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两大对立面,称为“阴阳”。把存在的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认为是世界万物的起源。从而说明阴阳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是生克变化之规律。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一直被作为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拳术攻防、技击等各方面的广泛运用。在拳术上,根据五行创生出“五行拳”,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进一步产生了五拳相生相克的变化的练法。 “五行拳”,是根据五行及五行生克的学说而创编的劈钻崩炮横五拳。即金水木火土五行。而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和变化的关系。何谓相生?乃“生我者为之母,我生者为其子”。就是在相生中,既有生我的一面,又有我生的一面,既为其子,又为其母。由于这种互相助长,互相扶持之关系,所以称为“五行相生”。在拳术之间的相生的关系为劈拳生钻拳(即金生水),钻拳生崩拳(即水生木),崩拳生炮拳(即木生火),炮拳生横拳(即火生土),而横拳又继续生劈拳(即土生金)。故土为万物所生之根本。由横拳能滋生其它四拳之理,称横拳为之母。 五行相生拳歌诀: “劈能生钻钻生崩,崩能生炮炮生横,横能生劈各行本,万物于土五行生。” 又云:“金水木火土,劈钻崩炮横,相生循此序,左右递相连。” 此套“五行相生”拳,乃先师韩慕侠先生所传,以劈钻崩炮横五拳,代以金水木火土五行。其练法为一劈拳,二钻拳,三崩拳,四炮拳,五横拳。每拳奇正各一式,往返两趟共二十式。 预备动作 从无极式开始,身体自然站立,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向外撇成外八字形,两腿伸直,两膝向后挺直,小腹丹田向后吸劲。胸微向前迎,两肩保持平衡,两臂向下垂直,两手掌自然展开而微曲,中指贴近于腿部中间。头项正直,头有向上顶劲,项有竖劲,下颏微向后收,闭口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要将头顶上“百会穴”,两阴之间“会阴穴”,脚下内踝“水泉穴”竖成一条直线,如立于空虚之地,凝神敛气动静无知,无我无象与天地同体。然后,用鼻吸一大口气,再慢慢呼出向下降,身体随之放松,达到安神静心(图1)。
三体式起式 三体式,又名三才式,俗称桩法,是形意拳开门式的姿势。习练各拳必须先由三体式开始,再行变化。 1、从预备式两肩下垂引气到手(图2),然后两手心相对,向丹田合气(图3),然后再翻转手心向上,从左右两侧屈臂平行向上托起(图4)。掌托至与下颏平时,翻转臂腕,掌心向下(图5),十指相对,在胸前由掌变拳,拳心向下,屈肘向下按劲,按至小腹丹田处,两肩极力下沉,两肘向前扣劲,小腹鼓气的同时,腰随之向下沉,两腿靠拢,两膝靠紧,屈膝下蹲,丹田往后吸劲(图6),头向右转并顶劲,项要竖劲,二目平视前方(图7)。 2、紧接上式,上身原地先向右,再向左旋转活动腰胯,速回向右转身(图8)。当身右转时,右脚提起向右在原地出半步震脚,脚尖斜向右前方,呈斜横步,身上起,左脚紧跟提起靠在右小腿内侧,脚尖向下呈鸡形步的同时,两拳随转体右拳向左,左拳向右,在腹前交叉划弧。然后,右拳扭转,拳心向上,在左拳上方经胸前向前上方钻出,高与鼻口之间,不可过鼻。手背向下,极力向里裹劲至小指朝上。臂与肩平,肘微屈下垂,两肩扣劲。左拳向下按,拳心向下,落至脐部后方,左肘紧贴左肋,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图9)。 3、紧接上式,左脚向前踏出一步,落地要顺直,脚趾抓地。右脚尖随之稍向外展,两脚前后距离一般二尺五寸。两腿仍屈膝,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身体看正是斜,看斜是正。前后两脚的劲力,为前三后七,其重心落在后脚至前脚之间的三分之一处。同时,左拳由脐后经胸前向右上斜出。当与右拳呈交叉时,迅速扭转臂腕,两拳放开变掌呈“三圆掌”,左掌由上向前向下翻落劈出如斧之劈物,肘部微曲,掌心斜向前下方,五指自然分开。虎口要圆,中指竖劲,掌心内含,高与心齐,左掌与左足上下相照,手与肩平。右掌向外拧劲,由上向下向里,肘贴肋向后撕捋,靠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手背向上,五指分开如抓圆球,手腕向下塌劲,手指向上竖劲。两手之劲左推右捋,如同抽丝。头要顶劲,项要竖劲,舌尖抵上腭,两肩要扣,两眼平视左掌前方,势动如鹰,不动如熊(图10)。 第一式 顺步右劈拳 1、在三体式预备式基础上,左掌五指微曲,小臂外旋,由前向下朝里坠肘贴肋回拉至脐左侧变握拳的同时,右掌随之外旋回拉变拳,停于脐右侧。当两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撤步回收靠于右脚内踝,脚尖点地,左膝靠右膝内侧,目光平视前方(图11)。 2、紧接上式,左拳在脐前向上提起,小臂向左转,使拳心向上,经左肋左乳至下颏,斜向前上方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拳眼向上与左肩呈水平,沉肩坠肘,臂微曲,与前动作连贯呈一大圆。右拳随左拳向上提时在脐右,拳向外拧,拳心向上,随左钻屈臂拳向上提,由脐至胸口向左上方斜出,置于左臂肘内侧,蓄意向前劈的同时,左脚向前偏左蹚进踩落半步,左脚呈斜横步,微屈膝,右脚遂向前提起,靠在左腿内铡,紧贴于左小腿上,脚尖向下呈鸡形步。两腿似直非直,似弯非弯,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图12)。 3、紧接上式,右脚向前迈一大步踩实,膝微曲,脚尖向前微里扣。左脚随之向前跟进垫半步,身体重心后移坐于左腿呈桩步,两腿似直非直,似弯非弯的同时,右拳小臂外旋,从左小臂脉窝处变掌向前立掌刚劲劈出,高与眉心相对,掌心斜向左,五指分开,虎口要圆,与右肩呈水平,臂微屈,沉肩坠肘,由阳拳变阴掌。左拳向右扭转臂腕,将拳松开变掌向下回拉捋劲下按至脐左侧。五指分开,手心向下,虎口要圆,大拇指靠腹部,两肩扣劲,丹田抱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两拳往返刚中求柔,不可用拙劲(图13)。 第二式 顺步左钻拳 1、紧接上式,右脚向前迈进半步,脚尖斜向右呈横步的同时,右掌向外翻转臂腕变平掌,掌心向上,用手指向前平穿。左脚在后随跟进紧贴于右小腿内侧,两腿微曲呈鸡形步的同时,左掌在脐前变拳拧转,拳心向上,向胸前提起置于右肱肘内侧,两肩扣劲,丹田抱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图14)。 2、紧接上式,右臂屈肘向里拧转,掌变刁手向左向下刁挂,随之握拳,拳心向下,由上往下落翻,顺左臂外肘捋回至脐部,拳背朝上,拳虎口紧靠脐。同时,左拳向外拧,小臂向里裹劲,至拳心向上再顺右小臂脉窝上与右掌相摩擦。拳从口出向前钻起,虎口向上,拳背向右,小指向上,拳高不过眉,与左肩平,臂微曲,沉肩坠肘。同时,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踩落,脚尖直向前方,右脚随即跟进垫半步,两腿微曲呈桩步。两肩要扣,丹田要抱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图15)。 第三式 进步右崩拳 1、紧接上式,左拳向里屈肘拧转扣腕,拳心斜向下,左脚同时向前进半步,脚尖微斜向左前方踩实。右脚跟进左脚,右膝紧贴于左膝腘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脚跟。同时,右拳向上提起拧转拳心向上,两腿弯曲,身体微下蹲,目光平视前方(图16)。 2、紧接上式,左拳继续屈小臂,拳心向下扣劲向腹前回收的同时,右拳向里拧转臂腕,由拳心向上变为拳眼虎口向上,由左臂上端经左拳虎口处,上下呈十字相交时,左拳由右肘下往怀中撕捋,捋至脐部左侧。右拳直向前击出,拳眼向上,拳拇指向下沉劲,拳小臂平直,肘须微曲,拳与胸口平齐的同时,右脚向前进一步踩实,脚尖向前,左脚随之垫半步,脚尖外撇,两膀松开,含胸扣肩,丹田吸劲,头要顶劲,项要竖劲,目光平视前方(图17)。 第四式 拗步左炮拳 1、紧接上式,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斜进一步,脚尖斜向左,屈膝半蹲。右脚跟进左脚,脚跟提起,脚尖点地,置在左脚内踝处,两膝盖紧靠。身体重心移于左腿呈鸡形步的同时,左拳前伸变掌,置于右小臂下,右拳也同时变掌,十字交叉,掌心向下。然后。两掌上举,经头部前上方各向外拧转左右分开,再由两侧下落划一立圆。两掌抓握变拳往怀中勒回,贴肋向后拉至脐部左右两侧,两拳对称,拳心均朝上。身体下蹲,两肩松垂,丹田内抱,头要顶劲,项要竖劲,二目斜视右前方(图18、19)。 2、紧接上式,身体微向右转,右脚向右前方斜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垫半步,脚尖斜横,两腿似弯非弯,似直非直,身体重心落于左腿的同时,腰向右拧,右拳向外拧,贴胸前上钻至头前,再向外拧转撩挑,屈肘斜下垂,架于右额角前,拳心向外。左拳同时随右拳外拧,由腰部贴身向上钻,顺右脚走势向前打出,拳眼向上,肘微曲,拳高与心口齐。身体看斜是正,看正是斜,扣肩含胸,丹田后吸,头要顶劲(图20)。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