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省武术的资源概况 (一)河南省武术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前身是河南省武术馆,1983年5月,借改革开放后武术工作大发展的契机,河南省体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河南省武术馆,负责全省的武术工作,并于当年召开了第一次河南省武术工作会议。2000年河南省武术馆更名为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核定编制69人,中心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竞技武术科、社会武术科、业余训练科、武术培训科和套路、散打两个专业队。 (二)竞技武术资源概况 我省武术高水平专业队现有专职教练员10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教练员4人,中级以上职称2人,正式运动员33人,集训运动员80人。河南省武术队是我省竞技体育队伍中一支优秀的运动队,仅2002年以来共取得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4个,全运会冠军1个,全国冠军36个,为河南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武术业余训练资源概况 在全省18个省辖市体育局开设武术项目(套路、散打)业余训练的单位共有11个,基层教练员30余人,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500余人。特别是郑州、洛阳、焦作、安阳、平顶山、开封、漯河市为河南省武术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后备人才。我省现有武术裁判员83人,其中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员11人,一级裁判70人。 (四)社会武术资源概况 我省是享誉国内外的武术大省,在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着丰富的传统武术资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我省拥有少林、太极、心意、苌家、八极、梅花、查拳等数十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拳种,特别是作为“少林”“太极”和“心意六合”三大拳种的发祥地,河南武术备受世人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习武人口已突破100万人,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的著名拳师40人,中段位1812人;初段位4439人。以登封为龙头的民办武术馆校遍布全省18个省辖市,数量达260余所,在校学生10万余人。 (五)武术节、会和赛事资源 郑州和焦作两市在经历了八届少林武术节和太极拳年会的基础上,演化为“世界传统武术节”和“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随着办赛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节会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参赛国家逐年增加。在郑州举办的两届传统武术节参赛国均突破六十个,外宾参赛人员每届两千人左右;2005年8月在焦作举办的“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名运动员参加。 (六)武术表演及武术产业资源 河南目前拥有武术表演团体30余个,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表演团体4个,分别是郑州歌舞剧院的《风中少林》、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连续五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武术艺术表演团,以及在海外的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的少林鹅坡武术表演团。武术产品从生产到经营等环节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竞技武术工作。根据我省武术发展的现状,省体育局提出了“省队市办”“省队院办”的改革思路。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0个前八名,总分110.5分。特别是女子散打队在“省队市办”的新体制下摘取了全运会历史上女子散打的第l枚金牌,协议交流的解放军队、四川队和宁夏队分别取得了第四、第五和第八名,获得了第十届全运会女子散打总分69分中的35分,其中24.5分计人我省代表团总分榜,与我省男子散打队共同努力,以40.5分的总成绩列全国十运会散打总分第一。 (二)业余训练工作。紧紧围绕局党组“改革、调整、创新、提高”的总体精神,以及对武术项目“做大、做强、做精”的具体要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举措,积极推进我省武术多元化训练网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与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武术多元化的青少年训练管理新机制。建立武术馆校参加河南省年度锦标赛的准人机制,打破了仅有省辖市代表队参加河南省年度锦标赛的局限,使从事业余训练的青少年人员从500多人迅速拓展为50000余人。 1.制定政策,规范赛制,增加透明度,确保了运动员资格的真实性,调动了多元化训练体制下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针对武术学校运动员资格背景较为复杂的特殊性,在《河南省第十届运动会运动员资格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省体育局又专门制定下发了《河南省武术项目运动员注册资格管理办法》,不仅为武术学校运动员参加河南省武术锦标赛提供了政策保障,更为各地体育部门、业余体校与武术馆校的有机融合架起了桥梁。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竞赛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先后研发出“河南省武术运动员竞赛管理软件”和“武术运动员磁卡管理系统”,建立起了河南武术项目阳光操作的监督机制。 2.调整项目结构,在全面与全运会设项的基础上,为启动我省优势拳种在竞技武术领域中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是突出全运会战略,在“河南省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和“河南省武术锦标赛”中的所有设项与全国锦标赛相一致,去除其他项目,有的放矢,力求业余训练与竞技目标的有机统一;二是在全面推行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基础上有条件地限制了难度系数,力克拔苗助长,确立了武术项目业余训练是为专业队输送可持续培养的优秀后备人才的大目标;三是增加少林拳,作为必报项目旨在为推动少林武术在竞技武术领域的发展做好试点和先导工作;四是大力推进我省竞技太极拳后备人才的建设步伐,在“河南省太极拳、剑锦标赛”上确立了参赛对象以青少年为主体,将传统太极拳项目和中老年参赛群体全部划人“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突出了竞技太极拳后备人才培养的对象是青少年,目标是奥运争光战略,确立了“奥运争光”条件下的竞技武术工作的职责、重点和目标。
3.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定期邀请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专家教授来河南讲课。以推进全省教练员队伍训练水平的提升和训练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武术项目业余训练水平的大幅提高。近五年来,相继举办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班达20余次,接受培训人数已累计达9000多人次。 4.加快了我省武术套路和散打裁判员在高度和广度上的建设步伐。远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2年以来,共获得国际级裁判员2人,获得国家级裁判员4人,获得一级裁判员100余人,初步建立了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思想过硬”的优秀裁判员队伍。 (三)社会武术工作。我们在局党组把河南武术“做大、做强、做精”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实现河南从“武术大省”向“武术强省”的跨越为目标,以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以优化河南武术资源、打造名拳品牌为支撑,以构建多元化的武术人才培养体系为突破口,促进了我省社会武术工作的全面开展,使武术项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推动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省社会武术工作远远走在了全国前列,其特有的“河南模式”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表彰。 1、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努力开创河南武术学校建设的新局面。根据省体育局党组“深化改革、继续调整、不断提高”的总体精神以及对武术项目“做大、做强、做精”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武术学校发展的新形势,确立了“一个方向,两个支撑,三项建设,四种人才”的武术学校建设目标(即:以文为主,武术特色的办学方向;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协调发展;在硬件、软件和活件三项建设上下功夫:在全面继承当地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力求在竞技武术人才、武术适用型人才、武术复合型人才和武术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上做出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了以“协会”为纽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武术社会化的管理体系。 一是根据国家公安部、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精神,主动与省公安厅、教育厅进行沟通磋商,使三家达成共识,联合转发了国家三部局《关于加强各类武术学校及习武场所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重点确立了我省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对武术学校的专业审批权和管理权。省体育局配套下发了《河南省武术学校、习武场所管理办法》,使困扰我省武术馆校建设与发展近20年的“多头审批、批而不管”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二是在会员制的管理上打破了就管理而管理的被动局面,通过《武术馆校等级评定制度》《武术馆校升降级管理制度》《馆校长培训例会制度》《馆校教练员持证上岗制度》《省一级拳师考核制度》和社会武术竞赛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年终评先表优工作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会员单位不断壮大,会员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团体会员每年保持在80个左右,个人会员累计达2万余人。 通过《武术馆校等级评定制度》和《升降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使“硬件、软件和活件”三项建设的指标体系得到具体落实,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带动了当地武术项目的发展。特别是在鹤壁、周口、三门峡、许昌、驻马店、商丘、信阳等原本没有武术业余体校的地区,我们的武术学校已经承担了武术项目的业余训练任务,弥补了当地没有武术业余体校的空白。目前,我省“一级”以上武术馆校已经达到了70所,人数达5万多人,使武术馆校10万大军的50%纳入了我们的有效管理中。 通过《武术馆校长培训例会制度》和一把手建设工程的实施,使馆校长修正了办学理念、明确了发展方向、提高了管理水平。我们狠抓“大武校”的建设,实现了由“老大”向“榜样”的跨越。 通过《武术馆校教练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了技术,提高了教学水平,运动成绩逐年提高。目前,已有1000余人获“河南省武术馆校教练员岗位证书”。 三是不断完善赛制,相继设立了“河南省武术馆校武术比赛”和“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两个赛制代表两个舞台,一是竞技武术,二是传统武术。八年来,两大赛事的规模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健康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我省武术馆校这一特殊群体由无政府状态逐步成为我们体育事业的生力军,其内部管理逐步完善,运动成绩稳步提高,武术人才资源向全国的辐射力度逐渐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省的高水平专业队中河南籍或在河南接受培养的主教练占30%,在全国大专院校专业队伍中,任主教练的约占26%,在全国一万多武术馆校长当中,90%为河南籍或由河南培养。 武术馆校的迅速崛起作为一种发展现象倍受人们的关注,成为中华武术园地的一支奇葩;武校的发展和创新为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校的建设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以登封市为例,2006年已拥有武校45所,习武场所38处;在校学生4.5万人(2001年在校人数为7500人),每年可消费粮食2400万斤,瓜果、蔬菜2980万斤,肉、蛋、奶430万斤,服装、器械30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畜牧业、林业、交通、运输、保险、商业、金融、旅游、通讯和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如果按照每个学生每年4000元,其亲朋1000元的消费标准来计算,仅此一项可为当地输入2.5亿元资金。武校的建设成为当地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助推器,去年登封仅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超过了一亿元,直接安排就业人员超过1万人,其中,仅塔沟武校和鹅坡武校就安排就业人员近3000人,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2.努力推广少林拳,积极培养太极拳人才,促进“两拳”的协调发展。登封和温县作为“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的发祥地,传统武术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并成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拳种自身的特点,少林拳未能进入全国竞技武术的最高领域,“太极拳”缺乏优秀的竞技后备人才,形成了前者有人无塔可攀、后者有塔无人登攀的不平衡局面。针对“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所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少林拳“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和太极拳后备人才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一是借助武术馆校人才优势,首次将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全省武术学校中广泛推广。二是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少林拳大赛”,为启动少林武术“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三是组织实施了《少林拳竞赛套路》的创编工作,为少林武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更高层次上的展示奠定基础。四是首次将《少林拳竞赛套路》的“拳术”列入河南省十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确立了在河南最高竞技赛场上“长、太、少、南”同步发展的工作目标。 3.充分发挥社会武术在全民健身系统工程中的独特功能。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建设服务。 一是积极配合安阳市人民政府做好“首届全国中老年太极拳交流大会”的申办、策划和组织工作,为安阳市人民政府开展的“一申四创”工作和群众太极拳运动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殷墟遗址举办的由2008人组成“八卦”图案进行的集体太极拳表演、万人签名支持中国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同时采用航拍技术记录这一壮观而有多元素特殊意义的场景,成为宣传安阳的历史精典。而选拔2008名优秀太极拳演练者的形式,使安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太极拳普及活动,范围遍及工厂、企业、街道、事业、行政等单位,为推动安阳市的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安阳市“一申四创”系列活动活动中规格最高、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一个,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是为配合五月“世界太极拳健身月”活动,近年来我省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太极拳系列活动。 三是精心准备,积极组织,组队参加了近八年来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所有形式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传统项目的群众武术赛事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了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世界太极拳组织推广奖”。 四是大型武术赛事下乡,扩大武术的宣传,提高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武术的认识,推动武术事业的全面普及与提高。 (四)提升“节会”层次。积极引导节会由特色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弘扬“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的国际交流的大舞台。2001年起,河南省体育局积极协调,配合郑州和焦作两地政府,使中断三届的“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重新升格为国家级的武术综合性节会。2005年和2006年,郑州和焦作两市在以往少林武术节和太极拳年会的基础上,经中国武协批准,演化为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使传统武术赛事的办赛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性高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具大影响。 1.2004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有62个国家1970名运动员参赛,国内有30个省、市、自治区约800余名运动员参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登封的迎宾式,十万“少林弟子”沿十八公里长的少林大道演绎了一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传统武术大戏,让国内外的宾朋为之震撼。而耗资2000万精心打造的具有浓郁少林武术文化特色的大型剧目《风中少林》,实现了武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观赏性和艺术性大大增强,让人更加体会到少林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本届传统武术节的又一大亮点。 2.被喻为“武术界的奥运会”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于2006年10月在河南郑州隆重开幕,共有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支团队的200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莅临开幕式并宣布“第二届世界传统武节开幕”。本届武术节的规模、规格和内容在国际性的武术活动中创造了历史之最。武术节经贸洽谈正式签约19个项目,其中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2.0125美元,内资项目14个,总投资49.87亿人民币。投资领域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商贸物流、酒店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 3.2005年8月在焦作市举办的“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149名运动员参加,隆重的开幕式和十万太极拳人穿越太行山活动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参赛选手无不为之动容。 在高水平、高规格赛事的举办过程中,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整合和优化,为传统武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郑州市和登封市两级地方政府为承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投资6亿多人民币,对少林寺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进一步突出了以少林寺、少林拳为主要内容的少林武术文化内涵,建成了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城。焦作市和温县两级政府以拳为媒,广交海内外朋友,在筹备大赛的过程中,斥资2000多万元,分别对太极拳故里陈家沟的陈氏祠堂和筹办大赛的体育场馆进行了修理和改造,古老而神奇的太极故里又焕发了新的容颜。 (五)武术宣传工作。积极扶持、调动我省名拳资源,全力推进我省少林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进入奥运表演大舞台和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登封塔沟武校五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同时,他们的二十八个“少林弟子”还到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现场表演,使中国传统武术的表演节目登上了奥运的殿堂。河南电视台还在全国率先创办了以武术擂台争霸赛为主要内容的“武林风”节目,开创了全国省级电视台播出以武术为内容的时间最长、收视率最高的记录,对中原武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与此同时,中央、省、市三级新闻媒体长期以来,都以积极的态度、充实的内容、大量的版面和时间对我省的传统武术给予了报道,为中原传统武术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做好传统武术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们感到只有传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少林和太极两大拳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广为世人熟知。但这两大拳种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我们只有坚持自身特点,着力提升赛事品位,积极努力向国内外进行宣传,通过主渠道搭建桥梁,才能进一步弘扬和利用好我们的传统武术资源,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三、存在问题 (一)河南作为享誉世界的武术大省,在全省范围内还缺乏专业性的武术场馆和大型标志性建筑。 (二)武术人才在社会诸多领域的建设尚属空白,不能适应武术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武术的理论建设以及在精神领域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武术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四)武术国际化的推广链条没有形成,仍处于粗放型的无政府状态。 (五)少林拳在竞技领域里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南拳和太极拳。在全国、洲际乃至世界性的赛场上没有少林拳的设项。 (六)河南省武术管理职能部门的编制已不能适应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河南省武术队在我省竞技体育领域不失为一支优秀的运动队,在历届全运会中都为河南体育代表团贡献了金牌。但是,作为在全国武术界享有特殊地位的武术大省,每届全运会1~2枚的金牌数,与河南武术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宜。 (七)武术项目多元化的业余训练管理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其制度化的建设以及新规则下的科学训练体系急需完成。 (八)武术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河南丰富的传统武术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市场开发的空间还急需拓展。 四、对于进一步开发我省武术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将“世界武术中心”的建设纳入“中原经济隆起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世界武术界的“好莱坞”。使之成为中原文化的朝圣地,武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世界各种对抗项目发展的聚集地,世界超级对抗项目比赛和顶尖级武术表演的常住地,以此推动登封在大城市、大经济、大武术领域的建设,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推进世界级“武术圣地”的建设与“大型武术综合性节会”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创办中国第一所综合型的武术大学,构建武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大基地。力求在竞技武术人才、传统武术人才、武术适用人才、武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三)借助少林和太极的“名拳”优势,集国内多学科专家以及营销专家、信息网络专家,创建符合国际标准化的技术传播体系和推广模式,填补中国武术在国际标准化推广工作中的空白。 (四)加强武术文化领域的建设,与构建“大文化”的时代背景有机结合。把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忠、孝、仁、德”升华为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主旋律,结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编撰出系列的教科书,作为青少年和习武者的必修课,使传统民族文化的魂魄在每个学生的血液中渗透、行为中体现,进而在不同领域里传播、推动和发展,成为整个民族在精神、情操和道德建设中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步。 (五)建立健全一条龙的竞技武术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从育才——选才——进队观察——集训——转正——整个全运会周期的合纵连横战略的有机贯通,达到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梯队建设的有序化,最终实现全运成绩的最大化。 (六)全力推动“少林拳”进入全国乃至世界级武术比赛的最高竞技赛场。 (七)建立健全与河南武术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使武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以法规的形式规范武术外事活动及武术表演市场。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大力扶持武术馆校,鼓励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八)继续抓好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武术协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广泛开展,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武术健身观念,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为构建和谐中原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