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是武术中的一种分类性名称,这和散打、短打、套手、套路等名称的性质相同。但擒和拿并不一样,二者是有区别的。从定义上来讲,擒,是满把抓制的方法;拿,是三指拿捏扣制的方法。
但因为擒和拿往往多是相互配合应用的,所以人们总喜欢把二者连起来称呼,久而久之,人们便不知道了二者是有区分的。尤其是在武术基本知识基本消失的现在,更是少人知道二者的区分,总认为擒和拿就是擒拿,并无不同之处。
当然,现在人们不但缺少着武术的基本知识,更缺少着武术技巧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现在知道一招两势擒拿的人,都是满把抓满把用的把式,因此也就更没有了擒和拿的不同区分了。
擒和拿,往往是相互配合为用的,所以不是先拿后擒,便是先擒后拿;焉或是擒拿同时并施。当然也有单独性施展擒法或拿法的现象,但并非经常性现象。
擒,也并非非要和拿相互配合施展不可,也经常性的和折骨法相互配合为用。如:倒卷肱势的施展方法,便是一手擒抓,一手用掌向下按压来完成技术招势的目的性的。现在人练习时所以会大走样,就正在于无知于技术招势的基本知识,更不知道其中的技巧艺术为何物。
拿,也并非非要和擒相互配合施展不可,也经常性的会和分筋、错骨法相互配合使用。如:折梅手势,便是典型的折卸肩关节的技巧方法。
周易拳中使用擒法很少,而使用拿法却是比较常用之法。这种改变主要是从用力的技巧艺术上着手的,因为这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之故。
卓先生提到半擒半拿的事,这是周易拳中的一种技术手法。比如说,擒中的大拇指并没有用于擒,而变成了拿的方法作用;拿法中的指法并没有用于拿捏,而是用在了控制上而替代了擒的部分主要作用。这个半擒半拿,也就是说:这是擒中有拿,拿中有擒的一种技巧方法。
但现在坊间的说法,却是另一种形式的半擒半拿。这是一种没有具体概念的模糊说法,更是一种没有具体技术内涵的糊涂说法。
至于擒拿的数量,有人说是七十二擒拿;有人说是三十六擒拿。这只是一种分类统计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其实擒拿的数量多少,各家都各有不同,不要认为你把擒拿的数量说多了,你的武术就高人一等;别人把擒拿数量说少了,别人的武术就不如你们的;更不要认为别人不说擒拿,别人就不懂得擒拿。
现在经常发现一些书中,总在尽量把许多东西的数量说多,把许多东西的知识说全,但在涉及具体内容时,却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懂得这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其实擒拿法的多少,并不意味着本事焉或是知识的高低。因为擒拿法只是不同技术招势技巧艺术方法的体现形式。所谓的擒拿,是包含在具体技术招势之中的,现在的人却要在技术招势之外去寻找擒拿法。这是否有点像骑着毛驴找毛驴呢?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正是由于武术严重退化后所滋生的怪胎。
在网上看到一位名人的录像,说是在解释陈式太极拳一路技术招势的用法的,但却在说着一些不同的小擒拿法,并没有涉及到一个真正的技术招势用法上。这种对擒拿法用法的解释,其实正是在把擒拿法庸俗化,消弭了技术招势整体性的作用价值。这也是真正不懂装懂的名家,但这种不懂装懂,却也使他成了更大的权威名家。这就是当今武盲世界的怪象。
戚继光的擒拿势,也正是陈家十三式中的小擒打势。而现在陈家人所练的,前面类似小擒拿的一部分;后面却雷同六分四闭的势法。
擒拿势,戚继光指的是具体的技术招势名称,也就是小擒打势,所以并非是泛指的擒拿法。
小擒拿和小擒打,在通背缠拳中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招势名称。
陈家人现在所练的小擒打势,基本上失去了小擒拿或小擒打的完善结构运化方法。所以既不像小擒拿,也不像小擒打。
陈鑫可以说是不懂得武术的,所以有许多都基本上是不着边际的说法,也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小是什么意思。
这个小擒打,根本就与身法的大小无任何关系,而只是一个技术招势的名称而已。
不管小擒拿也好,小擒打也好,都是说这个技术招势的方法,不是以擒拿为主的,所以才称作小。
小擒拿,只是以擒拿做幌子的跌打法;
小擒打,也只是以擒拿做幌子的暗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