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
·习中华武术扬华夏国粹 武德
·武搏会武术再成表演项目 国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
·武术入奥目的目光短浅
·武术背后的江湖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武学研究> 正文
太极拳本名考
来源:陈俊彦 作者:陈俊彦 点击: 发布时间:2006-04-24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有关太极拳的流传和历史,经近人唐豪、徐哲东、顾留馨等前辈的深入考查、研究,基本已经清楚。尽管如此,仍有不少问题悬而未决,吸引着后人去继续探求。多年以来,我对此颇有兴趣,校读各种不同版本的太极拳著作,发现有些问题是可以根据现存的资料,得出结论的。太极拳的本名,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太极拳本名的问题,不是贬低太极拳运动的价值,相反正是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去探索太极拳的由来和近百年来飞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也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太极拳运动提供借鉴。

太极拳从中国武术发展史的观点看,是很晚起的拳种之一,其代表性的杨式太极拳,直到本世纪初才得以逐步定型。而太极拳这一貌似古老的拳术名称,在各种著作和流传中的别名不下十余个,也是中国武术中极为罕见的现象。本文试图对此逐一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以期得出其本名和演化成为太极拳的简略过程。虽然其中多系一孔之见,仍不揣简陋,逐一摘出,以供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并企得到有关专家、学者们指正。

一、早期太极拳书籍中的别名:

1.“三世七”因只37势而得名,又谓之“"长拳”。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传宋远桥)

2. 先天拳,亦名长拳。 (传自江南宁国府泾县俞氏)

3. 小九天,共14势。(传自江南徽州府程氏,其拳术得自韩拱月)

4. 后天法,(传自殷利亨),其式法17,多属肘法,虽其势法名目不同,而其用则一也。

5. 武当派,或曰内家拳。内家者,懦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

6. 13式,言13法也。

7. 软拳,(俗称为软拳),或曰化拳,因其能避制强硬之力也。(传自杨露蝉)

8. 绵拳。

9. 柔术。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

以上笫 l、2例中,都又名长拳。笫1例的拳法以文字说明看,似乎与传创自宋太祖的长拳比较接近。 第2例的拳术缺少任何形象或文字说明,只能认为是长拳中的一个流派。上述第1、2例的长拳一名,均在“王宗岳拳论”中提及,可以肯定与现名为太极拳的长拳有一定关系。

第3例“程氏太极拳…….其拳术得自韩拱月,改名小九天,共14势”。疑为13势误增1势而成,或另有所承,(因在武术中不常用14这样的数目)目前无确切流传。

笫4例拳术从文字记载看,显然与太极拳有相当出入,故不在此讨论。

第5例拳术已考明与太极拳有较大出入,虽然内家拳也有类似推手的练习方法。但无直接传授关系。

第6、7、8例均出杨氏系太极拳的别名。13式就是13势的别名,是王氏拳论中提及的名称。第7、 8例出自当年杨露禅先生返乡授拳时,乡里人的俗称。这是有疑问的,为什么杨氏不肯将确切的拳名告之乡邻,而任人随便叫什么拳。原因有二个,一是杨氏并不知道这拳的确切名称。(有这种可能,从陈氏的懒扎衣误成揽雀尾就可以得到证明。二是杨氏知道而故弄玄虚,听人而使,分析看来这种可能更大。杨氏知道的名称应该是长拳。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长拳。

笫9例名称出自陈氏系统,可见太极拳这一名称,即使在陈家沟,也是很不清楚和确切的,以至在本世纪廿年代还有人误以为“柔术”。

二、 陈、杨两系内的套路名称:

1、陈氏系统:

1.1陈式一路大圈拳(老架一路)

1.2陈式太极小圈拳(小架一路)

1.3陈式太极老架二路(炮拳)

1.4陈式太极新架一路、二路

1.5小四套拳架(亦名小红拳)

1.6炮锤(十五红十五炮走拳)

1.7拳势总歌(陈式太极长拳108势谱)

1.8陈式太极拳小架六十四势(头套拳)

1.9太极拳十三势拳架

1.10二套拳架、四套拳势、五套拳势

1.11炮拳(二套锤)

2、杨氏系统:

2.1太极拳

2.2太极长拳

2.3太极藏拳

如将上述名称进行筛选,删除口语化的二套、四套拳势,和冠以由“王氏拳论”后才用的太极拳名称后,并加以归纳,有明确意义的拳术名称。应为:1.大圈拳、小圈拳 (老架一路、小架一路、小红拳) 2.炮拳、炮锤(老架二路、十五红十五路走拳) 3.拳势总歌(长拳108势谱)4.拳、长拳(杨氏系统)

以上1显然是以(缠法)形象起的名称;2炮拳,红拳都是中原地区久已流行的拳法(红拳一说创自宋太祖,或是明、清之交隐喻“洪武”之意的音转)。3、4两项显然就是长拳。尽管在2炮举、红拳内谱名动作多与长拳相同,但显然是由其他拳法转演而来的拳术,名称也反映了流源。长拳为陈、杨两系所共有,与“王氏拳论”相印证,太极拳原名长拳。

三、现存异名同谱的拳术:

在陈氏系统拳法中最推古老,并有代表性意义的当属拳势总歌(108势长拳谱)所记录的拳法。从谱名完全相同或接近的拳法看,长拳的别名又有很多。主要的有:l.河南温县陈氏:长拳(相同)。2.河南焦作,无极通背缠拳(相同) 。3.山西洪洞郭氏,通背拳 (曾一度以忠义拳命名)(相同) 。4.山西长拳(接近,长拳系统的廿七枪与河南陈氏系统卅六枪谱名完全相同,可以肯定有同一师承关系) 。5.山西 柴氏通背缠拳(相同)。6.山西 傅拳接近)。 7.山西柴氏 同备拳(接近)其中7 同备拳显系音误,山西郭氏通背拳与河南陈氏长拳有师承关系,从山西郭氏系拳谱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看,通背拳名当来自河南陈系所传,而非杜撰。同样山西通背缠拳与河南无极通背缠拳、山西傅拳、同备拳之间都有渊源关系,是不难推断的问题。

四、长拳与通背拳的关系:

长拳与通背拳的关系,不仅可以从上述实例中得到证实,而且在其他资料中也能得到确证。清初黄百家在《内家拳、六路及诠释》内,有“佑裨通臂最为高,……”条内“通臂,长拳也”。虽然,这一诠释的下文是对某一只休动作而言的,但参阅该文他处也有长拳这一名称的情况,当可断定通臂不仅为某一动作名称,而且也是一种拳术的名称。通背与通臂又有音转的关系,是已为定论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即长拳就是通背拳,而笫三段的实例,又证实了黄注的正确性。从记载看长拳是属于比较固定的名称;通背(通臂)拳更则偏重于民间象形取名的成份。

五、太极拳著作中对拳名的研究

留存今天的太极拳著作基本可分为两大系统,一、王、武、李氏系统;二、陈氏系统。虽然著作完成年代有X后,但都对太极拳的名称进行过一翻研究。尽管留存今天的文字增删传抄不同,隐违含蓄各异,但只要深入分析,再参照其他资料也能明白其所以然。

1、王宗岳:“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13势者,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合而言之,曰13势。"

2、陈鑫:“世人不知,皆以为柔术,……笫可名之为太极。”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太极者,生于无极也。……特未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日太极。”“太极拳缠丝法也太极拳,缏法也。”“学者上场打拳……,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3、李亦畲,“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乏人”。

从上述文字和留存至今的拳名都不仅提示,而且证实河南陈氏拳法,确实有过称之谓“无极通背缠拳”的阶段,并且它的简称可能就叫“无极拳”。另外李氏小序又提示了太极拳名称随着王氏拳论回传到河南陈家沟的情况。但根据现存资料,陈鑫误将十三势为十三拆(十三段)和陈氏十三势拳势的套路证明王氏拳论文字资料并未传到陈家沟。在河南陈氏对太极拳和十三势的名称都只是耳闻。所以在陈鑫,在陈氏其他拳家均不能确知太极拳十三势的确切意义,才有这样误会。(按陈鑫著作完成于20年代,距王氏拳论流传已70年左右)。

六、太极拳名称出现的年代

查考陈、武两系及各地武术挖掘整理资料,太极拳名称的出现,上限不会早于武禹襄发现“王氏拳论”之时。“王论”在书籍虽定为乾隆年间,但根据流传来看,除杨、武系统外并无其他流传。据此将“太极拳”一名的出现上限定为1853年是比较正确的推断,下限则可能因李亦畲的太极拳著作手抄本流传而被广泛引用。按李氏太极拳小序写于188l年,下限当于此前后。这样,也印证了为什么当年杨露禅(中年)返乡授拳之时,尚无确切的“太极拳”这一后来名震四海的名称。

七、太极拳本名的演化及其他

综合分析本文前述太极拳的本名,及在各地区、各时期的异同,以及陈、王、武、李氏在太极拳研究中所留的倪端,我们可以得出其本名,与演化的过程和原因。 1、明末清初,长拳(沿至今日)通背拳 (在河南延用至乾隆前后,在山西沿用至今)

2、乾隆末期:通背(同备)拳 (同备拳在山西柴氏沿用至今)通背缠拳 (河南陈氏因缠法技巧日益重视,而产生拳法形态变化,引起名称变化。同时借以区别原来的通背拳名称,仅少数分支沿用保存至今)无极通背缠拳(1853年前后,至1919年陈鑫太极拳图说完成之时,少数分支沿用保存至今)

3、1853——1881年之间,太极拳 (由王氏拳论的流传才正式定名为太极拳) 4、从长拳 (通背拳)到太极拳的最后定名,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如果以戚继光的拳经为蓝本的拳经总歌算起,那么这个过程长达三百年左右。这个过程包括了技术和理论上的多次蜕变,最后才由内在的质变,促成外壳的突破一一拳名的升华。

5、一套本来并不奇特的拳术,经过传习者几百年的努力,最后由于王氏拳论中非常卓绝的定名,终于有了又响亮,又深奥令人捉摸不透的名称。加上陈、杨两系太极拳研究家的艰辛实践和研究,终于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拳种。也正因为取了这样一个古老和充满哲理的名称,对这项拳术的宣传、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终于使古老的长拳(通背拳)摆脱了原来的驱壳,伸开飞翔的翅膀,越过时空的鸿沟,奠定了今日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基础。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浅谈太极拳以后的推广和传承以及发展
·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
·武术背后的江湖
·汪永泉先生的拳架是原汁原味的杨家太
·“老六路”的劲源理论是杨健侯的秘传
·“老六路”的“八劲”是杨健侯秘传的
·“老六路”的“炼神、炼气、炼意”是
·评汪永泉、魏树人先生太极拳著作之前
·易筋洗髓经――解密 作者: 李紫剑
·武术流派
·武术入门讲座(一)至(九)
·古传五禽图内功法/罗 鸿
·五轮书(中译)
·《内功真传》解读---李紫剑
·内经图解/王力平
·《中华武术》特刊 太极盛世
·少林寺武术的继承者、少林寺武术的代
·子午门功夫与齐鲁文化
·论中国女性对武术文化的贡献
·武术需要净土
·邓小平题词的由来
·民族英雄杨班侯传说考
·传统文化对武术的总体影响
·陈照奎宗师谈缠丝之劲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支付宝: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咨询电话:0371---65151997 传真:0371-86127866 手机: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