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的启蒙教学/张喜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健身思想、技术特征及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
·“运劲如百炼钢, 何坚不摧”
·太极拳“气感”修炼
·要把骨髓洗 先从站桩起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 正文
太极拳的一些现象
来源:陈太平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太极拳流传至今,历经无数往圣先贤继承发展,为我们今天的修习者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历史原因,技击性很强的太极拳被时人练成了徒具养生之形的“太极操”;然而太极拳的技击功效是不容否认的。如何去继承前人宝贵的体悟和经验,让它们能够一代一代地沿传下去,同时让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展现于武林,是我们这些太极后学首先要面对的课题。当前在如何认识太极拳技击功效这个根本问题上,大致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第一种:盛名难副 金字招牌、祖上光环照耀着后人。我先祖的功夫如何如何,师父的功夫又如何如何,自己又如何是正宗正派的传人,别人如何不正宗,等等等等。这种招牌害了很多人。不可否认,家传武学对后人的修习而言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条件是一般人不具备的。但是,招牌是前人打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后人如果不珍惜它,不踏踏实实地通过武学修炼去继承祖上的真功实学,而只把时间费在炫耀先辈的辉煌上,忽略自身的修炼,则失去了正宗正派的本意。前人的功夫,是他们靠自己的毅力和苦练得来的;并不是我们后学习练了前人传下来的拳法,我们就想当然地也继承了前人的功夫,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自身的功夫,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武学修为高低,如果能把炫耀前人功夫的时间花在修炼自己武功上,方前无愧于古人,后无愧于来者。正如王选杰先生生前所言:“师爷棒,师傅棒,不如自己棒”。功夫是自己的,别人无法替代。有些名人之后,一生都没有经过真正实战的洗礼,他的技击功夫又从何而来?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能吸引众多“追星族”,可是这样的“正宗”传授又能传些什么呢?无非是传授太极拳的套路,推手,健健身,讲讲手,谈一些虚的想象性的东西而已。这种对号入座的模式,不经过技击实战的锻炼,是难以发挥太极拳的技击特点的. 还有一些名人之后以及太极拳的探求者,在家传武学基础上,埋头苦练。为了祖上>的荣誉,为了太极拳的发展,踏着前人的足迹,勇于试手实战。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虽由于时代社会等种种因素,他们与祖上的功夫相比还有所差距,但这种精神值得尊敬,也值得后人效仿。 第二种 新旧之辩 太极拳流传至今,所演变的流派甚多,有人认为只要是新的东西就好,因为它吸取了各家所长,但新派太极拳真的做到了吸取了众家之长吗?笔者认为尚待商榷。另有一些人认为越传统的就越好。因为新派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笔者认为,虽然新派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吸取了别派的精华,尽管具体能吸取多少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武术来讲,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原传武学技击在战场上的厮杀作用已经逐渐淡化了,而在其基础上演变形成了各种竞技武术,擂台赛,套路表演,以及民间私下沿传等表现方式,旨在传播与交流。这种交流,要比前人上阵厮杀显得温柔多了。前人修炼武学,普遍来讲,追求的是技击的实效,它对真实效用的要求比我们后人要迫切得多,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在战场上失去生命的可能。我曾问过我一位恩师(现已故世),我说:“师爷那辈或以上的前辈们,功夫为什么那么好?”恩师讲:“有些前辈练拳如练命,是在刀尖上生活的(修炼者除外),而今人练拳的时代背景与前辈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而笔者在近几年发现:后人的理论确实是“高”――文笔的功夫,要比前人练成的功夫高的多。我想单纯比较文笔理论功夫,也许确是今人高于前人;而那些仅仅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功夫,或许也是自己的更高。但是想象与实际毕竟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想象的理论,想象的功夫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传统太极,越老就越好;后来产生的各派太极也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评价太极拳的层次应该从它的技击水平和养生价值来综合评判,而不应该从其前后产生的顺序来定。各派太极都有其自身体系和特点,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派太极拳的实质,从而显示自己的太极拳水平有多高,这样是有失公允的。 第三种,正宗之争 中华太极拳门派林立,风格各异;历代前贤著书立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由于门派之别,拳学修习的特点要求也各有不同;各派之间多有一些不和谐的气氛:如某某太极拳是从我派太极拳演变过去的,他们没有完全掌握我派太极的精华,我派应为正宗。而另一派则针锋相对地说,虽然学于他派的太极,但却是在吸取了他派精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如何如何的创新,才最终形成的;又如太极拳的起源,各种观点从民国争论至今,始终各不相让。笔者想问,争论这个有必要吗?古语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其实质。如果大家能相互多一分尊重,把争论渊源、争论正宗的时间用于相互研究、取长补短上,岂不更好?任何太极拳流传至今,都有其长处和特点,否则根本无法流传。既然有长处我们为什么不去吸取?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拳法,不能把对方的不足作为一种贬低对方的把柄;更何况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可能你并不真正了解其他门派,你认为的不足可能正是对方的长处。如果大家都能真诚相待,善意地互相寻找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对本派拳学乃至中华太极拳学的深入研究和整体发展又何尝不是幸事。 第四种 盘架与技击 太极拳的训练模式,主要是自我训练和实战训练两大部分。如今传授太极拳者,有相 当一部分注重强调盘架(也即所谓的活桩)。其中一些太极拳师的盘架功夫,的确舒展大 方,小巧紧凑。不同门派,各展其技,这本是太极拳学的正轨,无可非议。但是盘架的功 夫好,不等于其技击功夫就好。盘架是太极拳学中的一部分,不能以点代面,盘架实际是 给技击提供各种素养,因为盘架、单操等各种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 训练模式。太极拳盘架中的各种技法在技击中就几乎不存在对号入座,想好了怎么打再怎 么打的可能。在实际运用当中对手是活的,不是一块木头,他也是随时在寻找你的破绽, 同样一种打法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变化当中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对方运动变化当中,如 不随着对方变化而变化,是很难发挥太极拳的真正威力。至于技巧我认为靠说是根本说不 清楚的,只有在实际变化当中才能讲清楚(弄明白)。作为一个拳手,他面对的对手是不 同的,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特点,其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技击训练中要训练的是与对 方的距离感、角度、时间差、速度、步法、身法、本能反应以及击打发放的力度,是要在 实战状态下把平时自我训练中得到的各种素养有效地融合,使盘架与技击、体会与应用能 密切联系起来,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单靠盘架是很难应敌的。太极拳在 养生健身方面的效力有目共睹,但其技击能力在当前武林界则有一定的置疑。这种质疑不 是针对某几个人,而是针对整个太极拳界。值得欣慰的是:现在仍有少数的太极拳家,能 将中华传统太极拳技击术之效力展现于世人,只是能展现这种效力的重量级人物已少之又 少。前人曾给我们留下大量的拳谱拳诀,对这种宝贵的经验我们是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直至倒背如流;还是从自身的研习当中去体悟这些前人经验的真正内涵与实质,并在实践 中去体现其价值呢?太极拳的内涵深邃博大,仅靠语言文字是根本无法全面描述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可能有所体认。 第五种 以己量人 由于各派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不同,每个习练者的体悟各不相同,所以对太极拳学的认识也相应不同。这就需要请太极拳修习者们注意:不要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在我早年初学太极拳时,因我原来就有其它拳派的基础,对推手也略知一二,所以当我拜访一位著名太极拳家并与其弟子推手,借以向他请教时,这位名家说:你的劲太大,这不是太极推手。我感觉很惊异,我想劲与力是有区别的,沉劲与僵力是有明显别的,难道沉劲不对吗?于是我当场向他请教。我问他:太极拳不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吗?我给你的力大,你不正好借我的力打我吗?不是恰好能发挥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吗?我给你力你不借,还说我的力大,实在令人费解。结果这位名家亲自下场,指点我推手。没想到他的力比我还大,我笑着对他讲:松柔劲可以懂劲。同样,沉劲也可以懂劲(当时沉劲作的还不够,带有一些僵劲),因为你变我也变,我并不是一块木头,你知道我的,我也同样知道你的。我们训练的途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你不能让所有的人按你的特点来和你推手,同时我也不能让其他人按我的特点与我推手,毕竟太极拳的推手与技击是面向各门各派的,只有我们去适应别人,不可能别的门派都按我们的意思来适应我们。所谓“舍己从人”,就是这个道理。技击推手与健身推手不同,对方的手已经按到你的头上了,你还没有反应,还 在想办法去推对方;因为你认为推手不带打,对手只要推不动我就可以。但技击推手以踢 、拿、摔、打、分筋、错骨、点穴等方法为特点,你的手放到对方的头上,你没有打他, 把劲收回来了,他会借着你收回之力反推你。要想修成这种反应,必须先适应别人的风格 ,再发挥自己的特长。天下拳法众多,人们不会去适应某一个人,某一家拳派。这就需要 太极拳修炼者在推手时学会见机夺势,应感而发,正如《孙子兵法》所云:“故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文以载道,武以演道。太极拳正是以武学 而演天道、融阴阳而全性命的华夏瑰宝。它不但理论高妙,其技击效用也是无可质疑的! 但维护太极拳在技击方面的声誉,却不是单凭几个人的努力就可作到的,各派太极原本一 家,无非每个门派训练的途径、拳理、拳法各有特色,其中根源都离不开太极阴阳转换的 原理。在此笔者呼吁太极拳界的同仁,共同努力,全面展示太极拳技击的功效,让我中华 传统武学的实战威力重现于世间。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松柔”——太极之本
·太极拳“气感”修炼
·讲解,示范,领做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
·杨澄甫传统杨式太极拳85势歌诀
· 谈太极拳的“招熟”、“懂劲”、
·刘勇老师的文化论坛《太极拳经》讲座
·太极拳三个阶段的修炼/邓时海
·发展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第一要务/钱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学会“逆腹式呼吸法”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三读《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的基本功(太极缠丝劲)
·如何训练太极推手
·练习太极拳的反思
·赵堡太极拳传人――王庆升
·质量改进与提高太极拳水平初探
·浅谈太极推手中的“变”
·西樵“黄飞鸿”迷倒洋游客
·太极拳姓“式”好还是姓“氏好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