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以来陆续有江苏东台、河南三门峡、山东嘉祥、河北雄县的武术馆校朋友们来访,和我切磋办馆校的方略。二十多年来,根据我对各地武术馆校的接触和思考,有一些感想和看法,归纳为“过‘六关”’。他们听后,觉得“很有启发”。现撰写成篇,呈奉给广大武友,谨作抛砖引玉之举。
—、方向关
办学方向,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我们的武术馆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有过沉痛教训的。在深圳,绑票敲诈、后又撕票杀人者有之;在河南,捣毁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中,八个要犯中有三个是从一所武校毕业的学生……
这些当然是几十年来的个案,但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这种丑恶现象,直接有损于我国体育院校和武校(馆)的声誉,且对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办武校(馆)必须敲响警钟、吸取教训,充分利用武术自身的内涵与外延、风格、特征的优势,以弘扬之。
武校(馆)要把武德放在首位。要“武以德为先”“未练武先习德”。许多优秀的武术教授和教练员都是非常重视武德教育的。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讲授“武德”。许多民间武师收徒,在递拜师帖时,首先要宣誓遵守门规诫律。我曾参加过许多名师收徒仪式,其门规诫律,大致可归纳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遵纪守法,争做模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尊师爱徒,师友互助;武林一家,团结为上;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文武兼修,谋全面发展;德艺双馨,乃齐力奋斗。一个习武者,能做到这些门规诫律,就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可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德艺双馨的人。
练武术,还可以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自卫本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完善自我,进而获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二、“两口”关
所谓“两口”,即进口与出口。
“进口”,系指馆校的生源。如怎样才能招上更多的学生?怎样稳住在校的学生?否则,馆校就难以为继。
“出口”,系指馆校学生毕业以后的出路一升学、就业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出口决定了进口。如果家长带着满腔希望和美好憧憬把孩子送来习武,学了三年或五年,虽然学了一定的武功,却不能派上用场:是农村的,仍然回去“修理地球”;是城市的,仍然回去做“啃老族”。家长花了许多钱来培养孩子,孩子又吃了不少苦头来习武,结果是希望渺茫,憧憬幻灭,仍然是“白薯”一个。这就很自然,哪个家长会去干这种傻事?
其实,只要馆校领导做个有心人,重视解决学生们的出路问题,也不算太难。事在人为,只要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运筹和配合工作,总是可以解决的。比如:
一、与当地(市、县)武装部门联系好,在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中,争取多送几个学生去参军。有一年,我到山东调研,谈到武校(馆)学生的出路问题时,一位县武装部长就对我说:“每年征兵,本县有一定的名额,我们把这些名额分配到各乡镇,其实也可以直接分给一些武术馆校(学生也可占本乡镇名额)。只要应征者达到了法定年龄,政审、体检合格,智力发展正常,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可以考虑应征入伍。武校(馆)学生只要具备了上述各条,加上还有武功,更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他们入伍了,还可以当特种兵——特警、侦察兵或警卫员等,侦察敌情,防突发事件,或保卫首长,岂不更好?!”
二、与省(区、市)内外各武术专业运动队挂钩。本校(馆)有了好苗子,就主动地向他们推荐;或定期请他们来校(馆)参观访问,指导学习和训练,且借机有意让他们在学生中挑选优秀人才。这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三、与全国大专院校,尤其是师范、体育院校密切合作,向他们按期输送优秀毕业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考(选)人这些院校的相关科系——本科、专科,或中专、技校等深造。
四、对崭露头角、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学生,可向各类艺术、影视学校或培训中心举荐,为他们创造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们有可能成为武舞结合的艺术类人才,如武打影视明星之类,至少可当个替身。
五、与本市、县和外地的各类保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向他们输送保安人员。国家各种事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保安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景十分广阔。
三、安全关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就是一切!”这是我曾在河南一所武校的教学大楼门前看到的一幅警示语。
我顿然心动。这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服务宗旨。我赞赏他们有深度、有眼光,把学生的学习与安全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老校长还为我兴奋地展示了国家公安部授予该校为“全国安全单位”的证书和奖牌,并引以为荣。他们还在可能出现不安全地方,设有安全预警牌。令人感动的是放学时,有些走读生要横穿门前的公路(国道),从校长、教务主任到值班教师和教练员们,都手举小黄旗,暂时封锁交通,让学生们安全通过,且常年坚持不辍。
我曾到过不少武术馆校,一般地说,他们都比较注重学生安全的防范和教育。有的校园四处都可看见安全警示,比如在训练馆里,常有这样的提示:“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在人行过道或楼梯口上,就常提醒学生:“小心道滑!”“有序通过,不要追逐打闹!”等等。
有一所武校,我很熟悉。原来办得很红火,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在校学生近两千名。我曾不只一次去参观过。他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挺不错。校长是一位巾帼英雄,练散打出身的,颇有理想与魄力。我还应邀为他们题写过四句话:“以文为主,文武双修,文以载道,武以健身。”可后来因他们管理上的偶然疏忽,几个学生在课余休息时,发生了口角,打起来了。有一个学生一时冲动,掏出水果刀,把另一个学生误伤致死,造成了悲剧!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得知此事后,感到孩子在这里没有安全保障,纷纷要求孩子退学、转校。学校的学生马上锐减,就剩下几百名了。最近有朋友来京,我打听这所学校的近况,听说他们的日子仍然不好过。我现在想:当时题书时,应该再添上一句:“人命关天,安全第一”!可能多少对他们有点警示作用。此刻,我只能遥祝他们吸取教训,重振雄风。
四、文化关
武术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以人为载体的。它与文学艺术、历史承传、先贤哲理、机械力学、生化工程、古典医学、伦理道德、排兵布阵的军事学,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属于亲合力很强的边缘科学,是我国一种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如果没有文化和相当高的文化基础,习武练功是难以登堂人室、学深学透的,更难以全面深入地继承、弘扬中华武术。
我国习武之人,历来是必须习文,文武双修的。据史载:从隋唐兴科举始到清末,1300多年以来,录取文、武状元共777名,其中武状元171名(包括西夏1名:太平天国2名,其中1名女状元),他们都是文武双全的。清末最后一名武状元张三甲,就是文武全才。他本拟报考文科的,但鉴于外敌入侵、华夏遭凌辱,就愤然地改报武科。我曾采访过这位武林先辈的后人,见过他当年习武用的重120斤的大刀,并去他的墓地奠祭。清代历史上有位名为马?的,原本是一位武探花,好勇斗狠,犯了错误,被削官为民。他闭门思过,深感文化教养不够,于是苦读经史子集、苦研兵法、苦练武功,三年后,改名为马全重考,而中了武状元。
最近,我应邀参加过一个太极拳研究会的换届团拜会。令我欣喜,武术再也不是撂地摊儿、耍把式儿、看家护院的“下九流”了,而是进入了文化的高层次。新任会长就是一位研究尖端科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副秘书长也是一位经济学博士。
会长在就职演说中体现了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他的讲话,充满着辩证哲理和爱国激情。他说,咱们习武之人,在中国、在世界上不比任何人差。人家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甚至超过他们。他认为,中华武术,像我国中医学一样,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以至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应该呵护它,继承它,弘扬它。他严厉地批判了当今一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说他们无知到了极点,什么否认中医、轻视武术,这都是极其错误的。他还着重提醒:今天我只提武术,不谈门派。争门派那是没有出息的陋习。在座的武友们听得鸦雀无声,又掌声阵阵,颇受启发和鼓舞。
他还现身说法,沉痛而又自豪地大声疾呼。他说,我从事的事业需要充沛的体能和精力,可惜我有不少才华横溢、有理想、有抱负的战友都英年早逝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注重身体的锻炼。我热爱各项体育,但实践的结果,习练武术最适合我。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我身体仍很健壮,有使不完的劲。他举起了双臂,做了一个用力的动作。又获得了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习武应首先学文。我常想这样一个字——“斌”。它体现了文武结合。斌同“彬”。彬彬有礼,是一种高气质、有文化教养的表现。由此可见,只有文武结合,武术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左为大,“斌”即文在左、武在右,这也充分说明了“文武结合、相得益彰”的观点。
在山东的一座城市里,一条街的两旁,先后开办了两所武校。先办的有四百多名学生,后办的才十多名。三年后,后办的达到了四百多名学生,先办的却要关张了。我问后办的校长:“您是怎样把他挤垮的?”
“您说得不对,我们是师兄弟,情同手足,我怎能去挤他呢?”
“是!我用词不当!”我笑着说:“那就请您谈谈,一所是怎样兴盛的?另一所是怎样衰败的吧?!”
“我的体会只有一个:我以文为主,以武术为特色,严格按照国家教委所规定的教学方略稳扎稳打地办学。他呢,整天地练呀练,也不学文化,他和学生们一天练下来,筋疲力尽!家长一看:这哪行呀!这样练下去,我的孩子岂不成了赳赳武夫、新文盲了?就转学了呗!”
我也曾听说有这样一种场面。一个公司的老总,要招一个文秘,且限女性,报名者几十人。老总说,我们要的文秘,有四个条件:一要文笔好;二要会电脑;三要能开车;四要外语呱呱叫。应征者一致表示“这都不成问题”。老总正在为难的节骨眼儿上,有个身体健壮、气质不凡的女孩,不慌不忙地举手,站起来说:“老总!我的文化不低,不仅完全具备您提的四个条件。我武功也不错,还获过全国冠军。如您录取了我,我还可以做您的保镖!教您练太极拳健身。”老总眼前一亮:“请上前来,给大家打套拳看看。”她一亮掌、一跺脚,演练了一趟醉拳。她步法踉跄,身形飘忽,时而举杯自酌,时而跌扑醉倒。她醉中有拳,拳中有醉;形醉神不醉,意醉心不醉。乐得老总拍案叫绝,高声地说:“你被录取了!”
——武校以文为主,文武双修,天地广阔。
五、管理关
所谓武校(馆)的“管理”,是有原则的。让我先谈谈来自上级的,如文体局和武术管理部门之类。我深感来自上级的管理可分为两类,即开“绿灯”的或是亮“红灯”的。
所谓开绿灯,即是正确的指导、由衷的爱护、热忱的关心和积极的扶植。如向各类武校(馆)正确、及时地传达和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体育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定期组织全国武术馆校的比赛和经验交流大会,与教育部门约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升学时,予以政策倾斜;组织专家编写实用有效的武术教材;建立奖励机制,实事求是地推行会员制、武英制或段位制,激励师生们上进;指导他们开拓教学业务和开辟正当的经济来源;协调或解决因重大设施的改造和增添所遇到的困难(包括协助向银行申请贷款之类),等等。
——心一意地做“及时雨”,立足于“传、帮、带”,共同为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作为一个武术深深的爱好者,我呼吁:我们武术管理部门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亮红灯。我所理解的红灯,即不要动不动就打官腔、发“通报”;或动不动把武术当作一般的“商业品牌”来经营,开天价,高收“管理费”,等等。退一万步说,即或把它当“商业”来经营,也应是个“儒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啊。
所谓武校(馆)的“管理”,也是有规矩的。武校(馆)领导办学思想应端正,要高瞻远瞩,应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要为人师表,要有尊重学生人格的观念。不能来粗,更不能体罚、打骂。
一要有一套周密、行之有效、全面的管理制度。如对教职员工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末位淘汰制相结合的制度,进行量化,并严格执行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的管理。
对学生要“统、分结合”。所谓的“统”,即以武术为特征,实行全校(馆)一体执行的“一周两课(替代一般的体育课)、每天三练”——一周上好两节武术课,坚持每天武术晨练,上、下午武术课问操。所谓“分”,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以自愿为原则,分为“武术业余兴趣组”“武术提高班”“武术专修队”;也应从实际出发,按不同拳种、因地制宜地分为少林、武当,太极、南拳;或分为传统武术、规定套路,以及散打、摔跤或截拳道、跆拳道及其它,等等。同时实施政策倾斜,对成绩优异的班级和学生,包括级任和教师,一并予以重奖。
二要男女有别。河南登封市有这样一所武校,严明规定:男、女学生宿舍,不准随便乱串。不仅是男学生,就连教师、教练都不得进入女生宿舍,包括年轻的校长、教务主任,只有年逾八旬的校董事长例外。有事,可把女学生找到办公室或操场来谈,以保证她们身心健康、绝对安全。有这样一则趣闻:有一位家长兄弟四个,四家仅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女儿初中毕业,一定要去学武术。为了找到一所放心的武校,她的亲爸,带着四家的委托,从远道的农村来到这所武校,住在该校招待所。私访了半个月,又比较了若干个武校,最后决定把女儿送到这儿来了。三年后,这个女孩文武兼优,顺利地考进了大学。
三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武校的生源是较复杂的。不少学生源于普通学校因各种原因流失下来的“后进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们是一帮“野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其实这都是一些聪明而优秀的孩子,大都由于家长或学校管教不当,或社会上某些不良行为感染所致。
几年前,我在福建一所武校听到一个特殊学生半夜翻墙逃跑的故事。
问他为什么要逃跑?这个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这儿太不自由了!”他的所谓自由,就是“无拘无束,满街游逛”。他原是一所师大附中一年级的学生,十分聪明。因父母亲忙生意,无暇照顾;老奶奶百般宠爱,以致管不了了。他经常逃学,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儿”。
有一次,他在学校考试不及格,老师说了他几句,他回家撬开箱子拿了钱,就开始四处流荡。一周后,派出所民警在火车站找到他,把他送回了家。他父母实逼无奈,把他“押解”到武校,双双跪倒在地,请求学校收下了他。
学校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他白天没有机会,只得半夜趁人不备,悄悄地去翻墙,却被警卫抓了回来。于是学校对他进行了特殊管理:派三位年轻的男女教师、对他实行三班倒地陪读。教他习练武术,帮他补习功课,和他谈心、交朋友。最后,他感动得痛哭了一场,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班上表现为另一个人样了。他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三年级时,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后又被批准加入了共青团。毕业后,顺利地升人了本市重点高中。
六、经营关
所谓“经营”,系指以办武校(馆)为主,兼营其他行业,用其收入来辅助办武校收入之不足。
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福建一所武校采访时,就了解到了。但未引起我的关注。让我感到惊异的是,去年四月,听说河南登封市有一所武术学院开办了超市。
它建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据说他们贷了一笔巨款,买下了这座三层大楼。我作为一名顾客,悄悄地去参观、暗访了一番。我楼上楼下走遍了,十分惊讶。
这实际是一所一应俱全的大百货公司,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一层还设有新华书店的门市部。据说每天收入不菲。这为武校的持续发展作了坚强的后盾。
这是大势所趋。今后尽管“两口”解决较好,仍然不那么容易办下去,为什么呢?
一是国家从今年开始,农村普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国家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它给农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福音。因此许多农村的孩子能免交学、杂费,又可就地人学了。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再掏学、杂费,又背井离乡地上武校(馆)了。
二是城市的孩子生活越来越优裕,更不愿吃苦了。可是习武不能“一暴十寒”,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艰苦劳作。即或这一部分孩子人校(馆)习武,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些生源难免流失。
三是随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健身、防身和娱乐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阔,选择的机会就更多、更强了,不一定非选修武术不可。
但综合经营,也不要盲目,一哄而上。要经过充分论证,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比如有的武校(馆)设在旅游风景区,就可开展一些与旅游业有关的活动。有些武校通过各种渠道,出访海外,搞些商业性的武术演出,以增加收益,这也很好。
走笔至此,我想起了我国武圣关云长将军。他“过五关、斩六将”,显赫一时,可他又有“败走麦城”的时候。我深深地祝愿我国办武术馆校的有识之士,吸取关圣爷的经验、教训,弘扬关圣的精神,个个“过六关”,关关胜利,捷报频传,把我国武术馆校办得越来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