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艳彬
八卦掌功夫是“走”出来的,是由足下“五劲一意”之功锤炼而成。“五劲”属外,“一意”属内。内外合一,方能达“神气意力,合一集中”之高功境界;方能达以下催上,以内催外的奥妙神形;方能体会出《易经》所说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真正内涵。练就“五劲一意”之功,周身之劲力能挂于腕上、指上,谓之八卦掌之功得矣。劲之所得,法之所生,意之所能,神之所行,松、空、静之所求,纯任自然。功夫由先天八卦的拧旋走转中求之;由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中求之;由自然而然、合乎自然、顺其自然的修炼中求之。
蹬、踢、摩、探、踩,为“五劲”,脚的周围尽是泥水粘拖为“一意”。“五劲一意”之功知者不多,会练者更少。此功是成就“一阴一阳谓之道”之功的重要法门;是“阴阳不测谓之神”的高、奇功夫的最良彰显;是“生生不已谓之易”的真正体现。然,八卦掌的“五劲一意”之功有别于其他任何拳种,不但外形上具有独特、严格、规范的要求,并且还要求于连绵不断的拧旋走转中贯注神形意念。可以说,形虽简而内涵极丰,于简易、变易、不易的修炼中生出奥妙无穷之功。
鄙人虽然习练八卦掌有年,然“五劲一意”之功仍然没有上身,仍孜孜不倦地求之。所以,所述仅仅是点滴体会和粗浅之认识,恳请同道、同门不吝赐教,使八卦掌这朵武林奇葩更加完善、趋于“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
一、蹬、踢、摩、探、踩“五劲一意”在修炼先天八卦掌中得于拧旋走转 先天八卦为伏羲八卦,又说包羲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以八卦取象命名,制成拳术。”后天八卦为周文王八卦,包括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内含八卦掌六十四势法、三百八十四手法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是一阴一阳不断变化、互易。
先天八卦为身体八卦,头为乾、腹为坤、肾为坎、心为离、尾闾第一节至第七节大椎为巽、项上大椎为艮、腹左为震、腹右为兑。后天八卦为四肢八卦,腹为无极、脐为太极、两肾为两仪,两胳膊两腿为四象、两胳膊两腿各两节为八卦。
阴阳也好,“五劲一意”也罢,都必须在先天八卦的拧旋走转中获得,达先后天八卦合于一身,使四肢八卦合于身体八卦,外合于内,展示出内外八卦掌的“体”与“用”中生克的数理变化之生生不已。先天八卦为“体”,以习练阴阳二气,强筋壮骨,得刚柔之劲,虚实之法为主。后天八卦为“用”,含攻、防、守,化打之技法,又含进退闪变之机等。说到底,八卦掌功夫就是炼先天补后天,炼后天返先天:
何为拧旋走转?说明白点就是“走圈”,“拧旋走转”一词由已故八卦掌明家姜容樵先师所著《八卦掌》一书中提出,将八卦掌练功之大法生动、形象、简练、有效、具体地描绘出来:“拧旋走转就是说在走转时必须是腰要拧,肘臂要拧,手掌要拧,颈项要拧,使头肘手身拧向圆心的一面,拧成一股旋劲。”身法之拧旋,掌法之刚柔,步法之虚实,神意之体现,完全在拧旋走转的形体变化上进行,含于动静之中,又含于“五劲一意”之中。拧旋走转指双手臂一前一后屈曲伸于体侧,将身躯的拧旋和手臂拧旋融入绕圆走转之中。形成步在圆圈上行走,躯干、头项与两臂均向圆心拧旋,直拧至里手与外足跟和圆心在一个垂直面内,使躯干的拧旋和手臂的拧旋达成整体的拧绳状态。走转中,两脚不断交替里摆外扣,两臂在拧旋不断状态下,形成边拧旋边摆扣边伸缩边圆形运动的外形。双腿于悠然的摆扣步法中如绳拧状;双手臂拧旋中尺骨与桡骨折叠成绳拧状;躯干在不断的运动中拧旋成绳拧状,久之,便会获得八卦掌独有的、动中可伸缩、可变化、连绵不断的阴阳之体,刚柔之劲,和虚实之法,此为八卦掌练功得法之妙道。但须切实掌握住身如绳拧,手、臂如绳拧,脚之拧旋的练功状态。
双脚“走”出蹬、踢、摩、探、踩五劲是八卦掌脚下功夫最基本的技法,也是练就八卦掌高功夫必须具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意”是神、气、意、力合一的重要关节,又是形与神相连相成的关键。
“五劲”指双脚从开始起步到落步过程中交替运用的蹬、踢、摩、探、踩,五种劲法,激烈的防守与反击中,尽管双掌转瞬刚柔变换,身躯刹时拧旋闪展,然,脚下必须于不断的摆扣步法中运出蹬、踢、摩、探、踩五种劲法于一体。方能显示出“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之势;方能展示出“神气意力,合一集中”之神态;方能体现八卦先后天合一之“体”与“用”。
五劲一意,摆扣成圆。是八卦掌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法。八卦掌素以趟泥步和摆扣步著称,形成步若趟泥,拧旋摆扣的步法运动特点。运动时步法蕴含并“走”出“五劲一意”,谓之得八卦掌步法玄妙之劲力,方得神意帅形体之内外合一之功,方能在技击中生出“起平落扣,连环纵横”之妙用,方能于“滚钻争裹,奇正相生”的劲力中生生不已之转换。练好趟泥步、摆扣步的关键是“五劲一意”之功上身,拧旋走转中就会显现出悠然,大舒服、大自在,就会显现出“不见水流,只见物行”的神奇功效。
“蹬劲”:非朝前后或左右出腿蹬脚,也非向敌之身蹬去,而是后脚向大地作用出一种特有的劲力。这时于拧旋走转中左脚或右脚落地时蹬出来所产生和必须练出来的劲力,叫“蹬劲”。此劲贯穿于八卦掌练功,特别是技击之始终。八卦掌功夫是高深还是平平,全凭脚下“蹬劲”来体现。“蹬劲”如何产生?你给地心一个力,地心给你一个反作用力,八卦掌之功全凭这个反作用力获得“蹬劲”。“蹬劲”足,并且法对,劲力通过脊椎达肩肘腕指,可使身体阴阳转换随意而变;可使双掌刚柔之变应运而生;可使脚下虚实之法轻灵敏捷;可使身行如游龙,换掌如鹰,回身如猴似神行。切记,拧旋走转中支撑脚,也必须支撑脚出“蹬劲”。前后脚着地后,后脚做支撑脚为前虚后实,后脚用“蹬劲”将前脚通过“踢”、“摩”、“探”、“踩”而完成五劲运作。待前脚做支撑脚时为前实后虚,前脚使出“蹬劲”带动后脚平行抬起,将后脚通过“踢”、“摩”、“探”、“踩”而完成五劲运作。后脚起步移动时,前脚的“蹬劲”不可停不可断,以确保后脚平稳前移或后撤;确保身躯拧旋轻灵;确保虎坐之势沉稳;确保双臂随劲拧旋;确保脚底之劲到腕到手。“蹬劲”产生后身体不得上耸或左右歪斜,更不可摇摆不定,要找准那个稳劲,要有沉稳如虎坐之势,要有任何力量也推他不动之感。这种“蹬劲”是怎样一种劲力呢?打一个比方:就像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行,必须双脚交替前蹬,白行车才能前行。又如蹬梯子上房,又如蹬山或上台阶,要找这个“蹬劲”,使出脚掌之劲力,要求整个前脚掌含有饱满的劲力。注意,脚后跟不得用全力,只是参与用力,如果脚后跟强用力会导致步法发滞,身法发懈,掌法滞缓,周身不灵便。那么,“蹬劲”如何练呢?运作“蹬劲”时万不可用僵力拙力,要在膝松胯活腰灵的状态下练“蹬劲”。
“踢劲”:非朝前或朝后踢去,也非向敌之身踢去,而是后脚起步前移时,或行进摆步或扣步时,脚背和小腿胫骨夹角处,也就是俗称“脚脖子”处要有向前的“踢劲”。从后脚起步向前行进一直到落地,“脚脖子”处必须含有这种“踢劲”,这种“踢劲”实际是将脚背上的东西稳稳、轻轻地送踢出去,用力猛踢就失去了含蓄劲。这种劲力是含于内而不使其发于外,于含而不发之际使整个下肢、整个身体含劲而待发。对于下肢而言,因为有了“踢劲”,下肢产生力量,可使五趾自然抓地,对于身体而言,会使劲力含于体内。这种劲力是“活劲”,存在于身体每个部位。“踢劲”对保持身体之平衡、灵活,“虎坐”之势更加稳健、沉实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须注意的是,后脚前行中的“踢劲”不可主观的用拙力向前踢出,如此就失去了习练“踢劲”的真正含义和目的。走转中须以意行之,使“脚脖子”松下来、活起来,轻慢圆柔缓行之,如练太极拳一般无二。实际上,拧旋走转在八卦圈之上,行云流水般绕走八方,练的就是太极,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走转练一气之伸缩,整个身体松活捷灵。不停顿的走转中以脚背和小腿胫骨夹角处的松灵活带动膝和胯的松灵活,达到腰、胯、膝、足、趾的松静、松活、松灵、松空、松通,促进整个下肢气血畅通无阻,周身内外构成一家。肌体松活才能随动静而呼吸,内外合一才能动转自如,“踢劲”依附于“蹬劲”才能顶天立地,不偏不倚才能保气力之中和。走转中的“踢劲”是强化和保证双脚平起平落的有效技法;是使身体“走时周身莫动摇,全凭膝下两相交”的练功之法;是八卦掌早出功夫,快出功夫,出好功夫的重要法门。
如何检验“蹬劲”和“踢劲”的正确与否呢?可以体验此两劲在体内的 走向,如果劲力沿大腿内侧经过会阴 穴通过大椎导向肩肘腕指,说明“走” 对了。否则,一定要从四肢和身架卜 找,或在师父的监督下练功。此两劲练 错了会导致劲力传导到腰上或胸部, 伤体。
“摩劲”:拧旋走转必得双脚交 替、不断地绕圆前行,环而无端地摆扣 趟泥步法中,前行脚内侧贴近支撑脚 内踝部要“摩胫”,也就是“摩劲”而 过,称为“摩劲”。“摩”与“磨”是截 然不同的,是两种意思,“磨”是实实 在在的摩擦,是两种物质相互损耗的 磨损,有撞击、破坏的意思。“摩”源自。于《易经》中的“是故刚柔相摩,八卦 相荡”。“摩”是自己双腿相互摩擦而 产生的那种“摩劲”,从而导致身体生 出特有的敏感而做出及时反应。一旦 身体某个部位与其他物质发生摩擦, 哪怕是细微的,也会引起你的警觉而’精神为之一振,做出及时反应。“荡” 是不断的旋转激荡,可以荡出去又可 以荡回来而没有停顿。“摩”有里摩、 外摩之分,劲又有刚柔之别。《八卦 掌》中说:“‘摩胫’是指在走转时前 行之脚必须轻迈,后行之脚必须蹬劲, 向前进步必须贴近前脚胫骨里侧摩擦 而过,不要将脚提得过高或过宽” “摩胫”也好,“摩劲”也罢,都是讲八 卦掌的运动,八卦掌是在不断的运动 当中变化和发展的,是在走转中不停 完成技击动作的。双脚交替“摩劲”而 过,不使步子过高、过宽是为了加快行 进速度,促成双脚内侧产生平衡之力, 如与人较技,此步法可轻灵靠近,身子 已拧旋到位,掌法刚柔之变随之完成, 这些全依赖于“摩劲”所产生的轻灵 敏捷之效。“摩劲”是八卦掌练与用非 常有实际作用的基本技法。“摩劲”的 直接作用是,可以给身体内外一个感 而逐通的效果。“摩劲”发生后,得到 意识上逐渐敏感的锻炼,发生四肢的 敏感和周身汗毛孔的敏感。久之,敏感 发生后,产生一触即发之效,产生有感 皆应之奇效。“摩劲”功夫出来后,周 身上下,内外都有快速反应的灵敏度,对手的劲力还没有触及你的肌肤,你的身体就会敏感的反应出突遭袭击一般,机警做出相应反击。“摩劲”的功夫即简单又艰难,简单的是双脚仅仅是一走一过便练功了,艰难的是很难持久坚持。但,一定要“摩”出灵敏反应、快速回应的信息反馈;“摩”出一触即发、发而中的神明感觉;“摩”出八卦掌先后天之体与用的过人的有机结合。“摩劲”如何练呢?不但要实实在在的“摩胫”,而且还要扩大“摩劲”的范围,当后脚抬起前移时,必须脚掌平着抬起,“脚脖子”含住“踢劲”,在于支撑脚相互摩擦发生“摩劲”时,不仅胫骨相摩,实际上大腿=内侧都在相摩相擦相击,大腿内侧的经络通大脑,如此,使大脑的反应神经敏感回应。双腿内侧的“摩劲”日久,则会产生八卦掌特有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能很好地支撑身体的平衡,又能有助于“溜臀收肛”功夫的习练,还会更快的使下肢的劲力上达肩肘腕指。
“探劲”:后脚平行前移将要落地的瞬间,后脚蹬劲,使前行之脚以“探劲”继续不停不断劲的向前、向下探进寸许为“探劲”。为什么前行之脚在即将落地之际而不着地,反而非要探进寸许呢?主要目的是锻炼和加强下肢的柔韧性和整体韧劲,又很有效地强化了“蹬”、“踢”、“摩”的柔韧力量。“探劲”不是僵硬和笨拙的,是在步子轻移、轻送、轻探的练功中,像蛇一样缓缓前移,是在保证、加强下肢力量于变化中增长前提下,于肢体和劲力变化中仍然游刃有余的、有灵活的、变动不止的、有伸缩性的的锻炼下肢力量,并且使之不断加强。周身松得越好,“探劲”越足,前探之脚探得就越活、越远,还有助于练周身“活劲”和“顺项提顶”。“探劲”发生后,小腿和大腿弯处委阳穴、委中穴中问的大筋得到松、灵、活的锻炼,久之,就会产生抻拉的弹力及张、缩的劲力,这种劲力如同很有弹力的弹簧,即能承受外力又有很强的张力,大腿弯处的大筋力可促进膝盖松活,促进腰胯松长放远,使小腿、大腿运转自如,步法灵活,摆扣如意。
须注意的是要在周身、内外松、空、静的状态中习练“探劲”,一是松的越好探的就越远。二是脚掌能平行落地而不费力,就证明全身已经松透。三是临阵用时前进之步大而灵活,虚实转换随意,保证“虎坐”之势形如桩功。
“踩劲”:全脚掌平平踩踏落地,如欲踩死毒蝎,又如蜻蜓点水一般为“踩劲”。前探之脚探到份以后,踩踏落地的“踩劲”既要沉又要实,有重物突然砸地的沉实力度。同时又要有鸿毛飘落既轻又浮的东西。就是说,这个“踩劲”可轻又能重,可浮又可实,能沉又能浮,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虚虚实实,沉中有浮,浮中有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能收又能放,放则既长又远,收则既轻又灵,这才是“踩劲”之实意。当前脚轻轻前探将要落地之时为浮为虚,踩踏落地后为沉为实。但沉实中必须含着浮与虚。这正是能收能放,可沉可浮,既实又虚的脚下真功夫,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