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
· 臧根林:一个父亲对儿子
·杨式太极传人崔仲三谈武术的
·舶来拳种遍地开花传统武术何
·关振军会长论述吴式太极拳发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
· 太极大师杨澄甫之死(转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中华武术体系内容分类的合理化探讨
来源:天下武林网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首都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系 茹凯 苏学良   一、 研究目的   武术 ,中华武术,这是一个具有深邃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概念体系,它以其特有的东方文化属性几乎可以与盛行世界的现代西方体育体系等驾齐观。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在呼吁和建立“大武术”观念。但是,在准确界定“中华武术”,理清大武术体系的脉络、层次方面,尚缺乏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影响着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和世界范围中的活动开展。随着现代竞技武术和散打运动的实践开展(竞技武术在有关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也有望进入奥运会赛场),许多专业人士开始对武术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对武术的发展前景开始感到忧虑。她们忧虑和争论的核心集中在:竞技武术是否能代表中华武术,散打是中华武术吗?什么是传统武术?现代竞技武术的开展模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中华大武术体系的发展?如何发展传统武术,保持中华武术的内在本质,发扬中华武术的文化特色?而不是仅仅按照西方现代体育的模式来改造中华武术。通过对忧虑与争论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争论热烈,但许多人都有意无意地,走入一些局限与模糊中,或是忽略了武术是作为一种文化系统而在世界武林独树一帜,或是对武术这一技术系统的内容结构不清、层次不明,使争论不能有共同的基点,难以达成共识,或虽达成共识却不能形成明确观点和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武术体系结构的研究探讨已有不少专家进行过,但大多偏重于用分析逻列的方法,缺乏从系统整体观的角度对各种武术种类和现象进行还原整合,并解释武术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的方法。按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取象比类,本文试用有机而形象的“全息树图”图示法对中华武术的内容体系从内涵上进行归纳、分析,理出其“根、干、枝、叶”,解释其内在联系,以利于从文化、全息角度对武术体系进行总体把握,为各种武术现象和形式进行定位、定性,为有关争论与探讨研究确立一个共同而明确的基点,为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指明方向,供武术研究者参考。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华武术的各种内容与形式为研究对象,以武术技术与文化内涵的分析、比较和归纳为基本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最后用系统论、全息论的方法对各类武术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条分缕析,理清脉络,以生动形象的生物全息树来描述中华武术的内容体系,以其根干枝叶分别来喻示中华武术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最后以图为基础运用中国传统的体―用、本―末思想及全息论对武术体系进行分析解释,并探讨中华武术的真正价值与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 研究结果   结果见后――“中华武术体系全息树图”。   三、讨论分析   1、 中华武术的根――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格斗技击术。   包括本能格斗、军事技击、私斗技击等。武术的来源首先是原始人在狩猎活动中与野兽搏斗时或在社会中与其它个体发生冲突时自发产生的本能格斗。其次,有意识的原始人主动地将自发性的本能格斗动作进行总结,运用于民间私斗和大型的军事对抗中,则形成了简捷有效的“准武术形态”。它还不是成熟的中华武术。这种原始自发的格斗对抗活动是世界上所有技击术的萌芽方式,它要长成一棵成熟的大树还需要与特定的土壤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2、 中华武术赖以成长并不可分离的营养环境――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类型的事物。反过来,不同类型的事物我特性中涵有不同类型的生长环境信息。中华武术生长在中国这一特定地域中,她成长成熟的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中华传统文化也造就了在世界武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中华武术”。如,中国文化土壤中的阴阳学说造就了太极拳,八卦九宫学说指导下形成了八卦掌。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行拳。中国医学中的精气神、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武术的练养观。   导引、吐纳、静神等养生理法是中华武术中功夫练法的理论与方法的营养源泉。   舞蹈艺术中追求人体动态美感的思想是中华武术套路练法的思想源泉。   3、 中华武术大树的主干(主体)――技击为主导的散手、套路和内功的统一体。   圆融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之一,它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观点,有其科学性合理性。融合统一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导向,否则,统一没有前提,也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很好的协调统一。中华武术是以技击为主导的散手、套路和内功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身体运动。散手、套路和内功是中华武术的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武术训练不可分割的三种方法。技击是三者统一融合的核心与主导方向,在不同的中华武术门派中,三者结合的方式和水平虽有高低不同,但可以说,三者在技击方向主导下的结合是中华武术技术体系区别于世界其它技击术的特色与关键。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称完整成熟或全息的中华武术。   没有内功练习,则武术无以形成厚实的基本功,套路和散手中就难以形成整体协调的动作气势,而成为花拳绣腿,难达上乘。   没有散手的对抗练习,武术就失去了其技击的核心方向,失去了其“武”的本质。做为一项运动,失去了其起源与发展的主导方向,则会发生“异化”,而产生质变。套路和功法的形虽未改而“神”已改。   没有了套路练习,武术就失去了其追求技艺境界不断升华的健康修养价值观,而仅仅成了好勇斗狠的工具。   所以,以上三者的统一体,才是完整意义的、全息的中华武术,是中华武术之树的主干与本体。   4、 中华武术大树的“主枝”――武术技击   技击是武术发展的主导方向,是武术发展的主要目的。武术技击是武术大树主干上的主枝,统领着武术大树生长发育的方向。没有了技击的主导方向或散手技击的练习内容,武术大树的发育将是畸型的――无头树。主枝是整个大树的主要部分,他带有整个武术大树的全部信息,是由散手为主,与套路和武功高度融合的统一体。现代散打运动发展如果脱离了套路与内功的支持,与其不存在必然与直接的联系,就不能称其为全息的中华武术,最多只能称其为中华武术大树技击之枝在现代西方搏击对抗运动体系上的嫁接产物而已,不能代表中华武术。   5、 中华武术大树上的主要“侧枝”――“武术表演”和“武术健身”   作为主干上长出的主要枝杈,武术表演和武术健身带有主干的全部信息,都包括套路、武功及散手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表演有套路表演、散手对抗表演、武功表演;健身途径有套路健身、散手健身、武功健身。既套路、散手、武功练习都可以起到健身的效用,可以利用来健身。可以说表演和健身是技击之外的中华武术之“用”,与主干、主枝之体相对相成,它是中华武术有机树主干的“衬饰性”成分,是中华武术的自然衍生作用与功能表现。另外,主枝发育也需要侧枝的健全来支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繁荣。   6、 中华武术大树上的“枝外之枝”――“表演武术”与“健身武术”   在这里表演武术和健身武术区别于武术表演和武术健身,是根据表演与健身是直接目的还是间接衍生的不同来区分的。武术表演与武术健身是武术的体中之用,不离其主体的主导方向,是武术主体上的间接衍生而来,没有目的性,而是自然产生的。而表演武术与健身武术则根据表演艺术和人们健身目的的具体要求,有关人士主动地、有意识有计划的利用武术中的有关成份加工而成的,是有直接目的性的。表演武术是利用了武术表演的功能特性,根据表演艺术的具体要求对武术进行利用改造而形成的独特艺术表演形式;健身武术是依据武术健身的功能特性,主动地、有目的地将其应用健身活动而形成的健身活动形式。此二者是武术体系之“末”,故在此我称其为“枝外之枝”。也可以把她们看作从武术大树上裁剪下来的枝叶。为什么呢?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她们身上包涵着中华武术之树的全部信息,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成份,与其母体已不完全相同了,可以说已脱离了母体。做为裁剪下来的枝叶,它只能插在花瓶中保存一些时日。若要继续发展成活必须重新找到并回归自己的母体,否则只能应用时再裁再剪,而难以长存不能自我发展繁殖。当然也可以投身嫁接到艺术系统或健身系统的“母体”上,但这时她们已发生本质的变化,不能再称之为纯粹的中华武术了。而且,其投身的艺术或健身的母体,还有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的差别,都会直接影响其发展方向和前途。例如表演武术中就有传统戏曲武打、杂技武功、传统表演套路及现代竞技套路等,健身武术也有健身套路、健身武功及健身散手等形式。   总之,整个武术体系大树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是全息的,具有中华武术的所有内涵。反之,则不应看作真正的武术,其发展方向和依据也应另作别论,不应与真正的武术混为一谈。   四、结论与建议   1、 对武术的研究应从其整体内涵体系入手,而不应囿于传统与现代的名相之争。应确立大的武术文化观念,建立武术文化体系,分清其源流干枝,以利于其研究发展。   2、 中华武术的研究开发必须走自己的路,在一定阶段武术中的一些部分向西方竞技体育转变是必要的,但是暂时的,不是长久之计。   3、 中华武术应发展自己特色的“多途径而又综合全面”的竞赛体系,而不应一味追随陷于现代西方体育的窠臼。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术文化概论》,旷文楠等,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中国传统体育导论》,李鸿江等,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程大力,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   4、《武术理论基础》,江百龙等,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5、古代武术发展的文化结构研究,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康戈武。   6、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康戈武。   (2002年4月28日)       本文被2002年5月“第六届上海武术博览会武术学术研讨会”选入,并获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倪方六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薪火相传---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文化的
·专稿:任督二脉再探/白海军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太极拳一代宗师—
·武术专家PK方舟子
·韩起:揭秘李仲轩<逝去的武林>
·杨式太极名家轶事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内功心法》的认识/静磨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天龙神功
·五轮书(中译)
·陈所乐公及子恂如、申如父子略传
·中国武术发展之我见---丁新民
·武林瑰宝――甘肃鞭杆
·少林齐眉棍--防守棍势的训练
·也论拳术“内外”家--马国兴
·怎样意守丹田
·武乡菏泽古与今
·从劈叉说起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