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都觉得人与人的相识,靠的是一种缘份,这种缘份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所以,在不经意间,回首往事,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场景,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与张永明先生的相识便是如此。 混迹于体育界和武术圈多年的我,对于武林轶事、传闻掌故也多有耳闻,并也结交下几位侠义豪气的人物,对于张永明先生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的。 知道先生是吉林长春人。8岁时随祖父张宪孟练习罗汉拳。1957年师从于长春市八极拳嫡派传人霍庆云先生练八极拳。1960年又拜春城武术名师黄玉勤先生练迷踪拳、六合螳螂拳。1955年拜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太极拳会长李秉慈先生潜心研习各式太极拳、械及内家拳法。40余年,求师访友、走访各地、学习和涉猎了众多武术拳种。先生一生颇多波折,近乎传奇。既有幼年学艺的艰辛和调皮,又有少年的意气和狂傲不羁,还有青年时的干练和稳健,更有中年后的德艺双馨和桃李天下。先生一生参赛无数,获奖无数。少年时便曾先后15次夺得重能及单项冠亚军,闻名于全国。中年以后,致力于中国武术的发扬和推广工作,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之余,依然坚持在公园晨练,闻鸡起武,义务授艺,从习者渐多。1988年8月8日与弟子们共同创办了“哈尔滨醒龙武术社”,并经市体委、市体总联合以哈体字(89)14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2003年8月8日又经黑龙江省武术协会黑社体字(2003)3号文件批准,正式建立“黑龙江醒龙精武会”。截止日前为止,醒龙会(社)在国内外已建立了十余分会(社),登记在册者已逾4千人。30余年来,精心耕耘,培养学生孝取大专院校者30余人。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大赛,成绩菲然,共获奖牌316枚,其中金牌140枚、银牌117枚、铜版牌59枚。就要参赛有:《78年省四运会》夺4银11铜:《80年省青少年武术比赛》团体亚《88年哈市首届散打擂台赛》11金7银并获团体亚军:《93年哈市第六届武术馆社赛》14金17 银并获团体第一名:《东北三省首届散打擂台赛》获1金1银2铜;《97届亚太武术交流大会》6金4银:1997、1998两次《全国武术锦标赛》12金;《03年全国'精武杯'武术交流大会〉12金;《04年全国武术交流大会》21枚(13金8银);〉《首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获3金3银;《05年东北三省传统武术比赛》获8金10银:《06年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会》获6金6银;《07年省第四届传统项目比赛》获5金7银。《08年第三届传统武术锦标赛》获5金、5银、《08年黑龙江省第六届传统武术赛》获11金、10银、9铜。而先生本人则因其尤为擅长九节鞭和龙凤双鞭软兵器,而被冠以“龙江鞭王”的美誉。这是龙江人民之幸,更是武术界之幸。 中国古人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能文能武。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近乎理想。德艺并驾、文武兼备人才毕竟只是少数,多数的情况是德备才疏、有才无德或是文高武下、武强文弱。先生则不同。 自1978年以来,连年被省市体委调用省市武术大赛判长或仲裁主任。1994年参加国家武术院举办的《全国首届太极拳推手裁判员学习班》后,连续5次被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调用全国规武术大赛裁判员,《1998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被调任为裁判长,《02年省十运会武术散打赛》聘为仲裁副主任,《省十运会武术套路赛》为竞赛监督副主任,《03年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为仲裁委员会主任,《04年全国首届武术功力大赛》被中国武术院调任调研员和裁判员。0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调任《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教程》编写专家组成员。08年8月《北京第六届全国武术精英赛》总裁判长。 1993年入选《哈尔滨市武林人物史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入《中国武林名辞典》(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28日在郑州获《中国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论文奖。2003年10月15日在武汉参加由中国武术院举办的《2003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获优秀论文将。2003年10月25日在湖南娄底《第一届东亚武术运动会》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和武术贡献奖。2003年10月17日在武汉体院参加由中国武术院举办的《全国武术科研培训班》获《结业证书》。2004年9月在河南开封参加中国武术院举办的《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裁判员培训班》获《结业证书》。2004年3月应“日本红李兰武术协会”邀请,赴日本进行了10天武术交流、表演。2004年4月应“韩国少林武术协会”邀请,赴韩国进行一周的武术交流、表演。2004年10月在河南郑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论报会获秀论文二等奖。2008年8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武术家中国武术家联谊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武术段位制考评人员培训班》并获证书。 了解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名片的正反两面分别记录着他一文一武的两种角色,别样人生。在武业上,先生是武术协会、武术团体的主席、会长和委员,还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在文职上,先生又是政府的公务员,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委员,是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硕士导师和研究员、工程师。 平常人只要拥有上面头衔中的一两个便可荣耀一生了,但先生则不同。头衔职位于他只是虚名,踏实做人,做一个健康的人,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自己,以健康的心态处事待人。 师父德才兼备,那么弟子文武双全就不是怪事了。先生的弟子遍布国内,甚至海外。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学生、教师、教授、商贾、干部、白领、公务人员,不一而足。在先生众多弟子中,陈凤跃、段广仁、靳可轶、原尚军、王义、郑佩海、戚长红、于世荣、萧茂盛 、鲁海方等人是善武能文的杰出代表。 先生闻名如此,德才如此,为人如此,如能拜在先生门下,聆听教诲,向先生学习一二习武为人的道理,也算是今生的幸事了。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这本由吴宪民先生担任主编的《精武 》杂志。正是通过这本优秀的杂志,我才了解到了更多张永明先生的文举武业,并最终如愿以偿拜在了师父门下。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先生时的情景。一见面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先生一张国字脸,一脸温暖的笑,眉宇间又显出一股英武之气,双目炯炯有神,鼻挺耳廓,满面红光。那一刻,我竟联想到了佛。先生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气势,让人心生敬畏;听先生说话,也觉如沐春风,顿生和暖之意。为学、做人、习武的道理被先生精辟的言辞化解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在席间周身氤氲荡漾。记得那时是冬末时节,东北的冬天酷寒依然。我一个外地人还真的难以适应。乍去哈尔滨,衣衫单薄,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就让人送来了御寒的棉衣被。先生慈爱如此,让我这个铮铮的铁骨的男儿汉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由于种种原因,我随先生学艺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先生傲岸不凡的性格,大度洒脱的胸怀,中正耿直的品质,隽永睿智的谈吐,虚怀若谷的态度,还有苦练不辍的精神,值得我这个后进小辈去学习、去体会、去玩味。我将永远铭记先生关于为学做人习武方面的教诲,勤于钻研,好好做人,刻苦练功,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先生今年六十有五,雄心不减当年。2008年11月7日,在湖北省十堰市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先生凭借一套精美绝伦的九节鞭表演,以8.89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一枚宝贵的金牌,同时也捍卫了他“龙江鞭王”的美誉。最后,望先生保重身体,为中国武术的弘扬和推广工作继续发光发热,早日实现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宏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