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韩起:心会掌之谜 —— 2004
·韩起答读者问(二十一)
·论红拳的劲/李毅虎
·卢伟强答《精武》编者问
·卢忠仁传形意拳十二形(二)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十三)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名家谈拳> 正文
拳论解惑/李统乾
来源:精武 年3期 作者:李统乾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3-2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韩愈《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为人师者之三项要务也。
  今之拳师不论其能否传道、授业,即便解惑这一应尽义务亦多不能尽。拳术练习以何为宗?非以胡思乱想为宗、非以标新立异为宗、非以有违道理为宗,实乃以先辈拳家千百年实践之理论结晶,结合自身客观实践为宗。
  前人关于拳术实践之理论结晶即为拳论。然而,拳论每有自相矛盾、似是而非、不能自圆其说、不能互为贯通之处,于是后学生疑,请问于拳师,而拳师或不能答;或干脆否认前人拳论;或一知半解,牵强附会;或故弄玄虚,欲言又止。此种拳师之所为,即不能尽解惑之任也。
  或有拳师曰:“拳论有何难解处?请君道来,让我一一决疑!”我道:“稍安勿躁,请君静听,然后为我等后学解惑。”
  拳术之道不外乎力量、速度、感觉与变化,纵观各流派之经典拳论皆不能离此四者。
  试观,关于提倡用力之拳论有:硬打硬进没摭拦,虎威比猛,一力降十会,非硬不破,一胆二力三功夫,心如火药手如弹等等。同时,关于反对用力之拳论亦有: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大松大软是太极拳的宝贝:勿使丝毫拙气拙力留于体内;身心一用力,呼吸一失常态即为错误;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外形势顺者,自增气力等等。
  关于提倡速度之拳论有:拳如流星,追风赶月不放松,鹰扬比疾,快如闪电,一快不破等等。同时,关于求慢之拳论亦有:习拳以慢练入手,不慢不足以体察周身之运动,一切感觉漠然滑过;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等等。
  提倡重视感觉之拳论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稍触即应:有感而发;内里中和者自生灵气等等。有不重视感觉之拳论:硬打硬进没摭拦:一硬不破等等。
  提倡变化之拳论有:抢上抢下势如虎;指东打西;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击致胜归:虚实无常,变化无端等等。有不重视变化之拳论:硬打硬进没摭拦;步踏中门往里钻,就算神仙也难防: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等等。
  于是,拳术后学无所适从,拳论于心中疑惑重重,更不知拳术当从何练起。到底练习拳术是否应跑步、跳绳、举重以增加力量?抑或如内家拳论所言: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只需尽情放松,自能得坚刚之内劲?到底是否应打速度球以提高拳脚速度?李小龙以电击练习出拳速度,不知是真是假?
  然而,拳论又云: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难道拳术可以以慢打快?拳论又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概皆由此而及也。分明没有说到力量与速度,而是将感觉的灵敏放于至要,莫非拳术之道并不在于力量之大小、速度之快慢,而只在于感觉之敏锐?而此种拳论皆出于大家,历代拳术名家皆不敢否认其拳论,今之拳家无论智慧与勤奋未必如前人,却口出狂言,一概否认前辈拳家之拳论,到底是前辈拳论之错,抑或是后辈拳家无知而乱下妄言?
  内家拳以练习时松且慢为原则,其目的与作用何在?慢且软,用时如何能制敌?及与敌交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猛力击败对手好?还是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制服,水平更高?诸如此类之问题,不知今日之著名拳家作何解释,以解拳术后学之惑?
  在下不才,此类问题我已不知反复思考几遍,更不知于实践中验证几回。故自有一番心得,而不轻易受所谓当今之大师、名家对拳论之解释所骗。我曾问疑于一太极名家: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应作何解?莫非慢可以打快。太极名家良久不能答,忽然醒悟道:快何能为者,就是言快得非常厉害之谓也。我闻言心中暗笑,此种解释,连字面解释都已经错误,更谈何释太极拳论之精义?
  我尝于“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一语感悟与实践,然后知道。此语并非言:慢可以打快,实言快与慢是相对的。
  两人对搏,往往手急眼快者胜,于是,通常习武者认为:只要快,就必然能取胜。其实以快取胜者,并非得益于陕。实得益于对手因畏惧其快,然后心惊胆怯,落荒而败。
  懂得一点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两个物体运动时是相对的,譬如说:两辆汽车车头相对,其中一辆汽车向另一辆汽车开去,其结果当然是一动一静,但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将静止的汽车看做运动,将运动的汽车看做静止,于是,快慢就成了相对了。
  两人相搏,其中一人快速前进攻击静止的对手,换一个角度看就是:静止者快速攻击运动者。静止者攻击的速度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运动者决定的。也就是说:运动者有多快的进攻速度,换个角度来看就是:进攻者处于静止状态,而静止者以进攻者的速度去攻击他。 再打个通俗的譬喻就是:你快速撞向静止的台角时,也可以看做你是静止的,而台角以这个速度撞向你!
  我浪费如此多的笔墨来描述技击中的相对运动,目的就是想让读者彻底了解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两人对搏时,其中一人以极快速度攻击另一人,另一人不需做快速运动,只需将身形手法轻微变化,让进攻者自己撞上来,或伤或跌,悉随尊便。
  换个角度看:进攻者是静止的,却被运动的静止者快速击出,而击人者毫不费力,被击者反而用尽全力,结果招来重创,你道妙不妙?
  清代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少林拳以勇武著称,得以搏人,人亦得而搏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于是别少林为外家。”这个“以静制动”就是技击中的相对运动。所以说: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既然已经明白速度是相对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力量的问题。
  通常习武者会认为:两人相搏,势必体壮力大者胜。然而,力大者未必能胜。太极拳论云: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即是以小力胜大力之谓。又曰:有力打无力,非关学力之所为也。也就是说:以大力取胜,与学习拳术的技艺无关也。因以强胜弱乃理所当然之事,无关乎技击之艺术。
  学习拳术后,应能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能如此,必然有其拳术之奥妙所在,学拳术方有其价值。因此,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然而,拳术中若无力,则必不能击人;若实力不足,则必不能临大敌。四两拨千斤并非随时能做到,若力量与对手相去甚远,稍有不慎,立可致败。
  诚如外国人说:中国人只会玩太极,软手软脚,哪能与跆拳道、空手道又快、又劲之拳匹敌?我道:此言差矣!中国之内家拳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代表,三门拳术之力量皆有甚于外家拳。
  若练太极,练成软手软脚,非太极之错,实习者之误!若以内家拳外形柔顺,而妄论其无力,疑其非搏人之术,则未能分辨内家拳术之奥妙。
  内家拳术奥妙无穷,今单从其用力上稍加分析,望能使读者有所明悟。
  人之一身,不外乎身、心、息三者,及至用力,亦不能离此三者。故练习气功者有三调:调形、调心、调息。 内家拳练习用力,则务求三者和谐统一,然后发挥用力之极致。若心慌、体硬、气喘,所发之力如何能大?如何使身、心、息三者和谐统一,论之太繁,姑且不论。
  单从形上论,人之四肢百骸、皮毛筋骨、肌肉血管、神经韧带举不胜举,如何能发挥形上之一切为用力服务?其他拳术之用力仅得身体部分之组织参与,而内家拳之用力,虽不能说让身体全部组织参与用力,而其参与用力之组织,远远超越其他拳术。
  试一譬喻:十人一组,分为二组参与划艇比赛。其中一组名为壮汉:个个身强力壮、肌肉发达;另一组名为常人:人人身材适中、肌肉平常。若以单人论,常人组必败于壮汉组无疑矣!
  然而划艇之速度不独决于个人力量之大小,而决于十人能否同时收发其桨,十人之用力若一人,则其艇必快。
  今壮汉组,各人皆力大无穷,奈何收发其桨各自为政、参差不齐,推动其艇前进之力大为减弱:而常人组则其桨收发整齐划一、十桨如一桨,推动其艇前进之力大为增加,于是常人组竞于比赛中战胜壮汉组!
  故拳术发力之大小,不独决于四肢、胸部之肌肉发达与否,而决于参与此种发力之人体所有组织能否协调一致,整齐划一。
  参与人体发力之所有组织,其数量与复杂性远远超于划艇之十人,因而其有待开发的潜力更是无穷。
  观今之各种拳术皆以自己所发之力至高无上,殊不知,与真正内家拳之发力,不知相去几何。
  因内家拳力求身体所有组织参与发力,故其练习必以心意为主宰,以意念诱导,形体慢慢运动,此乃练内家拳之要义。
  及至运用,不动则已,动则无所不至,起于瞬间,发于陡然,与练时之慢恰成异趣。
  普通拳术,一拳一脚,一目了然,身上诸多地方不能发力,而内家拳于练习时以意念诱导全身放松,故其全身每处皆能发出弹力。拳论中言:一边鼓一边荡,周身无点不弹簧,即此意也。
  纵如此,仍不能道尽内家拳用力之妙。内家拳用力之妙,更在于其外形毫不费力,而受力者感其被巨力一碰,连根拔起,有飞跌之感。
  此种用力之妙,全在于以意念为统领,身心放松,劲力沉整,将自身重力瞬间交于对方身体之某部。因此种发力,无须肌肉之收缩,而只须重力之倾跌,故能毫不费力。
  然而,理论虽如此,我于实践中亦能体会到此种用力之妙,但于真实技击中,能运用自如,则十分困难。因双方对搏时,变化无常,互有攻击,身心难免紧张,则重力攻击之功效大为削弱。
  每见著名拳师,在表演其技法时,示范之对象均为一站立不动之人,任拳师摆布,尽显其能,于是骗得外行一片掌声。若换一随意躲闪、进攻之对手让拳师表演,则拳师无所施其技矣。由此可见,今之拳师之技多为表演,至于实用则未必如此。
  故可以见到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后,各种名家示范之精彩技法,却从未见某名拳家在散打场上轻松将散打王击败,然后在众人极力要求下,将其技法之原理一一剖析。
  究其原因,非真人不肯露相也,实真人无本领而不肯承认也。或曰:君亦此种拳师也,何必相逼?答曰:我与之不同也,因我敢于承认自己不能也。
  据说,有人曾问于李小龙:你与拳王阿里未知功夫谁高?小龙答道:若以拳击之规则,我不若阿里;若以自由之规则,或可胜于阿里。于是,各门派之拳师纷纷仿效小龙之回答,而不见敢于承认自己不足者。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出比赛,不知引起国人多少慨叹。然而中国的神功“飞檐走壁”、“陆地飞行”之高人皆未见出现,奥运会之跑、跳冠军无奈拱手送与他国。
  究其原因,亦是非真人不愿露相,实真人无此本事也。
  国人神功奇技之梦不愿破,今又为高深之拳论所惑。悲乎!
  话虽如此,中国拳术于身心之健康、长久之作用、精神境界之培养有莫大之作用,此又非其他技击术所能比拟的。故亦无需妄自菲薄。
  上文已对拳术之速度、用力作了分析。至于拳术之感觉与变化,则源自身心的宁静、放松。
  内家拳以打坐、站桩、慢练为基础,其目的则在于培养人之宁静、放松,然后得感觉之敏锐、变化之巧妙。
  形意拳之化劲练法则完全符合此意,郝为真先生指练习太极拳之第三层境界言:如在水面上行走,神气不敢丝毫散慢,若一有散慢则恐落入水中。王芗斋先生言:统而言之,使周身与大气发生感应也。亦此种练法之精义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孙禄堂先生在其《拳意述真中》提到的:三害莫犯,九要遵循。为练习内家拳术之要领。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为穿,落翻为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水之翻;起如蛰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为内家拳应用之指引。
  至于,何为“三害”、“九要”:何为“起钻落翻”则留作以后专题文章探讨可也。

↑上一篇:八卦掌十问/张 方   下一篇:精武精神/陈公哲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李文奎答《精武》编者问
·“常胜将军”--王战军/崔春冬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八)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方道行
·武谚阐秘/一民
·廖白先生语录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陈照奎谈缠丝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樊宜兴答《精武》编者问/吴宪民
·卢忠仁著运动机制追踪求索过程记略(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三)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六)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初学太极拳架易产生那些常见的毛病?
·韩起谈拳实录(五) 精武2009年6期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四)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