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徐成文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汉族民间最为流行。这渊源于古代巫术和道家的学说,以春秋时代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变化无穷的神,把《道德经》(传说为老子所著)奉为道教的经典。道教的道派不同,清规也不尽相同。如全真道教是不茹荤腥并禁止结婚的,而正一道派就允许结婚和吃荤。道教饮食习俗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教要求人们保持身体内的清新洁净。道教徒们有一种理论,认为禀天地之气而生,气布人存,而谷物、荤腥等都会破坏“气”的清新洁净。所以,《太清中黄真经》说:要“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太平经》卷四十二也说:“先不食有形而食气”。这就叫“辟谷”或“绝粒”。其中,食物也有三、六、几等,最能败坏清净之气的是荤腥及“五辛”,所以忌食鱼肉腥与葱、韭、薤、蒜、芸薹等辛辣刺激之物。《胎息秘要歌诀·饮鱼杂忌》就说:“禽兽爪肢,此等血肉食,皆能致命危;劳茹既败气,饥饱也如斯;生硬冷须慎,酸咸辛不宜。”而多吃水果,则可成仙,所谓“日啖百果能成仙”。
道教的这种饮食摄生的守则,早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形成。随着道教在民间的普及和发展,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饮食规范逐渐成为我国民间的一种饮食风尚。在不同的朝代,道教饮食规范有所不同。如南朝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只提倡“少食荤腥多食气”(《养性延命录》)。传说中的吕洞宾则告诫学道求仙之人,“酒色财气四字一毫不沾,方可成道”(《云巢语录》)。到了金代,咸阳人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则提倡“全神锻气,出家修行”,制定出一整套道士出家的制度,有“大五荤”与“小五荤”的说法。大五荤为牛、羊、鸡、鸭、鱼等一切肉食;小五荤为葱、韭、薤、蒜、芸薹等一切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这些都是斋戒时禁食的食物。
道教讲究养生之术,提倡节食、素食,反对暴食、荤食。《胎息秘要歌诀》中就说到,“淡粥朝夕渴自消,油麻润喉是津液,就是粳米饭偏宜,淡面馎饦也相益”。道教的饮食规范对当时的士大夫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也极为注意养生。唐代张皋说:“神滤澹则血气和,嗜欲盛则疾疹作”(《清波杂志》卷六)宋代黄庭坚说:“治心养,必先防之过,养则贪食,恶食则嗔,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以来则痴。君子食无求饱”(《士大夫食时五观》)。郭印说:“夜气若要长存,晚食尤宜减些”(《云溪集》)。苏轼说:“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而不可益……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神,三曰省费以养财。”“宽胃以养神”,即“节食”也。这些士大夫在饮食方面的养生之术,显然是受到了道教饮食观念的影响。
二、道教的饮之戒,许多是从佛教那儿搬来的,是三教合一的产物。道士“茹荤饮酒,不顾道体者”,便要受到“逐出”的处分,所以道教的吃素节食与佛教的吃食基本相同。然而,道教有一种独特的饮食活动是其他教派不具有的,这就是食丹之术。道士们认为,丹砂与黄金等金石类药物能使人长生不老,飞升成仙。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说:“金丹之为物,炼之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黄金在当时人们所知道的金属中,是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种。它耐酸碱,抗腐蚀,但这种化学性质,人服食了它是否能转移到人身上来,使人也“百炼不消”、“毕天不朽”呢?丹砂,即汞矿石(hfs)炼后成水银(hg),它也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之一,当然比草木耐久,但人服食了它是不是也能“令人长生”呢?当然都不能。可是,当时人们都深信不疑。“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就像现在还有不少人相信吃脑补脑、吃肝补肝、吃肺补肺一样,人们从“感觉经验上的相似”出发,认为服食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的固有性质就能“挪移”到服食者身上来,所以认为食金可长生,如只吃五谷菜蔬鱼肉,就只能像五谷菜蔬鱼肉一样,容易腐朽死亡。
三、汉民族地区普遍流行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即起源于道教。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流汝南人费长房戒其道醒景日:‘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令家人做绛帐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酒,祸可消。’景如其言,夕还,牛羊鸡犬皆暴死。房曰:‘代之矣’”。中国民间类似的传说,也已相传成俗。
四、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灶。传说,这一天灶神要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情况,到正月初一凌晨又回到人间来。人们祭灶表示为灶神饯行,祭灶时所用的食品,历代不完全相同。一般多供柿饼干果之类,汉魏时祭灶用黄羊,南北朝时用“豚酒”。宋代多用米饵、猪头、鱼等食品。南宋诗人范成大有“猪头烂熟双鱼鲜,豆炒甘松粉耳团。男儿酌酒女儿起,跎酒烧钱灶君喜。”可以为证。明清祭灶食品由荤变素,人们多用一种名叫“灶糖”的食品祭灶。“灶糖”实际上就是又甜又黏的麦芽糖。据《抱朴子》载:“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人们就用饴糖把他的嘴巴粘住,叫他有口难开。有好事者戏作《灶君谣》和《灶君怨》各一首。《灶君谣》日:“灶糖一盘菜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言的切莫言。”而《灶君怨》则叹曰:“一年没吃一点啥,临走灶糖粘嘴巴。你这一家好人缘,叫我咋给玉帝夸。”祭灶后的糖果糕点一般都会分赠给儿童吃。有的地方祭灶还用“灶饼”(陕西俗称“灶神”)这种灶饼是用米发酵的,精白面加上适量碱揉好,二至三两为一坨,里面包上枣、柿、红糖或猪油、丁香、大葱等,包好后擀成碗口大的饼,放入柴灶锅里烙至两面变色起硬皮即熟。祭灶后每人各吃一个,如果家中有人外出,一定要留到返回时补吃,传说这寓意一年不受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