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唐村李氏家谱有关武功方面的传承渊源(下)/李万斌
来源:《武当》 2010年第2期 作者:李万斌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2-23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4)“元善从复始”记述《张三丰承留》。据《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说:“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这“元善从复始”,元善者,即李元善也。原来,《太极拳宗谱·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是唐村李氏八世李春茂得之于千载寺太极宫博公武道传授,而秘传李家子弟,至十世李元善恢复张三丰先师十三拳名目传扬。
  李元善在这里提到了许宣平,说明许宣平实有其人。证明宋氏太极拳所传不虚,宋远桥所记《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是真实的。
  
  《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宋远桥记
  “所谓后代学者不失其本也。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极之功者,授自唐代于欢子许宣平。至余十四代,有断亦有续者,许先师系江南徽州府歙县人,隐城阳山。即本府城南紫阳山,结茅南阳辟谷。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人市贩卖。独吟日:‘负薪朝出卖,沽酒日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仙桥而归。所传太极功之拳名三世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长拳者,所云滔滔无间也。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式。名目书之于后。
  四正、四隅、云手、弯弓射雁、挥琵琶、进搬拦、簸箕式、凤凰展翅、雀起尾、单鞭、上提手、倒撵猴头、搂膝拗步、肘下捶、转身蹬脚、上步栽捶、斜飞式、双鞭、翻身搬拦、玉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马、单摆莲、上跨虎、九宫步、揽雀尾、山通背、海底珍珠、弹指、摆莲转身、指点捶双摆莲、金鸡独立、泰山生气、野马分鬃、如封似闭、左右分脚、挂树踢脚、推碾、二起脚、抱虎推山、十字摆莲。
  此通共四十二手。四正四隅,九官步。七星八步,双鞭在外。因自己多坐用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所传也。此势应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万不可心急齐用。三十七势,亦无论何势先,何势后,只要一一将势用成,自然三十七势皆化为相继不断也。故谓之长拳。脚踩五行,怀藏八卦。脚之所在,为中央之土,八门五步,以中央为准。俞氏太极功,名曰先天拳,亦名长拳,得唐李道子所传。李道子系江南安庆人,至明时尝居武当山南岩官,不食火食,第啖,麦麸,故人称麸子李,又称夫子李。见人不语他,惟曰‘大造化’三字。然既云夫子李系唐时人,何以知明时之夫子李即是唐代之夫子李。缘余游江南泾县访俞家,方知俞家先天拳亦如余之三十七式。太极之别名也。俞家太极功系唐时李道子所传。俞氏代代相承,每岁必拜李道子之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在。嗣后余偕俞莲舟游湖广襄阳均州武当山,见一道人蓬头垢面,呼俞莲舟曰:‘徒再孙焉往。’俞莲舟怒曰:‘汝系何人,无礼如此。我观汝一掌必死。’道人曰:‘徒再孙且看汝出手。’莲舟怒极,进步连拥带捶。但未近身,道人飞起十余丈,凭空落下,屹立无损。莲舟谓道人曰:‘汝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敌我者鲜矣。’道人曰:‘汝与俞清慧、俞一诚相识否?’莲舟悚然曰:‘此皆余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来是我之祖师。’李道子曰:‘我在此数十寒暑,未曾开口,汝今遇我诚大造化哉。汝来吾再以功夫授汝。’自此,莲舟不但无敌,并得全体大用矣。莲舟与余常与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相往还。后余七人再往武当山拜李祖师未遇,于太和山玉虚宫见玉虚子张三丰。三丰盖张松溪、张翠山师也。洪武初即在此山修炼。余七人在山拜求请益者月余而归。松溪、翠山拳名十三式,亦太极功之别名也。李道子所传莲舟口诀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明代宋远桥记述其祖学习太极拳的情况及太极拳在江南流传之经过的拳谱《宋谱》,对太极拳自南北朝至明代的历史沿革有着详尽的记载。《宋谱》全名叫《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在20世纪初公开其谱。至于顾留馨断《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为宋书铭自著,其祖所传之“三世七”太极拳为其自造,进而批评宋书铭是“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其论甚为武断,论据不足,带有极左思维。吴图南先生也从不同途径得到一部《宋谱》,书名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吴图南曾持书与宋书铭家传的《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进行了相互对照,两谱仅仅在名称上有一点不同,其他内容完全一致。吴图南曾请专家对所收藏的该《宋谱》手抄本进行鉴定,经鉴定该手抄本为清初之抄本。这就说明《宋谱》并非宋书铬伪作。
  民国初年,道教研究者萧天石先生穷究《道藏》,发现有不少道教重要经典没有收录。为弥补这一遗漏,萧老先生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名山洞府,参访道佛名师数十辈,得道教南北两宗之传,尤多独得之秘。所收丹经秘籍达800余种之多,多为明清之著作。《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是萧先生于武当山得之武当道总徐本善之珍藏。后萧先生到了台湾,潜心整理,选刊《道藏精华》100余本,后又得结集出版。20世纪70年代台湾自由出版社出版了《道藏精华》,全套17集,其中第二集就收录了《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收录有《太极拳七十二路图谱》、《太极拳十要诀》、《十三势歌及打手歌》、《太极拳诀》、《太极行功法》,以及太极修道等丰富内容,组成了完整的太极炼丹体系。《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证明张三丰创立了太极丹道,开创了丹道三丰派,对后世武术和丹道修炼影响非常深远,确实是一代大宗师。《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之拳经和现在流传的各家太极拳相一致,但各家太极拳所传的拳经都缺少太极丹诀内容,这说明太极拳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各流派逐渐扬弃丹诀修道之内容,崇尚技击,渐而失其太极大道本来之面目。
  李道子的遗教在唐村李氏族人中代代相传,凡李氏及其弟子所持之拳谱拳论,首页都写有一句诫语:“未成名器,勿名师门。”由此可见,在李家所记的拳论和拳谱之后仅记时间日期和所记人名,这才是对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传承,并非创作。
  (5)通过比较和研究,也显示《打手歌》的原始版本实际早已存在于千载寺。现据龙卫东先生发表于《中华武术》2007年第4期“《<打手歌>辨证》”一文可知:《打手歌》在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为七言六句:“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陈家沟《两仪堂太极拳谱》传抄本《打手歌》为七言四句:“挤口捋捺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人来打,牵动四两拨千斤。”
  陈子明《陈氏拳械汇编》有《挤手歌诀》为七言六句:“拥捋挤捺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攻击,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就屈伸。”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七言四句俚语:“拥捋挤捺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八千斤。”
  2005年,河南博爱县唐村李姓家族在修订家谱过程中,意外发现其李氏九世祖李仲、李信与陈家沟陈奏廷为姑表兄弟。他们姑表三兄弟曾在怀庆府河内县(即今博爱县所在地)的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共同拜师学艺。其康熙朝《李氏家谱》中的原文为:“九世公讳仲、讳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竞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由此可见,当初三兄弟已经明确“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等。这表明“十三势”传自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
  在搜集家谱资料过程中,编辑者李立炳还在唐村李氏第十八世李立朝处得到了已经有些破损的手抄本《太极拳论》和《打手歌》等文献。
  李立朝家藏的手写卷《打手歌》为七言六句:“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聚力来击咱,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空落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其后还有小记一段:“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签署的日期是“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讲于唐村讲武堂”,署名为“李鹤林”。李鹤林为唐村李氏第十二世,是李岩的曾孙,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
  另外,据《李氏家谱》所载之《打手歌》为七言八句,其全文为:“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空落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形观耄耋能御众,刚柔快慢自有为。”
  由此可以推断,所谓《打手歌》的原始版本实际早已存在,应该是从千载寺陈李姑表学拳时就有了。
  (三)千载寺唐村《李氏家谱》太极拳的传播。
  1、李春茂:“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
  2、李仲:“教书传拳于开封杞县姨母家传拳。李牟之子李怀功随之,同赴浙江,投奔浙江,依弟李俊书社、武堂,教书传拳为生。”
  3、李岩“革辞避开封杞县姨母家传拳度日。”
  4、李牟:“文武双修,崇祯七年随父(李自奇,库生)在陕西、山西传拳,被杀后其子随堂兄李仲避浙江俊府堂习拳成师,后迁往福建传拳为生。”
  5、李俊:据《怀庆府志》载:“早年随姨父在修武粮行读习考贡,为浙江佥事,开有书馆、武馆,以书报为业,传拳为生。”
  6、李元善:“早年随父李仲,浙江读习文武。习十三势拳剑枪法,武堂训导,先后在开封、济源、山西教书传拳,门弟数千。”
  7、李元臣:“早年随父浙江读习,文武双修,先后在安徽与河南舞阳传拳育弟。”
  8、李鹤林:“在舞阳……,其子李嘉际,文武双修,文品武德高尚,内功修为深厚,不仅武功了得,而且学识修养也名冠当时。”
  9、既然李仲、李信、陈奏廷等从李春茂学拳,李春茂拜师博公武道,那么有没有其他人士也曾先后从师博公武道或者李春茂学呢?博公武道、李春茂、李仲等经历乱世有无云游行踪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千载寺内外,会当另有其他人士得其真传,以至传递于南明清初时期。杜育万所闻先师王林祯学于云游道人,殆属此类途径。
  10、无极而太极,又无极而千载,寺历千载,寺名几易;拳历千载,拳图各异。满清开国,千载寺被清兵以藏贼为由而焚烧。清廷又多次明令禁止汉人习武与执服兵器。人物流散,拳技密传,实时势使然。
  11、李滨先生经考证:“杨露禅所得而传家者,乃是李元善的手抄本。”
  《张三丰太极法说》曰:“怀藏八卦,脚跳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又曰:“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
  “十三势者,拥捋挤按,采捌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杨澄甫在其《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中说:“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炫聪明,妄加增损。前贤成法,倘有可移易之处,自元明迄今,已数百年,如有可改之处,昔人亦已先我行之矣,乌待吾辈乎?愿后之学者,弗惟外之是鹜,而惟内之是求。欲进精醇,期日可待。要之,拳式细目,非取形似,必求意合。惟恐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以致湮没昔贤之本意,兹照旧本校正,以垂为正范。”
  杨露禅传家之秘谱《太极法说》有《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等,言其继承唐代仙学名人许宣平以来之太极功秘法而集成太极炼丹秘艺,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张翠山等武当七子均拜于张三丰门下,是张三丰集太极十三势拳法之大成。张三丰太极拳术经过武当道人云游而传播于道教名山和著名道观,在道教内部世代相传,千载寺老道长当有所耳濡目染,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杨氏太极拳保持了千载寺太极拳传人唐村李家的太极养生功夫形态和原貌。
  12、太极拳术源远流长,隐显传世,代有其人。陈家沟太极拳家陈鑫深知太极拳历史悠久,也曾意图阐述太极拳之渊源。陈鑫根本不认为陈王廷创太极拳,例如,他在《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中追述先人拳技,却连陈王廷的名字也未提及。而在《陈氏家乘》之中也只是说陈王廷“精太极拳”。陈鑫说:“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及拳之一艺,不知始自何时,俱未见有成书,历唐宋元明清。即间有书,不过图画已耳。”
  陈鑫又说:“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极之理,而后于全体之上下左右前后,以手足旋转运动发明太极之蕴,立其名以定成宪,义至精也,法至严也。”陈鑫还说:“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极阴阳之气酝酿而生。天地固此理,三教归一亦此理,即宇宙之万事万物又何莫非此理?况拳之一艺,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此拳之所以以太极名也。”
  这里,陈鑫言三教归一本太极之理,不正是张三丰《大道论》所演讲的三教同此一道——太极大道的思想理论吗?《太极法说·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说:“三教三乘之原,不出一太极。愿后学以易理格致于身中,留于后世也可。”太极拳之艺术形态,虽说因为“性相近而习相远”,然而其原本不出大道渊源,当为定论。
  陈耕耘,自幼得父亲授,父仙逝,复师事陈有本以竟所学。耕耘子延年、延禧(按:禧,亦写作“熙”)。延年子连科、登科,延禧子发科,均能世其家技。延禧走镖之际,以友谊传许占鳌,许占鳌传汤士林、姚馥春、姜容樵。姚、姜合著《太极拳讲义》,详释功架和《王宗岳太极拳谱》,诚所谓“道人所不肯道者”(张占魁序)。其太极拳势图,非陈沟炮捶面目,而与杨澄甫所演示张三丰太极拳势图如出一辙,为何与陈发科、陈照奎父子二人所传世之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架式迥然不同?缘由许占鳌得传者为陈长兴太极拳老架,陈发科所传者为陈有本炮捶拳架。性相近而习相远。陈延禧、陈发科父子传授各异,又何怪哉!若从流派角度研究太极拳史,则杨露禅乃至杨澄甫所保持的是陈长兴继承的张三丰十三势拳剑枪艺,姚姜二人《太极拳讲义》讲述者,可资佐证。而陈沟炮捶演绎至陈发科、陈照奎传世的拳势形态,后来被称为陈式太极拳,沈家祯编著《陈式太极拳》述之甚详。如此,十三势拳在传人陈家沟之时,即已支分派别。虽然当时已为业内人士所识,但是未为世间所认知,而杨敞季子直言不讳的诗句也就显得晚出了。杨敞诗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从此,陈氏族人不再传授张三丰十三势拳艺,而只是传授陈沟炮捶。即便如此,又有陈照奎拳架与陈照丕拳架之分别。
  陈照丕,延年之孙,采入陈鑫旧稿,著作《陈氏太极拳汇宗》。是书列有《陈长兴太极拳歌诀》、《陈长兴太极长拳总歌》、《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等篇。其中,《陈长兴太极拳歌诀》云:“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与唐豪、顾留馨著作《太极拳研究》所说“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一句”完全一致。陈照丕为陈氏后裔,唐豪、顾留馨为门外炒作,当以陈照丕原著中所言《陈长兴太极拳歌诀》之全称为是。然而,所谓“拳经总歌”,在山西洪洞通背拳亦有之。洪洞通背拳,原名忠义拳。1936年,洪洞西乡高公村樊一魁编著《忠义拳图稿本》(洪洞荣仪堂),汇述“此拳乃河南郭永福所传”,“郭在少林寺曾受艺”,“郭于乾隆年间来洪,传予贺家庄贺怀璧”。忠义拳经总歌、108势图和歌诀,与陈沟炮捶长拳(或称陈氏太极长拳)契合。据此,陈氏太极拳是以忠义拳架为底本,参照陈沟炮捶和太极拳理法编排演绎而形成的。在陈家沟,直到乾隆年间,陈长兴继承张三丰八门五步十三势拳剑刀枪技艺,使太极武道嫡系延绵,从而与所谓十三势即十三折泾渭分明,启迪着近太极拳学派的发展。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武当山朝山“会”习俗/张华鹏 张富清
·孙膑拳第四代传人助阵萝卜会 申报国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沛县传统功夫武当洪拳发展渊源
·浅议武当山道教建筑的特点/周作奎
·天罡绵掌拳在哈尔滨的传承
·淄博武术故事(一)
·破解西棍起源之谜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