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诠释
·杨式太极拳的“相手”与“活
·内家拳十四禁忌(上)
·杨澄甫传抄太极拳谱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
·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诠释
·从“用意不用力”谈起/喻承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练太极拳的几个肓点/李万斌
来源:《武当》 作者:李万斌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1-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西安 李万斌
一、套路出真功
在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当中流传着一种错误的看法即功夫都是从套路当中练出来的。
目前,不同拳架的套路千差万别,甚至有些互相矛盾,同样一个揽雀尾,不同的流派皆有不同的练法,甚至同一个师父在不同时期所传的拳法也会不一样。经常会有一些文字和视频描述某某太极“宗师”的青年架、老年架或者秘传架动作如何,似乎练熟这样的一套架子就足以彻悟太极拳的深义。其实,习练者对每个拳架的具体内涵不甚了了,在这种前提下,还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套路来,这种所谓的新派太极往往只是在动作上的革新,而无实质性的创新意义。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对于套路绝对化是津津乐道,还借用前人的事迹来论证——有“太极一人”之称的陈发科老先生每日就练拳三十遍,却不知道他在三十遍之外还曾练过什么内容,更别提其他训练内容的比重以及重要性了。
训练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我训练。自我训练中不仅包括练习盘架和套路,还包含各种层次的发力、步法、身法、眼法、反应和功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
第二部分是从自我训练到实战的过渡训练。就传统太极拳的推手、打手的练法而言,绝不是当今流行的那种温柔的训练模式,而是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模式,且是为实际运用而设定的。
第三部分就是实战训练。套路练习中的对敌招式是假想式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实战中的对手可不会站着不动,让你随便打。实战训练是在双方接触中的针对性训练,是对本能反应、抢点夺位,以及技击的角度、距离、时间差、力度、承接能力和打击能力的综合训练。
太极拳训练体系的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训练要求和功能,各种训练方法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各种训练模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真正获得太极拳功夫。
二、把拳当操练
有些人习练太极拳不是以技击实战、强身健体或者修身养性为根本目的,而只是刻意地去追求套路的高难、新颖、美观、舒展、大方,竞技中能得高分,使其具有一种“艺术性”。
这种现象在太极拳表演中尤为严重,评委评分、选手是否能拿冠军,只看其动作是否好看,真正打出来的拳架与太极拳谱往往貌合神离,形神相悖,枉顾其是否符合太极拳的本义。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对套路的“发展”、“美化”,恰恰违背了传统太极拳拳法的合理性,破坏了它一招一式原有的功能。太极拳套路训练中的每个动作都应该完全符合人体基本的间架结构的正确运动,如果破坏了这个基本结构,就违背了太极拳使身心阴阳平衡的功能。正如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家讲究种下什么样的因缘,即得什么样的果报,练习太极拳一旦偏离了太极拳法的根本主线,必然无法体现出太极拳的内涵和真谛,也无法得到习练太极拳理应产生的效果。
还有些人为了增加表演效果,尽力地显示太极拳中的发力,任意地增加弹抖。的确,有时候弹抖得越多越厉害,观众的掌声就越多越响亮,但这种刻意为之,错误地理解了弹抖的力量,夸大了弹抖在太极拳中实际所占的比例。事实上,弹抖在技击实战中的用处并不是很大。在迅猛的实战当中也没有这样抖来抖去的时间。实战中,你的对手往往每秒钟能打六到七拳,你一拳还没抖完,就不知道被对手打到哪里去了。所以,这种抖弹只适用于自我陶醉式地表演。“抖”,实际上是一瞬间把力抖弹到对方的体内,而不是自我欣赏式的颤抖。松、活、抖、弹,一秒钟几拳都出去了,根本没有让你进行所谓“运劲”的时间。
三、推手技击擒拿化
太极推手讲究“踢拿摔打,分筋错骨,拿脉点穴”,“拿”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徒手搏击中,擒拿的效果并不是很大,只有在近身接触之时才能有所发挥。
张三丰的《太极拳经》中说,“任彼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法流派的特点便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然而,许多太极拳拳师为了展示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效果,过高地看待擒拿在太极拳拳法中的地位,过频地用擒拿来进行演示和教授。
擒拿教起来较为简单,也比较安全,可以让学生增加兴趣,可是一旦以偏概全,用擒拿来代替太极拳的其他拳法动作,那就是舍本逐末了。要知道,擒拿不等于技击,擒拿只是技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如前辈们常说的“巧拿不如笨打”。更何况高手互相搏击时,想碰到对方都难。
有人认为:“先拿后打,打中有拿,拿中有打。”虽然不能说这种理论绝对错误,但在实际运用当中,“拿中有打”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把太极推手当作是一种擒拿术,认为推手就是技击的一种表现形式,擒拿又是推手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思路对于太极拳的习练是非常不利的。
四、推手程序化
太极拳推手的训练体系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多变化的综合训练体系。只有这样训练,才能充分地体现太极推手的性质和特点。模式化的训练,往往只是入门时期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习练者切勿把它当做是太极推手训练的全部内容。
古人云: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为方便太极拳的初学者学习,这些程序化推手对于教学来说有一定的效果,初学者这样练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定基础之后,就不适合修习这种程序化推手了。因为这种程序化推手培养不了技击实战中所需要的全部素养。
传统的太极拳推手训练体系完全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具备“踢拿摔打、分筋错骨、拿脉打穴”等各种上乘要求,无论是沾手、分手、接手还是合手,其每个阶段的动作练习都与前后的训练密切相关,环环相扣。
目前,大部分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往往是一种固定节奏的定式训练,缺乏节奏和力度等的变化。太极拳练习的初期,应从有形有势中找劲,培养合理的间架结构和用力习惯,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要训练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需要习练者抛开定式化的束缚,达到自然而然地应变。拳谚说:“有形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
不要把太极推手等同于技击,或干脆认为推手就是放慢了的技击。其实,推手只是通往技击道路的一个阶段。目前,很多人演示太极拳的对抗时,为了方便,往往采用推手的方式,利用推手和擒拿来表现。试想,如果对方不是处在推手的状态下,而是与演示者进行实战,敢问这些展示出来的技术还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吗?
推手是建立在不脱点接触的基础之上,搏击却没有这种约束。传统的太极推手在不脱点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各种技击方式,这就是老辈人说的“乱环”,推中可以带打。这种技击形式的推手是通往太极拳实战的必经之路,始终贯穿着技击实战所需要的各种素养的培植,包括脱点和不脱点的训练。根据训练的指导思想,就能辨别所进行的推手训练是否服务于技击实战的需求。
太极拳讲究拳无定法,周身无处不是拳,遍体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此处的“拳”并不局限于手部;我们常说的“手法”如何,也不仅仅指手上的动作;“推手”也是一种概指的说法,“推”不是单一的肢体前推,“手”也并不单指手的动作。唐朝诗人贾岛曾因为一句“僧推月下门”而在“推”和“敲”之间来回斟酌,低头骑驴时不小心冲撞了正在巡逻的韩愈,留下了一段推敲故事的美谈。所以,推手之“推”字也应该取“推敲”、“试探”之含义,并不仅仅是“推开”的意思,而“手”是泛指以手部动作为代表的攻击和防御技法。太极拳推手训练初期,手上的技法运用较多,但同时也要练习用身体去推,用身体去引化对方的力量。
太极推手讲究手分八法,足分八法,身分八法。除了手上能够走出八个劲,身上同样也需要练出来,这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整体性。“推”并非是肢体上的推,也要训练意识、本能、承接、发放、游走,推手是综合性的训练的概指,最终的效果是能够随感而发,随感而行,应物自然。
初期的推手训练是从劲力开始,到了中高级阶段,也要培养用意的快慢、引化、听劲,练习利用对手的反应时间差来进行力的发放。同样一个引化,可以用手引化,也可以用身法引化,还可以用步法引化,在练习时,逐级深入,最后形成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
五、一个模式练到底
太极拳训练体系的系统化至关重要。从初级渐入高级,每个阶段的训练方式都能够加以验证,有其独特的目的,和前面与后面的训练又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练有所用,环环相扣。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往往相信“功到自然成”,只管天天练便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他们的练法让我们感觉非常吃惊。他们练了二三十年,都是那么一种训练模式。就好比一个人刻苦学习小学课程,学了二三十年,最多只能说明他小学知识的根基比较扎实,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都没有接触到,其水平又能高到哪去?同理,这样训练,又如何能达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呢?
推手、盘架、技击等任何一个要素,在不同时期的要求都不一样,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非常清晰明确。以太极拳的盘架为例,第一层次是以身带手,第二层次则是以手领身,第三个层次则是以神运身。
第一阶段讲究落地生根,八面支撑;但是到了下一个阶段,则是脚下如绵,虚实转换;再到后面的阶段,则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如有位拳家所说:“太极拳第一步慢练,第二步快练,第三步快慢相间,慢不可痴呆,快不可错乱。”
六、技击实战讲手化
一个球员,不管在训练场上表现多好,在比赛时的命中率往往都会下降很多,这就是练和用的区别。我们必须清楚,讲手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不能代表技击实战。因为在现实中,你的对手不可能对号入座,让你按照套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敌人是活动的,也在随时寻找你的空档。
目前,太极拳讲手已是很普遍的教拳模式,有许多太极拳老师通过讲手去描述太极拳的各种动作的用法,使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更好地体会拳法的作用、引化和发放,更直观地去理解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这种讲手教学适合于初学者,他们可以从中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各种攻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一式多变。
不过,这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应该成为应用模式。就像篮球教练在训练队员时,可以把各种技术分开讲解,但队员们上场比赛时,更多的是要依赖在平时的大量训练中所养成的素质,而不是训练时学到的技术单招。举个例子,许多老师传授单鞭的运用,常常用一只手抓住对方的一只手,另外一只手往对方面门打去,但在实际运用中,对手的身形位置和他自己的身形位置,都在随机变化,要想恰到好处地用上这个姿势,往往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左手是云手的一个动作,右手却变化为白鹤亮翅的动作,这都是随势而变的。
有时候,对方想着如何来打我,但在肢体接触的一瞬间,我将受力点突然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对方的作用点,他原来想好的各种用法突然间就用不出来了,就会陷入一个短暂的发愣状态。对方一旦改变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我们就可以顺势破坏对方的间架结构,对方想好的招法就很难打出来。
太极拳虽然起步的方法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技击而言,从推手过渡到技击,这一部分更需要针对性的训练。系统而言,要经过沾手、分手、接手等方面训练才能过渡到技击。沾手主要是运用太极拳“踢拿摔打”等各种技法,在不脱点的前提下,任其发挥,绝不是为了推手而推手。分手手法可开可合,可分可离,无论是步法、手法还是身法,讲究“脚无定位,身无定型,手无定法”,这样与技击更接近了一步。接手实际上也是技击的前奏,在敌我双方没有接触的前提下,瞬间打击对方;如何去承接对方的进攻(承接不是硬接),可以用步法、身法、手法接,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使敌背我顺,这是太极拳接手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各种训练才能逐渐过渡到技击。
有人开玩笑地说,太极拳练习班是老弱病残学习班。的确,太极拳习练者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体壮的人所占比例非常小。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提到“耄耋能御众”,即七八十岁的老人仍能与人较量,现实中的太极大师也往往是些鹤发童颜的高龄人士,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似乎练到老年才可有所修为。为什么不能培养一批“青年即可御众”的年轻太极拳家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训练方式的不足,甚至错误。
七、“练时慢,用时快”
社会上还有个“练时慢,用时快”的说法,认为平时练太极拳越慢越好,实战之时自然就快。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平时不练快,在真实的对敌实战中根本就快不起来,将难以适应对方快速的变化,只会落败。
只有进行了快和慢的速度训练,才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技击实战中,面对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的功夫对手,一位真正的太极明师会展现出真正的技击特点。实战对手不可能与你慢悠悠地比划玩耍,要想抵挡对手疾风骤雨、风雷电掣般的攻击,必须“你快我更快”。
这里所说的“快”并不是单指肢体动作上的快,主要是指自身的敏感程度高、本能反应快、启动速度快、运行路线短。诀日:“心如火药手似弹,灵机一动鸟弹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威。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这是前辈对太极拳技击实战的高速度特征的体认,值得我们这些后辈深思。
快与慢是相对的,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必须要有“快”的训练,才符合前贤们的教导。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战验证中应对自如。
无论是哪一派的高妙武功,没有经过“快”的训练,也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其应有的威力。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度、高力度、多变化的,严格、完整的训练,长期积累的各项太极素养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可以坦然地在实战中面对各派拳家。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渠成水到”练太极/周振
·顾留馨遗作:从缠丝劲问题谈起
·探究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
·杨班侯传《全体大用诀》释意
·练太极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
·“松柔”——太极之本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技击术与生理学之关系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太极内功修炼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太极拳的巧妙摔法/张迎忠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级推手体悟漫记/杨 波
·浦汉健给太极拳下定义了吗?/李秒丰
·正统太极拳的技击形态/山令誉
·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六要领(李文
·太极真功紧与松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