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
·松得开,合得住
·一代宗师陈照丕沥血之作:《
·《孙子兵法》与太极拳
·论太极拳的用意
·缠丝劲与螺旋劲
·太极拳推手中几个重要技法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槐园(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法练习之我见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4-06-12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也谈槐园太极五个圈

丰县弟子  程  森

随恩师陈骁伍先生练习太极拳已三余载,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以为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对太极拳的练习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任何一种拳术基本功都是首要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无法达到更高的层次,太极拳也是这样。恩师陈骁伍先生几十年武学修为,造诣颇深,创槐园拳派,并首次从拳式中提炼出“五个圈”,是为:双缠手圈、开合圈、太极手、丹田内转手和螺旋缠绕手。并有《浅谈太极拳的五个基本动作(五个圈)》和《再论太极拳中的五个圈》两篇文章。可见这五个圈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师父到丰县讲拳,为我们认真纠正了83式拳架,并要求我们规范练习,划好“五个圈”,练好基本功。师父走后,师兄弟们谨遵师父教诲,丝毫不敢懈怠。我也根据自己情况坚持低架练习,每天练拳先坚持划“五个圈”约40余分钟,再打拳推手,两年来感觉受益颇多!今天,我将自己划圈习拳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谈一谈以供同仁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练习五个圈,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一般不能低于半小时,否则就找不到练习的感觉。当然,初学者可根据自己情况来定。练习时一定要做到:静、松、柔、慢、匀。

所谓“静”是指心静。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要做到心如止水,摒弃一切杂念,心中只剩一吸一呼。这样才能做到“松”,既周身放松,从而做到动作“轻柔”,卸掉僵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松”“柔”与“泻”的区别,划圈过程中“棚”劲不能丢。我在划圈时喜欢中指领劲(找中指稍外翻之感),因为人五指中指最长,劲到中指尖,自然到达其他四指指尖,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力不能“泻”。再者,划圈时还要做到“慢”和“匀”,即动作运行缓慢、速度均匀。(“匀”除指动作外还有呼吸,呼吸也要均匀。)速度过快、或运行不均匀(忽快忽慢)是很多初学者常犯的毛病。追求速度、发力、刚猛绝对是初学太极的误区。所以一定要在缓慢、均匀的运行中,配合呼吸慢慢体会手型的变化、顺逆缠丝、重心的转移、腰胯的旋转、胸腹的折叠和气沉丹田的感觉。同时,缓慢的运行增强了下盘练习的强度,坚持练习定能练好下盘功夫,做到足下生根,找到太极的感觉。

个人认为,“五个圈”就是“桩功”,只是是运动过程中的桩而已。就初学者而言,他们往往找不到站静“桩”感觉,更体会不到其中的妙趣,所以感觉枯燥乏味、心神烦乱。五个圈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即练习了功夫,又体会到乐趣,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太极的兴趣。

其次,划圈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检验太极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手型、步法、缠丝、重心、腰胯、胸腹一招一式都要到位,丝毫不能马虎!因为圈划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你的拳架是否正确,拳架的正确又直接决定着每一招式在实战应用中的效果。

至于呼吸,初学者不要刻意追求行气路线,但要遵循开吸合呼的原则。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呼吸状态,身形开自然要吸气,身形合自然要呼气。不过在划圈时吸气要吸到极点,整个身形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呼气也要呼到极点,感觉气如俯冲的雄鹰,自上而下,经丹田贯穿到足下。

初学者在划五个圈时,最难掌握的就是合胯和转腰。五个圈中均有合胯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两脚平行站立,如双缠手、开合圈。校验的标准是:立身中正,屈膝下坐,脊椎骨延长线与地面垂直(找尾闾撑地的感觉),垂足落在两脚后跟连线后,上身与大腿形成一夹角,膝不过脚尖。胯不合或合不好的表现是:膝过脚尖,上身与大腿没有形成夹角,脊椎骨延长线于地面的垂足落在两脚后跟连线上或之前,整个人好像是跪在那里划圈。另一种是两腿三七分用力,如太极手、丹田内转手和螺旋缠绕手。校验的标准是:立身中正,脊椎骨延长线依然与地面垂直,垂足落在两脚后跟连线后。承重腿膝不过脚尖,臀部找承重腿的脚后跟,大腿与上身形成夹角。另一条腿膝盖稍外翻(如膝盖内扣就会给人一种单膝下跪之感),大腿也与上身形成夹角。这样才能找到合胯的感觉。

至于转腰,五个圈中除开合圈外,其余四个圈均有腰的旋转,这也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很多初学者在转腰时胯也跟着转,甚至腿也跟着转。转腰只是转胯转腿,很难将腰胯分离,根本找不到腰转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将腰的旋转比喻成一个石磨。我们可将腰以上看作是石磨上面的磨盘,胯就是下面的磨盘,两腿就是放磨盘的支架,两手就是转磨盘的手柄。磨面时上面的磨盘转动,下面的磨盘不动(即胯不动),柄随盘动,即划圈时手随腰动。转腰时腰胯分离,立身中正,始终以自己中线(脊椎)为轴旋转,不能前俯后仰,左倾右斜,这样才能找到腰动的感觉,长时间练习找到:力生于足,传于腰,以腰带手,手基本不动的感觉。

此外,我还想谈谈自己练习中对胸腹折叠的一些粗浅认识。师父曾说胸腹折叠劲是太极拳中最难练的一种劲,可能是我们目前还没达到练习胸腹折叠的水平,师父对此也没多教。但在划圈过程中感觉到五个圈中均有胸腹折叠劲蕴含其中。我认为所谓胸腹折叠就是身形的压缩与拉长,或是胸腹折叠劲包涵着身形的压缩与拉长。但在此过程中,下盘不能有起伏。比如双缠手,主要练习的是棚捋挤按太极四正手,棚时吸气身形随之拉长,胸腹开;按时呼气,身形随气的呼出而压缩,胸腹合,气归于丹田。一棚一按、一吸一呼、一伸一缩就形成了一个胸腹折叠劲,其余四个圈均如此。感觉整个身形就像一个打气筒,伴随着呼吸,身形伸缩。久而久之就找到周身放松,内气充盈、鼓荡之感。

所以练习太极首先要卸掉僵劲,练习松柔,否则就很难找到胸腹折叠的感觉。胸腹折叠除胸腹的上下伸缩,我感觉还应该有胸腹和脊背的开合在里面。比如开合圈,身形是不是除上下折叠还有胸腹和脊背的开合?当然胸腹折叠肯定没那么简单,或许这只是对胸腹折叠认识的一点皮毛,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必定是自己划圈的一点感悟。

最后想谈一下初学者学习太极的一点误区。很多初学者在学习时总是想跟着师父学如何发力,认为那样打出来才潇洒,殊不知那只是一种拙劣的模仿。再加上一些大师们的“以意领气、以气催形”的高深理论(初学者达不到这个层次,根本无法理解),往往使一些初学者不知所措!“形”都练不好,何以有“气”,本无“气”,又怎么用“意”来领?所以,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教(学)太极须由“形”始,“形”熟才能“气”生,有了“气”再试着用“意”去领,最后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催形”。形—气—意—气—形,又是一个圈啊!不知是巧合,还是太极真意!太极拳中的圈真是无处不在,奥妙无穷!一旦进去,就再也不想出来。

练习太极拳是个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才是学习太极的正确顺序,才能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练好太极拳无任何捷径可走,如果真有捷径,那也只能是:练!练!练!

初学太极的一些真实感受,不当(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1365383633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松得开,合得住
·一代宗师陈照丕沥血之作:《太极拳理
·《孙子兵法》与太极拳
·太极拳“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关系
·宁传十手拳 不传一手胯——太极拳之
·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逝世
·论太极拳中的“身备五张弓”
·浅谈太极与养生/陈正文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