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6时,雨后初晴。
南湖公园小树林里弥散着水气的氤氲味道。在一群太极拳、八极拳习练者当中,73岁的宋金兰老人也拉开架势开始练武。只见老人时而两脚踢动,时而双臂前摆后拨,模样甚是滑稽,原来她打的是一套鸭形拳。
两分钟,宋金兰收势抱拳,吐出了一口浊气,演武时金光四射的眼神也暗淡了下来。她说,现在在长春市内习练鸭形拳的只有4个人,并且年岁都已经偏大。宋金兰担心这4个人百年之后,鸭形拳将在长春市范围内绝迹。“现在的‘武术’正在变成‘舞术’。”宋金兰说,这使得姿势并不好看的鸭形拳在长春已没落。
鸭形拳是实用格斗术
宋金兰老人说,作为一种拳术,鸭形拳对于鸭子在戏水或捕鱼食虾时的敏捷和勇斗本领不仅模仿得相像,而又有足够的武术味道和功力。该拳初看其两手掌前撩后拨动作轻盈得很,然则手掌撩到之处,力量很大,后摆打掌劲道很足,掌指所到,顿挫之力,也甚强大。由于鸭子个体底矮,该拳也就具有避击躲闪,十分灵活的特点。“别看鸭形拳的模样很不中瞧,但马步低,下盘稳,是一种很实用的格斗术。”宋老对记者说。但是现在鸭形拳在长春已经没落。
1980年,宋金兰师承吉大武术教授周明德先生,先当了7年学生,1987年才正式递帖拜师。宋金兰老人说,周明德先生少时随师兄李恩贵先生习鸭形拳。在习练中,他对鸭形拳加以充实、创新,使鸭形拳日臻完善。周老先生创新的鸭形拳,后被收入大型纪录片《奇功异彩》中。宋金兰对记者说,周老先生学生不少,但是正式递帖按古理拜师的徒弟并不多,而她是周老先生的首徒。而现在长春市内师从周老先生学习鸭形拳的仅仅3人,再加上惟一一个和宋金兰坚持习练鸭形拳已有一年的学生,长春市内会此拳法的人就只有4人。
老拳师如今已卧床3年 口不能言
27年的苦练,宋金兰的鸭形拳拿到了国际大奖,但这些仍不能驱散宋金兰伤感的情绪,因为3年前,周明德老师就已不能言语,如今只能在医院的病床上靠流食延续生命。
昨日中午,记者在吉林大学前卫医院228病房见到了周明德老先生。躺在床上的老人有着一对松散的寿眉,他的骨架很大,惟一能活动的右手上满是老茧,老人眼睛微闭,时而睁开,目光依旧炯炯。但护理员告诉记者,老人已经这样一动不动地在床上躺了3年,从躺在床上那天起,老人就已不能言语,老人的家人还时而回忆,在80寿筵时,老爷子将一套鸭形拳打得虎虎生风的情景。
“无法扭转的没落局面”
宋金兰告诉记者,去年她在南湖公园习练鸭形拳时,这种略显滑稽的拳法,还吸引了不少人上来围观,之后就有人来学艺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有一人坚持到了现在。宋金兰认为这也不奇怪,因为鸭形拳虽然看似简单,但学起来却并不容易。由于这种拳法注重下盘,姿势也不好看。宋金兰说,当时她在教大伙练拳的时候,不少围观人笑出声了。
即便是这样,当初来和宋金兰学拳的人,也是局限在来公园晨练的老人,没有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现在习武已经很少为了单纯的防身,而是更注重表演性,显然鸭形拳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宋金兰很不能理解有的门派为了追求姿势优美,将动作改变得“高飘远”,看起来舒展花哨,却不能护身换招,曲解了武术的真谛。“那是‘舞术’,不是武术”。但这种可能有些背时的想法也让鸭形拳看起来更加边缘化。宋金兰现在没想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和师兄弟百年之后,鸭形拳在长春到底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是会继续传承,还是会从此销声匿迹。
鸭形拳想继续传承应简化招式
长春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宋书进对记者说,小拳种象形拳现在都在走向没落,鸭形拳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武术知识,都是规定的初级长拳、青年拳等,而鸭形拳由于动作比较滑稽,并且相当难练,所以不适合年轻人学。所以学鸭形拳等象形拳,习练者都是中老年人,并且越来越少。前一段时间,宋秘书长带着宋金兰到沈阳考察,当宋金兰现场演练鸭形拳时,全场笑声不断,大家都觉得这套拳法甚是滑稽。所以习练鸭形拳的人越来越少。宋秘书长认为,如果鸭形拳想继续传承,应该简化动作、招式,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鸭形拳
鸭形拳是中国民间少有人知道的象形拳种。鸭形拳的传流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明朝时峨眉山有位陆雅道人,在山里鸭池中,仔细察看鸭群的种种形态动作,再与拳术的基本功法相结合而创编出这套鸭形拳来。此拳举手投足间模仿鸭子走路时上身下体左右摆动、两蹼着地步覆蹒跚、头颈后伸缩等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