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名家专栏> 正文 |
薛安日太极拳答问 |
来源:天下武林网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 中 小] |
|
“太极”一词怎样解释?
太极拳是在\"太极\"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创编的吗?
太极拳是否由陈王廷所创?
武当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祖吗?
到底谁是太极拳的创造者?
太极拳有什么行特点?
太极拳有多少流派?
薛安日,1942年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医师;广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现广州市体委广州市体育工会主席。习武时间38年。1960年开始随邓锦涛先生(原中国武协委员,省、市武协副主席)习练长拳、南拳、太极拳等。1973年开始受训于李天骥先生(至1996年先生去世)进修太极拳、形意拳。1974―1976年间随张登魁教授习形意拳。1982年曾在上海向顾留馨、马岳梁、吴英华老师学习陈式、吴式太极拳。
1982年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工作者
1983年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
199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进工作者
1995年广东武林百杰
1972年至1986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业余太极拳辅导站主教练。
1975年以来,多次作过太极拳理论讲座。是《广州市太极拳辅导参考资料》第1―3辑的执笔者。
1996―1997年兼任广州市武术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广州市武术馆馆长。
历任广州市武术协会委员、常委(兼科研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席、副主席;
广东省武协委员;广州市太极拳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顾问及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
曾参加全国武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入选收入:
《体育知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武术科学探秘》(人民体育出版社)
多年来为《新体育》、《武术健身》、《武林》等刊物撰写学术性文章30余编;
多次获广州市体育科学学会论文二、三等奖。
获广州市科协颁发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出版著作:
《太极拳械300问》《简化太极拳挂图》《吴式太极拳械精选》《四维太极拳》《太极拳械运动答问》
《中国正宗太极拳》(录影带)《吴式太极拳初楷》(录影带)
《42式太极剑》(VCD)《42式太极拳》(VCD)《32式太极剑》(VCD)《四维太极扇》(VCD)
《四维太极拳》(VCD)《四维太极剑》(VCD)《运动处方》(VCD)《健身三宝》(VCD)
薛安日太极拳答问
“太极”一词怎样解释?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是指天地来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状态。《周易》传为周文王的著作。其中《系辞上篇》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卦定吉凶。”
过去的文理学家曾有解释:“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太极谓天地末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由此可知,太极就是我们所知的宇宙的原初,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源始。不过这只是中国哲学的见解,不是科学的论断。
太极拳是在\"太极\"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创编的吗?
太极拳的产生有多种人传说,但无论哪一种传说对史实的考究,都末有任何证据说始创者是一位精通理学、熟读《周易》或宋朝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之后而创造的。也末见有哪一位太极拳家同时也是《周易》与程朱理学的大学者。从太极拳来源传说中经一定的历史资料考据和流传最多的两种传说来看,也绝对与\"太极\"的世界观没有什么关联;相反,与家的虚无导引、服气专精等养生之道却有一定的关系。
太极拳是否由陈王廷所创?
目前不少人同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戚继光部将)所创的观点。根据之一是陈氏家谱(乾隆十九年修)上载有“陈王廷”,其名字旁注明“陈氏创始人”。根据之二是发现了陈王廷遗诗一首,具中有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按当时的史料,并末提到“太极拳”或与太极拳有关的东西。陈王廷遗诗中只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造拳”不等于“创造拳法”而“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一句与“造拳”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至于他练的拳法是否后来慢慢成为太极拳的雏形,则是可能的。不过,黄庭经的吐纳导引之术与\"太极\"或\"太极图\"并没有必然联系。
武当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祖吗?
世传张三丰不只一个,大同小异:
(1)宋朝张三丰,武当丹士。宋徽宗召他进京,因道路梗阻而滞留途中,夜梦元帝授之以拳法;第二天早晨,即以单身一人杀贼百余。(据陈微明《太极拳法》)
(2)元朝张三丰,名通,字君实,辽阳人。元末儒者。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后绝意仕途。游宝鸡山中,见三山峰,挺秀苍润可喜,因号三丰子。洪武初,应召入朝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以拳法;旦以破贼,故名其拳曰武当派,或曰内家拳。内家者,儒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据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3)辽东懿州张真人,道号三峰;生宋末,身高七尺,鹤背雄姿,修髯如戟,寒暑唯一箬笠,手持拂尘。洪武初至蜀太和山,结玉庵虚宫修炼。后至陕西宝鸡山,又入湖北武当山。一日在屋诵经,闻喜雀,鸣特异,由窗视之,见雀在柏树如鹰下视,地上一长蛇,蟠结仰视。雀鸣飞下,展翅扇打,长蛇摇首微闪......真人由此而悟,蟠如太极,采刚柔,按太极组成太极拳。(据董英杰《太极拳释义》)
(4)张三丰之技,出于道家冯一元。(据陈炎林《太极拳与自卫散手》)
(5)据李天骥《武当剑术》摘引,《道藏要楫》:“元末明初张三丰,又名全一、君实,道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人。才华横溢,好道善剑......”
由上面引录的传说看来,引三丰其人是存在的,历史上也可能真有两个张三丰。元末明初,别号玄玄子的张三丰“好道善剑”,由拳与剑的亲缘关系看,也可能是拳法的名手。然而他的拳是否就是太极拳,他所善之剑是否就是现在的武当剑,也就无从稽考了。
到底谁是太极拳的创造者?
综合看来,太极拳的源流甚远,来自民间的多种拳术,经过历代人不断的完善和再编排才成为近百年流传的太极拳套路。至于谁人首创,确难论定。过去这种拳法,并无“太极拳”的名称,只称作“十三势”或“长拳”。它由谁来定型,并给它起了个“太极拳”的名字呢?见诸文献唯王宗岳之《太极拳论》为最早,至于王宗岳师承何人,则也难考。
有一说如下,也只能作参考:“三丰系宋徽宗时人,值金人入寇,彼以一人杀金兵百余。山陕人民慕其勇,从学者数十百人,因传其技于陕西。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者,得其真传,名闻海内,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工心解、搭手歌、总势歌等。”(据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太极拳有什么行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是意识(心)呼吸(息)。动作(身)三者紧密结合,运动时要示求心静神聚,舒松自然,“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动无有不动,静无有不静”,“动中求静”不尚拙力;气如车轮,腰如轴,如环无端,绵绵不断;呼吸根蒂,气沉丹田;专气至柔,纯任自然。外形“静如山岳,动若江河,”有圆。柔。慢。稳。匀几大特点。动作开展大方,协调性特别强。所有运动过程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
各式太极拳均有这些特点,因而太极拳理论是同一的,不因动作表现形式的不同,流派不同而异。王宗岳的理论,武禹襄的理论,杨澄甫的理论,陈金的理论和徐致一的理论。代代虽有发展,但其核心是相同的,也说明各流派理论是融汇贯通的基本一至的;绝不是武式太极拳自有武式理论,杨式也自有杨式的理论,甚至简化太极拳又有自己的理论。如果认为武禹襄写的理论就不能运用到指导杨式太极拳实践上去,这是很大的概念上,知识上的谬误。当然,各流派在练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要求,如武式太极拳两手的动作各管半边身体,尽可能不“管过界”,杨式太极拳就没有这么刻板的规定。这是各式太极拳自身的特殊性,完全符合矛盾论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并存的规律,总不能因为某事些“特殊性”的存在就否定“普遍性能”的真理。
太极拳有多少流派?
太极拳的流派传说中有唐代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三世七”;有李道子传的“先天拳”;有韩拱月传给程灵丹妙药洗的程氏太极拳,后改名为“小九天”;有殷利传的“后天法”等等。这些传说中的流派,现代已不见传人。而流传于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五大流派,即小陈、杨、吴、武、孙等五式太极拳。这五大流派,由于代有传人,师承不同,随之又有演变。这些传说中的流派,现代已不见传人。而流传于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五大流派,即陈、杨、吴、武、孙等五式太极拳。这五大流派,由于代传人,师承不同,随之又有演变。如陈式有老架。新架。赵堡架之分;郝式原为一家。此外还有常式。李式等地方较强的太极拳,名目不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为了大力推广、发展太极拳,40来研究、整理了各式传统太极拳,并在杨氏大架基础上编定了简化太极拳(24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六十六式综合太极拳、四十二式竞赛套路太极拳及各流派竞赛套路。前三者与太极剑及推手教材合编为《太极拳运动》一书(香港翻版定名为《太极拳图说全书》,内容相同,保留用了编者李天骥老师的拳照),是国内外学习太极拳的普及教本。
|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
|
|
|
|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