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林》2002年第9期上,看到有关太极拳的一种提法——“易学难精”。应该说,这种提法本身正是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太极拳的现状的。
“易学”,是指学拳架,单是比划拳架,当然容易、好学。
“难精”,是指作为内家拳的传统太极拳意义上说的。
学时,单务拳架,脱离了太极拳的规矩(要领规则),自然打不出“内里”的意思,更谈不上“精”了。
当前的太极拳,实际上早已形成“教练太极”——空架子、徒有其表。有位拳友曾经在全国太极拳比赛中,拿到前面名次,可是,从他的谈吐中,他根本不懂得太极拳“内里”的意思,他的老师,可以说名声在外了,也是个空架子,把东西丢了。先师就曾有过这样的担心——太极拳可能会失传。笔者也有这种顾虑,但笔者今已年逾古稀,为了告慰于先师和减少点遗憾,曾发表过一些体会性的东西,今后还想陆续写点,以供有志于继承传统太极拳者参考。
实际上,太极拳学起来很“难”。难,难在两点:
(1)太极拳的要领规则,基本上是内在的,即使是外在的,也具有内在的意思,譬如“沉肩曲肘”(坠肘),是属于外者,可它有内里的意思,做得到位了、充分了,就会觉得两臂处处虚实分明,内气腾然畅行,并明显地有增长的感觉。因而,不好掌握。
(2)太极拳的力道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力完全不同。人们的习惯用力,是直来直去,用脚抬脚,用手出手;而太极拳的力道则主张用腰带动。抬脚时,不是脚先动,而是腰先动,腰带胯、胯带膝、膝带踝、踝带脚掌达于脚指尖;用手时,也不是手先动,而是腰先动,腰带肩、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掌达于手指尖。这样,要用太极拳的力道,就必须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力。日常生活中的力,是人们后天形成的积习;既成积习,改起来就很难。
以上两点,就是学习太极拳的难处所在,正是因此,传统太极拳的东西逐渐被丢掉了,以此形成了当今的空架子——教练太极。这是堪忧的。
为了解决太极拳学起来“难”的问题,笔者特地写了《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一文,分别刊于《搏击》2002年4期、5期、7期上。在文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太极拳的意思或者说太极拳的境界,就在要领中,因此,须下功夫去体会、感悟和把握太极拳的要领,这样,才能深入到太极拳‘内里’去,为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和超常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太极拳的“要领”,是很符合人体机理和力学原理的。当你没有掌握之前,总觉得这些规则特别扭,太生硬,或者说竟是一种故设玄学,但是,你一旦领悟和掌握之后,就会感到原来本该如此,妙趣至极,变成你实际上的“需要”了。继续深入,渐入佳境,你打太极拳时,就不会再有锻炼的辛劳和体能的付出,而纯粹成为一种“享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