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的“五心”“三要素”
余功保: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一个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有很多拳家从技术的角度做了 大量的分析。我听说您在很多场合讲到要练好太极拳必须要具备“五心”“三要素”,很有特点。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陈正雷:“五心”“三要素”,是我一贯提倡的,我觉得它对于学好太极拳很重要,是基础中的基础。“五心”分别是敬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第一是敬心,就是要敬业。著名太极拳家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指出:“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第二就是信心,要有信心,对太极拳的信心相信它,相信它的效果,当然这是在研究了它理论的基础上。还要相信自已,肯定自已,相信自已能把太极拳学好。第三个就是决心,下定决心要学好,不能可有可无,随随便便。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决心一定,才能不为外物所动,一定要达到目的才行。第四还要有恒心,没有恒心不坚持,再好的条件也学不会。第五 要有耐心。耐心就是:“磨功夫”,就是“打造”,打造才能成器。太极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静、柔和、缓慢,如果没有足够 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就不可能耐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练拳,极易产生急躁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再者,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炼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 、不厌烦,心平气和,循矩蹈矩,在行动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要素”是什么呢?就是要具备三种条件。一个是师资,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老师,有一个准确的传授。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是先决条件,不可缺少。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有一位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才能引导学生步入途径,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明师指导,一旦误入歧途 ,就很难登堂入室。第二个就是天资,聪明、悟性好、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这样学东西肯定要快。悟性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的,你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悟性自然就高了,就会“豁然贯通”。天资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因素。太极拳精奥之处不仅要靠老师指导,还必须亲身体验,用心琢磨。第三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苦练。苦练是练好太极拳的决定因素。自己天资聪颖,又得明师指导,还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论所说:“理清路明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间既非一蹴而就,又无捷径可寻,只有苦练中积蓄内功,由量变逐渐产生质变。
此外练好太极拳还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对太极拳的本质认识,就是要懂得什么是太极拳,必须把基本道理搞清楚,这样你练起来就有了一个尺度,有了一个准则。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对于它的拳架、拳理都要有明确认识。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余功保:“什么是太极拳”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深的学问。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对太极拳的认识不一样,同一个在练拳水平的不同阶段理解也会不一样。这个问题应该是永无止境的研究过程,和练拳本身“如影随形”。怎样认识太极拳就和每个人的练拳方式、方法有关。
陈正雷:所以要想深造,就不要匆忙急于划架子,一定要把一些本质的东西先搞清楚,起点要高。我根据一些前辈的拳论和自已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拳经验,这里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就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第一方面,“练理不练力”。“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大道理,就是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所运气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拳的时候就要“循规蹈距,顺其自然 ,不能急于求成。练力”则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第二方面,练本不练标,“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行养分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 反应灵敏地、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练习时要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第三方面,“练身不练招”。“练身"就是练整体 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 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和据客观形势,舍已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 。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余功保:发劲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要领,也是一个特色,很多人把握不住其中关窍。比如怎么处理刚柔` 怎样收放等等 ,请您给解说一下其中的要点。 陈正雷:从整个结构来说,发劲是代表陈式太极拳阳刚的一面,要想练好这个刚劲,首先要有柔劲,这是相对的两个方面。拳论中讲“柔 久刚自在其中”,这个柔和刚都 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部分,不能孤立地看。太极拳除了拳打脚踢以外,还讲肩、肘、胯等方法,周身无外不是拳,这就要协调。柔是协调的基础,你要周身不能协调。不能柔 和到一定相随的程度,就不可能达到周身每个部位都可以发力,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力。所以说要想练好发劲,必须要去僵求柔,另外还要注意收,发劲不是单纯的外放,放了不回来,那是不对的,放了还要收,收放就是一个完整的回合。另外发劲必须要有充实的内气,这样才能练好发劲,发劲不是纯粹的局部发力,发劲动作全部都是周身一体的,从下边,从根到腰,一直松到拳上。要 是光用手臂发,就是空的,无根之木,要用周身完整的劲,弹抖而出,由内到外,用内功。发劲时还要注意整体配合,有收有紧,胸腰要折叠,全部都 是靠裆和腰的弹抖力来发的。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讲刚柔 相济,快慢相兼,松活弹抖,就体现在这种爆发力上。爆发力之中,柔劲含于其中。从节奏来说,蓄说就是柔,发就是刚,所以 刚柔是分不开的。
余功保:陈式太极拳的个性比较鲜明,它的外在的特征也比较突出,比如刚柔的变化、速度的变化、节奏的组合等,较之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有很大不同。但一种太极拳流派的内在特征要远远重要于它的外部形态,这方面却是许多人不能全面把握的。要认识太极拳必须要从内外两个视角去看待。您认为陈式太极拳最主要的内外特征有哪些?
陈正雷:我对于陈式太极拳的内外特征概括、总结了六个方面。第一,形态方面,外似处女,内似金刚。中华式术,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独到之处,总体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外家拳多以拳打脚 踢为主,蹿蹦 跳跃,腾挪闪展,攻防含意较为明显,外形幅度比较大。陈式太极拳强调的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攻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不深 该理解悟不到技击真谛。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疏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 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 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猝发,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第二,内气方面,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每种武术都有自已的运气方法。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路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像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进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拔千斤,都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所以《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学来讲,经络是指布满的人体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胳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驻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动(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其他拳法和体育运动少有的。第三,养生方面,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会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的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发展。第四,结合构方面,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式太极拳把刚劲与柔劲粗糅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成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也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 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是有开合动劲、有落点要用刚劲,其他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第五,状态方面,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陈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妙机本是从心发”,“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 ,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现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第六,技击主面,具有很强的实战性。陈式太极拳是实战性的竞技运动,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讲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也综合锻练,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面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成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敬伯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跌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家都只作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数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陈王廷以沾、粘、连、随、棚、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练习大脑反应和皮肤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陈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推手方法代替 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习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在练习技击中还有双人粘枪法等,原理是一致辞的。
余功保:您刚才引用了些拳论。在研究中国古代太极拳理论中,陈式太极拳的传统拳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许多文章不仅拳理论述深刻,而且文采飞扬,比如陈鑫的《太极拳经谱》《太极拳拳谱》等,也是很精彩的哲学著作。其中的“盈虚有象,出入无方”“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等皆为拳学佳句。这部分内容和技术一样,也是陈式太极拳的宝贵财富,不可忽视。您对于陈式太极拳传统拳论如何看待?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传统拳论十分丰富,是指导练拳的准绳。陈式太极拳论也充分反映了陈式太极拳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拳论哲学意味很浓,但又是来源于实践的总结,所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既要把它做为练拳的依据,当作科学来研究,也可以把它当作文学来欣赏。
发展当随时代
余功保:您长期工作在太极拳推广的第一线,据您的研究和体会,在太极拳发展方面有什么思路?
陈正雷:我认为太极拳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太极拳在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历程后,这项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终于换发出无尽的青春魅力,有人预言21世纪,从人类健康角度来看,将是人类自我保健的世纪,而人类自我保健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为一体,代表东方文化智慧结晶的太极拳。适应这种趋势,在太极拳发展中,首先要进一步挖掘太极拳的也涵,促进全人类对太极拳作用的进一步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极拳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展加强,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的要求,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太极拳的文化功能将在下世纪得到充分的挖空心思和展示。太极文化将成为展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太极拳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充分运用到社分管理、企业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将是下世纪人们对太极拳重新认识的新观点。可以预言,21世纪的太极拳,将实现由传统的体育项目,向代表人类文明智慧和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高雅艺术的方向转变。
余功保:太极拳文化属性的挖掘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这方面已引起一些文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太极拳理论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我曾经和一些著名的企业家进行过这方面的研讨,他们已经在有意识地运用太极论应对现代的经济趋势。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研究变、对抗、化解、顺势等方面的学问。这些因素也恰恰是当代企业家所面临的变局。
陈正雷:所以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应该是今后发展太极拳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经济的手段来发展太极拳。太极拳在本世纪将比20世纪有更大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形成巨大的太极拳产业市场。21世纪,将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大融合时期,作为东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太极拳,将在这场文化融合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文化交融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太极拳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太极拳拥有人口数量的剧增。根据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经过努力,预计在下世纪中叶,将形面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瑞典、芬兰等国家为中心,并向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中东、中亚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届时太极拳人口将达数亿。由于太极拳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防身、健身的完美结合及广泛的适应性,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太极拳将在全球普及流行,并成功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良好生活的习惯之一,并且成为名符其实、参与人数最多的“世界第一运动”。由于太极拳在全球的普及,将形成巨大的太极拳市场,从而带动太极拳产业的形成。除大量的太极拳传播学校、中心、俱乐部出现外,与其相关的太极拳图书、音像、服装、器械、标识、食品保健品及服务旅游业都将形成产业化、专业化。同时,赢得国际著名企业集团的关注和投入。太极拳走向产业化、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也只有太极拳产业化、市场化的形成,才能为太极拳国际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余功保:太极拳的产业化是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太极拳的产业化具有充分的条件,它有世界性的品牌,有广泛的受众群,有可供持续挖掘的资源。太极拳的普及推广需要大量资金,而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健康消费投入比例也越来越大,以社会的力量来发展太极拳,才能形成长久的持续性的生命力,太极拳才能得到更大的飞跃性前进。可以预计,以太极拳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将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
陈正雷:我认为还有一点,应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加快传播速度。第四点,要大力提高太极拳师资队伍素质,这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关键。随着21世纪太极拳普及和范围的不断加快扩大,将出现太极拳拳师资匮乏现象。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队伍,来适应21世纪太极拳发展的需要,是不可忽视,从现在开始,太极拳界要精诚团结、相互支持、注意选拔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全面掌握太极拳技术、具有组织教学能力和社会经验、能适应21民纪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彻底改变过去人们对习武者的偏见,以高素质、高文化、高水平,造就太极拳传播者全新的社会形象。同时,要改革传受方式,筹建国际性太极拳高等学府,将传统授徒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培养主素质太极拳人才速度,把一大批能适应国际太极拳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推向国际舞台,为太极拳在全世界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应筹建太极拳中际组织,建立全球性的太极拳传播网络。现在世界上已在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组织。许多国家的太极拳组织都呼吁,要求以中国为核心,成立国际太极拳联盟组织,使之成为世界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促进机构。通过国际太极拳联盟,建立全球性太极拳传播网络,使太极拳更加全面完整,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科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