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老六路”的单掌、四正揉手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谈武论道> 正文
三分钟学理 -------韩竞辰
来源: 作者:韩竞辰 点击: 发布时间:2009-03-0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近些年“速成”二字代表着一种时尚,一种进步标志。生于此时,虽生性愚蠢,但也不甘落后。如何才能最快呢?最快的莫过于传统中一句“真言”,一句“真言”使人大彻顿悟的故事很多,如是确定了目标,采用统计归纳之方法,得出一个简明易懂,易学易会,屡试屡验 的“三分钟学理”。虽几费心力,但也不敢私藏,公之于世,至少让人知道,还有更快的学习方法。 何谓三分钟学理 一曰:强化意念。其理论根据是“意识决定言行”。其生理工作过程,由大脑意识活动,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传递,引起机体反应。俗话说:狗急了上房,哑巴急了说话。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人在危机时刻,往往有超凡之举,平时跳不过去的沟坎,过去了。上不去的高墙,上过去了。重要地是这个现象,可以实证!我们做一任意行为,采用这个学理,立见效果。例如:我们抬起双手,牵拉远处的大树,机体就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反应,如此递增牵拉大楼,大山,都可得到相应的递增实感反应。进一步发展,无需大树,大楼,大山等实物,只需大脑中假想(复制)这个过程,机体同样会得到一个相应实感反应,如此“假借宇宙无穷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明了这个学理,剩下的事就容易多了,在具体训练中,我们只需要将大脑中最实感的意念,强加在任一行为中,你的假想质感越强,你的机体实感反应就越强,功夫也就越大。依此法操作,屡试不爽! 二曰:强化松紧。其原理为力的产生,是由机体肌肉组织的松弛与收缩(紧张)的过程而产生,力的大小,无非是肌肉的紧张度与肌肉的横截面积大小而决定的。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下一步探讨力在运动中是如何发挥的,紧是不能运动的,高度紧张时机体呈僵硬的静止状态,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客观现象,因而运动中松的作用就突显出来,松紧轻换就成了运动培养的首要问题,运动时松,打击时紧,松紧转换频率,松紧的质量取决于,是不是真松是不是真紧,因为半松必然得到一个半紧的结果,只有真松(相当于零位时),开始收紧,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紧力所能极的极限的过程,由此而得出“松紧”的把握是中华功夫的一大标准与特征。这个学理通用于任一行为。亦同样是可以实证的,也同样屡试不爽! 三曰:拼命。三分技艺七分胆。勇使人意志坚定,意志的坚定可引发或叫刺激机体的亢奋程度,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能量释放效果。“不胜必有怀疑心”。因而有人倡导“疯狗”精神。 以上所述“三分钟学理”的原理机理,无论你练什么拳,可以说任一行为,如遵循这个学理去造就,功力一定大增,如无增长,必然是习者,不肯下功夫! 三分钟学理的原理机理是合理的,而且是可实证的,就训练感受来讲是真实可靠的。而且也是为大多数习拳者所认同的,并实践着。为何称其为“三分钟学理”,是因为当你明白了这三个学理,你就可以理论学习结业了,回到家里只需依照这个学理,将任一行为如此这般地下一番功夫,必有所得,完全可以自修成才了。所谓“真言”亦不过如此吧! 但作者慎重申明,三分钟学理,只反应了一个工业化意识的运动理念,精心的设计,精确的制造。它有它合理的一面。——制造必需是这样的。但它不是真正的中华运动理念,同样也绝对不是意拳的学理! 就这个学理,我们不妨做一浅释。 其强化意识作用,是一个指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处于被动服从状态,属于从属地位,整个过程是一个意造过程,是你主观意识指令机体,机体服从指令,进入制定的状态,因此习者永远感觉良好,因为是你想要的,机体很听话的满足了你的指令,做为指令者当然是开心满意,并愉悦着。孰不知,正是在这种满意与愉悦中,机体的主动与本有被强奸了。被否定了意拳的训练,是从认识自我(即本体)开始始的,并贯穿全过程,意拳将之称为“体认”功夫,体认功夫的初步对象是“本有”,所谓“本有”,就是我们的机体,它是怎样的,它本身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特征,特性,第二步才是体认这些个能力,特征,特性是如何相互协作的,进而达到合理地开发与展示。“为何有此一动”此之谓也。 这个过程,如同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由认识事物的特征、特性为基础,进而开发利用,不是任意而为的,“物尽天择,物尽其用”,讲的就是这个自然法则,因此才有自然科学一说。退一步来讲,如果强化意识,指令机体做出相应行为能成立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我们只需要将头脑中储存的最具质感的信息,加强于任一行为,功夫就形成了。谁的储存信息,最具质感,谁将功夫最大,拉大山的,一定胜过拉大楼,大树者,答案是理所当然的。意拳学理如果是这样,那意拳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惜的是,太多的人都在如此付出着,实践着。实则浪费精力,虚度年华,一生一世不得拳之精要。王芗斋先生评语:“七十、八十还是门外汉”。不知自然为何物者,何以发挥自然本能力,唯机械熟练工而已。 意拳倡导“发挥人之良能”(即本有的发挥),首先要发现“良能”,认识“良能”,才得以发挥“良能。,“离开己身不是法”,“不其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才是通向“假借宇宙无穷力”的唯一正确途径。即定的主观意识,精心设计,精确制造。即定的目的,即定的设计,即定的方法,这正是招式的本质。王芗斋先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具体便是错。”此语即是对“招式化”本质的揭示,亦是意拳学理的核心理论。 其二,松与紧,要想认清松紧问题,首先是反映一个切入角(即研究对象)的差异。如果我们只是从力的角度切入,纯属于力的范筹的探究。具有多大力量,可以负担多大重量,力的产生根据,如何运作可产生的最大值。 关于力的探讨,古今中外,引经据典,学贯中西,这样的文献太多太多,多到给人一种错觉,已经不是拳本身的考究,而是智力的竞赛,学识的比拼。说下天来,看看此等武学大家是如何具体表现的,终不过“松紧”二字。因为研究对象的限定,无论你如何精深地探索,如何高深地去解释,终不出“力”的范畴! 由力的本质,而决定了在客观中最终只有归结在“松紧”问题上。正确地把握“松紧”的质量,“松紧”的转换频率,肌肉的横截面积,韧带的厚薄,力的问题可以说,就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剩下的只有把握何时松,何时紧的实践功夫差异问题。传统中对重理论,轻实践之人有一简单的识别方法,“行家一出手得知有没有”。所谓“一出手”,就是告诉我们,说的、写的是一回事,重要地是看他如何做的! 如果我们从传统中“劲”的角度切入研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力”与“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从字义上,首先是有分别的,绝不是一个人两个名字。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大量的武术文献和描述中,也明确地反应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力”与“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在传统武术中,有“用劲不用力”一说。 “力”我们前面已经大概描述它的原理、机理,它也是被大众普遍认同的客观现象。 那么传统中的“劲”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从“劲”字的本意讲起,“劲”这个字,它不是拳术专用词汇,它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词汇,是中华文化的特殊产物。它是一个多义词,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综合词汇,应用范围很广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北方地区,评价一个人时,说这个人“没劲”或“差劲”。往往不是专指这个人没有力量,也可以指没有精神,也可以指人品不好,也可以指事情办得不好,也可以指这个人不值得交往,也可以指表示一种拒绝。,除了指人,同时也可以指事,指物。这样我们就得出“劲”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它是一个特有词汇,就运动而言,它不是拳术的专用词汇,在传统技艺中通用,例如:摔跤中讲“跤劲”,拳术讲“拳劲”,打铁讲打铁的“劲”,戏剧表演中也讲“劲”。这样我们首先从字义上,应用上分清了“力”与“劲”有差异存在的事实。 进一步探讨“劲”与“力”到底有何本质上的差异呢? 经作者多年研究发现前人,在“力”与“劲”的分别问题上,往往是混淆的,甚至于是自相矛盾的,最终的答案是“感觉”,既然是“感觉”那就只有用行为让对方感性地去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异,这种方法又经常使感受者进入技巧就是“劲”的误区。不出“用力”之范畴,力+技巧=劲。 经作者不断地研究,在“力”与“劲 ”的分别问题上,存在着一个最根本的盲点,就是同是一个物质(本体),又是同一物质(本体)自身的运动,按理不应该存在彼与此的分别问题。只因存在自身用力大小,技术优夯,熟练程度的差异问题,不应怀疑是同一物质(本体)运动的客观事实! 解开这个盲点的关键,在于不是怀疑同一物质(本体)的运动事实,而是同一物质(本体)运动条件组合的差异!现代称之为“运动机制”。在同一行为中运动条件相同,不等于运动机制相同,运动条件的不同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机制。作者近年在教学中,采用图象加文字注解的方法解决,较为明了,容易理解。 力学示意图 劲学示意图
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力学示意图解析 力学体系组合原则,是以力为核心,所有的运动条件,都以力的指数增长为核心归属,任一子系统都从属核心部分,以数学百分比的概念描述,就是99%的运动条件,为1%的力服务。诸如:负重训练是为了直接地力量增长,技术设计,是为了力的传导顺畅,确保力量传递的完整,等等。总体来讲,所有的研究与努力,都是围绕如何增加力量为最终目的。在力学体系中,所有的运动条件与力的组合关系,是从属关系,一切为力服务,因此运动条件的组合,最终形成运动模式即用力机制。用力机制的产生特征,就是通过具体的训练,可以直接地获得。 劲学示意图解析 劲是一个综合效能。所有的运动条件相互间是平等关系,它们之间是依照互动互补的关系为组合原则。劲是所有运动条件在互动互补的原则基础上,而产生的综合效能,也就是几千年来,习武者梦寐以求的“劲”。 我们同样以数学百分比的概念解析,就是100%的运动条件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出“劲”这种一个完美的结果,“力”在“劲 ”中只是100%运动条件中的1%的条件或地位,意识活动能力亦是100%中的1%条件而已。因此而决定了“劲”的寻求过程,是一个寻求完备的过程,传统称之为“浑园”,由完备而产生的综合效能,称之为“浑园力”。 劲无法象力一样直接获得,而是一个间接获得的过程与产物。 因此,作者在教学中极力倡导“换劲”一说,反对“求劲”一说。 强调“松紧”的训练方法,只能产生力的增长作用,与“劲”终身无缘。“祛拙求整”的含义正是让我们祛除用力机制运动习惯,而转换为用劲机制运动习惯,所谓求“整”,正确的解释应是完备二字,而不是通过“松紧”作用而形成的形体僵硬的状态!“松紧、紧松勿过正”句子中的“正”,所指的就是,具体的松,具体的紧都是错误的。“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一用力便是错”是至理名言。是意拳的核心学理。“松紧紧松何时休,休时当下即紧松,不明之时遍处寻,明了此生通是君”。写至深夜,闲歌一曲,以谢明月。 其三拼命 拼命仅仅是勇气或形式所追的表达,也是一个拳手的基本素质之一。但不应忽略了能力的真实价值。在传统道学中有:“不能”与“不为”的区别。所谓“不能”,是指一个人没有能力或条件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强力而为是不智之举,古称“匹夫之勇”。所谓“不为”,是指一个人有能力或有条件,只存在具体的为与不为的选择问题。古称“大智大勇”。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解析“勇气”。勇气产生于自信,自信产生于认识,认识来源于感知。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对认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只对不认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因而古人对打雷闪电的自然现象产生恐惧,现代人不会恐惧。 因此拳术中“勇气”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敢与不敢的“勇”。也不是一个主观臆造的精神狂,假想式的精神培养是不切实际的,在生活中,你能切实解决一只疯狗的攻击。在我看来你已经具备优秀拳手的能力了,太多的狼虫虎豹,只有一个答案:你死定了!拼命谁人都具备,但不等于拳术,在实践中,不会因为你拼命了,你就战无不胜,如果是这样,拳术的研究与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 是篇,意在告戒习拳学子,三分种学理是传统与现代体育训练的通用原理机理。它属于一般化学理,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在工业化制造意识下的普遍学理。它不是正统的,传统文化的正确答案,自然宇宙观,倡导自然法则的原理原则,“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物尽天择,物尽其用”,王芗斋先生正是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取精华,创立新拳理念,“发挥人之良能“。 王老曾赋诗,描述习拳途径,虽不为世人所认同,但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这个运动真奇妙 不费力 不用脑 不期然而然 莫知至而至。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魏树人先生的“老六路”是谁首创于何
·对武术散打鞭腿技术动作防守方法的讨
·野山武道的秘密
·答“卢氏结构”问(一)/李紫剑
·武学修炼与房中术/张方
·[转帖]我看黄忠达太极养生馆的郑重声
·不传之秘/匡常修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一跌招――玉环
·武学的谎言/张 方
·学道习武随谈/陈灵虚
·气功探古与修炼/赵德贵
·我知“道”/方 瑛
·金庸笔下“武”的特色/唐黎标
·传统技击五要说/李东日
·读陈文祥《致〈精武〉的一封信》质疑
·武术和普通的竞技体育之异同/陈平秋
·呼吸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运用/周洪芝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