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太极高手童旭东谈孙氏太极拳
·李氏形意太极拳要领杂谈
·和式太极拳三直五顺/和有禄
·早期太极拳之后天法/林俊岸
·武派太极拳的沿革内涵与影响
·太极宗师——陈清平/陈国伟
·武当太极拳的修炼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人物流派> 正文
荆山之玉及灵蛇之珠/翁心诚
来源: 作者:翁心诚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4-09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成于机缘
  

  古之形容宝中宝者,有荆山之玉、灵蛇之珠与之类比。王壮弘先生《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乃太极系列著作中的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整理者之一蓝晟先生称其为“数百年难得一见通达太极拳真谛的著作”(《序二》第6页,为便于阅读,以下引文均不注明出处),是一个有自我体悟的见解,意在说明王先生对太极拳的贡献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则认为,王先生的《讲记》是近百年来太极拳最突出、最卓越、最先进的著作,它全方位、多层面、反复地阐明了太极拳的本具神髓。以佛、道、儒及文化领域、生活领域、科学领域的相关理论解说太极拳,提出了太极思维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思维;太极拳是最难、最优秀的拳种;十分明确地确立了太极拳是无敌拳,有天下第一拳之地位;十分鲜明地讲述了太极训练的水性根基与水性途径;十分精准地讲明了太极拳用重量不用力量,运用地心引力、借力打力的本具特征等。王先生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贡献堪称当今世界首屈一指。故笔者认为其著堪称近百年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王先生本人是著名书法家,其书艺得沈尹默先生(曾任北平大学校长)等名师指点,对书法索有研究。又是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年轻时曾常年学习古典文学(尤重古典诗词),后对佛、道、儒有深入研究。曾出版《崇善楼笔记》等多本著作,并受到国内外关注。在武术领域里,王先生精通醉八仙、形意拳。年轻时,他修习杨式太极,每天凌晨3时便开始苦练,深得师父赏识。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有时一天修习时间长达9小时,废寝忘食,因而效果极好。早在1987年,王先生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比赛中以王氏太极拳技压群雄,得到金杯奖。1989年在香港定居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教拳。其潜心佛学,并钻研与实践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于2004年机缘和合,阶级神明,功达“驾虚摩空、乘幽控寂”之上上境。王先生练拳60年,教拳40年,加上不断总结、求索、体悟,使其拳解境界不断提升。而其本人不事张扬,淡泊名利。最近几年才在学员及相关知名人士的要求下,在教拳中做了些录音,然后得以整理成书。这一简略过程说明此书来之不易,成于机缘。
  
  二、太极根性
  
  王先生的《讲记》是实践的总结,是生活的记录,是理论的概括,是经验的提炼,我们常说,经验无论正反都具有宝贵性,何也?
  1、经验是时间换来的,是一代人或数代人用宝贵时间换来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心血,就是年华与才华。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年华与才华难道不可贵、不值得珍视?王先生苦苦探索太极拳(还包括其他武术)60年,这一个花甲成果更显得宝贵。
  2、经验具有反复性。历史的戏剧不断以新形式重复登台,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原因不在于别的,而在于历史发展的根性——历史规律的不可违背性。同理太极根性决定了太极的演练史也不断重复经验化的东西。王先生所讲述的是非同一般的经验,它是经验的实相化、根性化、体悟化与理性化。它既具有感性觉知,又具有理性觉解,是一部完整而全面的太极根性经验史。是王先生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经过探索后的宝贵成果,对世界、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太极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意义绝不逊色于其他领域里的任何一项发明与创造。
  
  三、本具神髓
  
  上述表述是否辞不达意或言过其实?笔者想就《讲记》中的若干精髓做些摘要的说明,以释读者之疑。
  1、王先生明确地肯定了太极拳在武术领域里的不可比拟、不可抗拒的拳之王地位。至今,怀疑太极并否定太极拳之王地位的人仍然很多。有不少人因为练过某些武术门类,或大杆或形意或散打或八卦等,得了些功夫后,便自以为练了老子天下第一拳,则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蔑视、贱视、轻视太极拳,认为其练不出高功,经不起一搏击一打斗。西北兰州的武术家车星辰先生曾在《精武》公开叫板,要和太极高手一决高下,至今没人应承,当然不等于没人能一决雌雄。王先生反复说明太极拳是无敌拳,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会输的。即是不应之应,烦请车先生参考。如果王先生只练太极不练其他拳,这样没有说服力,会有门户之嫌;如果王先生只练拳,不练其他武术,也没有说服力,会有畛域之碍;如果王先生只在国内教与练,同样缺乏说服力,会受地域之限制;如果王先生只是以高功之基教拳,不深究其理,不是学问大家,电会缺乏说服力,会受见识之拘网。幸好王先生不仅练多种武术,而且对太极的各门各派均有深究,既练成高功,且又是一流学者,因而雄视天下太极,指点古今拳理,评说太极人物,论说太极至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必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王先生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太极思维”的概念,认为“太极思维”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核心。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典籍,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全部领域里。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悬之日月而不灭,历七千年而璀璨夺目,主要是运用太极思维。王先生认为,太极思维是统一思维、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是聪明思维,是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王先生所说之太极思维是指太极拳应处于“有无界”,并非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太极拳以超越“有界”思维作指导,其思辨方式与“有界”大不相同。太极拳之根是“无根之根”,其方向是“无向之向”,“中”也是“无中之中”,所用的能量是“不用力的能量”等。这种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及“太和至中”相一致,与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相一致,也与佛家的“不空之空谓空”相类似。因上述诸因,太极思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无限用途,放之四海而皆准,千变万化而不离其宗。一个大聪明者的思维必是太极思维,它是智慧的源泉,是上上智,如如境,是事物万象的本具神髓,不懂太极思维便不懂太极拳,有了太极思维便可懂中华文化,懂太极,则懂人生、懂世事、懂宇宙、懂佛学。真所谓一通百通,一空百空。这一观念不仅适用于太极训练,而且将本具神髓扩展到了任何一个领域,因而意义深远且广大。
  3、王先生以佛说拳,以拳说佛,使佛、道、儒较好地得到了统一,使中华文化在最高深的层面上,最高尚的境界上得以弘扬。一谈到佛学,愚昧者认为是宗教迷信,浅识者认为是外来文化,既愚昧且浅识者认为不过是宗教信仰之类。其实,佛学是在我们本土生根了的文化大树。尽管它的种子是外来的,但它是在我们的土地上经过民族历代精英种植、培育、浇灌而茁壮成长的,已成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一棵宝嘉之树。它的果实可滋养后人,它的枝叶可荫庇其下者,它的神灵之气可鼓舞、涤荡并清醒人心,可以使人获得智慧,并解脱烦恼。王先生在以佛说拳、以拳说佛中,不断提到不法为法,一法不生为法,法元定法。法法相因,万法归于一法,万法皆空等观念,使太极拳演练不再局限于有界之法而飞升到有无界乃至无界,升登并羽化到极高层次与领地。
  4、王先生首先提出了水性太极理念。所谓水性指其可沉可浮、可上可下、可大可小、可巨可微、可飘可流、可动可静、可起可伏、可聚可散、可分可合、可扩可缩、可进可退、可高可低、动则起浪不可挡,静则平镜映日月。老子言水“七德”,孔子言水“八似”,都全方位地喻比古圣人、古君子之德行,水尽人事万物之妙,故“上善若水”。王先生倡导的水性太极强调圆通、圆融、圆和之至境,是理性形而上、动作下意识,指出水性太极的三大秘诀与四大要素,三秘诀是:太极拳是流体不是固体;阴阳调剂中含沉浮的内容;力从人借,包括他人及地心引力。四大训练要素是四转为:转用力为不用力;转由己为从人;转僵拙之体为柔软之体;由一维进退往来转为“四维半”的点线面体训练。并指出点线面体的互转性、流动性、层叠性等,点中亦有点线面体。
  5、王先生率先提出了“四维半”训练模式。即三维空间加时机,此为四维,“半”指精气神,“半维”无边无际,可统摄“四维”,表现出特殊的感应。即达一念三世,一动十方之境,有四维,便可“八面支撑走四方”,“八门五步十三势”,“点线面体流动转”。如“半维”功能日益增加,流体可变气体,显体可变隐体,达到形体真空妙有。拳境可达通天境。
  6、王先生提出了太极运行中含三合一的理念。“没有三,绝对不行”,这是一个精妙的见解。先生讲了如下一些内容:
  无极——太极——阴阳;有——有无——无;浮——沉——中;阴——阳——中;开——合——转;虚——实——变等。
  因重视了“三”,将太极之理揭示得很透彻,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见解。
  王先生的理论精髓远不止上述六点。毫无疑问,这些观点都是王先生太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体悟与总结,仅所述就足以使后人终生受用。
  
  四、疑惑待释
  
  同以往一切可以久远传之后世的著作一样,不能说其自璧无瑕。人们常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或称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却很少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正确也导引着错误。其实对立面是相互蓄含与相互引导的,故老子有“世人皆知美之为美,其不美矣”的观点。当人们在阐释某些观点的确当性时,或许就隐含着对立面的正确性。因而疑惑不可避免。读书如全无疑惑,则是传声筒或书柜。笔者在学习《讲记》时,亦存若干疑惑,特选两点写出:
  1、关于“太极拳绝非张三丰所创”。王先生以佛面、佛手、佛心、佛性为指导演练并讲解太极拳,这的确开拓了太极拳的训练领域,并提升了境界,这点我十分赞同。但张三丰在太极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代表,无论其作为一个实体或者若干实体的名相,他对于太极拳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的作者李兆生先生也是武功高强者,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他关于张三丰对太极贡献有过详尽考证。王先生之说是否绝对了一些呢?佛教在武则天时期很兴旺,那位女皇以弥勒转世自居,她让人编三教精粹类的著作,其儿子李旦(睿宗)信道,其孙子(唐玄宗)时期,道教有所兴盛,当他准备纳其儿媳杨玉环为妃时,让她以道号太真超世度外,可见佛与道在历史上的融汇性、互补性。唐代李道子《授秘歌》被认为是太极拳的原始经典之一。至于太极图则成为道之符号。这些都说明太极拳与道的密不可分,如承认这一观点,那么“绝非张三丰所创”便有失偏颇。不符合佛的博大胸怀与圆融广通。因为太极拳尽管非某一人创造,但在发展史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有过值得肯定的阶段性成果。因此他们的大名得以流传。
  2、关于“拨”与“拔”。太极拳技击神功,一般流传为“四两拨千斤”,王先生认为属传抄之误。应是“拔”千斤。理由是:“拔”是重量,“拨”是使用力量。不合太极原理。对不对呢?对的。而笔者认为:不在于“拨”与“拔”有多大细微差异。而在于如何理解“拨”与“拔”的共同性。因为“拨”与“拔”都是用秤具、杠杆原理喻说太极的用力的。“拨”并不否定杠杆原理。“拨”的一般解释为:“破除”、“化解”之类。问题的实质并不在此二字之名相的差别。再者,重量与力量尽管不相同,但有结合点,当秤杆成头东尾西朝向时,砣越西,称物越重。这是因为“砣重×(对应)砣距=物重×对应点物距”,重量与力量显出不可分性。一个体重为50公斤与一个体重为60公斤者,在同样条件下,他们的重量对于大地产生的作用力及大地的反作用力也显示出相应的差别性。这也是举重运动员分重量级的根因所在。可见用力不用力在意与形上,而不在“拨”与“拔”的喻比上。不过“拔”起是直说,“拨”是曲说而已。
  笔者的疑惑远不止这些。疑惑的产生与笔者的阅历、阅读、练功层次及体悟、智慧性等因素有关,笔者对王先生抱“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见,怀“游龙见首不见尾”之念,理应深入学习与修炼,力求减少疑惑,增加觉悟,特写出一二点,以求拳家之教。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武派太极拳的沿革内涵与影响/吴文翰
·太极宗师——陈清平/陈国伟
·洪均生先生谈初学者怎样认识太级拳和
·怎样练好孙式形意拳(上)/雷世泰
·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推手大观 相辅相
·陈发科真传太极拳推手法/孙国玺
·图解心意混元太极拳内功/冯志强
·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动作口诀及名
·陈发科真传太极拳推手法/孙国玺
·杨式太极拳两个问题之我见
·陈小旺口述?的哕行
·当代武术名师寿关顺先生谈孙氏形意拳
·王宗岳《太极拳谱》串述及思考/张宝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析
·杨氏八卦掌之撑托掌技击法
·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推手大观 相辅相
·怎样练好孙式形意拳(上)/雷世泰
·洪均生先生谈初学者怎样认识太级拳和
·浅谈太极拳/李盈
·武当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武当太极拳的修炼
·太极宗师——陈清平/陈国伟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