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哪里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必然所得 深层发现(上)/李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发源盛地> 正文
中国传统跤法起源与历史演变/李国兴
来源:武当->2008年第7期 作者:李国兴 点击: 发布时间:2008-09-2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中国传统跤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摔跤活动。如《礼记·月令》所载:“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力”即是摔跤的雏形,这说明在夏商之际,摔跤便同为射箭、驾车等共列为军事演练项目之一。
  在我国古代仅有的一部摔跤史料,即大约成书于五代宋初调露子著述的《角力记》中,断断续续地概述了从战国时期到唐宋时代关于角抵(摔跤)的史略。如在论及摔跤一文时说:“……人生之气犹大泽焉,平时沙弥焉,大风鼓之巨浪起,小风吹之细文(纹)生。若角力之气,中等风作波浪摇也,非适非小,大近于怒,小存于嬉,竞力即角技,非嬉非怒,此角力是两徒搏也。”其意思是说,角力既不同于愤怒状态下的打架,亦非相互间的打闹嬉逗,而是两者之间郑重其事地比力气和比技巧,是两人在徒手情况下的搏斗之术。我们这里应注意的是,此段运用传统的气学观来阐述摔跤,在我国跤术史上是唯一的文献资料。
  秦代以前,古人将摔跤称为“觳觚”。“觳”,作粗声喘气之意,“觚”,则是相互顶、戗,正反方向支撑之意)、抗、抡、按。我们从字意可以看出,最早的摔跤主要是靠拙笨之蛮力。
  到了汉代,随着军事武器不断地改良和军事技术的进步,摔跤在军事中的地位降低,逐渐转变为竞技活动和娱乐活动。汉代张衡在其《西京赋》中谈到了摔跤,“……夫力相对以手击格谓之角抵”。又云“……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张衡用“妙戏”来赞赏摔跤,不仅突出了摔跤的表演娱乐性,也表明汉代的摔跤技术已有了较高的水平。
  三国鼎立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角抵。除了用于练兵之外,还将其列入百戏之内。“百戏”原为古代之诨托(即古之杂技)演变而来,并以此作为将士们娱乐和增强体质的锻炼手段。与此同时,蜀国也大力倡导摔跤活动。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写道:“……张邰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由此可见,刘备亦将摔跤作为练兵手段。
  晋书中也有论及到“角力”的内容,如“……角力则角量力,其取工巧钝拙分其胜负,故谓之角力。角,校力是也。然其名有雅有俗,雅则为相(拂贝),俗则为相扑。”按此段论述可知,“相扑”在古代时算是俗称。而在荆襄等地,俗名亦称为“相(广阜)”,“(广阜)”之古释名日“搏”,即四肢广搏以击之也。实际上是双方揪抓而互摔,即今日所说的摔跤。在晋代时,相搏、手搏、相扑并称,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等省份;虽然地区方言不同,但都以“搏”和“扑”为基音。而“相拂贝”虽也为扑倒之意,但终因不通俗而被舍弃。
  调露子在《角力记》中源引晋书,不仅记述了湖北襄阳名将王弘,与安徽阜阳军人刘子竺千里相约比赛的事例,同时也记载了晋代摔跤比赛的盛况。如“……五陵番阳,荆襄(湖北省各地)之间,五月盛集水嬉(游泳)则竞渡街坊相(摔跤)为乐”。“蜀都(成都)上元(元宵节)会于学社,山前平原作场,新草如茵,日晏(傍晚)方了。一对相决而去,或赢者社出物,赏之采马,拥之而去。观者如堵,巷无居人,从正月至五月方罢”。一摔跤就是半年,可见成都官方的支持及民众看摔跤的浓厚兴趣。
  由于人们喜爱摔跤,所以摔跤技术大为发展充实。至隋代,在《炀帝本经》中载:“……大业六年,角抵于端门,天下奇技,异技毕集,终月方罢。”这说明当时华夏的名跤手咸集在西京,跤技已有了突出的进展。
  唐代,是我国摔跤运动走向鼎盛的历史时期。此时摔跤从“百戏”中分化出来,并已出现了供皇室观赏的专业摔跤班子,谓之“相扑朋”。据调露子记述:“……敬宗御三殿两军(步、骑二军),教坊内圆角抵一更三点方罢。又穆宗即位初年,幸(到、去之意)神笔军观角抵,日宴方罢。文宗开成中寒食节,御(到、去之意)勤政楼观角抵。唐庄宗亦好角抵,与王都(摔跤名家)较而屡胜。”当时唐朝著名的摔跤能手有李存贤、蒙万赢、李清洲等人,蒙万赢就是一个终身以摔跤为职业的摔跤手,他“拳手轻捷”,“技术精进”比赛时经常获胜,故誉名为“万赢”。唐代的摔跤手们不仅自己钻研摔跤技术,并传授跤艺,使唐代的角抵已发展到“轻捷相尚”(即快跤),已知以巧破千斤,重视技艺的较高水平。至此,乃我国摔跤史上的第一变化也。
  据调露子《角力记》所载:“……五代十国宋初,‘拍张’亦角力也。”这说明在五代十国期间,摔跤曾一度被称之为“拍张”。史书上亦有南唐后主李煜,亦颇喜角抵的记载。由此可见,从晋朝到五代,在长江流域下游的各省,也都广泛流行角抵活动。
  及至宋代,上起朝廷,下至民间,摔跤之风更为盛行。此时的摔跤已由“角抵”易名为“相扑”,也称为“争跤”。岳飞因见相扑有利于实战,就把它作为练兵的必要手段之一。今据山西忻县体委调研报道:当时岳武穆在雁门各关口长期抗击进犯金兵时,遗传下来的雁门跤风,至今在忻县、定襄、原平等地区流行,为纪念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仍保持了早年的“挠羊会”,继承了古代的传统跤风。参赛者衣着简单,不穿跤衣,光背角逐,迫使跤手多采用抓腕、绕臂、挟颊、锁肘、捧肩等手法。这些手法对于技击训练更有实用价值,对丰富我国的摔跤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宋代的摔跤活动有多种形式,如朝廷把摔跤作为皇宫中的比赛表演项目,并设有专门的相扑组织,称为“内等子”。对相扑手们制定了严格的考试选拔、晋升和赏赐制度。在民间,沿用古称建立“角抵社”,每年都筑起露台作为跤场,进行“露台争跤”(宋朝已逐渐通用“跤”字)的比赛,并对获胜者授奖,以资鼓励。这种比赛形式的参加者,大都是来自各地的摔跤高手,以扑倒对手为胜,颇似后世的打擂台比武。阅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七十四回中“燕青智扑擎天柱”一节的描写,便可了解到宋代相扑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女子摔跤,也是从宋代开始的。如《梦粱录》所载:“路歧人”表演相扑,先以女子数对打套子,令人观赏。女子相扑不仅只见于民间艺人,宫廷中亦有女子的相扑表演。我们这里需关注的是,宋代的相扑已明显地区别于其它拳术,更加具有摔跤本身的特色及技巧性。当时出名的摔跤高手,往往都是以快取胜,其绰号也大多以“快”字而著称。如“周急快”、“董快急”、“王急快”等等(《见梦粱录》卷二十),甚至还有“女急快”(见《武林旧事》卷六)。这说明“急快”已成为宋代摔跤的特色,此乃我国摔跤史上的第二变化也。
  到了明代,摔跤不仅在民间普遍流行,而且出现了专门研究摔跤技术的机构。明朝万历年间曾出版《万法宝全》一书,书中绘有摔跤图样,内容颇为详尽。当时的统治者把摔跤列入“六御”之内,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明史·江彬传》中记述:“每专练大内问,以角力戏,帝戎服,与之相传。”明末清初之际,由陈元将我国的武术和相扑传入日本,经日本人的改革和发展,演变为现在的相扑和柔道之术。
  清代,由于汉民族的摔跤技术中渗进了大量北方少数民族的摔跤技术,致使摔跤运动再次振兴。
  清朝各代皇帝都大力提倡摔跤,专门在领侍卫府设立了“相扑营”(后改为善扑营)。相扑营的摔跤手约有三百多人,均从八旗部队中选拔组成,属八旗都统管辖。善扑营分为左右两翼,也称东西两营,各设喀尔达(满语营长之意)以统帅之。跤手称为“布库”,京人俗叫“扑户”。布库又分为头、二、三、四等级,第四等为候补三等布库,亦称“搭辛密”,按等级给布库发俸薪。善扑营平时任京中守卫,御试武进士时充当执事。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宴待功臣时,亦安排摔跤表演赛;并于此时为本营布库拔升等级,常胜的名跤手由清帝赐名为御布库。如乾隆嘉庆年间的神跤秀,道光咸丰年间的关文大师;咸丰同治年间的大力祥子、大力德子、周大惠、何五、于四虎,同治光绪年问的二双子、陈士毛、德顺、纪四、蔡福子等人,均为当时著名的摔跤手。这些跤手大都各。自暗练绝招,各有所长,这对摔跤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而,使跤术的攻守方法逐渐增多,动作技巧也日臻精湛,我国传统跤术迄至清末发展到较高的历史水平。
  清代不只军队将士通晓摔跤,王公贵族也甚喜爱。如乾隆皇帝的胞弟就酷爱摔跤,且臂力过人。据说,他曾摔死当时的名跤手“大芒牛”,被臣民誉之为“神力王”。当时,人们将在朝廷食俸薪(钱粮)的布库明官跤,又叫官腿。而在民间自嬉消遣的摔跤者,则称为私跤或私练,其时名家辈出,遂开古今摔跤新纪元。斯时,摔跤活动的名称也日益繁多,如掼跤、争跤、撩跤、摔角或率角,而最普遍的称谓则是摔跤。故摔跤之术,以清代最为兴盛。
  辛亥革命之后,善扑营随着清代皇权的灭亡而瓦解,摔跤手们便分散到全国各地去谋生。有人当了教师,有的则变成了沿街摆摊卖艺的流浪者。这样就使摔跤技术传播到全国各地,并在保定、北平(即北京)、天津这三个地区形成中心,以这个中心为发源地,逐步形成了清末民初的“保定摔跤”、“北平摔跤”、“天津摔跤”三大流派。
  据《中国武术史略》记载:所谓的“保定摔跤”,其特点是快速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比赛时,二人没站好便敏捷地相互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扭摔在一起。这种摔跤擅长使用“撕”、“崩”、“通(捅)”等技法摔倒对方,善于以小制大。保定摔跤轻视用蛮力,重视技术的运用,属于“大架势”跤法。近代著名摔跤手有平敬一、张凤岩、白俊峰、顾瑞、满老明、石老俊、安老华、周老俊、吴四等人。后来的继承者有常东升、常东如、常东坡、常东起兄弟四人及闵盆善、马文奎等人。
  所谓的“北平摔跤”,是继承清代善扑营的遗风而形成。北平的摔跤动作比保定摔跤缓慢,比赛时凭力量把对方摔倒,其力量胜过技术。因这种摔跤的架势比保定摔跤的架势小,故称为“小架势”,俗称“黄瓜架”,又因北平摔跤多在满族中发展,所以又称为“满人摔跤”。近代著名的摔跤手有闪殿宝,其后继承者有沈友三、宝善林、杨春恒等人。
  所谓的“天津摔跤”,可以说是介于“保定摔跤”与“北平摔跤”之间的中间型。在比赛时,天津摔跤动作比保定摔跤慢,又比北平摔跤快。这种摔跤的特点,是动作粗野而刚猛。著名的摔跤手有穆祥魁、刘少增、卜思富等人。
  20世纪初,北京、天津、济南、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跤场。1929年南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国术大考,将摔跤列入正式比赛项目,1953年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也将摔跤列为比赛项目。后因军阀混战,战争不断,使我国的摔跤运动渐趋衰落,再加上年老的跤营布库和私跤名家相继去世,传统跤法几乎濒于失传。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摔跤运动获得了新生。自1953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摔跤比赛。摔跤运动还被列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为了发展这项运动,一些体育院校还设置了摔跤课程,许多省市的业余体校还成立了摔跤培训班。“文革”期间,摔跤运动曾一度遭到冷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省市自治区重整旗鼓,组建集训队,并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的比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省市自治区的摔跤组织纷纷解体,我国的传统摔跤运动又一次走入低谷。而在美国、法国、瑞典、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中国传统跤法的人越来越多。
  在我国五千余年实战搏击技术的发展史上,传统跤术虽然已明显地区别于其它拳术,演变成为一种竞技表演项目,突出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跤术也有较强的搏击性能,实战搏击离不开跤术的配合,纵观武林各门派的技击之术便可发现,大多数门派都将跤术作为本门的重要搏击手段之一,甚至有些拳种的功夫,即是在跤术的基础上,糅合了传统武术中内功劲力的基本原理而形成。由此可见,传统跤术在我国的武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传统跤法的技术特点,就是采用了巧妙的技法,以最快的速度将对方摔倒在地。关键时刻,不仅可以摆脱敌方的进攻,还可以控制和震慑敌方,使其处于劣势。自古以来,武林界就有“三年拳不如当年跤”,“拳夹跤越练越高”之说。这说明了传统跤法是提升武术搏击的捷径,也证实了它的实用性。
  传统跤法的技术动作非常丰富,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内容来看,仅各种类型的进攻性跤绊,破解反攻性跤绊和套绊(连环跤绊),就不下几十种。特别是传统跤法中所蕴含的手法、步法、身法和腿法等技能,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武林各门派技击术中的夹跤技艺,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跤法,是一项综合了人体五大要素(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的特殊运动项目。它那干脆利索地摔倒对方,自己又不失重心,形成“一倒一站”的摔跤特色,不仅体现出高超的动作技巧,也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佛汉内家拳初探
·民国年间太谷县的学校武术概况
·十三太保武艺述真/圆真
·磨沟民间传统少林武术
·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探/史美
·《张三丰承留》探释/魏坤梁
·中华武术瑰宝 少林、武当一脉相传
·经典告诉我们的历史事实/李 滨
·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形成与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拳术历史资料
· 韩鹏尧与五行通背拳
·江西名拳“字门拳”
·电子版:太极圣地--陈家沟/崔春冬(
·谈谈“吴图南”/颜紫元
·洪家拳
·陈式太极拳新架子与赵堡太极源流考(
·张三丰祖师出生地的新考证/张 奇
·也谈咏春拳与永春拳/尚 吟
·为有源头活水来/吴文翰
·少北拳述要/韩振博
·静海苗刀话源/孙金明
·雅安的武术/李阳冉
·千载寺有新发现 心意拳可上溯源/马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