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
· 臧根林:一个父亲对儿子
·杨式太极传人崔仲三谈武术的
·舶来拳种遍地开花传统武术何
·关振军会长论述吴式太极拳发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
· 太极大师杨澄甫之死(转贴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太极拳渊源简述
来源:林子清 武魂 作者:艳南天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01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一、几个基本概念 在谈太极拳渊源之前,为便于说明问题,先提出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并借此简单地介绍一下太极拳(包括联属部分)的轮廓。 (一)拳套和打手 拳套和打手是太极拳的两个组成部分。拳套是个人单练的整套架式――如懒扎衣、单鞭等。打手亦名推手,是两人对练的攻守法――如?、履、挤、按等十三势。 拳套有多种形式,但路线和架式的名称,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在架子的大小和手步各式的不一致。打手大体上有两种程式:1、定步打手,亦名站步打手,两人站定练习攻守。2、动步打手,亦名活步打手,两人走动练习攻守。有程式的攻守练到精熟后,脱掉程式,自由对角,这是散手。 (二)太极拳的属性 太极拳是柔和型拳术,是技击术的基础上吸取了导引术、静摄术的精华融合而成的。所以兼有精妙的手搏作用与很好的健身、医疗、精神修养作用。练太极拳套,要动作柔和圆满,呼吸深细,着重在内脏安舒的训练,特别是大脑宁形的训练。它和艺术型拳术,精悍之气,见于眉宇,动作奋专家剽锐,着重肌肉强韧、关节灵活的锻炼,有显著的区别。柔和型拳并不止太极拳一门,但太极拳确是典型的柔和型拳,有人称太极拳为内家拳,这是不合适的。但是说太极拳是内功拳,这是对的。内家拳的拳套架式、歌诀与太极拳各不相关,不是一个拳门。内家拳也不是内功拳的同义词。内功拳可以包括共同属性的许多拳派,如形意、八卦等等。内家拳只是一门拳术的名词,其范围远比内功拳狭小。这是必须辨别清楚,不宜混淆的。 (三)联属于太极拳的器械 太极拳家除练拳套打手外,还练器械的单套和对打,以太极拳为基本功的器械练法,现在把它作为太极拳的附属部分。太极拳家使用的器械,一般是单刀、枪、剑,其套子(包括单练与对打的)不尽出于太极拳门的旧传,有的是采取别门中的。 (四)太极拳的派别太极拳从形成一个拳派到今有两百几十年或三百年左右。在流传过程中,又衍生若干派别。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有一脉相承的陈、杨、武(郝)、吴、孙五派。五派的拳套打手,器械的单套与对打,有同有异。从它们的相同处,可以看出其一脉相承的传统关系。从它们的不同处,又可以看出其分派的标志及发展的趋向和规律。 二、太极拳形成的时代及其主流 我国的技击、导引、静摄术,在远古早就有了。在战国秦汉时,已成为专门技术。这是太极拳的远源。但太极拳的形成,不过只有二百几十年或三百年的历史。有三点可以证明:其一,明朝人有关武术的著作中,没有提到太极拳,可见它的形成,不会早于明末清初。其二,王宗岳至早不过是清朝康熙年间人(人面有论证),太极拳一名词,在他写的《太极拳论》上才出现,可见太极拳即使创造在王宗岳以前,也不会早得很久。其三,明天清初人山本姬隆风创造一门内功拳――形意拳。其理论与太极拳基本上一致。正可从旁证明,明末清初,是产生内功拳的条件成熟时期。所以太极拳也在此时出现。 太极拳是谁创造的?这不难于考明。曾经有一时期盛传是元末明初张三丰所创造。这是把内家拳门传说中的祖师拉了过来,是不合历史事实的。又一说,在张三丰外,还有六朝时韩拱月,唐朝许宣平、李道子等创造的各派。这是出于捏造。这都是袁世凯的门客(给袁家看风水的)宋书铭所做的事。我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揭发。现在已有不少人知道太极拳并非由张三丰等所创造了。太极拳不出于张三丰,是唐豪首先考明的。但他又把太极拳的创始者定为明末清初人陈王廷,此说也难于成立,因为反证颇多(另有专篇论证)。据可靠的材料看来,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再从陈氏开出了杨、武两派,杨家开出了吴派,继承武派的郝家出了孙派,这里渊源明确的。太极拳可能创造在王宗岳之前,也可能就是王宗岳所创造。王宗岳在传授蒋发外,也会传授别人。因此五派之外,还会有其他派别。但是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只有此五派,这一事实,肯定了五派是太极拳的主流。 三、主流五派 (一)主流五派的导源大师 王宗岳、蒋发是主流的导源人,有以下的证据:1、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陈长兴,这是杨露禅的遗说。2、王宗岳后传至陈家沟陈姓,这是武禹襄的亲?弟子李亦?写下来的。3、乾隆年间有个蒋把拾在陈家沟传拳,这是陈家沟陈品三写下来的。三说汇合起来,正可互相补充,互相证明。陈王廷是明末清初的人,陈家沟有武术从他开始,这是事实。但是乾隆十九年所修的陈氏家谱上,还没有提起太极拳一名词,可见陈家沟旧有的拳术,不是太极拳。到乾隆十九年后才有太极拳传入。王、蒋两位大师的身份,王宗岳是知识分子,有他写的《太极拳论》可以证明。蒋发是职业拳师,从陈品三文中称他为蒋把势(陈文原作把拾,是音近之讹)可见。因为在古代不是职业拳师不会得到把势的称号。 (二)陈派 太极拳传到陈家沟,其拳套就有了两个不尽相同的架式,一是老架,另一是新架。陈长兴是最著名的老架拳师,他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曾亲身受学于蒋发。他的儿子耕云,耕云的儿子延年、延熙,延熙的儿子发科,世承家学。1956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时,发科曾参加评判工作,此后不久就去世。我所知道在那时从他受学的人有北京李经梧。与长兴同时同辈的另一名是陈有本,他改太极老架为新架。他的两侄仲生、季生与陈清薄能传其业。仲生的儿子吕三(名鑫)著有《太极拳图说》四卷(1932年在开封出版)。受学于品三的有其族侄子明,著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1932年12月出版,上海中国武术学会发行)及《陈氏世传拳械汇编》(有1935年1月油印本)。这几部书对太极拳理法皆有所阐发,也提供了一部分史料。 (三)杨派 这派开始于杨禄禅。禄禅名福魁,河北永年县人。幼而孤苦,十岁左右,到陈家沟谋生,经过三十多年,才回永年。后来由武汝清介绍到北京教拳,声名渐大。清朝的端王请他到家当教师,教拳就成为他终身的职业。他的儿子班侯(名钰)、健侯(名鉴)都居北京,亦以教拳为业。健侯继承家学,班侯曾从学于武禹襄,故杨家有种短架太极拳,与武派太极拳形式极相近。健侯的儿子少侯(名兆熊)、澄甫(名兆清)都以教拳为业。少侯兼传班侯的短架。澄甫晚年的拳套极为舒展,这就形成了杨派的大架。有些直接从学于健侯的人,还保持着分健侯的原样,比较收敛,这种架子,被称为中架。杨派在五派中流传最广。杨家累世教拳,以澄甫的学生为最多。他于1936年逝世,年54岁。所著有《太极拳体用全书》(1957年经人民体育出版社删订出版),是一本比较精简的著作。他的学生我确知其所在地者,上海有褚桂亭、傅钟文,成都有李雅轩。他的儿子振铎,亦能继承家学。健侯的学生许禹生(名垅厚)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北京体育研究社出版),对太极拳的理论和推广太极拳都起着有益的作用。但也散布了迷信的以伪乱真的有害东西。太极拳出于张三丰、韩拱月、许宣平、李道子等说,是由这部书传播开来的。 (四)武(郝)派 这派开始于武禹襄。禹襄名河清,永年县人,清朝的贡生。他和两个兄长――澄清、汝清都爱好武术。杨禄禅回永年后,禹襄和他结交,从他学拳,禄禅亦尽告 以所知。他还不满足,又到赵堡镇(离陈家沟三五里地的一个小镇)向陈清萍请教。澄清做舞阳县知县,在该县盐店中得到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谱》。禹襄就按谱揣摩,并利用其社会地位,选力大身强通武的支的人作为打(推)手的实验对象。这就练出了轻灵精确的技巧。他传技于外甥李亦?(名经纶)、李启轩(名经纶)。他的遗著有《十三势行工心解》(或作《打手要言》)、《四字密诀》等。他第一次改编了王宗岳的拳谱,插进自己的著作。这一拳谱也被杨禄禅所采用。至今杨、吴两派还在沿用(有些变动增改,非尽原样)。亦?著有《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太极拳谱跋》等文。他又一次改编了拳谱,又在王、武的旧文外附入自己的著作。武、李的作品确能阐明太极拳的规律,提供新知,把练法说得更具体,是一分珍贵的遗产。但《太极拳小序》中说杨禄禅不肯授技于武禹襄,这是对事实的歪曲,不免迷误后学。这是门第之见在作崇。亦?传近邻郝为真(名和)。为真先为米商,晚年任永年中学武术教员。禹襄、亦?都以教书为业,传授限于至亲好友,至为真传授始广。为真儿子月如(名文桂)、孙子少如世传家学。因此武派又称郝派。月如中年任小职员,到五十岁以后才以教拳为专业。1935年11月逝于南京,年59岁。遗著有《太极拳图解》(稿在郝少如处),从学最久的有张士一、冯超如,俱在南京。我于武术略知门径,主要是受到月如师的教益。少如现在上海。 (五)吴派 这派开始于全佑,全佑是满族,他的儿子艾绅,另一姓名为吴鉴泉,所以人称为吴派。全佑本受学于杨禄禅,后又师事杨班侯。他善于柔化。他教的学生不多。鉴泉继承家学,后又受教于宋书铭,所以吴派有“小九天”等拳法(宋书铭为伪造历史,必须揭穿,他的技术上的成就,仍可吸取)。他以教拳为业,学生甚多。吴派流传之广,仅次于杨。鉴泉于1942年8月在上海逝世,年73岁。他的学生徐致一著《吴式太极拳》(1958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是有助于研究吴派太极拳的参考书。鉴泉的学生在上海授拳甚久者,有赵寿村。 (六)孙派 这派开始于孙禄堂。禄堂名福全,河北完县人。先习形意、八卦,辛亥革命后四五年,郝为真到北京,他才从学太极拳。因已精通形意、八卦,所以学太极拳只一个多月,就得其要领。所著《太极拳学》(1924年出版于北京)于练拳时的姿势动作说得很详细,书中强调养生治病之功,实为有益之言;发挥中和空灵之旨,亦皆出于心得。惟蔓引河图洛书,附会神仙,是其疵病。较论得失,瑕瑜互见,此有其时代关系,应当批判吸收。现在此书已不易得。他的女儿剑云编成一本《太极拳》(1957年9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约略可见孙派太极拳的概况。禄堂于1933年在完县逝世,年72岁。他的传人有儿子存周,女儿剑云。他的学生也很多,一般是兼传三门――太极,形意,八卦。帮助他著书的,有靳水陈微明(名曾则),东台吴心?。其他知名者有李玉林等。 四、五派的异同 (一)五派异同,先从拳套谈起。五派的套路与架式名目大体相同,在各个式子的动作和拳套的整个形式上就有不同。详细较论,过于繁冗,运动量大,又有“二起脚”、“摆脚跌岔”等难度运输和,于青壮年为宜。(老架拳架就其共同点说,不再区分。) 杨派和平舒展,稳定空松(就大架说),但在运用上仍发强烈之劲。这就是杨澄甫说的“柔中寓刚,绵里藏针”。这派学之不难,探之颇深,适应泛宽,所以流传最广。现在最通行的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套,都是以杨家大架为基础的。 武(郝)派拳式紧敛,极重轻圆,要逐步从轻化圆化中练出精确的脆劲。练法细致严密,须耐性研习,湛思默会,方能有得。 吴派保持了杨家中架遗式,趋重灵敏活泼,宛转多变,仍承杨派传统,入手不难,所以流传亦广。 孙派短架,体势未离武式,却于轻松之中,含有精刚之致。禄堂于形意、八卦,功力极深,融合太极,遂能自成风格。 至于有益强身,各派所同;用于疗病,可以按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二)其次略谈打手。陈家称打手为挤手。据《陈氏世传拳械汇编》载,挤手练法如下: (甲)定步挤法:(1)顺步,(2)拗步。 (乙)换步挤法:(1)单步,(2)双步。 (丙)活步挤法:(1)颠步,(2)大履。 基本上是站定与走动两个程式,换步可归纳于活步。杨派一般是三个程式:(1)定步,(2)进退步,(3)四正四隅(即大履)。吴派与杨派同。孙派“打手之步法有四。有静步――即站步也。有动步――即活步也。有合步――即对步也。又甲乙皆左、皆右均是也。有顺步――甲(右)乙(左)甲(左)乙(右)皆是也。”(引《太极拳学》,惟破折号原书为括弧。)陈武(郝)派,各派都先练站步打手,然后练活步,熟练后便可解脱程式,进入散手。郝月如先生教打手,却只用进退三步半,换边两步半的一个活步程式。此后就是自由攻守。这是武禹襄以来的传统。散手是以有程式的打手为基础的。要熟于程式,敏于感应,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不拘程式而仍合乎力学的规律,并不是蛮打乱来。蛮打乱来,碰到懂劲的人(即敏于感应的人),只能挫败,不会占先。 (三)再次,略谈器械。陈家有枪、大刀、单刀、双刀、双剑、双锏、棍、棒、朴镰等多种器械。枪法有三套,还有两套对扎枪法,但不尽联属于太极拳。其中可肯定联属于太极拳的四枪对扎。这种“四枪对扎”,其步法与活步打手的进退三步半完全相同。武(郝)派的枪法(亦名“四杆法”)即是这一种。杨派的太极枪共有十三势,其实就是以四枪对扎法为基础,加上一些变化而成。武(郝)派还有一套“八枪对扎”,这是陈家沟就有的,但亦?不曾写上拳谱,可能因为它来自别门,不联属于太极拳,所以谱中不载(这套枪法直到郝月如还会)。另外见于李亦?所编拳谱中的“十三枪”、“十三刀”(单刀)各式名目与陈家旧拳谱中的“十三枪”、“十三刀”大体相同,可见这也出于陈家沟所传。杨、吴两派无“十三枪”,有单刀,俱称为“太极刀”,但与陈、武两派的套路架式全不相同。吴、杨两家的单刀套路、架式亦复互异。看来别有来源,不是太极拳门的旧传。李亦?改编的拳谱中,还有一套“四刀法”(或简称“刀法”),是对单刀的套子,未见于陈家旧拳谱,可能由陈清萍所创编。单剑套子陈家沟就没有。杨、吴两家各有一套,也不相同。杨家太极剑的前身是一套八十一式的“纯阳剑”,这套剑被杨家改造成为太极剑,不过在1915年前几年间。吴家的剑套,显然也来自别的门派。据我友李剑华先生说,是就玄化剑的套子改编的。李系吴鉴泉的旧友,此语可信。孙派有武当剑及其对打套子,是孙禄堂、李景林合编的。现在武派也有了单剑的套子,是我编的。 五、后记 本文是拙著《太极拳史考》中的一篇。为便于简略地介绍太极拳史及指出探究各派的线索,借此引起学者研习的兴趣,继续求进,不断锻炼。治病于未病,保健于平时。获得精神充沛、脑子活泼、提高思想、做好工作的效果。所以先把这篇单独发表。文中还有许多问题须要提出材料,分别论证,另作专篇,列于史考中。附带说明于此。限于水平,或多谬误,请阅者批评指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中国古人体育训练的特种手段/倪方六
·解析太极世家传道人生 四川太极九成
·薪火相传---武术之乡沛县武术文化的
·专稿:任督二脉再探/白海军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太极拳一代宗师—
·武术专家PK方舟子
·韩起:揭秘李仲轩<逝去的武林>
·杨式太极名家轶事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内功心法》的认识/静磨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天龙神功
·五轮书(中译)
·怎样成为一流武林高手?
·敦煌金刚拳引人关注
·中国武术古兵械五百三十六种
·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 众学
·土 家 拳
·梅 山 拳
·洪 拳
·梅 花 拳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