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默认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代言人、技术顾问
-武世俊
大师
最新文章
·
韩起:心会掌之谜 —— 2004
·
韩起答读者问(二十一)
·
论红拳的劲/李毅虎
·
卢伟强答《精武》编者问
·
卢忠仁传形意拳十二形(二)
·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十三)
·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
天下武林
>
名家专栏
>
名家谈拳
> 正文
韩起答《精武》读者问(六)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5-1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大
中
小
]
问:韩老师,网上有人说,“武林大会”是上去一家、死一家。既然如此,“武林大会”还有什么举办下去的价值?是否应该停止?
答:在我看来,上去一家、死一家,才恰是“武林大会”存在的价值。
因为在“武林大会”上死去的不是一家家拳术。是附着在一家家拳术身上的“拳论掌故演练说手”。
“拳论掌故演练说手”从总体上说是惑乱武术,欺骗大众的罪魁祸首,它们该死。“武林大会”恰恰给了这伙“罪犯”有力的一击,使它们原形毕露,成为笑柄。
“武林大会”用实战的事实告诉大家,传统武术不需要玄而又玄的拳理拳论,前辈大师的传说纯属神话,拳术演练跟实战毫无关系,拆招说手不过是变戏法。
既然“武林大会”有这么大的贡献,干吗要停办呢?
问:参加“武林大会”的各家拳术都打得乱七八糟,不好看,依我看这样会毁掉中国武术,韩先生,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我们先说一下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如果你认为“武林大会”是由于举办的时间短,参赛拳手缺乏长年系统的训练,而打得不够精彩,我同意。倘若你以流行于各派的“拳论掌故演练说手”为参照,因而批评说“武林大会”不好看,我反对。
笼罩在各派身上的“拳论掌故演练说手”是一堆至今未被实战证实的武术泡沫,总体上属于想象出来的虚幻之物,虚幻的泡沫哪里能做为评判武术的依据?
“武林大会”不会毁掉中国武术,照现在的规则打几十年,它倒可能推出中国武术的又一个新品种——以腿法和摔法为主的新式拳术。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散打就是这么产生的,三十年前开始搞散打这项运动时,也并不存在一种叫“散打”的拳术,是按照规则打来打去,逐渐形成了一门叫“散打”的拳术。
任何形式的比赛,好看与不好看取决于参赛选手的水平,譬如散打、足球,水平高的选手登场,比赛就好看,弄一帮业余的选手来打,场面就惨不忍睹。当然,不喜欢某项比赛的人除外,对于不喜欢散打、足球的人,再精彩的比赛也吸引不了他。
当然,有些比赛项目,由于不符合人们的观赏心理,打得再精彩也难吸引人,譬如摔跤、柔道,喜欢看的人就很少,远不如人们对拳击、泰拳有兴趣。
问:韩师爷,我是八极拳十世门人,“武林大会”上的八极拳是真八极吗?
答:准确地说,是“不允许打脸等规则限制下的真八极”。因为按照“武林大会”的规则打,不管是谁上台,哪怕他是八极拳的顶级大师,也不可能打出两样来。只不过水平高的人,由于技能运用恰当,动作干净利索,会使比赛更加赏心悦目。
“武林大会”只要坚持搞下去,像散打那样成为独立的新拳种,就会造就出高水平的拳手。
问:韩师爷,我是在天津跟吴秀峰的重徒孙学的八极拳,请教您老,“武林大会”如果戴拳套,可以击打头部,八极拳会打成什么模样?
答:如果戴上拳套允许打脸,再按体重分出不同的级别,“武林大会”与散打比赛就归到一路了。这样的八极拳,可以说就是散打。
不仅是八极拳,少林、形意、八卦、通背、太极、大成……任何一种拳术,只要按照类似散打的规则打,都会打成近似散打的拳术。
问:韩师傅,我很接受不了“武林大会”不许打头部这一点,组织者为什么这么要求?
答:看了我对上一问题的回答,你就能猜出大半了。“武林大会”若是允许打脸(前提是拳手必须戴拳套),“武林大会”将变成散打比赛。规则的制定者对这一点门清。
而“武林大会”的操作者们。显然不想搞冠以“传统武术盛会”的散打比赛。
假若真这么搞,也不过是重复历史,回到散打的起步阶段,把散打走过的路重走一遍,如此岂不多余?对这一点,操作者们同样门清。
年轻一代的武术爱好者或许不知道,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散手(散打)比赛,即是“传统武术的盛会”,如同“武林大会”一样,搞的是“传统武术的散打”比赛,结果打来打去,打出了“散打”这样的新品种。
传统武术一不留神把自己打成了散打。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武术的体内本来就生存着散打的基因。不管哪一门派,只要是戴上拳套打,大模样就偏离不出散打。三十年前的“传统武术盛会”如此,戴拳套的“武林大会”也将如此。再过二十年打也仍然跳不出这个圈。不信,就试试看。
问:韩哥你好,我比你小两岁。我是形意拳爱好者,至今已有二十年练拳史,对五行、十二形下过苦功,但我至今仍不明白它们是否能用,我询问过很多人,有人说能用,有人说不能用,韩哥你觉得五行拳、十二形能用吗?
答:老弟,你能在武术道上坚守二十年,我很是钦佩。但二十年的苦功仍不知五行、十二形能否使用,这一点又令我颇感沉重。
我认识很多像你我这岁数的老拳迷,练什么拳的都有,聊拳时,他们偶尔也流露出和你类似的困惑:这一拳能使吗?那一腿是否能踢着人?每次看到他们迷惑的样子,我都悲从中来,进而迁怒其师,心想:那些滚蛋老师是怎么教的,徒弟练了二十年,你竟连“本门最基本的拳法能不能使”都没让他们弄明白,这老师是干什么吃的?
学生有此困惑,责任必在其师。因为像这种事——学生练了二十年仍不清楚最基本拳法能不能使,在传统武术之外是无法想象的,比如教拳击或教泰拳、散打的,有哪个教练敢让学生练二十年仍不清楚直勾摆、横扫踢、侧踹能不能使?借他们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这么教?但这种在拳击、泰拳、散打界属于荒诞至极的事,在咱们武林却像夏天的苍蝇,随处可见,且不以为奇。
胆敢让徒弟练二十年仍有此困惑的老师,他不是王八蛋就是糊涂蛋。
王八蛋。他心里明白但不告诉你。糊涂蛋。他本人就一脑袋糨子。指望他们没戏,大家就该自己起来救自己了。某某拳法能不能用,去跟人打对抗,打多了就能明白。
当然。即便是能实用的拳法,也是接受过对抗训练的人能用,未经对抗训练的人不能用。不过,在流行的传统武术中,大多数的拳法是不论训练方法正确与否,谁练了都不能用。因为这些拳法本就是专供演练和说手编造的,一句话,专门用来糊弄人的。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识辨某某拳法能不能用,去留心观察那些练过该拳法的同门。看他们是不是能用(说手不算,一定是对抗)。如果99.9%的同门都用不出来。你还不能把它们否定了吗?再对这些拳法心存希望,就是你伸着脑袋主动申请让人骗。怨不得别人。
问:韩老师,有位老人对我说:练武术可以不懂理论。他还说,武林有不懂理论的高手,没有理论培养出来的大师。他的话我听了很难接受,因为老人的话有违“练拳先明理”的教诲,但我又觉得老人的话有些道理,现在我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答:一句话能把人毁了,一句话也能把人救了。这位老人的话,是救你脱离苦海的真经。
练武术确实可以不必懂理论,譬如我师爷吴秀峰,他根本没上过学,虽然在1949年后扫盲认识几个字,也属于俗话说的“斗大的字认识不了一筐”那一种。可以说,像拳论讲的什么两仪、四象、八卦、易经之类,对他完全是天书,根本不可能看懂。别说不懂,他连文字本身也读不下来。即便能把文字读出来,意思他也弄不明白呀。但不懂拳理,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大武术家。其实老一辈的拳家,不懂拳理的人居多,倒是懂拳理的人比较罕见。
再有,抛开武林放眼各项运动,不懂理论的王牌运动员也比比皆是,泰森就不懂拳击的拳理,马拉多纳不懂足球之球理,菲尔普斯不懂游泳之泳理;但如同吴秀峰,不懂拳理、球理、泳理,并未妨碍泰森、马拉多纳、菲尔普斯玩成拳王、球王、泳王。
假如“练拳先明理”之说成立,吴秀峰等人的成功我们就无法解释。
问: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争论拳术问题,很多人的口气都是蛮精通的样子,请问韩老师,这些人都有功夫吗?
答:一个人有没有功夫,只能看他的实际动手能力,与他解说武术的能力无关。
一个人很能打就是有大功夫,一般性的能打是有小功夫,不能打则是没功夫(哪怕他是讲手大师,不能打也不叫有功夫)。这道理就像我们评价一位厨师,他烹饪功夫好坏,不在于他烹饪理论讲得如何天花乱坠,而在于他菜品做得好不好。
有些看似懂武术的人,如果把他们比做厨师,他们则属于这么一种:比如到饭店应聘,老板把他引到操作间,让他做几道菜,他呢?面对着案板上杂陈的各类主料敷料配料。只会滔滔不绝背菜谱、讲理论,却一个菜品都做不出来。
如果说做不出菜品的人不可能懂烹饪,那么,连最基本的拳术技能都打不出来的人,他就不可能懂武术,又遑论精通?
当然,一个技击家由于上了年纪,武功下降,则另当别论。
问:请问韩先生,在理解拳理和练习对抗二者之间,应该“先对抗后拳理”还是“先拳理后对抗”? 答:我仍用厨师举例说明。我认识很多厨师,我的学生也有不少干过和正在干厨师的,有人甚至干到了厨师长。他们当中有人上过烹饪学校,更多的人不曾进过烹饪学校,后者不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懂烹饪理论,这是肯定的。不过比起烹饪的功夫,读三年专业的却不如在饭店直接干三年的。就整个厨师队伍来说,他们讲,也是烹饪学校出来的普遍不如饭店出来的水平高。这一现象提醒我们,练武术,应该像学烹饪那样,先动手对抗,以后再看武术理论——如果你想看的话。 练武术所以要像学烹饪那样,首重实际操作,是因为武术与烹饪、修理家电、踢球、摔跤等等一样,是一门技能,不是学问。
做学问可以只通过读书动脑子来进行,身体不必参与。学习技能不然,技能除了动手练习,没有其它的途径可以掌握。
做学问以知识储备、大脑分析为主。掌握技能以动手练习为主——这是学问和技能的最大区别。
对于掌握技能来说,理论当然能加快技能掌握的速度,但理论无论如何也无法代替动手练习。就武术爱好者的现状来说,大家普遍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拳脚对抗,甚至把对抗练习减弱为零。严重地违背掌握技能的规律。
问:韩先生,我心里有个疙瘩,李仲轩老人说:“形意拳一个五行功架,什么都练到了,桩法、内功从里出,打法、演法从里出。”可是看“武林大会”的形意拳比赛,我却没看到他们打出内功和五行打法,要说他们也是高手了,高手都打不出来,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就更没戏了,我感到很绝望,请韩先生解疑。
答:我的看法是,不管是什么拳的什么功架——大成拳的某功架也好。形意拳、八极拳的某功架也罢,它们能不能“出内功、出打法”,跟他是王芗斋说的,还是尚云祥说的、吴秀峰说的没有关系。
能不能“出内功、出打法”,只跟一件事有关系,就是实战事实。实战事实证明能出内功、能出打法,它就是能出。缺乏实战的事实证据,“出内功、出打法”的说法就不成立,哪怕它是天王老子说的也不行。
问:韩先生,您在很多文章中流露出轻理论、重动手能力的意思,可您本人却很懂理论,经常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甚至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来讲解武术,这怎么能说理论不重要呢?请您回答。
答:说理论不重要,是对“练武术”而言,“教武术”则不然。
拳王、球王、武术爱好者不必懂理论,是因为他们是运动员,他们的本职是训练。不是研究训练理论,他们只管按照一份训练计划去练就是了。做教练的不懂理论却不行,教练是干什么的?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学生训练的,做教练的不懂运动理论,他根据什么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单凭老一辈教练传给他的经验吗?在体育界,凭经验带学生的教练,多为庸人。而像孙海平、管建民等,越是高级的教练,他们对理论越是懂得多、懂得深。
我是教武术的,当我面对三个训练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在指导他们练习——譬如八极拳的“铁牛耕地”时,如果我不懂运动生理学,那么,这三个能力不一样的学生,谁该采用“手脚跳起来”的方法?谁该换用“快速屈伸”的方法?谁又应该多做“静止不动”的铁牛耕地?你说,我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而要区分这三种铁牛耕地各练什么,必须借助运动生理学(或运动训练学)。
还有,如果我不掌握运动解剖学,那么。我就搞不清楚——(a)铁牛耕地能练到哪些肌肉;(b)这些肌肉对应哪些拳法发力;(c)这些肌肉的工作与哪些拳法的发力特征、技术结构相似一致。如此这般,我如何指导学生训练?
再有,如果我不了解运动生物力学,搞不清铁牛耕地与“最大动量训练法”(见运动生物力学)这两种方式对提高爆发力的不同作用等等,我怎么教?
再有,这个铁牛耕地,应该安排在训练的哪一时段?该排在下肢或躯干力量训练的之前还是之后?一星期要练几次?每次要练几组?一组要做多少个?要采用多大的密度做?每组间隔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加大负荷强度?什么时候增加负荷量?增加的幅度怎么掌握?冬天和夏天在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上该如何增减?学生前一天没睡好觉或身体机能状态不佳,我该给他们减负荷量还是减负荷强度?饮食怎么安排?如何进行恢复?等等等等数不清的问题,我要是不懂运动生理学或运动训练学,谁能告诉我怎么指导学生?
我这还仅仅说了一个铁牛耕地,没涉及其它功力训练。尤其没涉及拳法的技能训练。
如果我这理论也不懂、那理论也不明白,我拿什么教学生,我不是误人子弟、拿小伙子们的身体、热情、时间耍着玩吗?
一个当老师的人,要想使武术训练科学化,使追随自己的小伙子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幅度地提高实战能力”,他就必须懂运动科学理论。否则就是空话。
问:韩老师,我因为力量小经常用杠铃等等的器械练力量,但我的一些师兄却说,练力量会把肌肉练僵,练不出功夫,我该怎么办?答:练力量会不会把肌肉练僵?这个问题令很多武术爱好者感到困惑,有的人甚至十分苦恼,前不久就有个小伙子跟我诉苦说,他练力量只能背着老师、师兄偷偷地练,不敢让他们知道,因为老师、师兄一向反对练力量。理由也是练力量会把肌肉练僵。
练力量会不会把肌肉练僵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比如力量与柔韧、速度、灵敏、耐力之间,确实存在着互相影响。只不过,这些影响既有不良的一面。也有良好的一面(见运动训练学)。
练力量对其它素质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会降低柔韧性和爆发力。而柔韧性和爆发力的减弱,又会导致灵敏性的下降(见运动训练学)。灵敏性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项重要的武术功力(世界上没有灵敏性差的技击家)。这就是说,在提高力量与灵敏性之间,是存在对立趋势的。问题是,灵敏性重要,力量难道就不重要了吗?力量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武术功力,世界上同样没有力量差的技击家。
既然力量与灵敏一个都不能缺少,我们所要做的,就该是如何去协调力量与灵敏性的对立,而不是因噎废食,为了灵敏放弃力量,或为了提高力量而不要灵敏。
协调的方法是,在练力量的同时加强关节柔韧性、肌肉伸展性及爆发力、灵敏性练习,这既是各国教练员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也为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所支持。其中的柔韧和伸展练习,因为提高了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又对速度有好处。而良好的速度素质反过来又使爆发力及灵敏性受益。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力量,又不使灵敏性受损。
只有不恰当的力量训练——即仅练力量而放弃其它素质训练的力量训练才会使肌肉僵硬,出不来功夫(即降低了柔韧性、爆发力、灵敏性)。
力量对其它素质的良好影响,突出表现在对速度的影响上。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力量越大动作速度越快。动作速度对力量的依赖,最典型的例子是短跑,短跑是纯粹的比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但是,比速度的短跑运动员却要练力量,而且是必须练。因为不练力量,动作速度就提高上不去。
拳术中也有动作速度,你打拳踢腿的速度,身体俯仰闪摇的速度,都属于动作速度。根据上述运动生理学的原理,你力量越大,你打拳踢腿、俯仰闪摇的速度就越快。
有了这些好处,再加上肌肉发僵又不是不可避免的,大家有什么理由要放弃练力量呢?
↑上一篇: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三)
下一篇:
咏春拳八斩刀(永春蝴蝶双刀) 彭氏永春拳蝴蝶双刀教学光盘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
新注册
) 密码:
匿名评论 [
所有评论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
吕辉答《精武》编者问
·
李文奎答《精武》编者问
·
“常胜将军”--王战军/崔春冬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八)
·
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就是假
·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方道行
·
武谚阐秘/一民
·
廖白先生语录
·
形意拳名家―― 张希贵
·
陈照奎谈缠丝
·
中国八极拳第七代掌门人吴连枝
·
孙禄堂前辈论站桩
·
王选杰功夫探析――站桩、试力、走步
·
由赵道新谈谈王芗斋/瀚海鹤
·
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
初学太极拳架易产生那些常见的毛病?
·
韩起谈拳实录(五) 精武2009年6期
·
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四)
·
著名武术研究家马明达在香港杨式太极
·
中央国术馆毕业著名武术家蒋玉?拳论
·
中央国术馆毕业著名武术家蒋玉?拳论
·
中央国术馆毕业著名武术家蒋玉?拳论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33493757(服装器械)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
谢栋兴
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
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
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