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专题 武林论坛 武林商城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主办  
收藏本站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本厂简介
本站动态 太极天地 名家专栏 少林功夫 实战技击 武林动态 武学研究 珍藏资料 白腊杆专栏 传统功夫 人物流派 太极理论 发源盛地 拳理拳法 谈武论道
最新动态 名家谈拳 名家风采 擒拿格斗 散手技法 竞技武术 文化丛谈 名派真功 心意形意 武当拳系 南拳拳系 八极拳系 八卦拳系 峨眉拳系 健康天地
搜索一下
  关键字:
  范  围:
 
代言人、技术顾问-武世俊大师
最新文章
·浅谈《太极授秘歌》中的“尽
·太极技击精妙杂谈
·学习经典把握本质练好太极
·太极拳“身型”的要点及作用
·太极游艺:太极思维 协调身
·陈鑫著作和拳架在太极拳发展
·尚派形意拳之三体式与鹰捉
最新帖子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天下武林>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正文
对陈式太极拳技法体例的批评
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1-04-15 双击鼠标滚 字体:[ ]
 
许多陈式太极拳,著作中对太极拳技法的解说都采用了一种与传统方式不同的体例,较突出者有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陈正雷《陈式太极拳》,马虹《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等。其中《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和《陈式太极拳的周身规矩》之类的文章就是对太极拳技法要领的解说。其体例的特点是以人体部位为纲,首先将人体分成几大部位,再在各部位下罗列某些技法要求。例如唐豪、顾留馨《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将人体分成头、上肢、躯干、下肢、关节几大部分,“头”部又分为头、顶、项三部分,第一部分除要求头部姿势外,还对眼神、呼吸等提出了要求;“顶”部主要是要求“虚领顶劲”;“项”部主要是要求项的松竖等等。而传统的体例则是直接阐述各种要领。如杨式太极拳“十大要论”:虚灵顶颈、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这两种体例的区别是明显的。为讨论方便,本文姑且将杨式“十大要论”的体例称为传统体例,而将唐豪、顾留馨等人的体例称为“顾式体例”。本文所要说明的是,顾式体例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对太极拳的科学分析。从根本上看,太极拳主要是人体动作。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本体”是人体动作(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形”),而不是人体本身。人体动作有多种,太极拳的人体动作属于武术,而不是舞蹈或一般体育。武术的动作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动作的规格、节奏和技法。动作的规格是指完成某一动作时,人体各部在一定时空所应遵循的动作标准,包括动作的起止点、路线和动作结构几个方面;动作的节奏指武术动作的轻重缓急、开合起伏等在时空中综合表现出来的特征;动作的技法指合理有效的完成各种武术动作的方法。这几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对动作的规定。对太极拳动作的说明必须以太极拳的实际动作为依据,对这几方面同时予以说明。
  技法是完成动作的不可分割的方面,它含有很丰富的内容。技法要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或方面,但它们并非技法之全部。从根本上讲,持法是属于动作的。沉肩、坠肘、屈膝、松胯等要求,可以是针对具体动作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所有动作的,这时它们就已经是动作的技法要领的总结。传统上将这些带共性的操作和要求单提出来,归纳在一起,便于记忆和掌握,是很常见的方法。传统体例尽管没有明确说出这些要领属于技法,而只是直接罗列,但实际上是被作为全身运动时的技法要领来理解的,不会有什么歧义。
  顾式体例的错误至少有以下几个,首先就是整个说明看起来很有条理,但实际上不伦不类,不合逻辑,不合习惯。对于这一点,举个例子就非常清楚。例如感冒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烧,流鼻涕,食欲不振,思维迟钝,四肢无力等。如果按“顾式体例”,则应该写成:
  感冒的全身表现
  头:痛,思维迟钝;鼻:流鼻涕;口: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体温:升高……
  不知大家对这种方式是否满意?
  其二是将太极拳的技法理解为对人体的要求,而不是对人体动作的要求。人体动作当然与人体有关,但在逻辑上,人体并不比人体动作更基本或更高一层次,所以即使将动作往更基本的层次上统一,也不能归结到人体部位上。从概念上讲,人体和人体动作是不同的概念系统,二者并不具备包含或演绎的关系。例如“肩”的概念并不包含“松肩”、“沉肩”,后者也无法从前者中演绎出来,所以将“肩”作为“松肩”、“沉肩”的统领,在概念上是讲不通的。例如掩手肱捶,发力时是全身各部都在发挥作用,有的肌肉是工作肌,有的是拮抗肌,有的是固定肌,少一不可。如果提要求,显然应包括躯干与其它各部,而不能只提出拳的那条胳膊。所以,对动作提要求可以,对胳膊提要求就令人费解。另外像沉肩坠肘等都显然是与意念、感受等有关的,怎么能够认为只是对人体的要求,而不是对意念的要求?
  第三,以部分要求代替全面要求。所谓规矩,太极拳的各方面都是规矩,各处都有相应的要求。顾式体例中所述的没有、也不可能把各部位各方面的要求都阐述出来。首先,太极拳动作本身的规格、节奏等,是最主要最根本的要求。当将各部位分离出来,以部位为说明对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头。头的要求绝对不只是虚领顶劲,头部本身也有运动,只不过一般以对眼,神的要求代替了。这些“要求”显然不可能靠几句话说得清楚的,而必须借助图形——也就是说,拳谱是必须被包括进来的,而这显然并非作者本意。同时这里所说的要求与拳谱中具体的各种动作的要求却又不同。这里如果提要求只能是对所有动作的总要求,不可能是针对具体的动作,这与技法要领是不同的。
  其次文章中所述的是各主要关节,也并非全身各处。“周身”或“各部位”若谈不上,只谈关节,只能是挂一漏万。而且诚如上面所述,技法的内容很丰富,“沉肩坠肘”等,只是其要领,它们也不可能成为“周身规矩”。所以顾式体例是文不对题。将技法要领总结为“周身规矩”或“对各部位的要求”,显然是对太极拳理论缺乏深入推敲的表现,也是对人体运动的机制缺乏了解的表现。事实上,这类文章的题目应当名为“太极拳的技法要领”,而不能用“周身规矩”之类大而无当的题目。
  其四是将各部位单提出来实现了对人体的肢解,这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不可以的。事实上人体是一种特殊的物体,它功能完善,结构复杂,形状极不规则。它有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不可分割的,不能独立存在。人体不是机械,即使是机械也不可以这样去说明。而且平常所说的各部位之间在结构上是没有明确分界的,有些甚至是交迭的。再者将人体首先分割为各部位,则无法对动作进行说明和理解。所以对太极拳的说明不能将各部位分割开来,而应直接说明,如“x x……”。
  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先对各部分进行认识,再进行综合的方法,是一种认识方法。但这里用的不对。由于太极拳根本上讲是人体动作,所以要分解也应是对动作的分解,而不应该是对人体的分解。解剖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可以对人体进行肢解,但武术科学以人体动作为研究对象,所以不能直接去套解剖学。对动作的分解可以最终将动作归结为各种基本动作,由基本动作可以组成各种完整动作,而套路又是各种完整动作的组合。
  第五,忽略或否定了太极拳的人文意义。太极拳实  际上并不仅仅是人体动作,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行为。  仅注意动作,容易忽略很多东西。因为人的认识方式如  果是先将某一方面孤立起来,不考虑与其它方面的联  系,往往就会导致对其它方面的忽略。而如果将太极拳  看作行为,就很容易将动作和心理等结合起来,这将对  太极拳的科学认识提供基础。顾式体例不但是从人体  结构上去看待太极拳,而且是将人体分割成各部位,这使得太极拳的行为主体——人荡然无存。意念、劲力、内气、感受等要素,无法得到表达和理解,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气势、气韵、风格等也没有了着落。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太极拳作为养生之法,它的“天人合一”的追求和境界也将没有了根基。可以说,太极拳将不再是太极拳。
  这种方式还会带来其它问题和危害。例如许多拳论在这种框架下无法得到理解或被误解,而且许多不是规矩的被当成了规矩。同时这种方式还可能对武术和科学的认识产生误导,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种体例应该是直接由太极拳实践总结出来的。例如“上步”、“退步”等实际的动作,都要求下肢如何运动,这好像就是对下肢的要求,于是在总结时就作为对下肢的要求。而事实上却应该总结为对下肢运动的要求,对下肢本身提要求是毫无意义的。而对下肢运动的要求正是所谓步法和腿法,像屈膝松胯、迈步如猫行等,就是步法要领。顾式体例本意就是对人体各处的技法进行总结,然而在方式上不对。其没有实现对太极拳的科学总结,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归纳,其思维方式并没有跳出日常思维的模式而进入理论思维的境界。
  总之,顾式体例在表述上是混乱的,在观念上是错误的,是无法指导实践的,所以应该被废弃。代替顾式体例的方法是按武术技法分类论述。例如对意念的论述可以放在“心法”里面,对劲力的论述可以放在“劲法”里面,将“含胸拔背”等放在“身法”里面等等。但这仍然是人为的划分,偏重于理论。因为在太极拳实践中各“法”是有机的统一,人体的运动是周身一家、内外合一的,传统体例恰好可以与这种状况相对应,可以直接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实践上仍然应当采用传统体例。必须彻底抛弃那种以人体和人体部位为依据的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体例。
  武术(包括大极拳)要走向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化是必须的。但这需要对武术进行科学的研究,不能想当然。我们大多数的武术习练者(某些“大y更”也不例外)并没有足够的关于武术方面的科学知识,有的主要是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拳论及自己的一点体会(均属于经验层次),而对于科学研究及其方法更是不懂,这难免使得对武术的理解和理论的研究处于较低的水平。现在武术已经进入学术的殿堂,有大批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虽然武术离科学还比较远,但毕竟武术科学正在建立之中。希望武术习练者不要局限于旧的拳论和“大师”的著作,而应该想办法学习武术理论研究的成果,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早入正途。
  题花/永昌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学习经典把握本质练好太极
·陈鑫著作和拳架在太极拳发展中的重要
·太极凌晚桂 劲节卷寒松
·拳势拆解是学练太极拳的好方法
·陈式太极拳揽擦衣实战应用
·王大春的太极拳实践及启示
·太极春潮涌温州
·谈太极拳之------虚实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VCD解
·太极拳三十七式技解(全)
·我练站桩功的体验---浅谈呼吸,用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械谱(1)
·太极宗师陈照奎师父的生平介绍――其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虹
·用事实说话,以真功赢人
·陈照丕《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
·太极拳技击特色
·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感怀
·太极拳打手打法招式
·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掌法探微
·杨家无凌空发人法,不连不能打
·略论太极惊闪劲的技击妙用
   
【 天下武林 】 copy right (2004) 河南省宁陵县白蜡杆加工厂 版权所有
仓库地址: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82号启福花园大仓库(华山路与陇海路交叉口向南200米),乘83,103,52,201,301,T5路公交车华山路站下车即到
QQ 33493757(服装器械) QQ 493175072(音像图书) 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购买点这里 谢栋兴 MSN:MSN wulin886@hotmail.com
咨询电话:13653836336   13633719939 传真:0371-86127866
【天下武林】网站永久性网络实名:武术   无需记住网址,访问本站就这么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7658号