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八心”“四志”为太极拳修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浅析武式家传太极拳三路拳架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
·郝月如操手十五法
·太极拳的思想性/王学武 王晓
·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理论> 正文
知与无知---修行路上的应知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6-2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问:一念师傅,我先请教第一个问题,您是如何接触佛学的,因为现代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是书本上唯物论的教育,大多数人对佛学缺乏基本的了解,认为轮回转世、因果论都是封建迷信,可是我们的佛学和佛教有千年的流传,就我粗浅的了解,佛教兴盛的时代都是盛世,当时尽管生活艰苦,可是有信仰让人民以苦为乐,精神很满足,这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佛学的衰落,让我感觉有明珠暗投的遗憾,多希望佛学让我们现代中国人了解、信任,让我们的中华文明振兴。那些艰涩的佛学经文让我们望而却步,希望一念师傅结合自己的经历,把佛学用简单的语言向我们大家介绍,让朋友们更多的了解佛学。

 

回应:也许我从没走进过佛学,但我可能走近了佛。来注意到佛学和佛的不同。首先佛学是属于头脑的,藉借头脑无法达到诸佛教我们达到的地方;相反,佛教导我们的是丢掉头脑。佛学是什么呢?一些关于佛或成佛的知识;头脑意味着什么呢?概念的储备器,幻象的生产机。我们透过头脑或知识永远也无法到达佛陀所指之处,相反,我们却很容易滞留在头脑和幻相之中。

 

以我的经验,不必一定走传统的修佛道路——那些佛经课本上的故事、概念、偈句不必奉为神圣的宝物。要知道,经典并不珍藏智慧,智慧在有觉有知者的心里。倘若你想阅读那些佛教经典,可以——但穿过那些文字相,不要被它的文字拉住,像鱼网拉住鱼一样。六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记住修佛,一定不要迷进文字中。

 
看佛经看的是佛理,而不是那些具体的词句、概念等。取经义而弃经文。另外,读佛经、听佛法、修佛教——最好将它们转化现代的语境、现代的语言、转移到你的实际生活的处处中来。不要将佛法和实际脱钩,若脱钩了说明你的修行走向了“头脑”。把学佛变成头脑的事,生活则是另一回事,这样的学佛“违背”诸佛真正的心意。

 

学佛丢掉的是知见、知识、学历、贡高我慢等,带着它们你永远也靠近不了佛。有人得意于自己是佛学院毕业,有人荣誉于自己获得佛学博士学位……记住,这种人离佛甚远。他们离佛的距离比我们普通人还远。一个“我”一座山,一种“有”一段迷。那都是修佛路上的障碍。一层骄傲一层头脑。

 

对于学佛,我知的人比无知的更难突破自我——到达佛地,我知是一种更大的无知。修佛最怕的和最该突破的就是“知”和“无知”。出脱了知和无知才能到达佛位。人们突破无知难,突破我知更难,这就是为什么佛难成的原因。一层知远佛一层,一层无知被幻相包裹一圈。注意,绑着和圈着我们的都是“知”,泡着和浸着我们的都是“无知”,在修佛的道路上,挣脱知和无知的禁锢。解脱知见,自我释枷。

 

燃着解脱知见香,人人自性放微光。诸佛无知性不障,大光明智自然放。知而不知,不知而知,是佛知也。愿诸学人,知佛知,得佛智,成自性三昧佛,做自在人。

 


问:您好,我有个模糊问题。常说用心体验,用心感悟,而不是停留在用脑思考上。用心感悟与用脑思考,有何异同?心与脑在思考和察觉上有何区别?敬请指教。

 

回应:生命本来虚空,无有一物,但假说为有。若生命说有,生命之内仅有三样东西:心、念、觉。念是心的用,觉是心的性,而心本身空无——找心不见心,寻心见觉念;心是百幻王,诸幻从中生。

寻找心的时候你找不到心,你只能找到念头和觉知;而心又是百幻的王,所有的幻象都是从它升起。这就是生命的“组成”——心、念、觉这三物的关系。

 

念用即思维,用念即思考。我们所说的“思考”、“思维”都是指念头的运作。而“觉察”、“觉知”呢?觉者仅“觉”,察者、知者“念用”也。

纯觉是心的性用,纯察(探究、思考)是心的念用,我们所说的“觉察”、“觉知”即有心的念用,也有心的性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心这种两能力是同用的。

 

我们所说的“用心体验”、“用心感悟”,是心的二能同用——但偏向“觉”的一边;而我们所说的“思考”、“思维”,也常是心的二能同用——但偏向“念”的一边了。在这里,我说的“二能”,是指心的能觉和能知的两种能力。“用心感悟”和“用脑思考”,皆是心用,但述说的侧重点不同,一个偏向于心的觉用,一个偏向于心的念用。

 

在中国人的语境里,我们还常说到“心”和头脑“这两个词,什么是心?什么是头脑?心和头脑有什么不同呢?心和头脑都是指心,所不同的是,我们所说的“心” 偏向于心的觉用的一面,我们所用的“头脑”则偏向于心的念用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头脑是生产念头的机器,心则是能觉的主体,这是在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头脑”和“心”的不同。

 

纯觉的心或心的纯觉的一面,即等诸佛所言的“真心”、“真如”、“自性”、“佛”等;能知的心和所知的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妄心”、“头脑”之类的词汇的所指。一种事物常常有多个名字,多个名字常常指一种事物,诸修学的人不要被这些名相给搞混了。无论那名称叫什么,知道那个事物!

 


任何一种觉受都是应舍而不执的,直至舍无可舍……

 

回应:我没有什么可舍的,我收下一切:当疼痛来了,我收下;当疾病来了,我收下;当年老来了我,我收下;当死亡来了,我收下……我收下生命中所出现的一切。我的门时刻敞开着,我允许所有出现在门口的进来。我的世界足够大,我一个也不排除在外。心有无限的内存,即使把整个宇宙以图片或数据的形式储存进去,它也永远还有更多的空间。我为什么排除这,又排除那呢?我敞开我的心欢迎一切。

 

有佛教导你“放下”……你不必放下,你有没有容量都带着?——把所有出现在你生命当中的一切都带着?疾病、年老、悲伤、苦、一切,你能不能都放入你的心而不感觉有不适呢?你可以不必向窗外扔你屋子里的东西,关键你有没有能力让自己的房子更大些?——扩大你的心量,这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扩大心量”?……事实上心量不必扩大,你只须要发现它有无穷大即可。当你把天大的一件事放入心中都显小时,你就不必畏惧、抱怨或逃避那事大了。在你的生命当中,你之所以有什么东西要去排除,有什么东西要去拒绝,有什么东西不敢染指,那是因为你没发现自己的心量有无穷大——你认为自己的心小装不下呢。事实上心的容量是无穷大的,大到宇宙放入其中,也一点不占它的内存。

 
去发现我们有无穷的心量。这是解决我们人生不会有那么苦——因反对或排除什么而导致的苦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不必采用向窗外丢东西的方式来腾出我们内在的空间,去发现我们的“心”这座房子有无穷的空间。这是避免我们采用“丢”的方式来去苦这种办法的最好的办法。有人教导你“扔”掉你的东西,我希望你去发现自己的内在空间有无穷无尽大。

 

发现心含纳的是一些概念,而你扔去的东西的实质也只是一些概念时,你的“扔”及一切排除的行为就会停下来,你将什么也不再做,因为说来道去只是心念运作罢了。当你认识到这,你将不再担心什么,因为你发现什么也填满不了心损伤不了心——因为一些虚像怎么可能填满或损伤得了心呢?认识到这时的你你将大放心,所有的努力行为都会停下来:不存在刻意的拒绝,也不存在有意的收拢,你只是被任何一切穿过你、流经你、路过你,那本质都只是一些各种形体形状的云彩经过天空,再不会有什么超过这或不是这。这种认识多么让人极致的高兴啊,因为这将意味着接下来你的人生将大无忧、大无惧、大自然了。

 

打开你的头脑,认识你有无限的容量,生命里所有的一切——即使你一个也不排除,盛装一生,也没有什么能将你占满。好的坏的都收下,你还是原样儿。你不必这也不要,那也排除,你不必这也拒绝,那也远离……你什么都可以要,收下、收下、收下……你永远也填不满你的心。你怕什么呢?生命无法被真正伤害,被真正着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生命的本性。

打开你生命的前门,要一切;也打开你生命的后门,让一切自然的流走。进来——出去,进来——出去,让生命成为一个循环——你成为一个过道,一个被经过。打开生命的前门,也始终开着你生命的后门,让进来的出去、出去的进来,保持你一直的“空”。我不说“舍”,也不执着,我以“空”的身份朝四面八方完全敞开我自己。我的生命没有门,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墙存在。也那样存在你自己。

 

    打开门、打开心量,如何打开那些门和心量?肢解掉你心中的那些建筑结构——那些信念,从当下的一个念头开始!肢解,肢解,直到空无一物。

 


问:老师,我感到生活很无聊。是否是我太自我,对周遭关爱太少所致。奥修说面对无聊就是静心,唯有当头脑开始越来越接近成道,无聊才会产生。或许是成道的欲望让我对无聊耿耿于怀。您是怎么看待无聊的? 奥修说静心必须被抛弃,超越。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到了抛弃静心的点上。可当我面对无聊的现实生活时,想通过静心来解脱,超越。

 

回应:无聊——是你看到自我的一种契机,每当一个人感到无聊时,那意味着,他的自我将要显露。无聊是显露的自我想要抓住什么或拿来什么来掩饰它自己却没能成功的不安的表演或表现。当自我暴露,它要抓住树叶、树皮或什么华丽的“衣服”来遮盖它时,它自己却再也不相信那些真实有用,无法掩藏的自我那些无处可藏又不安的情愫……就是无聊。

 

无聊里的举动,是赤裸裸的自我的活动。当你无聊时,观看你的自我的活动,记录下你的自我在无聊的时刻所演化出来的那些念头,抓住重要的把它放在纸上,然后一个一个的“考察”它们。对念头的考察,本身就是终止念头继续的有效方式之一。当你无聊,记录无聊时头脑所产生的那些念头,对其做“功课”,是对待无聊最有效的方式。

 

无聊时如果你不对无聊的情绪背景下所产生的那些念头做功课,而是去KTV唱歌、找朋友聊天、打球或进行其它一些的娱乐活动——这能暂时“转移”你对无聊的感受和避免产生促使无聊发生的念头,但却没有“解决”它。你借用唱歌、聊天、抽烟、饮酒或性等,可以暂时性的“避开”你的无聊,但用不了多久——同样的“ 无聊”会再次光顾你的心。

 

无聊,其实是觉醒的开始。无聊,是自我欲从它的梦中醒来的一次机会。如果你善加利用无聊,无聊可以帮助你从“自我”跳向真相或空无。但在无聊发生时你没有觉知,你跟随那些想摆开无聊感受的念头走了:你去唱歌、你去找朋友聊天、你去打电子游戏、你去找女朋友做爱……那么它有效,这一次你不无聊了,但当你谈话结束,当你唱歌完回家,甚至在你性高潮还没有过去时——无聊再次来访你了。无聊是神和你之间隔着的一条无水的河,你必须穿过它、借用它,你不能逃避,因为不面对它,会使以后的时刻它再次发生——“轮回”再次轮转回来。

 

自我是会导致无聊,而且你越自我越可能无聊。强大的自我必然会使它自己从整体存在的土壤中“抽”回它的根须——自我必导致分离,而且自我膨胀越甚其从整体存在中分离越速,而分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我的死亡。任何从整体存在中抽离出来它自己的事物都必然死亡,自我更不例外。所以当一个人感觉无聊了,那意味着,他必然“自我”了;一个人自我了,迟早,他会遇到到“无聊”。这是自我和无聊的关系。无聊的出现,它意味着要杀死你的自我,而你的自我不肯死亡,于是它逃跑了——它去唱卡拉OK了,它去打电子游戏了,它去找人聊天了,它去性爱了……这是自我逃避它死亡的方式,也是自我创造的填补无聊的活动。注意自我对无聊的“反应”。

 

奥修说,对待无聊的方式是静心。静心对待无聊是有效的,但问题是,当你无聊时你如何静心?静心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静心就是觉知。当你无聊时觉知是有效的。但觉知对待无聊效果是缓慢的,就像用太阳光杀死一只老鼠一样,这变得不可能。但是,太阳光可以使老鼠的活动减少,就像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室内的老鼠们的活动会减少一样。对待无聊,仅仅觉知是不够的,让一只老鼠停止它活动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手电筒照它,然后抓住它——解剖它,让它不存在。这就是我倡导的对待无聊的方法:一念觉法——觉知无聊时的“一个”念头,就像用一只眼睛紧紧盯着一只老鼠一样,然后抓住那只老鼠——解剖它,这是我说的抓住那个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念头,然后质疑它。对待任何负面的情绪感受,用一念觉法——从念头和觉知两个方面下手,都必然有效而快速。这比纯粹的静心要有效得多。有时无聊中的念头能量太强大,你想静心却无法静心……而老鼠出现了,你去抓住老鼠——在抓住的过程中,你可能就静心了。当然我说的抓老鼠不同于奥修的动态静心,动态静心只是和老鼠跳舞,它并没有“解决”老鼠的问题。正确的使用一念觉法,将比较有效的解决内在的问题。

 

无聊和成道有什么关系吗?成道是无聊的超越。无聊是成道的反面,虽然无聊是成道的反面,但它们相差很远。无聊是自我看不见什么——自我看见“空”,而成道呢?成道是让“空”的意识也不存在。当你向成道走去时,你会经过“无聊”,但并不是你愈接近成道越无聊,或越无聊越接近成道,它们不是这层关系,无聊和成道“相距”,但不相关。

 

奥修说静心必须被抛弃,被超越。对我来说,没什么要抛弃的,也没有要超越的——如果有什么要超越的,我的“超越”是“下降”。下降,再下降,直到事物的最低层,然后所有的问题都将消失。在“最下”是安全的,在“最下”有最大的成长空间,能在“最下”的人已经什么也不必做了。我的超越就是往下来。成道是在尘埃里开花,而不是到喜玛拉雅山顶上静心舞蹈。为了抵达安宁,有的师父教导你向东走或往西走,但有时我什么也不需跟人说,扬起的沙尘会自然落到地上,即使你什么也不去做。相反,如果你去做,那沙尘落下静息的会更慢。从古代到现代,师父们都在讲“无为”,什么是无为?无为就是与现实保持一致。每当你与现实保持一致时,你无为了;当你与现实不一致时,你不可能无为。不用东跑也不用西跑,最多你上下跳跳即可。跟着现实的步伐向前走,这就是静心;凡事你都自然反应,这就是无为。

当无聊来到你的觉知,该怎么办?依照我的看法,如果要对它做点什么,那就……觉知——觉知无聊中诞生的念头,然后解构那些念头;要么索性就不管它,你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让无聊自来自去。生命里有一些问题,即使你不“处理”它,它也会消失——甚至这是一定的;有些问题正是因为你“处理”了它,它才被“ 留”了下来呢。“处理”问题是对问题之心的喂养,如果你对生命中的一些问题,不管不问——它会自开自落,完全像长在植物体上的花朵一样。有一个真相是:生命里的一切都是“一过性”的——痛苦、恐惧、强迫、焦虑、忧郁等都是“一过性”的,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过性的。注意这个实相,遇到问题不必担心害怕,一切都会“移”过你,最终没有什么会留在生命里,生命是纯粹的空。

 

 

放开来,让生命中的一切觉受流过你,不用阻止它,也不用减损它,那来到你觉知中的会回到它的来处,做个纯粹的觉者——这就够了!如果你不能做个纯粹的觉知,非得需要做点什么,那么,对那些带着能量、导致觉受的念头做功吧,你会很快打通你——如果生命中有什么堵住了生命的话,它是念头,或说信念。不管生命里的问题看起来有千重万重,在一念或觉上用功,够了。一念觉知,一念觉行,万事无忧。做名一念行者。

 


问:当受到外界的影响,心被深深刺痛了. 心对外界的应激反应很大,我自己根本无法控制!我很明白,一切都是心念的作用,一切都是在想象之中.可仍然无法让心在受到干扰之时保持平静!!请问行者,怎么才能让心在一开始遇事时,就不动呢?怎么才能不受外界干扰呢?我觉得我好像比别人更敏感些,这是不是天生的呢:)谢谢行者!

 

回应:让心在受到干扰之时却让它保持平静……这连上帝也做不到,除非它一开始就没受到打扰。让心在受到干扰之时却让它保持平静,这又为心增加了一项不能让它平静的因素——这样期待或这样希望,你暗地里又给心了一个不“仁慈”。如何让心保持不动呢?我不让我的心保持不动。心生来就是动的,而且它一刻也未停息。不管我想不想安静,我觉知到我的心时刻在动。不住是心的本性,我干嘛要违背它而让它“不动”呢?

期待自己的心不动,就犹如吟诵“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卧轮禅师一样了。事实上没有心是对境不起的,看六祖大师是怎么说的?“ 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不必要求你的心对境不起,也不必要求你的心遇境没有起伏,不必那样。允许你的心念起伏奔流,但要有觉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金刚经里这“金句”的要旨。嗯,不必要求你的心“对境心不起”,来“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觉知之下,让心念奔流。

 

我不期待我的心不受外界干扰,如果它干扰了,我有办法对付它,只是我不期待它不受到干扰。我留意过,当我不期待我的心不受外界干扰时,我感觉到它被干扰的次数减少了;如果我期待我的心不受外界干扰,相反,我感受到的是它受到了更多的干扰。我把我的“心”放在天空之下,我任所有的一切穿过我。如果有什么给我带来喜悦,我开心;如果有什么给我带来痛苦,我质疑我由此升起的信念。我考察过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问题存在,只有一个我们太信以为真的念头。

 

当一个像朋友一样的念头向心飞来时,心敞开胸怀拥抱它并感到喜悦;当一个像敌人一样的念头向心飞来时,心感到恐惧、心门紧闭,并随之心开始摇动。如何让心从一开始就不摇动呢?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觉知,二是有针对念头的解码器。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觉知,当不善的念头像炸弹一样地落到你心里,已经引起爆炸并造成你的痛苦你再注意到它,那已经有点晚了。所以,要想从一开始不受到恶意念头的袭击而保持平静,第一步你必须训练自己敏锐的觉知,恶意的念头一起你即知,即使你不能阻止它的前进或到来,它对你内在的损伤和痛苦的创伤程度已经下降了。觉知念头本身就是一个拦截,觉知之时它使恶意念头的能量第一次被分散和衰减。所以,要心不受念头的重创或让其重创减轻,觉知和有觉知是第一个安宁的条件。

 

有时恶意的念头带着巨大的能量——它携带了它一个“家族”(一个信念系统)对某一事物仇恨的能量向你袭来,这时仅仅有觉知完全不够,巨大能量的恶意念头(我把能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八念头戏称作“恶意念头”)会冲破觉知的阻挡,仍然向你的心飞来,来轰炸你的心。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假如,有另一个相同形式或能量的“炮弹”来拦截它,或在它爆炸之前解决它,这样,你就能保持你的心即使有恶意的念头升起也仍然能够保持平静或不动了。这样的“炮弹”是什么呢?就是质疑信念的武器——由拜伦·凯蒂“制造”的四个提问与一个反转。它是解决恶意念头的杀手武器,善于利用它,能够使心不怕任何外星武器的轰炸。

 

掌握了觉知和针对“一念”质疑的方法,人生上刀山、下地狱都会再怕了。一念觉知,立即是佛;觉知一念,即在佛位。所以在“一念”和“觉知”两个点上的功课过关了,我们所有有关心的问题就“解决”了。注意了解和应用一念觉法,将有效的使我们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在我们的心没有解决它相信的那些古老的信念之前,没有一颗心能够对那些信念释放出来的念头炮弹保持平静而不受炸伤或掀动的,那是不可能的。让心无论面对或迎接什么样的念头都能保持平静或如若无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解构它从祖先到自我所相信了千生万世的信念,这样再有什么样的念头袭击,心都不会受到干扰。训练你有足够的觉知,当恶意的念头一升起——射来时,你也立即发射它的“克星”念头——四个问题或反转,这样,当两个念头无声的相遇、并相互解构或抵消了时,你就不会受到什么打扰了。觉知和质疑——是对待恶念的唯一最利之法,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方法,能够真正让一个人的心不受那些不断念头的袭击或侵扰。

 

容易受念头打扰的人,被称为敏感的人。也就是说,敏感的人是一个即使轻微的念头都能引起她反应和注意到的人。敏感事实上是一种好事,说明她的“觉知”层被垢物覆盖或污染的较少。敏感的人容易触摸到自己的心。敏感的人容易觉悟,但同样敏感的人也容易变成神经质——如果她敏感的能量没有流向正确的方向或得到正确的引导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天生敏感的人,很好,善加利用你的敏感性——“如来善护念诸菩萨”——用你的觉知好好地照看你的念头,借着这个天生的素质,你可以让自己比别人更早地觉悟自由。起心动念容易知道,这是敏感人比不敏感的人容易做到的,很好,利用这一点。敏感——让念头起来还没对自己造成更大伤害痛苦时知道它、觉知它,这样你的敏感被利用了,你的敏感首先被你利用,你率先在成一个痛苦最少的人。但如果你敏感,却不知道觉知念头,让痛苦的能量随着念头走掉,那么,敏感就成了一个坏事了,因为敏感会为蓄积更多痛苦的能量。

 

一个敏感的人,来正确使用你的敏感性。借着“敏感”,让你的心提前觉醒。觉知心念,心念觉知——庆贺自己将成为一个解脱自由的人!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大巧无术 大巧若拙/高载君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十八篇]太极
·各派名家谈缠丝劲--略谈太极拳的缠丝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马国兴
·孙禄堂谈内家心法-龙虎二气
·如何练好“六封四闭”拳式/郭宝洪
·再谈太极拳内功心法/傅仁东
·太极拳精典口诀记忆知识
·《内功经》中的内气运行路线
·武当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之之区别/王
·武式太极拳背丝扣演练法/张修睦
·太极拳呼吸法的掌握与运用/王寿山
·谈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
·锻炼太极拳的程序和方法/李品银
·太极内功修炼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 [第一篇]程序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二篇]通体松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三篇]腰为主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四篇]“气宜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五篇]阴阳相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六篇]以武会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七篇]太极拳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第八篇]太极拳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