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鸟瞰武当 图为:武当功夫 图为:仙山琼阁 图为:道教音乐出访美国 图为:南岩胜景
罗序文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八百里武当风光旖旎。“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武当山常年紫气氤氲,云霞迷雾,茫茫林海,灵山秀水。 千百年武当博大精深。华夏文明的深远和道教文化的精妙,早已深深融化于繁复华丽的雕梁画栋中,美妙灵动的飞檐翘角上,栩栩如生的神兽雕饰里。 武当,它传承文明,寄托信仰,它已被道化成仙境,不仅为历朝皇帝所推崇,也为各地民生所尊仰。
神秘空灵的武当仙境
武当山川秀美,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犹如金铸玉凿的宝柱雄峙苍穹,享有“一柱擎天”美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各自争雄斗奇,却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天造地设一处“万山来朝”奇观。 天柱峰周围有扬波溅珠的溪涧,珍禽异兽触摸的悬岩,吞云吐雾的山洞,孕日育月的潭池等。众峰中有的似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似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有的美似金凤,有的奇似猕猴……诸峰层峦叠翠,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霞长卷,蔚为天下奇观。 武当的一山一水,无不处处彰显武当仙境的神秘空灵;它的一景一观,令人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
水,若无生物便无生气。山,若无文化便无灵魂。武当山,因道而有魂。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 据史载,武当道教起于汉唐,继于宋元,盛于明,延续至今。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动用30万军民工匠花13年时间,在武当建成9宫8观,36庙堂,72岩庙等古建筑群,形成“五里一庵十里一庙,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壮丽景观。 武当山成立道教协会后,经常与世界各地的道教组织交流,宣传并扩大武当道教文化的影响。 道教文化,已经融入武当宏伟的古建筑群、珍贵的道教文物、神奇的道教医药、独特的道教音乐、玄妙的武术和深奥的道教哲理之中。
皇家道法的古代建筑
“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寰宇所无。”武当山的古建筑,被专家誉为“人世上的天堂,驾于五岳之上。” 经历朝修建至明代永乐年间,数百宫观庵庙2万多间,分布在八百里武当山中,点缀在100多公里古神道上。如今,武当山古建筑仅留存几十处精华,铜铸鎏金的金殿金壁辉煌,重檐九脊的木殿紫霄殿气势雄伟,绝壁悬宫南岩石殿巧夺天工。其它遗迹仍能隐现“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之神韵。 武当建筑依照玄武修真故事统一布局,并采取皇家建筑规制,严格按照明成祖“相其广狭,定期规制,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达到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天人合一”、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每座建筑“虽自人造,宛如天开”,并与人、地、天融合为一个和谐整体的“道”。各宫观庵堂紧扣自然造化的山形地貌,不仅在大环境上依山就势,而且在局部处理上不动山石基岩,巧借自然,疏密相间,使武当建筑与大自然的内在美结合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纵观武当全山古建筑,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民间的纯朴节俭等诸多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风格。 现当代许多建筑专家考察武当山后称赞说,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
“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代名宗,饮誉古今内外。 据传,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甚深,道士修炼学道,还伴以习武。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的武林高手不乏其人。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创立武当内家拳,为武当武术奠定基础。 武当功夫以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以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为理论核心,追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增智开慧,其玄妙、飘逸、轻灵、内外兼修的特点为世人所倾慕。 武当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拳种、门派,如内家拳法、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纯阳拳等。 武当武术根据“道法自然”的“宇宙整体观”创编,重视身心合修的练拳效果,不尚拙力,妇孺幼弱,皆可日练,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中国道家思想和武术相结合的典范。
梵音天成的道教音乐
“玄岳门开响玉箫,崔嵬紫府控山椒。”武当山道教音乐,凭其庄严典雅的气质、醇厚浓郁的宗教韵味、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道佛融合的宗教风采,已被我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聆听武当宫观道乐,就连见多识广的音乐大家也无不为其悠扬的乐声、优美的旋律所倾倒。全国各地著名作曲家、歌词作家王立平、徐沛东、赵季平等都曾到武当采风道乐,乐此不疲,留连忘返。 自古以来,武当道乐兴盛不衰。 东汉道教《太平经》说音乐感天地、通神灵、安万民,道教音乐自始极其神秘。北魏道士寇谦之把诵经与音乐融为一体,改直诵为乐诵。南朝道士陆修静吸收儒家礼法,制订斋醮仪式。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武当山。明朝武当道乐发展到极致,在一些盛大国家祀典中,道乐阵容庞大,时间多至四十九天,在武当山形成“仙乐忽从天外传”、“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景象。 武当道乐集“歌、舞、乐”一体,根据演唱的场合和祭祀的对象不同而变化。在大殿祀典祭神时唱“阳调”和“正曲”,在殿堂外为俗民做道场时唱“阴调”和“耍曲”。 武当道乐庄严典雅。自从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武当山之后,武当道场受到皇室重视,被纳入朝廷议事日程,深受宫廷音乐影响,从而显得庄严典雅。 混融一体的独特宗教韵味。武当山的全真、正一等派别的道士长期同室吟诵经乐,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形成丰富多采、协调一致的武当仙乐神韵。 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武当山与川、陕、豫相邻,这一地区的民歌、曲艺、戏曲十分丰富,武当道乐受到很大影响。历史上皇室经常从全国各地钦选道士来武当时办道,外地道士到武当云游挂单,都对当地道乐的发展有些影响。 此外,武当道乐还融合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此具备道佛融合的宗教风格。
天然神奇的道教医药
武当山药用植物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药库”。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武当道教医药发展较早。汉武帝曾派大将军戴孟上武当山问医采药,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高道陈抟均来武当山或采药,或修炼;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深入武当山采药…… 武当道教的一些养生术,如行气、导引、调息、按摩等,都被纳入中医领域;道教的外丹术则被纳入了制药领域,成为制药手段之一;道教的内丹术也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这样,逐步形成了与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独具特色的武当道教医药。 2002年,武当道教医药研究所成立,并与武当山道教协会联合研究武当道教医术,已挖掘整理各种单方、验方155种,编辑出版《中国武当医药秘方》、《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等书籍,其研究课题“九龙隆汤结合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被认定为省重大学术成果。 武当道教医药是中国道教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充分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
大凡名山大川,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或雄奇,或秀丽,或清幽,林林总总,彰显着各自的个性。 以山而论,武当山不像珠穆朗玛峰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似华山那般陡峭险峻,它雄伟不过泰山,奇秀也不如黄山。 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武当山因真武大帝而造就仙山琼阁,因玄妙精深的道教文化而备受尊崇。 道化武当,与众不同。 举世无双的精美建筑昭示着威严尊贵的皇家气势,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演绎出变幻莫测的神秘意境,天籁梵音的道教音乐倾诉着幽远空灵的人间绝响。 神秘空灵的仙山景致,源远流长的武当文化,天人合一的道家玄机,构成了武当灵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自古以来,武当山一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境。 以武术为例,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现在道家养生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认同。武当建筑也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的教义。整个武当,无不体现出道教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越来越体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的重要性,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意义。也正是这种思想,成为武当上独特的文化魅力。武当也正是借助这种独特的道教文化,成为我国独树一帜的旅游景区。 目前,差异化竞争,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河南《风中少林》等后来居上的旅游项目,正是凭借它们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在现有的旅游市场上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在应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武当山旅游景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道教文化优势,也只有发挥这种独特优势,发掘其独特内涵,并积极转化成旅游产品,武当山才能迎来自己更美的春天。
古今中外名家赞武当
郦道元(北魏杰出地理学家)称赞武当山:“山形特秀,异于众岳”。 李方叔(北宋文学家)称赞武当山:“观此山形,岱宗能小天下,拟秀厚于恒嵩,埒清雄于衡华。” 朱 棣(明朝永乐皇帝):“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今名大岳太和山。” 王世贞(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称赞武当山:“山之胜,既以甲天下”。 张开东(明朝诗人):“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 乐 醒(清朝诗人):“四大名山皆拱极,五方仙乐共朝宗。” 考斯拉(联合国专家)说:“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学”。 苏明塔加(联合国专家)称赞:“中国伟大的历史,依然存留在武当山”。 金 庸(著名作家):“武当武术,中华瑰宝。” 王志纲(策划大师):“五岳归来不看山,登武当,方知山外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