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寻找先辈的足迹》一文在《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7期上发表以后,2012年9月20日上午,我陪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的江晓潮主任、吴日初导演、颜建涛编辑、关凤怡编辑等人来到中山市小榄镇体育馆,借机拜会了小榄镇体育运动委员会黄应帮主任和李平生副主任。拜会中,我向两位主任讲述了几次来小榄镇调研的情况,说起了两次前往俗称“大榄岗”的飞驼岭寻找洪熙官祖师墓的情况,黄应帮主任说:“前段时间,有一位叫章良炎的本地人找到我,请我帮助他修建洪熙官的墓地,他想自己出资十万元来做好这件事。”
我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并请黄主任亲自打电话给章良炎,再次询问事情的真伪。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们马上通过电话和对方约定,下午到他的府上造访了解情况。
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在振武山房榄菊洪家拳会总教练杨金池老师的陪同下,依约来到章良炎位于小榄镇西区新村的家中,这位健壮、朴实的汉子和他的三伯章锦耀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番寒暄后,我就直奔主题,请他们就知道的有关洪熙官在小榄的故事和他们收殓祖师遗骸的经过作一个详尽的介绍。
章锦耀老人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思路清晰。他说:
“洪熙官和我们章家的大太公(即高祖,笔者注)是结拜兄弟。当年洪熙官从佛山走难来到我们章家围,见到食堂有饭食,他就去讨吃,后来就在食堂里当伙夫。我们章家围也请了教头教功夫,每当大家练功夫的时候,他会在一旁看着,但从来不吱声。有一年村里的果树丰收,要用船载到市场上去卖。他因为要做饭给卖果的人吃,所以也一起上了船。在河道上,我们村的船正好碰上其他村的也赶去卖果,两边的村民发生了争执,最后打起来了。我们的人少,打不过人家,洪熙官在紧要关头出手相助,保住了大家的平安。我们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伙夫武艺高强,于是就聘请他当了我们的教头,教给我们一路棍法,就是后来著名的‘章家棍’,当然他教我们的还有洪拳的拳法。
“我的大太公也是一位很讲义气的习武之人,在当地的名声响当当。他很仰慕洪熙官的英雄神技,在方方面面都尽量照顾他,后来两人就结为异姓兄弟。洪熙官死后,我的大太公给他办理了后事,并吩咐后人,如果他死了,就葬在洪熙官的旁边,世世代代为洪熙官守墓。”
杨金池老师问:“洪熙官的墓地上有没有立碑?”章锦耀答:“洪熙官是个特殊人物,我们怕官府或仇家破坏,因此一直都没有立碑,只是用木板做一些特殊的记号,墓地用条石围起来便于辨认。”杨老师又问:“洪熙官的墓是不是从别的地方迁到现在的地方的?”老人答:“洪熙官一直就葬在现在的地方。”
章良炎说:“我五六岁那年,我父亲与祖母、姑姑、阿叔还有三伯,那时三伯20多岁,五六个人请了两个仵作收殓洪熙官和大太公的遗骨,我父亲章权耀当时是西区的大队长。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买的‘金塔’是二号的,而洪熙官的骸骨比常人的粗大,因此放不下。他骑着单车去铺里换了一个最大的‘金塔’,这才把洪熙官的遗骨收殓好。”
我问章良炎:“您和家人会武术吗?与武术界有联系吗?”他说:“我和家人都不懂武术,与武术界也没有联系。但从我懂事的时候就知道,爷爷那一代到父亲他们,一直在为洪熙官和我们的大太公守墓。”我又问章锦耀:“老人家,您会洪拳和章家棍吗?您的亲戚或朋友还有人练吗?”老人说:“我不会洪拳和章家棍,亲戚朋友也没人练。”
我们请章家伯侄俩带大家到洪熙官的墓地现场看一看,他们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车队浩浩荡荡来到岗头村,从村头的村道直接开上了飞驼岭。在章家伯侄俩的带领下,我们在高可及腰的杂草中前行,来到一大片坟茔之中。章锦耀老人拨开杂草,指着一块长满杂草的平地说:“洪熙官和我们大太公的‘金塔’就埋在下面。”
我们找来锄头清理杂草,一块1.5米×1.5米左右、用黑土夯实的平地露了出来。章锦耀说:“当年洪熙官的棺木就埋在这里的地下,旁边和底下的土都经过夯实,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棺木已经腐烂,但骸骨保存完好,只是头骨有一个小小的洞。当年入殓洪熙官遗骸的两位仵作是‘西游’和‘佛爷’,‘西游’是西上村人,‘佛爷’是洪山村人。”
老人的话印证了岗头村村民李日明的说法。李日明曾经对我说,收殓洪熙官遗骨的其中一位“山狗”(即仵作,笔者注)是洪山村人,就是这位“山狗”告诉他洪熙官的“金塔”就埋在他家屋后的大榄岗上。
据《小榄镇志》第八章民间传说(第313页)记载:“洪熙官原为嵩山少林派武师,学满归粤后从其学艺的人不少,因事触犯清朝法令,潜居榄都大榄山附近,以教授门徒为活。其子洪文定,时尚童年,某日来榄乡寻父,至滘适遇当地居民陈东发问路,东发得知为熙官的儿子。在前东发对武功已有根底,知熙官武功上乘,很想拜访,以求深造。遇良机,便对文定说:路不近,天色已暮,明早与你见父。便留文定备饭食,布睡榻,安顿整齐。翌早东发先起床,将文定所携竹篮取出,暗将白银百两放入篮中,代其拿着,一起到熙官住所。见熙官问讯,文定具说经过,及见篮内白银,询其子,无以对。东发接口说:些少微意,敢请收纳。早慕高名,无由进身,今日遇此良缘,聊为贽见,愿拜门下。熙官再三谦让,应答谈话间两人性情融洽,于是便成师友,并邀熙官居小榄。寓居大石街多年,仍旧授徒。东发既得熙官加意指点,功艺更加精湛。熙官年老卧病时,一日呼东发至病榻,嘱其在榻摆下坐马架式,熙官以手加于其头上,使其起立。东发此时尽其功力都不能直立起来,自己不明所以。后熙官嘱其把坐马架式足位移动一些,便可把压在头上的千斤重力的手挺起来,乃对东发说:‘吾一生武功已全部无遗传给你,今后好自为之,首要勿自逞强。’不久熙官死,东发尽师徒情谊,执绋主丧事,为营墓葬于飞驼岭东木臂,立碑上有‘洪熙官之墓,授徒陈东发立石’等字样。后来其结拜兄弟后裔章铨(泉),将其骸骨迁葬于岗头村附近,此碑1950年初尚竖在该坟墓上。熙官晚年所居村庄,其后人多住于此,后命名为‘洪山村’,故至今仍有谈论此故事。清乾隆后,小榄武科鼎盛与洪熙官大有关系,并由章铨(泉)母亲保存熙官亲笔自传一份及有关武术著述6本。”
为了找到陈东发的生卒年表作佐证,我曾于早些时候拜托杨金池老师在滘社区中心工作的学生潘子云先生查找陈东发的族谱。潘先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找了很多人,都答复他说“破四旧”的时候烧掉了,他只能提供上述《小榄镇志》作为回复。
201 2年9月7日下午,我和杨金池老师、何伟添秘书长来到小榄镇大石街九曲巷38号,找到《小榄镇志》中提及的章铨泉,向他求证相关的情况。我问他:“人称‘豆腐章’的章锃是您的什么人?”他回答:“章锃是我的大太公。”我接着问:“您能详细告诉我有关洪熙官祖师与你们章家的关系吗?是您迁葬洪熙官的‘金塔’吗?您的手里还有洪熙官的自传和武术著作吗?”他说:“我4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我对洪熙官与我们章家的事情所知不多。收殓洪熙官遗骨的人是我的亲戚,我没有参与,我手上也没有你所说的资料。”我再问他:“小榄民谣有‘章家棍,章家棍,饿死都不教人’,您会洪拳和章家棍吗?”他说:“我每天一早起来跑步,但不会洪拳和章家棍。”我接着再问:“您知道章家围、大石街这一带谁还会洪拳和章家棍?”他说:“当年人们只顾谋生计,肚子都吃不饱,谁还会去练这种容易让人肚子饿的行当啊!没人练了,失传了!”
杨金池老师对我说,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挖掘整理小榄镇的传统洪拳,但是从小榄镇开始组织民间武术表演以来,从来没有见过大石街、章家围的人表演洪拳和章家棍,也没能找到传承人,以至人们怀疑洪熙官是否真的在这里教过洪拳。
在飞驼岭上,杨金池老师曾问章良炎是否认识章铨泉,他回答说:“我今年大年初一那天还曾请他过来吃饭。”在此之前的这些旁证,与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情况大致吻合。我和杨金池老师、何伟添秘书长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章家伯侄与武术界完全没有往来,且对洪拳一窍不通,不可能由此得到收益.章锦耀老人每天还到田里种莱,非常勤劳朴实:章良炎家境殷实,笃信风水的他不可能拿自己的祖宗山坟开玩笑,因此我们认为他的话可信程度较高。
在统一意见之后,我们决定即时拜祭洪熙官祖师,慎终追远,尽~份法脉传人应尽的义务。大家分头行动,有的整理现场,有的采购鞭炮、香烛冥强。准备停当,我们诚心诚意进行了简单的祭奠仪式,振武山房榄菊洪家拳会的龙虎武师们群情激昂,誓将继承岭南洪拳历代先辈的光荣传统和精湛技艺,用心钻研技法,刻苦磨砺功力,竭尽全力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自从发表《寻找先辈的足迹》一文后,笔者既得到了肯定,也听见了批评085岁高龄的著名武术家陈昌棉老师肯定了我的工作方向,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另一位曾经主持广东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老领导则希望我继续深入粤西、粤北,到那一大片岭南洪拳的流传地挖掘、寻找更多传统武术精髓。从飞驼岭下来,我将投身到那广阔的天地之中,继续为传承粤西、粤北的传统洪拳文化和技艺而努力,完成寻找先辈足迹的光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