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东亚文化圈身体文化的有力代表。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呈现出技击单一性、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应大胆突破武术现行内容体系;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努力加强外派武术教练员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对外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当代武术跨国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积极寻求武术进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渠道;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加速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重构,实现武术科学化、社会化、竞技化的时空跨越,促进中国武术的当代传承和国际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武术 国际 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2)01-0013-03
1 前言
近年来,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在各大洲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武术传播组织。但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技击单一性和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特征以及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国际化的发展规模和传播质量。本研究试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角度对武术的国际传播问题给予分析和探讨。
2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承
2.1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承的必要性
中国武术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传播并非是一项新尝试。自人类形成部落群体而开始人类文明之日起,当某一部落的人们遇到另一部落的人,发现他们存在差异时,跨文化交流便随之产生。新技术的发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全球经济领域的转移更是促进了国际交往的增长,这种增长明显带动了人们所处社会或群体的文化要素——世界观、价值观、非语言行为和特性等的交流传播及其文化要素的载体形式的世界传播。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它所体现出来的“天人合一”、“中庸”等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的稳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价值参照,理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全球化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世界交流传承也必然需要相应的载体存在和发展,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武术就是优秀的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媒介。
21世纪,文化的地位逐步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角色,被归为与国家硬实力相对的软实力,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靠强硬手段或利益引诱的方法去影响别人,来达到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之能力。”文化软实力又是“软实力”中最核心的因素,使得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传播不仅是其本身生存的需要,也成为中国社会与世界发展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武术促进民族精粹文化的国际化传承,有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2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承现状
近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承成绩斐然。在国外,基本已经形成了以功夫、针灸、戏剧、孔子和酒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形象,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其它文化形态的明显特征。可以说,这五种文化形象成为别国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功夫作为武术在国际上的代名词,在以李小龙为代表的一批影视武打明星的倾情演艺之后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但是,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趋重要的地位相比,与五千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很弱,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很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还相当严重。尤其对中华武术来讲,它的境外传播同其它传统文化项目一样遭遇了艰难发展的困境,这可能因为与我们具有不同文化氛围和地理环境的外国人,特定的历史原因或已形成的特定思维方式,显现的地域界限以及必要交流的缺乏促成了一些国家和人群对中国文化的刻板成见,对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3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策略
3.1重构中国武术现行内容体系
在武术的国际传播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两个显现的问题。其一,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以武术技术传授为主,对传统武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涉及甚少,有的不了解甚至干脆满嘴迷信,胡编乱侃,误人子弟。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因为中国武术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才被称之为中华武术。在世人眼中,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征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然而国际上广泛开展的竞技武术,已经渗入了过多的竞技和商业因素,使得竞技武术异化成为一种“类体操”项目,沦为少数人追逐金牌目标的工具。重构现行武术内容体系,首先应该放弃对西方竞技体育传播体系的过度模仿,选取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属性的武术内容。
其二,竞技武术的突猛发展使得国际传播交流唯套路表演为上,技击意识和内涵退化严重。当今社会,虽然武术技击特性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不需要更不允许以攻防技击为主、以致伤、致残、致死为主要目的武术技击特性存在,武术开始由实用性的技击项目向观赏娱乐性的体育活动转变,但技击仍是武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抛开技击就只能是在练“舞”而不是练“武”。
因此,当代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应该以攻防技击为主,淡化门派意识,鼓励武术爱好者演练特征和技击风格的指导和培养,注重传统拳术中功力练习内容的遴选传承,并努力将武术功力大赛推向世界体育舞台。
3.2完善武术教练员的选派机制
武术教练员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形象代言人,这个群体在对外宣传和传授武术的过程中,选择富有代表性、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内容,利用恰当的交流方式显得极为重要,相比国内对交流技巧娴熟运用的要求明显提高,毫无疑问,我们的宣传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从极左式的、一厢情愿的灌输和傲慢的、仇视性的沟通方式,变成相对轻松、公平和理性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沟通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外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他们的沟通风格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有的外国人说“好像中国人不关心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当小心谨慎、不犯错误成为行动的目标和准则之后,任何有新意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会举步维艰。某些对外宣传人员甚至还以民族主义和斗争的态度进行跨文化沟通,这种方式彻底地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仁爱、礼貌、包容、智慧和诚恳的精神。
另外,在教授武术过程中,教练员或翻译对中国武术专业词汇的翻译要更加审慎,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容易对武术翻译传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武术翻译既要尽可能地向西方传递武术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信息,同时,也要兼顾西方人的信息解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华武术”因此,建立选拔和培养拥有良好传统文化修为、具备精湛武术技艺的教练员模式,健全武术传播效果监控和即时反馈机制,完善武术文化人才培养战略体系是中国国粹文化境外传播的长久之计。
3.3建立武术跨国现代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
武术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武术教育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武术远程教育并没有因为远程教育的发展而进步。通过对网络相关教育资源的检索研究,发现中国武术现代远程教育存在如下特点: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武术资源的共享,但缺少对武术资源和信息的深度加工。各大武术相关网站以及远程教育网,仅仅是一些教学视频等资源的罗列,资料分类不合理、资源本身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第二,互动交流不流畅。各大网站资本都设置了在线留言等交流板块,但时效性差,大部分都只是网页中的一个摆设,没能发挥其工具效用,成为武术教学方面交流和指导的障碍。第三,武术在线教育教学内容匮乏。许多看似中华武术远程教育的网站,实际内容多是涉及武术教育的资讯、学院场馆专家介绍,或仅为传授某种技法的广告,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教育教学内容很少。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但这一内涵在各大网站少有体现,影响武术远程教育的效果。第四,武术远程教育机构管理缺失。武术管理部门或者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武术远程教育网站的认定、扶持和监管力度,提高武术远程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武术跨国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3.4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
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从来没有中断过,也不必要中断。人奥申请几经失败,暴露出的问题理应充分审视,但不是一棒子打死。摒除武术不适合西方体育盛会的悲观情绪或是不应该人奥的狭隘民族观。这些年学术界对武术人奥课题的研究成果颇丰,最有希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给了武术专家学者一种慰藉,但依然要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步伐,非奥运项目的地位明显影响了国家对武术项目的经济投入,制约武术的国际传播,另外,这些年武术的迅猛发展一大部分是武术申请人奥促进的结果。不管是削足适履还是良性改造,结果都是进入国际体育盛会的希冀给了武术界一种活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全球范围传播的软硬实力的建构和完善,也缩短了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的里程。
除了奥运会,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散打锦标赛,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国际武术节等等赛事对武术文化的交融和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要利用好这些平台,促进武术项目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武术文化世界范围的良性传播。
3.5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
中国武术的功能优势,表现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技击、健身、表演、养性、自娱等各种功能的复合体,从而使中国武术的习练这能够在相对简捷的运动中一举多得;中国武术的精神魅力,并不在于其对所谓的“高、难、美、新”等技术规格的人为设计,而是在于其简单朴实的动作运动中所内含的文化蕴含与宗教魅力。我们必须使中国武术所固有的文化魅力得以挖掘和完好的保存,扭转中国武术发展的形式化趋势,保持中国武术所具有的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功能多样、自娱自乐等文化特质,把中国武术介绍给整个人类世界。
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中孔子学院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增进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但遗憾的是,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以武术技术传授为主,注重形式的推广,即便是在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也难逃此窠臼。虽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远远没有达到系统推广武术文化的程度。中国武术文化底蕴深厚,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是传播和弘扬武术文化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当前阶段.应深入探索和研究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武术的具体方法,构建内含武术文化特质的办学模式,努力使其成为各国习练者学习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
4 结语
武术在中华大地上之所以能够千年传承,得益于其内在组成要素,而这些要素的形成,也并非仅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自身孕育的结果,而是在与外界交流沟通的过程不断吸取和兼容中逐渐实现的。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并不是要对其做原汁原味的推进,而是要发掘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东西,弘扬和提升武术文化能对全球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有更加开放的胸怀,使其固有的原汁原味的内在要素在不断吸取和兼容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袁济喜教授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与中华之魂的写照,也是燃照今天的火炬”。武术的境外传播,为国外朋友提供一种路径去感受和体认这种文化精神,让文明的火炬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