人”(李语),就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童。他不可能把陈王廷的“年老残喘”,借题发挥成“咳嗽痰喘”。不知道李先生懂不懂文学修辞,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并非实指。根据你所谓的“逻辑学来说”(李语)李白笔下的“三千尺”就应该刚好是这个数字,“银河”真的要“落九天”了!毛泽东的词“屈指行程二万”,一定是“二万”里路了?!真是可笑至极,可悲至极! 顺便对陈王廷的“闷来时造拳”就李膑的质疑再说两句。陈王廷在人生失意,苦闷时,造拳自娱,这很正常。依李先生之意,闷时没有好的心情,就不可能造拳。李膑真是不学无术,枉读了圣贤书。意不知身处逆境时,历史上成人所不成的大有人在。文王被囚画《八卦》;孙膑剐膝后著《兵法》;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写《史记》,难道这些人都是在很好的环境与心情下,著书立说的吗?我为李膑的井底蛙学、感到难过。连起码的逆境出人才之理都不懂,你谈什么“学术研究”? 李膑通过分析这首《长短句》的“喘”与“闷”望文生义,以偏概全,进而否定陈王廷造太极拳的历史,能这样推理吗?这叫什么逻辑?说“形而上学”那都是对你李膑先生的“恭维”! (二)还有更可笑的以传讹传的谬论,在李膑文中屡屡出现。如在李文中引证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时,吴图南对陈氏太极拳的看法。“可是到现在,所谓的陈式太极拳还有自称为创始人,还自以为太极拳是那样练的。如果说陈家是什么创始,一直到现在它的名称既不变,套路顺序也不变。这跟陈氏的东西是风马不相及的。……有这么一种炮垂而已。至于说他那东西就是太极拳,我个人的看法不那么全适”。 就这段文字,我要提醒李膑先生,吴图南先生在晚年研究事物的态度上,犯了个不去调查,不深入研究却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的大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刚好你也如此,人云亦云,结果以传讹传,越来越离谱。还把吴图南之谬论,全盘端来引用,奉为权威论断。我为你不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分析,不辩证地去思考问题,还满口声称“基于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等口是心非之语,脸红! 让我明白地告诉李膑先生,吴图南之言差矣!陈氏太极拳包括的内容多着哩!不是一种炮垂,除此以外还有老架、新架一路;老架、新架二路;推手,以及刀、枪、剑、棍等。炮垂(老架二路)只是陈氏太极的一点内容,不是吴说“有这么一种炮垂而已”望你搞清楚。 人家陈氏祖传太极拳早已定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运动规律很好的太极拳架,为什么要听你吴图南之言去改。幸亏陈氏后辈遵照祖训,没有去改,如果改一点的话,不知道已故的吴图南,在世的李膑还要怎样借题发挥;幸亏吴先生一人说“至于说他那东西,就是太极拳,我个人的看法,不那么合适”。加上追随的李膑才二人;幸亏这种“明眼的人”少,如果多的话,那是民族的悲哀!分明有向种拳架套路,吴竞说:“有这么一种炮垂而已。” 进而从这种“炮垂”的速度较快,不知太极拳有“柔极生刚,身如翘板,身如转门,身如火药,一触即发”之效用,看起来不象吴心中的太极拳,先否定“炮垂”不是太极拳,紧接着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否定陈家沟人打的不是太极拳,多么荒唐!如果照此说,那杨式、吴式、孙式、武式在吴图南,李膑的眼中就不是太极拳了?唯独祖居陈家沟的陈清萍所习的陈氏太极拳,迁居赵堡镇传之后,才可称太极拳,可称赵堡太极拳,还要“不伦不类”(李语)加个“武当赵堡太极拳”。试问没有父母那有儿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练陈沟陈王廷传下来的拳,在你们眼中不是太极拳,那今天我们还谈什么“太极拳源流”,在历史上,用你们的说法牙跟儿上就不存在太极拳了?那吴先生著什么《太极拳之研究》,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三)李文从“拳经总歌,通背有之”即拳经总歌在通背拳中也有人手,进而否定拳经总歌非陈王廷所作。蒋发是被通背称宗师,蒋发理所当然就是拳经总歌的作者,蒋既然作了拳经总歌,蒋就是太极拳的宗师,陈王廷就是蒋发的徒弟。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一谬论的推理过程。 李由“忠义拳经总歌、108势图和歌诀与陈沟泡垂长拳契合“断定陈氏《拳经总歌》“是忠义拳歌诀,不是太极拳的歌诀,更不是陈王廷的著作”。李膑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没有实质的内容吻合做后盾,只从外表形式契合,去下结论,这是荒唐的,要不得的谬论。古月扮演毛泽东,孙飞虎扮演蒋介石,从外表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很象被扮演的本人。能否得出古月是毛泽东,孙飞虎是蒋介石的结论?不能!回答是肯定的。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从七言二十二句,到108势图和歌诀与忠义拳契合,能否得出,陈王廷总歌是忠义拳总歌?回答还是肯定的,不能!能否得出陈王廷没有作《拳经总歌》的结论,更不能! 相反,通过李文的这段引述“因时因人而异|”可证蒋发的拳,在入陈家之前不是太极拳,蒋发并没创太极拳,而习陈王廷的太极拳后,传了陈氏太极拳。 李文说:“……这说明陈沟炮垂,世称陈式太极拳是蒋老夫子的忠义拳的演绎……”“蒋发为祖师者,尚有山西鬼扯攒拳家,传颂蒋发鬼扯攒拳术曾流传于开封曾济寺,后为山西定襄小王村青年铁匠宋本意学得,于是流传于山西(陈旭东:《山西“鬼扯攒”》《武林》1998年11期)。此蒋发授拳。” 从引文可以看出蒋发既是忠义拳(通背拳)的先祖师,又是“鬼扯攒”拳的祖师,从这两处可证得蒋发与太极拳没有多大关系。蒋发,我不否认他著《拳经总歌》,但从李文可以看出与太极拳的《拳经总歌》没有丝毫的关系,并不发生矛盾,获象虎,但猫终归是猫不是虎。通过这些,只能更充分,更有力的证明陈氏家族承认蒋发在入陈家之前会拳,有百里赶兔功夫,帮助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确实看不出在蒋发未入陈家时,会太极拳的邪说。 通过上面三点论述,我要对李膑说,“学术研究”一定要讲逻辑性,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否则闹出的笑话可谓大矣! 综上所述,我认为搞学术研究,首先应当把态度摆正确,不要攻击、侮辱他人人格,在大家心情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术交流。对不同观点慢慢沟通,只有如此态度,真理就会愈明。其次,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明白自已在写论文。既然是论文,就得重事实,重史料,重证据,绝对要不得道听途说之言,更要不得以传讹传。如不然,就会愈来愈荒唐,愈来愈象神话,寓言故事。论文它与小说有本质的区别,它不需要浓墨重彩的神话渲染;写拳术论文与武侠小说更不同,这点提醒原先生,望能引起重视。还有学术研究,重讲究逻辑,错误的逻辑推理,会推出荒谬的结论,不知李膑先生认同否? 四、 陈王廷太极鼻祖的荣冠岂能乱戴于人? 我认为讨论太极源流的问题,象原宝山、李膑先生那样把太极鼻祖的荣冠,硬要从陈王廷头上摘下来冠之于“武当派”头上,实不可取。为什么呢?把太极鼻祖的荣冠往老子头上戴及有点玄乎。老子开创了道教,但他并不会太极拳(没有史载)。如果硬要这样做,会引出前面很荒唐的笑料。 戴在张三丰头上似乎有点离谱,因当你在史书上根本找不到张三丰会太极拳的证据,但他确实是武当山道教的开山鼻祖。道教它把修炼内丹经,让人们当世成仙奉为圭旨,这与太极拳有着本质区别。 给王宗岳戴,前有论述,通过武术史学家唐豪考王宗岳太极拳,乃得于陈氏。因为王以教书为业,他习练太极拳之后,总结阐述陈王廷的拳术,这合情合理。原书193页中提到,对“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等著作”“陈氏族人所著书中均无”。请注意原先生,陈王廷毕竟是凡人,不是神仙,他对习练陈氏太极拳后来人的著作,确实没有能力预测。古人不知今人事,但今人都知古人史,这一常规,我想原宝山先生会知道。由于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陈氏族人的著书中没有就断定王宗岳是太极拳创始人,这是谬论,毫无逻辑,不值得一驳。所以王宗岳根本就不具备戴此荣冠的条件与资格。 至于蒋发,通过前面的李文对有效引述,从两处证得蒋是通背拳与鬼扯攒的宗师,与太极拳系不大。如果说有关系,那只能说兵败逃亡至陈王廷家中,帮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陈氏家族因此时常也纪念他,如陈炳还说:“民国时期,王廷后人十七世陈正述常到杨海洼祭奠蒋发”。与王廷合画像,这只能说明陈世家族的习武重德、重敬,不象李膑先生谬论之说,蒋是陈王廷的太极拳师,后人才去纪念,如果李膑、原宝山硬要逆历史,反其道行之。“妄言欺世,则罪莫大焉”。这话可是你李膑之言,不知现在你是否有罪感? 综上所述,我认为陈王廷太极鼻祖的荣冠还是不动为好!其理由如下: (一)《陈家沟陈氏世系简表》原谱骑缝注十六页“十一世提出”以前有,“至此,以上乾隆十九年(1754年)谱序。以下道光二年(1822年)接修”字样。从此可以看出,《简表》产生在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之前,因为这个谎言出现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唐豪已证实。所以此两表可不能是伪作。所以现存国家体委,可作为最有力的史料证据。从此《简表》上,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世系关系,及拳艺较高的前人名字,对以下两个与源流有较大关系的人物,可做鉴证。 (1) 陈敬柏确实属陈氏家族。 在原宝山先生的《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录》中,排第4代宗师,他对陈敬柏原籍陈伯庄(陈卜庄),其祖父陈文举迁居赵镇,也认可,陈文举也在陈氏家族《简表》中,由此从赵堡,陈沟双方,都把它排在太极拳第4代宗师,可佐证赵堡太极是陈氏太极的分支,连传递代数都没乱。 (2) 陈清萍确实属陈氏家族。 虽然在原宝山的著作与文章中,称陈清平在《精武》中2000年5月第2页中,原文介绍:“陈清平(1795-1868年),其祖居赵堡镇西南三华里处王圪当村,自其父陈锡络在赵堡镇开粮行定居赵堡……成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虽然把清萍改成清平,祖居从陈家沟改成西南三华里处的王圪当村。但从《陈氏太极拳志》(卷一)可看出,陈清平与陈清萍是同一其生卒年月,双方记载都相同,1795-1868年,在陈沟称“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在“赵堡镇称第七代宗师”,这是赵堡太极是陈氏太极分支的又一佐证,至清萍时代传递代数还没乱。 (二)唐豪著作的权威性。 唐豪(1897-1959)从幼习武术,担任过律师,并且对武术史尤好探讨,考订审慎,曾印行《太极拳与内家拳》、《少林武当考》、《少林拳书秘诀考证》、《戚继光拳经》等十几种著作。1955年1月他自华东政法委员会被调职到国家体委,研究中国体育史,主编《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关于武术史的遗著,完稿的有《峨眉考》、《中国民族体育图籍考》、《中国武艺图籍考》等,细读他的论著,他对事物的看法是一分为二的去看,语言很忠恳。不象原宝山、李膑等人,抓一人片言只字,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为太极拳的源流争议,曾三下陈沟与赵堡,历时半年,访问赵堡、陈沟村中高龄前辈,翻阅《温县志》、《明史》等成百种史料。所以在今人拿不出充分有力的证据时,他的著作论述,不能容李膑狂徒之辈,轻易下“误断太极源流”的流言蜚语,他的论著是几千年武术史在20世纪中期的结晶,望李膑、原宝山等人说话、下结论时谦虚点,这样说不定效果会好点。 (三)国家体委的权威性 直接受党和国家领导的国家体委,是体育、武术最高的权威机构。作为民族文化玫宝的陈氏太极拳,做为各派太极拳的源头,把《陈氏家谱》与《陈氏世系传递简表》珍藏在国家体委,有他的历史意义。 我说以上两点,并不是拿大帽子压人,意思提醒原、李二位先生,做考证时,必须做到证据充分、逻辑严密,再下结论。只有这样才是对历史的负责,才是对太极拳术的珍惜! (四)衡量一种拳术诞生的标准。 任何一种发明与创造,都是先习古,再不拘泥于古,而有所创新。衡量这种理论的标准就是实践,也就是说按照创造的这种理论在实践上能不能行得通。如果行得通,最先勇于实践与提出这种理论的人,我们就叫他鼻祖,就称它创始人。 翻开史书,在陈王廷之前与武术相关的历史创作中,就没有如下一些创造。 (1) 把武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2) 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 (3) 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竟技运动。 (4) 创造了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 (5) 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太极拳的创造应以陈王廷《拳经总歌》为标志。虽然象李膑所言,太极拳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翁同酥给杨露禅题写的对联当中,这与太极拳的产生没有多大关系,我们要看事物的本质,不能只看现象。如果因为翁说“太极拳”,说翁是鼻祖那是笑话,如果因为以“太极拳”的名称出现在杨露禅身上,而说太极鼻祖是杨露禅那更是笑话。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说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但我们不能苛刻地要求,陈王廷把后人发展的所有理论在当时都书之于笔端,如这样,就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的学识往往是由不知到知之,知之少而到知之多,理论的完善亦是如此。 陈王廷把自己创造的太极拳术,一代一代传至今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练出了“杨无敌”,“牌位陈”这样的太极大师。至如今陈家沟人原封未动地打着祖先留下的家传拳术,因此还照来了吴图南先生的诽议“一直到现在它的各称既不变,套路顺序也不变。”(吴语),吴先生不想谁人会把最好的东西轻易改变,陈王廷传来的家传拳术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考验,用这种方法练出了那么多的太极大师,人家为何要变?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陈氏太极拳发展到今天跨300多年的历史,历经11代人,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有着它严肃的师承传递表。演化出四门派,事实证明陈氏太极的理论是完善的,陈王廷不愧为代鼻祖,受之无愧,理所当然,陈王廷是民族的骄傲!陈家沟因诞生了陈王廷,陈沟这一地名会响誉世界各地! 基于以上四条理由,我认为李文10条质疑,质得没有各少价值,与太极源流几乎沾不上边。 李文“言由洪洞,亦未有据”,陈王廷三次搬迁,与太极源流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争议是陈王廷是否创造了太极拳,而没有讨论陈王廷是那儿搬来的。 “二 王廷庭,重蹈覆辙”,在今天入入都知道陈家沟的陈王廷,有的书上也写成陈王庭,李先生纠正这,让人有老调重弹之感,很泛味。 “四 画像造作,不伦不类”考证太极源流与画像的水平,质量也没多大关系,说明一层意思就行。因为今人没办法知道陈王廷的相貌,陈王廷所处的时代,中国好像还没有照相机。 “五 拳经总歌,通背有之”通背拳的《拳经总歌》与陈王廷所创太极拳的《拳经总歌》是风马牛不相及,离源流问题太远。 “六 怀旧者谁?俚语螯累”论述中犯逻辑错误。在无根无据的情况下,想当然地通过《儒林外史》词句,怀疑《长短句》是陈鑫伪托,进而断定陈王廷《长短句》非王廷所作,难以服人。还犯一致命的逻辑错误,以传讹传,愈传愈离谱。吴图南只知道陈氏太极拳只是一种炮垂,不知道其它,先从外观直感否定二路炮垂不是太极拳,得出今陈家沟人还没改变拳架,所以打的不是陈氏太极拳的谬论,孤陋寡闻,让人啼笑皆非,掩襟喷嚏,李膑还乐于此文,真是不知羞耻,拍马屁拍到驴板筋上了,竟然还不知道,可叹!“闷时能造拳吗”?的发问,让你觉得不学无术,蛙底之学的可悲! “七 《十大要论》,非长兴作”我们谈的是陈王廷创太极拳,还是陈长兴创太极拳?无聊至极! “八 长兴走镖,此言无据”与源流何干? “九 抑杨之语,出之无奈”扇风点火,拔弄是非,实足小人之辈,与源流没有一点关系,大有挑拔离间,为自己拉“杨”之动机,出此一招别有用心。 “十 名义推原宜其思考”抱住张三丰丹道学说的大腿不放,给人有黔驴技穷之感,张三丰名声是大,可惜的是,任何史书都没记载他创太极拳,李膑是不是抱错了“大腿”? 李膑的十条质疑,只有一条“三清初痒生,康熙年间”还能挂一点源流的边,其它九条质疑,实属胡拉八扯,无稽之谈,以“学术研究”为晃子,实质上对陈正雷大师进行人身诽谤和侮辱是真!真诚希望李膑先生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不要执迷不悟趁早进入正轨,搞你所谓的源流研究。如果这样的话,不妨我对原、李二人提出几点质疑?进行商榷。 五、 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 原文写到:“此《太极秘书》是任何太极拳书(包括赵堡太极拳所有书)中都是没有的……得于当地一位刘姓医生所赠……我看后很惊喜,虽仅九张,有刘风梧拜识抄写于1918仲春河南汜水之序,说明了得先祖手录《太极秘书》;……王柏青于雍正六年(1728年)留文之序。” “更重要的是赵堡第一代宗师蒋发拳论,第二代宗师邢喜怀两篇拳论,第三代宗师张楚臣的拳论,以及王柏青的两篇拳论,都是遗迹珍宝。此论说明赵堡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的历史,也说明了赵堡太极拳历代均有论著,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 我看完这段后,我也觉得很重要,不但重要,还觉得太巧,太完美了!如此仅有九张的遗稿中有序“说明得先祖手录《太极秘书》”又有历代赵堡太极拳师的论著。由于中国人向来有为达自己之目的,而不择手段,假托圣人的现象,历朝历代都有,出于对秘书的仰慕,和对太极源流的学术研究,我建议原先生: (1) 对该书进行专家委员鉴定,委员中应有古文字专家,古语言专家,书法家,太极大师,修道之人。把鉴定结果公之于众,这样可以避疑,与人与已都好,何乐而不为? (2) 能说明陕西铜川姓刘的大名和地址吗?原文在第一代宗蒋发中说:“始启宗师蒋发,祖居怀庆温县赵堡小留村(属赵堡镇所辖)……随山西太原太谷县小王庄王宗岳学艺七年,艺成归里……”. 有何史料可证,蒋发祖居小留村,蒋向王学艺七年?请说明,原书196页说:“究竟什么时候陈家沟又有了太极拳呢?从历史事实查证,是从陈敬柏时陈沟又有了太极拳,同时也有太极拳谱。按陈正雷、陈小旺等著的书中太极源流史没有陈敬柏其人,说明陈敬柏是赵堡人,而不是陈家沟人? (1) 原宝山说:“从历史事实查证。”究竟是你杜撰的历史?还是公任的历史定论?请你作个解释?是从什么史书、史料查证的? (2) 我顺便问一下原宝山,陈正雷的书籍你读了几本?据我所知,由他主编的《陈氏太极拳志》(第一册),29页对陈敬柏,32页对陈清萍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你怎么能说在二陈著的书中没有陈敬柏呢?不但有此人,连你所谓的“赵堡镇太极拳第七代宗师”李清萍都在上面,可你却改清萍为清平,不知是何用意?你再不会造第二个陈清平的神话传说吧! 假如你要造可以,那是你的自由,但不要张口就说“从历史事实查证”,历史不是衣服,而是肤色长在身上,谁也脱不掉,所以我奉劝你再不要改历史,造历史了,历史是事实,历史不是武侠小说,更不是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 (3) 在此处,“说明陈敬柏是赵堡人,而不是陈家沟人。”但在书的下页197页中又说“陈敬柏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四代掌门,又是陈家第十二代孙。”相距不到25行字,前矛后盾,我真的搞不明白,你是怎样写文章的,如果你是300岁的老人(因为按你的逻辑,赵堡镇的宗师,蒋发以上都是300岁,前文以谈过,故如此说),年老多忘事,情由可愿。可从你自己所说的生平简介来看,生于1929年3月,今年71岁。300多岁的7位老宗师能传下来,今天的赵堡太极拳,可你写一点东西,竟糊涂成这样,前言不附后语,你让世界上最笨的人去读,都会笑掉大牙,更不要说让“明眼人”(李膑语)去读了。对此诚望老先生不吝赐教?行否? 拜读原先生的大作,逻辑推理,漏洞百出,论点与源流粘不上边,历史证据都是杜撰。需要伪造时,在9张字上,给你会编出有序言有名有姓,传递关系不乱的“赵堡太极秘笈”。伪造古人《秘术》诓骗今人读者,妖言惑众,扰乱视听,以达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老子、张三丰、云游道人等,成仙的已成仙,成真的成真人,进入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世界,还管人间事。至今留肉身著世,习拳的原宝山先生,还不没有悟道,没有象自己所谓的祖师爷张三丰那样看透人间名、利,为自己出名争源头。“明眼人”一看就知,没有争武当赵堡太极拳,而是争赵堡有个原宝山。承任陈王廷为鼻祖,这个树的根太深、太深,叶太大、太大,自己在这棵树下边见不到阳光。于是把陈敬柏、陈青萍传的陈氏太极拳“改嫁”武当,武当山是“出世”修仙的,已经入道的不管凡人事,那这个“重担”只有“入世”的原宝山他人莫属了。实质上争源头,是为出名,出风头。为此我建议,原先生,看一下你争过去的祖师爷老子的《道德经》,它上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还是“虚其心,实其腹”,只要练得“金钢身”我想出名也容易,肯定比你这样要轻松得多,不妨试一试,如何? 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原书3页中,原宝山先生断章取义,提出了一个“赵堡太极拳两传陈家沟”的“新概念”。何谓“两传陈家沟”原回答说:“赵堡第一代宗师蒋发宗师……于1641年……被李际遇任命为部将…….李际遇失败陈王廷在山收孝子蒋发,从此,蒋发隐名为仆,实则为友为拳师,传播陈氏族人太极拳,帮助陈王廷改造他原有拳主,使陈王廷,创造了陈式太极拳。”这是所谓的“一传”。 下面这段文字,咱们分析一下原宝山所谓“一传”不能自圆其说的谬论和他的矛盾心理。 “李际遇事败,陈王廷在山收孝子蒋发”,原宝山承认蒋发是陈王廷的孝子,原也承认蒋发为陈王廷仆,如果蒋发身怀太极绝艺为“太极拳师”,那么在视身怀绝艺为认人师的那个时代,陈王廷能这样做么?依你说的在那时师承很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儒家极盛行的清朝时代,“三纲五常”伦理跑到哪儿去了,知书达礼(清初文痒生)的陈王廷会做落井下石,大逆不道的事情么?再者蒋发如果身怀绝技太极拳,那它是不是会做陈王廷的义子?甘遇为人义子者,对其父必是有钦佩,敬仰的方面,那蒋发敬佩陈王廷什么呢?钱?官?都不是,而蒋发也是武林中人,也有“百里赶兔”的功夫,会武艺,但不会太极拳,更没见过太极拳。被陈王廷吸取各家所长,所创的太极拳,既敬慕又崇拜这之心,油然而生,才甘于人下做义子,又怎能忍心让蒋发这样做呢?于是视蒋发为友,对外名声称“仆”。如果按原先生所说“为拳师,传授陈氏族人太极拳”也就是为太极拳师,给陈王廷教太极拳。那原先生后面一句紧接着说:“帮助陈王廷改造他原有拳艺,使陈王廷创造了陈式太极拳”。既然传陈王廷又怎么能说“帮助”呢?这话怎么讲?原先生,你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说来说去,在这儿你不打自招,也承认“陈王廷创造了陈式太极拳”。你没讲对,应是“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由此你也否认了吴图南说陈家沟人打的“那东西”(吴语)不是太极拳的谬论,这点上你做得很好,给他吴先生脸上一把掌,精彩极了!漂亮极了。该打,打得好!我为你喝彩!由此你也否认了,蒋发一传陈王廷的谬论。为人做为智者,自己不能打自己嘴巴,如果确实想打,这也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的报应,毕竟是自己,不要象打吴图南先生那样,手很重,应轻点,我为你心痛,我为你难过! 原书4页讲“二传”进说:“为什么陈式太极拳系统传递表列陈王廷----陈长兴呢?为什么不列陈公兆,陈有恒,陈有本呢;均说明陈氏太极拳从陈王廷创建后中断了。” 在此我要提醒原先生,在《陈氏家谱》中前面讲得很明白。从陈卜搬迁时,陈卜后代,辈辈有武林之高手,至九世陈王廷根据家传拳艺,结合道家导引,吐纳术,又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创造了太极拳。陈王廷以后,辈辈皆习太极拳,虽然当时未定名,这没关系,看事物要看它的本质,至于起名我认为无关重要,前面已谈过。你看到的是《陈式太极拳系统传递表》,何为“系统”?系统有概括,轮缩之意,它的反面可理解成“明细”。这个系统表的主要内容,“明眼人”一看此表,就能看出,陈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如“牌位大王”陈长兴,号称“杨无敌”的杨露禅……,以及杨、吴、武、孙等主要流派的传递关系,它不是“明细表”,因为陈氏太极拳,传的人太多,太多。如果要在一张纸上都列出来,这张纸恐怕得几公里的大,携带确实不方便,看起来象你列的赵堡传递表那样,让人看得头晕眼花,有婆婆妈妈之感,很罗嗦。所以在《陈氏家谱》中,采取表文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一看表有个大轮廓印象。欲知详情,再看表中没有的人,在文中讲得很清楚。至于你闹出这样的笑话结论,你犯了断章取义之大忌。只看到了附表二,却没看附表一,基于此,我给你复印了两张附表,请仔细看看附表一,你会发现陈清萍以上是陈有本-->陈公兆-->陈节-->陈正如。再结合《陈氏家谱》文,你还能看出陈正如是陈所乐所传,陈所乐是陈王廷主要传人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三人中之一人。这不是很明白吗?你怎么能说没列陈公兆,陈有恒,陈有本?而由此断定从陈王廷创建后中断了呢? 从前面文分析,原宝山既然承认陈敬柏、陈清萍祖上都是陈家沟人,那么象你所说“陈敬柏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四代掌门,又是陈家沟第十二代孙,故以血统之亲,违反村规,私自授谱于陈沟。” 竟如此说,就我认为有点可笑了!原先生联想太丰富了。陈敬柏是陈王廷后代,是陈氏家族一员,他传同族陈秉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怎么能说违反村规呢?陈敬柏随父适居赵堡镇,不等于陈敬柏迁出陈氏家族,这一点原宝山先生应该明白。因此,只要你结合表文认真看《陈氏家谱》,不存在断代,也就自然不存在你原宝山先生所说的“二传陈家沟”之说。 结合以上五段论述,原书中的《河南温县赵堡太极拳历代传递系统表》原先生所画。 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张宗禹-->张彦-->陈清平传递关系是谬论,应当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五代) (六代) (七代) 是: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节-->陈公兆-->陈有本-->陈清萍 (一传) (二传) (三传) (四传) (五传) (六传) (七传) 这才符合拳不外传的家训,才符合赵堡太极拳的源流! 蒋发实为陈王廷弟子,但蒋发未传陈氏家庭成员太极拳。陈敬柏出生在以太极拳闻名于世的陈氏家族,不可能向子无虚有的张楚臣习拳。世上没有弃金捡铜的蠢才。 从上表对比可发现赵堡太极拳历代师承关系,原在“宏著”附表中也没有说,河南温县武当赵堡太极拳历代系统表。所以你原先生所著的书名,命错了,应当改成《赵堡陈氏太极拳大全》,这样还讲得通,至于拳架可称“陈氏赵堡架”或称清萍架等都可以。但原先生,从哪个角度来说(生于河南温县赵堡,习练清萍拳法……),你千不该,万不该把陈清萍宗师辛苦所传那么多的人,牵扯其它几大门派的弟了,引上武当山。要上武当山,你自己去上,修仙成真好了!不要牵扯那么多的无辜者。你一人大逆不道,欺师来祖,就足矣了,还带那么多人干啥!你的同党李膑说过“欺世盗名,罪莫大焉”。当心,宝山先生,不是你也宣讲“遭天谴”吗?难道你不怕!胆大,我真服你了! 最后拙作打油诗一首,做为文章的概述与结尾,还望宝山、李膑两位先生笑讷。 有本创架简称“略”, 清萍改架称之“圈”; 如今忽雷赵堡架, 都是清萍一手传。 要问清萍何许人? 祖上本是陈家沟。 陈家沟,太极拳, 没有王廷哪有拳。 陈沟赵堡三里地, 今人争名竟成天, 两地拳种同根生, 何必相煎犹甚急? 同中存异理自然, 异中求同为发展, 千言碎语文一篇, 只为古老太极拳。 人在事中个个迷, 局外人士却看清, 路见不平拔刀助, 歪理邪说惹人嫌。 你我无怨又无仇, 只为源头说不休; 欲罢不能三更笔, 劝说认祖此文由; 事非圣人也难免, 劝君勒马还不晚。 (字数:18023)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倪方六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薪火相传---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文化的
·专稿:任督二脉再探/白海军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太极拳一代宗师—
·武术专家PK方舟子
·韩起:揭秘李仲轩<逝去的武林>
·杨式太极名家轶事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内功心法》的认识/静磨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天龙神功
·五轮书(中译)
·说柔?/王资鑫
·参商两曜斗西东――李紫剑评截拳道之
·真源太极六十四式/秦文清
·真源太极六十四式?/秦文清
·经典拳论――九要论?/佚名
·太极拳身法中正歌/赵建宇
·拳不离手定一尊――记吴式太极拳传人
·功夫不负苦修人---傅钟文谈太极拳练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